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丽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相思梦
虽然乳母待她不好,她还是待乳母如生母。
现在的乳母对她感恩戴德,恨不得她现在就是朱家的二把手了。
顾紫重在给妹妹们办理婚事的时候,还特地请来乡下的风水师给看了看,选了良辰,择了吉日。
就连陪嫁的嫁妆数都是十分吉利的。
朱王爷也很放心地把这事交给顾紫重去办。
她还把她自己带过来的嫁妆里面一些珍珠玉粉什么的都赐给了妹妹们。
几个女孩子收了宝贝,都是对顾紫重很感恩戴德。
说实在话,她们都是乳母生的,并非是朱王爷的正室,而且她们还都是女孩子。
所以说她们在朱家的地位也一直没有什么大变,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的。
朱家除了正室之外,就没有别的妾室了。
听家里的人说,朱王爷很喜爱自己的正室,对其他的女人都没有什么兴趣。
反正人家说得挺慷慨激昂的,顾紫重也就是听故事。
后来正室染了疾,终不得治,早早殒命了。
朱王爷受了打击,并且发誓他再也不娶亲了。
所以到了现在,朱家并没有其他的妾室。
顾王爷是惧怕顾母家底子,一直不敢纳妾。而且他也对顾母很是喜爱有加。
这一点顾紫重明白,她的父亲是受母亲娘家人的压力,所以才不敢纳妾的。
所以这么说来,朱王爷和顾王爷倒是有相似之处了。
顾紫重听闻家中或者亲戚里面一些长辈提起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还感觉挺有意思的。
不过朱王爷说了不纳妾,不纳妾,后来他的这几个女儿都怎么来的?
顾紫重只把自己当做旁人,对朱家这事笑笑而已。
朱家家仆少,丫头也少,而且更换得也挺频繁的。
所以朱家的这些女儿们大都不像京城里那些郡主什么的见大世面,地位高人一等的。
反正顾紫重的地位,朱家的这些女儿们就不及。
顾紫重给乳母说起几个女孩子的婚期时,她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
把这事一一都给安排好了,顾紫重也放下了心。
乳母都答应。
事情就这么定了。
喜事当天,顾紫重可是作为少夫人,被那些富人家给请过去的。
清儿也被崔姨娘抱着,跟着队伍看热闹。
朱家的几个女儿很快都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
顾紫重觉得挺自豪。
朱王爷一开始是出门办事,等回金陵的时候,只是等着被富人们请去做长辈了。
所以朱王爷对此事很满意,也在心里暗暗给顾紫重记了一个大功。
其实朱王爷早就看出来,顾紫重这个人非同常人,她做了朱家的儿媳妇,将来朱家肯定会飞黄腾达。
只是他表面上不说而已。
顾紫重做了什么事,他也只是笑笑,随口夸赞几句而已,并不大肆宣扬。
锦丽春 第七百五十五章 顾少夫人
顾紫重也并不是那种贪功的人,对于公公大人对她的赞赏,她便已经很是知足了。
给妹妹们把出嫁的事给办理妥当了,顾紫重这才放心。
不过妹妹们都一出嫁,朱家便更加空荡荡了。
顾紫重在家里主持家事,更好像是她一个人在忙。
账房把这些日子的花销都记账在册,拿来给顾紫重看。
顾紫重熬夜对了账目。
毕竟朱家这些日子的花销够多了,都快入不敷出了。
朝廷对金陵城的态度暧昧,所以朱王爷的俸禄银子也是拖一时给点,再拖一时再给点。
不用夺你兵权,先不给你钱花,让他饿上一些日子。
这就是朝廷那些人的心里想法吧?
或许这就是太皇太后娘娘心里的想法呢!
顾紫重不自主地把矛头对准了太皇太后娘娘。
现在朝廷可是她老人家掌权呢。
她掌权,下面的人都不敢动,朝廷还是一个朝廷。
可是一旦她再驾鹤西游,那朝廷就乱了。
她老人家是在为先皇的家业负责任。
这一点顾紫重十分清楚,她前世也当过太后,也清楚当家做主的苦楚。
不过现在顾紫重是站立在金陵朱家的角度去考虑的。
太皇太后娘娘对金陵朱家的态度不清,所以顾紫重也不必再礼让了。
该出手时就出手。
她也会在背后给子善哥出谋划策的。
夜里对账的时候,她时常会这么想。
家里的账目是对清楚了,可是却是严重地支出。
家里的米面粮油都还凑合,可是其他的一些东西,只怕对于朱家来说,就是奢侈品了。
这些日子武清侯也回了北方,李伯父也回了江南。
在金陵待着的没有几个亲友了。
不过李氏带着莲儿,倒是来投奔顾紫重了。
顾紫重收留了人家,自然不会不管不问的。
她派人去给李氏送去了肉食和其他的蔬菜。
而朱家人自己则是勒紧了裤腰带。
朱王爷有的时候是在外面办事,有的时候就在家里。
不过他对这些事情都不管不顾,放任顾紫重去管。
朱王爷好像就是一个看客。
在顾紫重的安排之下,朱家人的生活都拮据了起来。
不过朱家周围的依靠者却过得无比滋润。
她心里也是觉得有愧,还因为这事特地去公公大人的书房,想向他老人家倾诉一番。
朱王爷表面上装糊涂,一再地安慰顾紫重,要她放手去做。
顾紫重是能猜出来,公公大人对她器重有加。
可是她是对自己没什么信心。
她还为这事回了趟娘家,从娘家借来一些银子呢。
朱留宏好久不出现,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
顾紫重本能地提防他。
原来他和黛兰可是一伙的。
后来黛兰进了宫,做了妃。
如今黛兰倒也成了太后级别的人物了。
这个朱留宏就需要更加小心提防。
顾紫重可从眼线那里得知,黛兰如今深得太皇太后娘娘的信任,在后宫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她和伍妃联手霸了后宫。
皇上年幼,后宫一乱,等于整个朝廷就乱了。
朝廷一乱,朱家自然好不了。
顾紫重不想见朱留宏,却又不得不对人家的态度好一点。
她真好奇,先皇驾崩的时候,怎么没有把黛兰拉着一起去殉葬呢?
虽然说殉葬这个事在前几任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废除了。
可是不等于殉葬这事不能做。
前世顾紫重身旁的许多嫔妃都跟着先皇去陪葬了。
要不是顾紫重权力大,她只怕也难逃殉葬一死。
不过想来也是可惜,她最后还是死在了她的义子剑下。
不过这都是前世的事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太皇太后娘娘年纪越来越大,脑子也越来越不清楚了。
黛兰这个人很有可能抓住朝廷的辫子,收大权为己有。
女人权倾朝野,实在很可怕。
顾紫重一想到这里,对朱留宏的态度更加恭敬了三分。
只不过既要保证自己少夫人的威严,又要对人家态度恭敬,这种尺度的拿捏还是很难的。
顾紫重的态度转变,让朱留宏高兴了。
朱留宏还提及起之前朱家欠他两万两银子的事。
又提陈年旧帐。
顾紫重本来都快要忘掉这事了,他居然还敢提。
他敲诈金陵朱家两万两银子,他还有理了?
顾紫重心里有气,却不能说。
她对朱留宏毕恭毕敬的,也拿人家当成朱家的亲兄弟一般。
只不过朱留宏得了便宜就卖乖。
顾紫重也是给他脸了。
朱留宏最后临走之前,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金陵朱家帮他在朝廷当中谋一个差事。
他自己不是和黛兰的关系很好吗?
他用得着金陵朱家帮衬着找活儿干?
顾紫重表面上先答应下来,心里却在暗暗猜疑。
朱留宏这小子不能防备得太过明显,她还是强装镇定的。
不过等人家走了,朱王爷回来了,她立刻就把这事告诉了朱王爷。
朱王爷却对此不以为然。
朱留宏来闹了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要是真的有飞黄腾达的本事,何苦来朱家闹腾呢?
朱王爷让她不去理会那个人就是了。
她照办,把朱留宏忘却在了脑后。
心思回到家里来,顾紫重把家里妹妹都出嫁的消息写信告诉给了子善哥。
她希望远在京城的子善哥能够快些回信。
过了五天,朱常禧就回了书信。
书信当中的言语颇为轻松。
顾紫重看到书信上的文字,惊得都要笑出来了。
子善哥这是去干什么了?是去度假的吗?
他怎么还半开着玩笑。
不过不管怎样吧,她帮着朱家把朱氏郡主都给嫁了出去,而且还风风光光,让人羡慕。
她为朱家立下了一件大功,朱家肯定会把这事给记在心里的。
顾紫重将子善哥的书信给收了起来,心里盘算着,越盘算越是美滋滋。
她忍不住,提起笔来,又给子善哥写了一封书信。
这就算是家信吧。
她在信里写的尽是一些你侬我侬的话。
崔姨娘碰巧看到了,甚至反问她:“郡主,您写的这些内容,朱世子他看得懂吗?”
这叫什么话!
锦丽春 第七百五十六章 边塞战事
顾紫重先是瞪了姨娘一眼。
旋即她却是轻蔑地一笑,心里却感觉很甜蜜。
崔姨娘哪里懂得她和子善哥的感情。
她没有说话,接着低头去弄着书信。
崔姨娘的脸色变得有些发紫。
自己闲的无聊,插这句话是干什么。
顾紫重将书信给装好了,递给崔姨娘,并且再次叮嘱道:“姨娘,麻烦您一定要找一个放心的人去送。”
崔姨娘态度和蔼恭敬了许多,躬身接了书信,赶紧出门去送了。
顾紫重红着脸,回想着自己刚才写的书信,还是心有余悸的。
毕竟那种卿卿我我的话,她自己一个人写就够羞的了,哪里想到还有一个老人在她背后看着呢。
崔姨娘算是看透了她的心思。
不过姨娘这个人办事她还是放心的,书信送了出去,她也松了口气。
不过一天的时间,她听到消息,鞑子又闹腾了。
九边兵变之后,朝廷派了大量的兵力才把九边的叛军给收拾了。
不过那边还没有再派兵过去。
今年的中原又是一次大丰收。
凤鸣来特地说了:“草原那边却是有了天气问题,这一年都没有怎么好的收成。他们的牛羊也是因为草的问题死了大半,多数人都饿得南下抢粮食吃。”
顾紫重听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鞑子兵几乎每一年都会来闹一次的。
他们有没有粮食吃,都会以缺粮第借口来闹一次。
闹得过就接着闹,闹不过就向朝廷求和。
这是他们惯用的招数了。
她摇摇头,道:“这些人就是这个性子。自从大元被我们明军赶到北面去以后,他们就一直下来闹腾。”
不过这毕竟离她们太远,和她们八竿子打不着,她们也就当作是故事,随便听一耳朵就是了。
顾紫重起身去洗了洗手,一点都不在乎。
她满脑子还在想着给朱常禧写的书信,不知道什么时候回。
凤鸣也就不再说这事。
崔姨娘也是闲扯话题,说到了这事。
这可是涉及到她的老家承德那边。
北面长城都防不住鞑子兵了,中原岌岌可危了。
崔姨娘显得有些担心。
顾紫重又询问起九边的事。
崔姨娘却是一本正经,她毕竟对这种事情还是了解一些的:“九边的那些人里面,做官做长的,要不就战死,要不被抓了斩首了,其他的下面士兵基本上都只是抓了起来而已。毕竟大家都是中原人,那些士兵也都是走投无路才这样办的。”
顾紫重并不在意这事,不过她在意的是崔姨娘,于是借此机会安慰崔姨娘:“承德府在京城周围,朝廷肯定会派重兵把守的。”
要真的是这样就好了。
崔姨娘在心里暗自祈祷着。
吴一城也着急,毕竟他的老婆就在承德呢。
果然,抚台大人也来找朱王爷说事。
不过被顾紫重给拦住了。
朱王爷年事已高,现在就算是将家里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顾紫重去处理。
顾紫重心里发怵。
抚台大人也是年长的人,而且在朝廷的时间比她出门的时间都长。
就算离开了京城,到了地方任官职,那也是比顾紫重强之万倍。
顾紫重见了人家,毕恭毕敬的。
不过抚台大人也是人嘛,见了顾紫重,和她有说有笑的,一点架子都没有。
顾紫重渐渐放松了心情,也放松了警惕。
抚台大人来找他们朱家,必然并非随意串门。
肯定是朝廷又有事了。
顾紫重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一点呢,所以她还是一直注意着,随时准备着。
一旦抚台大人说点什么和朝廷有关系的事,她好随时回应,不会大惊失色,手忙脚乱。
果然,抚台大人的脸色渐渐变了,而且还从胸口处掏出一封书信。
这封书信一下子吸引了顾紫重的注意力。
她突然想了起来,刚张开口来想要说什么,却被抚台大人的话给打断了。
“这是朱大世子写给你的书信。既然你在这里,我也不必要找你了。少夫人,请你过目吧。”
抚台大人将书信递给了她。
她红着脸两步过去接了书信,又赶紧坐回来。
抚台大人面容严肃,让你永远猜测不透他心里在想什么。
这书信都不粘住口的,里面的内容他看过没有,谁也不知道。
顾紫重越这么想,心里就越乱。
她本来已经打算好的,可是现在心绪全乱了。
抚台大人让她看书信的内容,她却不好意思看。
将书信递给凤鸣,让凤鸣先拿回去放起来,顾紫重坐正了身子,也是严肃着道:“伯父,您不用管我了。我们之间的事都是小事。现在咱们金陵和朝廷的事才是最为重要的。”
她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谱了,抚台大人肯定会说子善哥和九边的事。
朝廷已经不止一次这样决定了。
抚台大人果然和她提起了九边的事。
朱常禧现在在京城,是戍边的最好人选。
抚台大人直言:“九边要乱,边塞的百姓都性命不保了。这次鞑靼人一共抢了十五个县。陕西山西均有县城被鞑靼人抢。我们大明的百姓也已经死了二百多人了。”
顾紫重凝着神。
抚台大人摊开双手,眼眶边上泪痕几乎要再次被浸湿了:“朝廷毕竟力量弱小,而且大权不集中。所以你看……”
他说到这里就不好意思。
顾紫重其实纳闷,他一个长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顾紫重自己都直言:“伯父您有话就直说。紫重若能帮助,定然帮您的忙。子善哥他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武将吗?让他去戍守九边,我也是同意的。”
抚台大人却是有些轻蔑地笑了笑。
难道还不是这个请求吗?
顾紫重心里好像有巨石陨落。
她突然才发现事情没有她想的这么简单。
抚台大人虽然不太好意思,态度犹豫,语气也委婉,不过还是说出了要求:“皇上请求金陵发兵救援,金陵城内的兵营里兵源众多,正好可以填补九边的亏空……”
顾紫重当即便瞪大了眼珠子。
她差点就站起来了。
锦丽春 第七百五十七章 生怕变数
抚台大人下意识地向后缩了缩身子。
他即使官再大,可是也要臣服于金陵朱家。
顾紫重地位再低,年纪再小,只要是朱家的人,他抚台大人便要礼让三分。
她心里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硬气了许多。
抚台大人突然陪出了一个笑容,道:“少夫人,您不必这般生气,有什么话咱们坐下来慢慢说吧。”
朱王爷就在顾紫重的背后替她撑腰呢,抚台大人就是再傻也看得出来。
所以抚台大人一直是陪着客气,不敢怠慢。
顾紫重却是藏不住内心的火气,毕竟不是前世,她整个人变了,心也自然就变了。
前世的她要是碰见这种情况,肯定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的。
不过现在不行,她一听说朝廷要动金陵城的兵马,就不行。
金陵城的兵马可是金陵朱家的命根子,谁都不能动。
顾紫重抿了抿唇,有许多话到了嘴边,她却说不出来。
最后她憋了半天,终于憋出来一句话:“这件事情成与不成,还需我们朱家人一起商议才行。”
抚台大人知道游说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不和她争,起身告辞了。
顾紫重赶紧报告给了朱王爷。
朱王爷知道了这事,心里五味杂陈。
九边叛乱的消息他也听说了。
朝廷办事不力,对九边的将士们不闻不问,最后九边都断粮了,实在没有办法才叛乱。
朱王爷也了解到,九边的将士是北面辽王的手下。
可是九边断粮的时候,山西陕西的抚台大人都不曾予以救援。
因为这两个省的巡抚,知府,知县……他们都是朱乐权的人。
这个朱乐权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实力也比朱王爷强出不少。
先帝驾崩的时候,一般来说朝廷肯定是封锁消息,稳定民心的。
可是这个朱乐权居然让人向外散播消息,所以短时间之内,几乎整个大明的百姓都知道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朱王爷后来派出的眼线也都回来,把这些情况告诉给了他。
他想明白了,这不是皇上在作怪,是朱乐权在为难他啊。
朱乐权几乎快要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大明的江山不稳固,朱乐权不想着稳固朝政,居然在这个时候还玩这些把戏呢。
朱王爷想想都寒心,将手握成拳头,在书桌上狠狠地捶了一下,道:“唉,这个太皇太后娘娘,也是一个脑袋缺了弦的人。朝廷几乎都快瘫痪了,她居然还想着她自己的地位呢。我看等她百年之后,如何去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
顾紫重很少见公公大人情绪这么激动,她有点不敢看了。
她赶紧低下头去,静静地听着公公大人的训话。
朱王爷摇头再摇头,突然放出了狠话:“兵,我一个人也不会给朝廷。朝廷要想保住他自己的面子,他自己的兵力,就让他自己去解决。咱们金陵现在自保尚且不够,没有功夫去搭理朝廷了。太皇太后娘娘她自己闹就让她闹去吧。”
捶胸顿足,朱王爷无奈道:“大明江山危在旦夕,这可怎么办才好。朱乐权只顾着争位置,可是却把咱们朱家置于了一个险境。现在沿海倭人和海盗正对咱们这里一带虎视眈眈呢。东北那边高丽人也想脱离咱们,不再向咱们称臣。北面鞑靼人和瓦刺人更不用说了……咱们现在四面受敌。”
顾紫重忽然抬起头来,抑扬顿挫:“要不然咱们就反了朝廷?”
朱王爷回头,瞪了她一眼。
她赶紧把头低了下去。
朱王爷哪里还有闲功夫去和她争辩呢,只是叹息:“都是朱家的人,谁当皇帝不行?就是不能让旁边的胡人抢了咱们中原。也不能让其他姓的人夺了朱家的皇位。”
其实顾紫重也不怎么理解,朱乐权势力范围这么大了,他干什么还不夺了小皇帝的位置,取而代之呢?
她好奇,于是干脆问了出来。
朱王爷冷笑:“我这个朱乐权兄弟啊,有坐龙椅的心,却没有那个胆子。他除非是等到将大明的兵权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时候,才会登基称帝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朱乐权不称帝,不反朝廷,却还一直在对朝廷干坏事。
这下子便宜了胡人了吧!
鞑靼人抢中原的东西,抢中原的女人,甚至抢中原的男丁。
大明一旦国力不行,就是这样的下场。
朱王爷等不住了,他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行。
朱姓人的皇位不能落到其他人的手里。
只不过朱乐权胆子小,还执迷不悟。
朱王爷不和他较劲,却要想着帮朝廷,帮九边。
他找了顾王爷。
顾王爷还是找了自己的妹妹,就是顾紫重的姑妈,远嫁到西北的女人。
说白了,顾紫重的姑父就是在西北任职的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