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丽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相思梦
朝廷本来就很乱了,太皇太后娘娘在这么乱的情况下临时抱佛脚,想着抓住身边一切可以抓住的兵权。
这怎么可以?
金陵朱家打拼下来的兵营,绝对不可以拱手让人。
朱常禧这个时候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狰狞之色来,道:“倘若咱们和朝廷真的不能两立的话。我朱常禧佣兵自重,脱离朝廷也是可以的。当年皇上就一直拿着兵权来压着我。如今太皇太后娘娘还想压着我吗?”
顾紫重觉得子善哥的话挺有道理的。
不过说实在的,拿性命和朝廷对抗,这总是冒很大的风险的。
她担忧过后,却又冷静了下来,选择了支持子善哥。
朱常禧把郭世兴给关了起来,连问都没问。
过了两天,从京城传来了消息,朱王爷来了书信,说太皇太后娘娘和他聊天的时候,总是隐晦地表达了这个想法。
朱常禧拿来书信给顾紫重看,还把顾母和姑妈找来。
他们几个人商议着这事。
顾母年纪长,因此心里也有数,对这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她摇头叹息,微笑着,红着脸道:“这还和当年皇上想要收回兵权一样。都是同样的招数,一点都没有变化。”
姑妈道:“要不然咱们这样吧,把兵权先保住,掌握在自己手中总比送给朝廷要好。就算是送给了朝廷,这兵权还不知道落到了谁的手里呢。”
这个看法和朱常禧的看法不约而同。
不过随即进来的吴一城却满不在乎:“现在兵权在咱们手中,还不是咱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吗?你去理会朝廷也没有用。现在满朝文武那么多,对谁是好,对谁是不好?兵权就算是给了他们。让他们去争,让他们去夺又能怎么样呢?兵不还是在咱们这里吗?”
对啊,兵部现在对兵权的把控实在是太差劲了。
尤其是地方的兵,他们几乎管不住的。
朱常禧道:“就算咱们把兵符交了回去,下面的这些人还是听咱们自己的。”
他把这个想法写书信,告诉了远在京城的父亲。
朱王爷和顾王爷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拖上一拖。
能拖就拖,最好拖到朝廷里的人坐不住了才好。
他们也就没有理会这件事情。
朱常禧把郭世兴给放了,在人家的面前还扬言:“倘若太皇太后娘娘没有让你来,我便要向她老人家参你一本。倘若太皇太后娘娘真的有意收回兵权,我甘愿交回兵权。不过这一切都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
郭世兴冷笑了两声,随即道:“九边的明军已经造反,你们难不成也想步他们的后尘吗?”
朱常禧突然双目一瞪,想要对郭世兴动手。
吴一城和朱三子把他给拉住了。
郭世兴大笑,扬长而去。
吴一城对着朱常禧劝慰着:“朱兄不要生气,这个小子我都恨他,我还没有揍他呢。朱兄你放心,倘若有机会,我肯定第一个揍他。”
朱常禧胸中的怒火久久不能平静。
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点非分之想都不敢有,怎么被人这么污蔑?
和朱三子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抱怨:“我也是朱姓人,皇族的正统。我就不能做皇帝吗?我对朝廷忠心耿耿,朝廷至我于何处?”
朱三子就是笑笑,没有说话。
吴一城劝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太皇太后娘娘就是知道朱兄你不想交出兵权,她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咱们为朝廷做了那么多,现在不能被杀了吧?朝廷这样的话可就是忘恩负义,百姓要唾弃他们的。尤其是太皇太后娘娘和新登基的小皇帝,他们两个可受不了这种非议。”
朱三子也道:“是啊,咱们不会有事。”
锦丽春 第七百三十二章 二老回城
朱常禧却不这样想。
朱三子都被朱常禧的情绪给带动到了,脸色已经显出绿色来:“你我同为朱姓人。咱们往上倒腾几辈,不都是皇帝吗?你看我不是不怕吗?”
太皇太后娘娘倘若想要对他们金陵朱家发难,朱常禧手下的这几个兄弟一个也跑不了。
朱三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常禧还是心惊胆战的。
顾紫重给远在京城的父亲和公公大人写了书信,说了家里的情况。
没想到过了两天,他们两位老人都回来了。
大家都很是吃惊。
顾紫重还专门派了两顶轿子去城门口迎接。
不过他们在去的半路上碰到了朱顾两位王爷。
等把他们接回了家,顾紫重的心才算是踏实了。
家里有老人支撑着,才算是可以。
要是现在让子善哥接过朱家的担子,只怕他就要垮掉了。
听闻朱王爷回来了,江南李财主,还有武清侯都来看望了。
朱家现在热热闹闹的。
顾紫重特地安排在正房里摆了几桌,等到了竖日中午,他们年轻人一辈的坐到了一起,上了年纪的人坐到了一起。
朱王爷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这么丰盛的饭菜了。
尤其是远在京城的时候,背井离乡,毕竟旅居客乡,什么都不顺人心意。
朱王爷吃着自己的家乡菜,点头称赞。
朱常禧就坐在父亲的身旁,虽然两个人不在一个桌上,可是朱常禧的注意力全在父亲身上。
他就等着父亲给主意了。
朱王爷挺是诧异的,毕竟武清侯的地位可比他要高。
李财主算是江南诸位富人之中首屈一指的。
这两个大人物都坐到了他的身旁,给他做陪伴。
他还时不时地注意着身旁的这两个人。
李财主碍于地位,不好说话。
武清侯倒是率先开了口:“朱老兄,你在京城怎么样?”
朱王爷还停顿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干咳了一声,他显得自如了许多,然后才道:“没有什么,除了整天陪着太皇太后娘娘上朝,也没有什么事。这两天没有什么大事,下面的人也都没有什么奏折。皇上年幼,对朝政的事一点都不懂,所以也没有什么大麻烦。”
这几句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一点都不在乎。
武清侯似乎对朱王爷的回答并不太满意。
人家都说朝廷要乱成一锅粥了,能没事吗?
顾王爷见朱老兄尴尬,当即抢了话头,道:“我们两个人本来就是太皇太后娘娘任命的辅政大臣,而且在我们辅政之后,基本上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没有什么大事。所以说我们也就回来了。朝廷挺平静的。”
武清侯把手中的筷子放了下来,怔了怔,眉头紧蹙了:“不对吧,能闹腾的那几个人会停手吗?两广的朱老弟,昔日我和他一同主事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家伙是一个老油条了,他能平静下来?还有,虽然朱国公告老还乡了,可是还有六部呢。六部里面能有几部是听皇上的?其他的人不还是听从地方的诸侯摆布吗?”
大家听闻这话,眉头紧皱得都不像样子了。
武清侯想了想,唉声叹气,随即道:“唉,我还是实话实说吧,反正在坐的这几个人都是自己人,我没有必要油嘴滑舌。现在朝廷正在卖官鬻爵,六部的人正在笼络人心。你们两位兄弟,一点都没察觉?”
或许是他太过正经了,把朱顾两个人给吓了一跳。
武清侯把身子向后一靠,哈哈一声,显得有些惊讶:“不会你们两个人也卖了官?”
朱王爷和顾王爷尴尬对视,都笑了。
他们两个人名下可没有什么官,现在这种局面,能把自己保护好就不错了,还卖什么官?
武清侯也是开玩笑的,随即道:“我不是笑话你们两个人没什么权。我只是想问你们,朝廷里面就一点苗头都没有吗?”
怎么可能没有!
这两个人只不过为了稳定人心,不想说而已。
朱常禧就等着听这一段呢。
顾王爷瞧朱兄语塞,不想说话。
他便主动道:“那些苗头自然是有的,不过和咱们都没有关系。我的女婿,你不要怕,我们两个老家伙在前面挡着,你还怕朝廷找你的事吗?”
朱常禧脸红了,在长辈面前,一点骨气都没有。
顾王爷劝他:“太皇太后娘娘的确有懿旨,而且是要一位姓郭的大人给送了过来。”
顾紫重当即头脑嗡嗡的。
朱常禧定着神情不动了。
子善哥都把顾大人给关了起来,一关就是好几天。
这不等于是打了太皇太后娘娘的脸吗?
她几乎都要哭了,头脑一嗡一嗡的,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朱常禧想要说话,顾紫重伸手去压住了他的手。
朱常禧回头来看她。
她先开了口:“那不听懿旨,会怎样?”
大家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
朱三子本来还劝朱兄的,可是听顾伯父这么一说,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了。
太皇太后娘娘派来的人他们也敢关,看来是活得不耐烦了。
顾王爷轻声一笑,道:“没有什么事。郭大人回了京城,别的没有说,就说把意思已经传到了。”
朱常禧又是一怔。
朱王爷低声笑了笑:“朝廷还需要依靠咱们呢。现在太皇太后娘娘身边没有一个可以相信的人了。她能相信的也就是咱们金陵人。所以说她能拿咱们怎么样?我们都知道子善把顾大人扣留了。”
朱常禧低着头发笑。
朱王爷道:“不要怕了,咱们没有事。不过我们两个人为什么会回来?朝廷也没有事,太皇太后娘娘不过是想留我们做一个挡箭牌而已。后来我们也没有什么用,就先回来了。先皇在时养的兵,谈的情大多都不在了。太皇太后娘娘只得依靠我们了。所以说我们说什么,她老人家就得听什么。”
朱常禧突然道:“那让朝廷把大明的都城迁回到金陵来多好啊?”
朱王爷整个人都一颤。
这个傻孩子想什么呢?他们可是江南的霸王。迁都了他们也就没有那个地位了。
锦丽春 第七百三十三章 生了叛心
顾王爷嘲笑他:“迁都可是多大的工程量,你小子以为那么容易的吗?”
朱常禧忸怩着身子,提出自己不成熟的建议:“咱们也姓朱,我早就想着咱们能够把都城迁回来。然后金陵再改回应天府。这样的话咱们这里就又热闹了。而且里鞑靼人也远。在江南一带,多么惬意,省的在北方那样贫瘠之地受着鞑子兵的威胁。”
朱王爷笑了,指着身旁的几位老者,道:“你问一问他们同不同意吧。”
这话明显是在讽刺朱常禧。
又是这样。
朱常禧不太高兴,低下了脑袋。
小的时候他说一些天真的话,父亲总会用这种方式点醒他。
他不说话了。
朱王爷道:“咱们经历了几世,才在江南立了足。现在江苏一带就是咱们的家,是咱们自己的地盘。要是迁了都,一切都坏了。咱们还睡得安稳吗?到那个时候,太皇太后娘娘想什么时候杀了咱们,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了。”
武清侯摆手:“朱兄何必把话说成这个样子?反正现在京城没有事就好。我们几个也是跟着瞎操心。既然没事,咱们不正好休息吗?”
就是金陵城里的那几个锦衣卫,特别招人讨厌。
武清侯还是提了锦衣卫的事。
朱王爷只是点头,知道了,不过没有多言。
等过了几天,也都没有人再说什么话了。
他们几个人也都没有再过来。
兵营也是一如既往地训练着。
朱常禧听父亲的话,父亲不把兵权交出去,他自然不会去交的。
朱王爷听闻武清侯说的买官卖官的事,特地向太皇太后娘娘上了折子。
太皇太后娘娘心里有了数,找了一个机会下令查了查。
不查不要紧,一查便查出了好多人。
六部里面单单兵部便出了不少的事。
兵部尚书现在可是朱乐权的人。
朱乐权卖官鬻爵,这是为了给他自己争取地位。
这件事情传到了金陵这边来,朱王爷坐不住了。
无论如何他都要反击一战。
大明现在各地的诸侯当中,能佣兵自重,有实力在朝廷上较量一下的,除了康冕王,还有朱乐权,就是金陵朱家了。
其他的人要不就是离京城太远,心思也不在朝廷上,要不就平平淡淡,一点名头都没有,一点权力都没有。
所以话又说了回来,朱王爷还是要和朱乐权来一场对战的。
避免不了。
朱乐权膝下的义子燕平南已经频频向朱常禧挑衅了。
朱常禧正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便和父亲联合一起上了折子。
而且朱常禧指名道姓,要查一查那个兵部尚书。
这个拿了人家的钱却不给办事的家伙,朱常禧挺讨厌。
关键是兵部尚书还是朱乐权的人。
这样一来,朱常禧前些日子建的水师,送去京城,最后兵权落到了兵部尚书的手中。
这不还是落到了朱乐权的手中吗?
他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
朱常禧还说了,要集结整个大明的力量,要把朱乐权给除掉。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一切都是那么得紧张。
不过在这个时候,倭人又来犯了。
朝廷却把抗倭的任务交给了燕平南。
这让朱常禧很不理解,这个太皇太后娘娘是不是老糊涂了。
金陵离沿海多近啊,抗倭用得着燕平南吗?
朱王爷却让子善静观其变,不要妄动。
金陵反正有兵营在,有几万人马在,不怕他们来。
燕平南来沿海,也就是打了打倭人,然后就走了。
很平静,连闹事都没有。
这可真的很奇怪。
朱常禧和下面的兄弟商量的时候,不免会发问:“当初这个燕平南就是走到一个村子旁,都会纵兵抢粮抢女人,如今他会这么安静?倭人那么好打吗?”
一点事都没有,地方百姓也没有起愤怒。
倭人被打跑了,燕平南带着兵又走了。
吴一城一直在收集消息,他和子善哥讲了:“我们在沿海那边都有探子的。探子回来,都说燕平南把倭人打跑了以后便走了,一点事都没有。”
扬州,杭州,姑苏……
这些地方一点事都没有。
朱常禧还记得当初燕平南为了打倭人,纵兵抢劫,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呢。
现在实在是太反常。
从一开始太皇太后娘娘把抗倭的任务交给了燕平南开始,朱常禧心里就一直打着嘀咕。
不过家父要他按兵不动,他也没有法子。
只得在心里咽着苦果而已。
他等了再等,又是过去几天。
时间又入了秋,百姓有了一个好收成。
江南一带的富商都发了财,又集体捐助了几万两银子,送到了金陵来。
金陵城现在是一块肥肉啊。
朱常禧用银子又买了一些兵马,还买了盔甲。
而且从江南运送过来的粮食,足够金陵城的所有百姓吃上两年的。
金陵成了富饶之地,其他地方的人自然看红了眼。
朱乐权聪明,不亲自出面,却让其他的官员在太皇太后娘娘那里告金陵的状。
太皇太后娘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不好不听啊。
况且言官都举着笔等着呢,要是皇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立刻口诛笔伐,甚至以身明志,给皇上和太皇太后娘娘施加压力。
没有办法,太皇太后娘娘只好下了懿旨,让金陵城交五万两银子。
交到朝廷去。
这么多银子,必须要朱常禧亲自运送了。
这够气人的。
朱常禧这边气坏了,朱王爷却是一点都不动容。
就连江南的李财主都后悔,干什么非要一次性把银子和粮食都送过来?这么明显,自然招致嫉妒。
朱王爷却是劝道:“子善,你去京城送银两,只管干好你自己的事,其他的不要管。别人对你说什么都不要理会。”
顾紫重明白公公大人的意思,现在还不是闹腾的时候。
看来皇上一死,天下必须要乱了。
康冕王和朱乐权这两个人就不是省油的灯。
金陵已经被逼迫到了悬崖边上,不得不闹腾一下了。
她帮着子善哥整理衣装的时候,很是替他担心。
锦丽春 第七百三十四章 安慰紫重
朱常禧还是带着银子走了,身边只跟着二十几个贴身的侍卫。
虽然这些人都是朱常禧和朱王爷在兵营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功夫好的人,不过人毕竟还是少。
要说真正的遇上山头土匪强盗了,他们的安全还是很让人担心的。
顾紫重的心忐忑不安。
她一直把子善哥送出了金陵城,在城外一直目送着他的身影远去了,这才回家。
这之后的一天里,顾紫重就闭门不出,在房间正对着门的地方摆了一尊佛像。
她在佛前替子善哥祈祷。
到了晚上,天暗了下来。
崔姨娘进门来,端了一碗面。
她推门进来的时候,房门还“吱呀”一声响了。
顾紫重却仿佛什么声音都没有听到一样,依旧双手合十,在佛前闭目。
崔姨娘小心翼翼地把面放到了桌子上,在顾紫重的背后看着她。
她却纹丝不动。
“郡主,您都一天没吃东西了。过来吃点吧。”崔姨娘的口吻有些急促,人也显得有些急躁。
顾紫重却依旧纹丝不动。
崔姨娘在原地犹豫了一下,叹息了一声,道:“郡主,人可是需要吃饭的啊。您这一天天的老不吃东西怎么能行呢?”
顾紫重还不说话。
凤鸣抱着清儿从外面进来了。
清儿对着顾紫重喊“娘”。
顾紫重的鼻子一酸,不禁便落下泪了。
她伸出袖子来,擦拭着眼泪,摇摇头:“你们先出去吧,我不饿。”
崔姨娘实在是担心:“唉,郡主,您身子骨可不强。要是饿出点事来,我们几个可担待不起啊。”
顾紫重才妥协了一下,扭了扭脖子,不过脸面依然朝着墙那一面:“好吧,那麻烦姨娘把面放到桌子上。你们先抱着清儿出去吧。等我饿了,我自己会去吃的。”
崔姨娘摇摇头,叹息着,抱起清儿来,正准备和凤鸣一起出门去。
她们正好碰见进来的朱王爷。
朱王爷冲着她们两个人使了一个眼色,让她们先出去。
房门没关。
顾紫重此时仿佛一个烧香拜佛的尼姑一般,心已超脱了。
她没有理会身后的动静。
朱王爷迈着大步子过来,到她的身后,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隐约感觉到这粗糙的手,心里一惊,神情便不定了。
再转过头来,她盯着朱王爷,眼角处的泪痕犹在。
朱王爷叹息着道:“我的好儿媳妇,你说你哭什么呢。咱们家我还在,还有当家做主的人啊。”
顾紫重的心绪仿佛放开了一样,“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朱王爷都看不下去了,实在讨厌,要不是顾紫重是他的儿媳妇,他便发怒了。
“哎呀,你说你哭什么。太晦气了。”朱王爷连连叹息。
顾紫重赶紧擦拭着眼角的泪水,道:“爹,子善哥这一去,实在是太危险了。”
朱王爷也知道紫重的意思,她这个女儿很是重情重义。
朱王爷盯着她,突然笑了出来,不过笑得颇为无奈。
“唉,你说说你,怎么这么不堪一击?是我让子善亲自带人送银子的。”朱王爷把双手背到了身后,“要是按照你这个意思,我岂不是成了罪人?”
顾紫重连连摇头,赶紧解释。
朱王爷这才笑了出来,摆摆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也没有怪你。”
他看了看顾紫重身后的佛像。
“你能把佛像摆在这里,为子善祈福,我便已经很高兴了。”朱王爷坐了下来,冲着顾紫重使了一个眼色,“来,把面吃了。”
顾紫重很听话,坐了过去低头吃面。
她吃饱的时候,还打了一个嗝。
朱王爷笑得很开心:“你都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多吃一点。”
顾紫重又吃了两口。
朱王爷才满意:“你说说你,我这两天公务缠身。可是为了你这个儿媳妇,我便亲自推掉其他的事,过来安慰你的。子善他这个人重情重义,所以娶到的媳妇也是重情重义的。嗯,很好,我作为长辈,倍感欣慰。”
顾紫重还是带着期待的目光盯着公公大人,希望能够从他身上看出些希望来:“子善哥这一去,不是凶多吉少吗?”
朱王爷摇头:“凶是有的,不过没有那么多。你呀,其实没有必要这么担心,子善他也不是小孩子了。朝廷上的事情,他需要去经历。要是连这一道坎他都过不去的话,只怕我不放心把金陵朱家交给他。”
朱王爷叹息着,目中空虚,仿佛在寻思着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