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科学大佬的文艺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东小林
    王文乔也在前台签到,然后领了明天学术会议的相关论文集和一些小礼物,然后三人一同进入电梯上楼。

    准备去王文乔的房间中聊天。

    “慕景池变化了很多,自从脱离本科生变成研究生之后,他就如同变了个人似的。性格变得开朗活跃了一些,在科研方面更是火箭般一骑绝尘。”

    张楚阳看着慕景池,但话语却是对着王文乔说的,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王文乔脸上也彰显笑容,“这是好事,以前我们还觉得池子这性格不适合搞科研,现在人家用事实打脸。”

    慕景池摆出谦虚的姿态,“运气,都是运气!”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怎么不见运气落在我身上啊!”王文乔对慕景池的运气之说表示否定,“没有实力,连运气来了都发现不了。”

    材料科研一直有一种靠运气的玄学说法,王文乔也认可搞材料科研确实存在着碰运气的情况。

    但这也要看自身实力。有的人自身实力强大,知识理论深厚、科研经验深厚,科研实验的时候发生由运气带来的数据变化,这些人便往往能将其利用起来,最终研究出成果。

    而有的人自身实力不够,材料研究的时候发生数据变化也根本察觉不了,说不定通往成功的运气已经落了下来,但却因为自身实力不够而错失了。

    “你的半导体材料搞得怎么样了”

    电梯停了下来,三人一同走了出去,慕景池主动的问道。

    看了一眼房卡上的号码,然后顺着走廊找房间,王文乔听到慕景池的这个问话,也是心中叹了一口气。

    “美国那边的设备确实先进一些,但科研环境和科研压力也大,只不过和我们国内的压力方向不同。”

    “肤色不同,而且现在美国那边处处针对华夏,使得我们这些求学之人也受到了影响。”

    慕景池沉默了下来。

    听闻王文乔这沉闷的语气,还有其半年不见就变得沧桑的面容,国外的科研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准备博士读完就回国。”

    房间已到,王文乔打开房门,带着张楚阳和慕景池进房,口中如此说道。

    “以前觉得国外好,现在真正出去了才知道国内的好,国外吃的苦只是很少有人诉说而已,毕竟都不想别人知道自己在国外的憋屈生活。”

    “对,还是国内好。”张楚阳希望将这个话题掠过去,不然的话继续下去就变成比惨大会了。

    “你看看我们的池子,现在都变成慕杰青了。”

    张楚阳拿自己和慕景池比,“我现在苦哈哈的做着自己的课题,还要跟着杨教授下面的团队做课题,忙的要死。”

    “再看看我们的慕杰青,已经自己申请国家资金了,自己作为课题项目的负




第0081章 大佬聚会(求推荐票)
    2012年。

    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针对华夏想要在‘用足机遇’后转变发展方式、让华夏人民也过上富裕生活的历史选择,发出了极其恐怖的严厉警告。

    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华夏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这特么的是人说的话

    这就是**裸的殖民主义心态!

    只能我们享受优渥的生活方式,至于其他人,你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当猪猡吧!

    这就是欧美的意思!

    扯远了。

    “这是你们说的,我回国之后肯定要找你们帮帮忙的。”

    王文乔立马就跟上了话,让张楚阳一阵无语,“你丫的以前也是年级前十的人物,能不能有点出息。”

    王文乔站起来,“被打击的有点失去信心了。”

    张楚阳摇摇头,这没办法,要找自信还是要自身够硬,科研搞出成果了,自然就有信心了。

    “虽然我们都是搞材料的,但是我们方向不一样。你搞半导体材料,我搞的是基础理论研究分析,池子搞的是国防军工材料。到时候估计也只能帮你引荐引荐,至于其他的,估计帮不上忙。”

    “能引荐就很好啦。”

    王文乔也是根本没想太多,另外也是自己属于学霸的自信。

    学术圈,本就不大,特别是顶尖的学术圈。但由于方向的问题,会让这个圈子分割得越发细小。

    他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其实也不算什么。

    以前华夏对待海龟博士还是很看重的,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所谓的海归是不是名副其实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找工作确实不难,但若是想找个好的、适合自己专业所学的、还能大展宏图的,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有人帮忙是再好不过了。

    “池子,”王文乔将话题转向了另一边,“明天你要做presentation吗”

    慕景池摇头。

    “讲oral”

    慕景池继续摇头。

    “做poster”

    慕景池没有摇头了,直接回答,“没有,杨教授说我之前发的论文思路零散,还不足以上台做报告,让我先积累积累。”

    张楚阳点点头,对杨教授的做法表示同意,“也是,枪打出头鸟,这种全部是大佬的学术会议,暂时蛰伏是为将来做准备。”

    在日常生活聊天中,中英夹杂是很招人反感的,很容易给人一种平白无故的装逼印象。但是博士在交流过程中使用中英夹杂是很常见的,并非装逼,而是不得不夹。

    因为科研中有的单词很难恰当的翻译。

    比如教授课后布置了一个project,你翻译成工程计划任务都不准确。

    project一般指一个需要和同学组队分工看文献写报告做成果讲ppt的大作业。但如果你和同学说:“我们老师布置了一个需要和同学组队分工看文献写报告做成果讲ppt的大作业,你要不和我组队”你是找不到人和你组队的。

    像这样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说法还有很多。

    比如博士发文章一般说发paper;讲ppt报告一般说做presentation;学术会议的口头报告叫讲oral,站墙报叫做poster;在《科学》上发了文章会说发了篇science,避免人家去cctv找你参加《走近科学》。

    能恰当运用英文的博士一看就是学术圈的老江湖,而不是江设计一样的英文运用。

    前者是:明天我有个assignment要due

    后者是:tomorrow我有one作业要交。

    还有一些缩写也常在学术圈中运用。

    比如网上比较流行的kkp,意为看看paper。但不知什么时候,就演



第0082章 大佬抢人,性格变化
    “这是老王,搞的是陶瓷方向。”

    “这是老周,搞的是半导体材料方向。”

    “这是老佟,搞的是超导体材料方向。”

    “这是老黄,搞的是碳碳复合材料方向。”

    “”

    有慕景池这个得意门生,杨教授介绍人的时候也颇有些意气风发之味,一一给慕景池介绍。杨教授并没有介绍他们的全名,仅仅只是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

    第一次见面,乍然介绍这么多的人名,说不定再喝两杯酒就容易搞混。对于搞材料科研的人来说,还不如用他们的研究方向来进行记忆和辨别。

    至于人名,在往后的日子里详细介绍。

    “各位老师好,我是慕景池。”

    慕景池站了起来,脸上绽放出合适的笑容,既显得对前辈们的尊敬,却也不丧失自己的风度。

    有几分卓尔不群的翩翩贵公子气质模样。

    这些大佬都有院士、教授之类的称号,也不好统一,但老师这一称谓还是担当得起的,所以称号老师还算是合适。

    “早就在老杨的电话中听说招到一个了不得的材料科研苗子,没想到居然是去年开发铝合金的慕景池。”

    “老杨,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位说话的大佬院士将目光挪到杨文武身上,“人家都已经做出z325铝合金了,你还称呼人家为苗子。”

    “显然慕景池已经能够阻挡一面了,不给人家毕业这不是耽误人家前程吗”

    “小慕,要不你跟着我,来我们研究所,我保证给你最好的待遇,搞最前沿的材料研究,最好的科研环境。”

    这位大佬前面似模似样的责怪杨教授,后面目光和话头一转,就转到了慕景池身上来,原来是挖角。

    “老周,你这就不厚道了。”另外一边的大佬也插话了,“人家老杨好歹还算是人家的学生,你怎么能当面挖老杨的学生呢”

    有的大佬附和着点头,但也有的人保持着微笑看其表演。

    果然。

    “要挖也是我来挖啊,你那是搞半导体材料的,我搞复合材料的,和小慕的方向一致的。材料的主流方向必然是复合材料,这是毋庸置疑的。”

    “嘿,我说老黄,你也不地道。”

    “小慕是以铝合金出成果的,现在基础还不太牢固,应该多培养培养,所以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来我们研究所。我们金属材料研究所是小慕的最好选择,能够培养他基础夯实,为以后的材料研发做准备。”

    “这话你也说得出来,这小慕去了你们金属材料研究所,还能出来恐怕是为你们自己培养的吧”

    瞬间,针对于慕景池挖脚大会就展开了争论。

    材料科研的人才其实也有,不然的话华夏这些年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进步发展。但如此年轻还做到如此成果的,极少!

    而有些年轻学者有成果,也是偏向于一些理论方向,或者说一些细节方面,能够充实某一理论,对材料研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没有哪个人像慕景池这样,直接出应用成果的!

    对于材料而言,对于当前的华夏而言,一切的突破都是为了应用。就算是理论再好,无法转化为应用成果,那也只能是理论,不具备实用性。

    能出应用成果的材料科研,对于华夏而言,是稀缺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华夏于高端技术方面,受到材料的限制极大,迫切的需要改变。

    慕景池的z325合金或许在高端材料方面不算什么,但是它对于全球的民用级别材料造成了深远影响,以华夏为中心向外辐射,引起的商业经济涟漪不知多少。

    于经济方面而言,可以说对华夏极为利好!

    关键在于,慕景池还年轻!

    如果有前辈大



第0083章 会议开始(求推荐票)
    “慕同学,听说你想走复合材料的路”

    饭桌上气氛热烈,慕景池大多时候都是以听为主,偶尔也能插两句话。

    正当他感觉自己肚子有些饿找吃食的时候,一位同志靠了过来。慕景池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只知道杨教授介绍的时候是老周,碳碳复合材料方向的。

    应该是院士。

    “我叫周淮国,你喊我周老师就可以。”这位老同志主动的介绍起了自己,然后又重复一遍刚才的问题。

    “周老师,”慕景池先是礼貌的问候一声,然后点点头,“我很早就想做复合材料研究,那时候不知天高地厚。”

    “后来跟在杨教授团队搞铝合金的课题,无意中运气好的做出了突破。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真正的材料科研和本科时候学到的不一样,复合材料就被我压后了。”

    “准备先从金属材料搞起,打好基础,然后去做金属基复合材料。”

    喝了些酒的慕景池话也变得多了些,对周淮国院士没隐瞒,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抱负。

    “好,年轻人就该有这个志向!”

    周院士拿起自己的酒杯,和慕景池碰了个杯,小小的押了一口。

    “你的想法很好,不过不能急。搞科研,最忌讳的就是急切,心态放平和。”周院士的脸因为喝酒变得红彤彤的,不过其眼神却是清明,言谈举止中也没有飘忽的失态,显然并没有喝醉。

    或许是上了年龄人的通病,见到年轻人总是要劝诫几句。这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为了下一代好,为了下一代少走一些弯路,希望年轻人能真正的听进去。

    “也不能浮躁,不要被外界影响,你做出的成果国家都看在眼里,不会让你的努力白费的。所以也不用羡慕外面的各种待遇,特别是互联网方面的待遇。”

    “你有搞科研的天赋,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搞材料科研,老杨虽然确实很忙,但他有足够的能力撑起你。”

    周淮国院士和慕景池谈了几句,然后一口喝掉了小酒杯中的白酒,又和其他的大佬凑到一起了。

    并没有提到拉慕景池去材料研究所的相关话题,只有对慕景池的尊尊教诲。

    其实。

    现在华夏的整体风气是偏浮躁的。

    但科研,是不能浮躁的。

    很多人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期间动摇过,生化环材的科研比起互联网而言,要更为辛苦。但论待遇的话,却又比不上互联网行业。

    付出和收获不匹配。

    于是,他们上知乎询问,结果知乎上都劝改行,除非是真正的大佬,手握cns论文十几篇。
1...222324252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