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科学大佬的文艺生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东小林

    慕景池正在办公室中忙碌着,杨文武教授敲门走了进来,问道。

    “准备好了。”

    杨文武点点头,“行,那就走吧!”

    杨文武教授带着慕景池下楼坐车,然后汽车开向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从慕景池的正刃型位错理论突破第一阶段后,这个事情就立刻被递到上面,然后引起了上面的重大关注。

    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次重大的相关会议。

    慕景池是必然要出席的,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国企大佬、政府部门大佬,以及国家研究院的大佬。

    这些大佬将针对于慕景池的位错理论来一场重大的学术和工业讨论。

    得到了上面的反馈,杨文武将通知也下达给了慕景池。要参加这样级别的会议,几乎关系到整个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重大会议,慕景池也是要做一些相关准备的。

    于是,这两天艾小生在和其他研究生完善实验方案数据等方面的时候,慕景池正在研究着自己该说些什么。

    既然有机会参加这种关乎国家大事的会议中,慕景池必然是要参与其中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请慕景池,因为人家是这位错理论的开创者。

    国家对于这种开创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非常重视的。

    什么是理论体系

    所谓的理论体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提出一个相关的理论或者方法,其他人也能用这样的理论和方式做出其他的成果。

    跟随着理论继续走下去,能够将整个理论扩充,能够见到其他的科研成果。

    这才是真正的理论体系。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你的理论或者方法,能够被别人所用,具备适用性,而不是简单的偶然巧合。

    举个栗子。

    屠呦呦没有被评选为华夏科学院院士。

    很多人就说华夏科学院院士的评审有黑幕,以屠呦呦诺贝尔奖的身份,怎么可能无法成为华夏科学院院士呢

    这一定是有黑幕。

     




第0104章 再识大佬
    汽车驶进了工信部。

    透过车窗,慕景池看到内部的广场已经停着密密麻麻的不少汽车了。

    “这次会议事关重大,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涉及到国家政策。是工信部和科技部一起协同召开的会议,里面都是两个部门的各个领导。”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院的科学研究者,国家重点大学的相关教授,以及国家工程院院士。”

    杨文武和慕景池一同坐在后座上,看到慕景池望向车窗外的动作,稍微看了一眼,便给予他提醒。

    “不过,你也不用拘谨。”杨文武开心的笑着,“华清大学是中央直辖的大学,我们学校的级别是副部级的,你就当他是一次部门间的探讨会议。”

    慕景池点点头。

    汽车停了下来,杨文武和慕景池一同下车。

    刚一下车,就有人前来迎接。慕景池一看过去,居然还是熟人,连忙打招呼,“姚部长,苗部长。”

    迎接着杨文武和慕景池的,正是上次给慕景池颁发‘国家杰出青年奖’的工信部和科技部部长。

    当然了,口中说着是部长,但其实是副部长。

    工信部、科技部这样的国家顶级部门,副部长还是有不少的。各个副部长所主管的方向和部门不同。

    姚建成和苗为民两人看到慕景池和杨文武,笑脸相迎。

    “慕博士,杨教授,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看样子两位副部长的心情不错,来拽上文了。

    “两位部长还迎接,我们这面子可够大的啊!”杨文武出声应答,和这两位部长客套,还是杨教授出口比较好,慕景池还算是晚辈。

    “应该的。”两位部长的目光落在慕景池身上,“慕博士这一次的研究动静如此之大,成果如此丰硕,我们理当如此。”

    慕景池笑笑,“谢谢姚部长和苗部长夸奖,运气而已。”

    四人说着客套话往里走。

    工信部里面有专门的大型会议厅,类似于学校的学术报告厅一样。

    姚部长和苗部长引着杨文武和慕景池一同走进大型会议厅。厅中已经有不少人了,不过并未占满。

    “还要麻烦杨教授和慕博士等一会儿,有几位院士还在飞机上,没有到来。”

    杨文武点点头,“没事,正好先和老朋友聊聊天。”

    正在杨文武教授应答的时候,会议厅最前排有一人走了过来,来人带着一副平框眼镜,走起路来有几分龙行虎步的感觉,但脸上的表情和眼神却又呈现出几分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

    “黄部长。”

    见到这位中年男人走了过来,姚建成和苗为民同时对其打招呼,喊出了其称谓。

    “杨教授,这位就是你的学生,材料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这次会议的重要人士,慕景池”

    中年男人说话间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话语是对杨文武教授说的,但其重点却是在慕景池身上。

    “是的。”

    杨文武教授先是以点头和语言共同承认,随后为慕景池介绍眼前之人,“小慕,这是工信部的党组书记和部长,你称呼黄部长。”

    慕景池十分礼貌的出声,“黄部长好,我是慕景池。”

    “年轻有为!”

    黄部长见到慕景池,当真不由得赞叹一声。单凭这外表形体,就已经超越了一般人,再这内中所蕴含的知识财富,配合着慕景池的年龄,当真是才华横溢。

    后生可畏!

    “今天的这场会议可是专门为你而开的,有没有信心”

    慕景池的脸上也荡漾出了笑容,语气斩钉截铁,“有。”

    “有信心就好。”

    黄部长和慕景池、杨文武打了两声招呼,表达关怀和慰问后,便去别处联络感情了。这会议厅的所有人,基本上他都要去打个照面。

    特别是那些从其他地方赶过来的教授、院士。

    “走,去见见老朋友。”

    &



第0105章 发现新世界
    “杜教授。”

    经过杨文武这么一番解释,慕景池终于反应过来眼前是何人,他微微笑着,“比起您的复合材料‘油田’,我的这位错‘油田’不算什么。”

    杜存义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先进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和飞行器结构力学。曾经是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

    妥妥的大佬一枚。

    不过,最让慕景池佩服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杜教授从国外带来的复合材料研究体系。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学的时候,杜教授发现复合材料在国外的应用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而国内几乎是处于空白一片,于是决心回国。

    回国之后,杜教授开展国内复合材料的研究,并且亲自划定了未来发展的若干个科研方向,带着手下的人开展研究。

    现在这些方向都已经成为国防发展的热门方向。

    这就是理论体系的作用。

    杜教授将国外的理论体系带回了国内,并且长期处于复合材料科研的一线,于是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复合材料成果问世。

    听到慕景池的话,杜教授的笑容更平和、更亲切,显然是听懂了慕景池话语中的意思。

    “我的复合材料‘油田’只是从国外搬来的,不算什么。”杜教授笑容依旧,摆摆手显得很谦虚,“比起你自己亲自找到的位错‘油田’,还是有所不如。”

    慕景池摇摇头,“没有,没有,我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没有各位这些巨人,我也没有办法发现这‘位错’理论。”

    大佬都这么谦虚,慕景池也谦虚了起来。

    “嗯,嘴巴这么乖,是个搞科研的料。”

    杜教授的这一句话总结下来,周围的教授们都笑了起来。

    有关于‘油田’的话题中断,杨文武教授带着慕景池一一认识这些教授大佬们。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也都有着自己的科研任务,所以时间观念都是有的。

    没有等待多长时间,会议厅的人就慢慢的变得满座了起来。

    会议厅的座位都是由工信部的人安排好的,每一张座位上都贴着相关人员的名字,慕景池和杨文武告别了杜教授和周教授一伙人,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在会议厅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相关媒体,都是官方的媒体,有的正举着相机拍照。

    又等了十分钟。

    随着工信部和科技部的两位部长登台,下面渐渐的变得安静起来。

    “你就按照你的想法说,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把你自己的理论体系展开来讲,我们在后面支持你。”

    领导的发言是每一个会议必有的阶段,当台上两位部长发言的时候,杨文武教授也小声的宽慰着慕景池。

    在这样大的场合下,面对着国家工信部和科技部的领导,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材料研究者,杨文武教授也怕慕景池紧张而发挥不好。

    “嗯,谢谢老师。”

    杨文武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华清大学材料学院,以及他身后的材料界人脉。

    “有请,慕景池博士上台。”

    工信部和科技部的领导讲话并没有长篇大论,仅仅只是介绍了一番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和作用,然后便请慕景池上台。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吐出来,慕景池站起身来,转身和后面的各种大佬笑着打招呼,然后她便在各位大佬和领导的鼓掌下登台。

    今天的慕景池,打扮得非常正式,还打了领带。

    &



第0106章 后续铺垫
    在当前的位错认知里面。

    位错密度和晶体强度的关系是一条u形曲线。

    一方面,实际晶体中位错密度越低,晶体的强度越高;另一方面,从冷加工金属的强度比退火金属高得多的这一事实又可推知,位错密度越高,晶体的强度越高。

    所以一般而言,位错的研究方向都是从这两方面入手的。

    但慕景池有关于位错的研究并不是从这两份面着手的,他的方向不在于晶体中位错密度的高低。

    慕景池的位错理论方法,是深入研究位错的位置、结构、应力场等等对于晶体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当前的材料成型技术引导位错。

    而这种研究位错的方式,可以说是十分的剑走偏锋。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走过,可能有人想过,但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和规律去支撑这样的位错理论。

    就算是有相关的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数据串联起来,分析数据中的相关性,最终得出理论。

    这一系列的操作,也不是一般的研究者能够做到的。

    慕景池能够做到,也让人不得不承认其天赋异禀,是做材料科研这一行的料。能够从当前的位错方向跳出去,深挖一条极少人走的道路,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材料学基础,才能发现这样的位错理论。

    这不是运气能够做到的,这是实打实的能力。

    “老杨真是好运气啊!”

    杜存义和周淮国坐在一起,杜教授现在已经八十岁的年龄了。对他而言,这太前沿的知识已经是有些吃力了,所以他对于位错理论知识的寻根问底其实并不太在意。

    自然会有其他的材料研究者去分析和验证。

    他更为在意的是培养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对于杨文武能够找到慕景池这样的学生,杜教授是十分羡慕的,“人到晚年,居然还能撞到一个这么好的材料天才。”

    每一个天才对于国家而言都是财富,更何况是关系到各种产业的材料天才。国家对于这种天才的支持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是捧在国家手心里的宝贝。

    而这样的天才也十分的罕见。

    数学界、物理界都有各种各样的天才显现,但材料学相比起来,有些少。

    主要的问题是材料学乃是工科,理论吹得再好也没什么用,要实实在在的做出应用成果,别人才会承认。

    当然,基础研究是另外一种说法。

    慕景池这样的天才,对于杨文武而言,就是可以传承他衣钵的。杨文武可以在慕景池还未成长起来的时候作为他的后盾,等到慕景池成长起来了,也可以在杨文武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继续钻研。

    促成一段师生佳话!

    利对于杨文武、杜存义这样级别的科学研究者而言,已经不重要的。反而是名更为重要,想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材料发展的历史中。

    “是啊,我也羡慕老杨。”坐在旁边的周淮国同意杜教授的话。

1...2930313233...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