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锦丽春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相思梦
金陵朱家又何尝不这样想呢?
只不过他们没有渠道。他们这么说,首先一个是力量小,不可能把所有的书生都通知到吧?
其次他们承诺了,人家也不一定会信。
除非你效仿战国的商鞅,立木为信。
顾紫重把连中三元的状元郎给拉了过来之后,等于把江苏,甚至是邻省的读书人都给召集过来了。
反正中原又要大乱,赶紧找靠山才好。
书生们都是这么想的。
西南的康冕王好像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藩王,说他是西北的土皇帝,一点都不假。
书生们相对比较文弱,大都不愿意投奔康冕王。
这是连续的反应啊,拉拢了一个,等于拉拢了一堆。
金陵朱家和顾家,还有书生们,双赢。
顾紫重在家里可乐坏了。
不过越是这样,她却越是沉着。
她知道,公公大人肯定是知道了这事。
果然,朱王爷写信回来,又把顾紫重夸赞了一番。
顾紫重等于是金陵朱家的功臣啊。
金陵又办了一个私立的学堂,先生都是从贡生里挑选的。
私立的学堂招收的都是当地人家的孩子。
金陵等于是全面包装自己。
朱王爷不禁都要感叹,顾紫重这个女孩子果然非凡。他当初没有看错,这个女子将来能成为朱常禧的左膀右臂。
说重一点,顾紫重成为朱常禧的军师都是可以的。
京城的朱王爷知道了,自然小皇帝也知道了。
小皇帝不太高兴,金陵朱家想培养自己的党羽。
不过他毕竟要依靠金陵朱家,他不能表现出来。
小皇帝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多做回应。
停军在渭水的朱常禧也知道了这件事情。
他并没有感觉什么,听了这个消息以后,一脸的漠然。
朱王爷的兄弟赵老,对此事的意义却是心知肚明。
因为这件事情,他还专门去和朱常禧商量了。
不过朱常禧好像并不在乎,反而是一脸的愁苦相。
赵老问他为什么愁眉苦脸。
朱常禧却说他没有实力再向南了,不能够把康冕王行军给击败,是他的无能。
这傻小子。
他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赵老都不知道说他什么了,他自从出发以来,打了几个胜仗了?
康冕王都被他打得不敢出窝了。
他还在那里愁眉苦脸,也不知道他这么做是故意装酷,为了吹牛?还是他就是一根筋。
一般人做了大事之后都谦虚一下,没有没有,小意思……为了装酷,吹一下牛。小意思我都能办,更大的事我不更不在话下了吗?
朱常禧这个,他是真愁苦,并不是为了吹牛。
赵老明白,朱常禧这小子从小的信念就是要当大将,像戚继光那样。
赵老也不和他辩解,反正胜仗是打了,朱常禧的老爹不希望他再打胜了。
唇亡齿寒,他再赢,把康冕王彻底给打趴下了,朱常禧他自己可就危险了。
小皇帝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你。
现在的局势朱常禧又不是看不出来,地方的藩王都是小皇帝的对手。
小皇帝就是希望消除了地方藩王权力,把权力收归朝廷。
朱常禧就是一颗棋子而已。
也不知道朱常禧脑子里怎么想的。
赵老不和他争。
不过现在的话,局势却是复杂了。
康冕王被打得不敢出川蜀了,把蜀道一堵,看你怎么进来。
朱常禧也停在渭水,离川蜀还有一定的距离。
小皇帝可叫苦不迭,他知道,金陵朱家和他不是一条心。
他毕竟年幼,把控不住朝廷。
在他没有了主意的时候,还是要去问一问太皇太后娘娘的意见。
他的母后都是听太皇太后娘娘的话的。
太皇太后娘娘感觉自己有幸,没有被小皇帝给杀了,再加上她本来就是小皇帝的祖母,所以自然倾心相授。
太皇太后娘娘还是让小皇帝忍住,顾全大局。
等待时机再说吧。
朱王爷也嗅到了异常。
他打算和小皇帝聊聊天,叙叙旧。
京城表面上很祥和,其实却暗藏着杀机。
局势很复杂。
金陵就没有那么乱了,顾紫重一开始还不太适应,不过自从她办成了几件事情以后,金陵人都对她开始竖起大拇指来了。
她也感觉到了自己管理朱家,管理金陵兵营,甚至是金陵书院,都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人们都听她的话。
她能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顾王爷为自己的女儿高兴,他也特地联系了福建总兵营,给自己的老兄弟写书信。
书信回来了,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
金陵顾家的人脉也都回来了。
还真别说,这一阵子,倭寇和海盗都不怎么来闹了。
自从戚继光打跑了倭寇,沿海地方一段恢复了时间安宁。
不过又过了几十年,倭寇和海盗又是都来闹了。
所以直到现在,沿海的百姓都以为,江苏地区,金陵兵营最为厉害。
他们把倭寇和海盗都震慑住了。
顾紫重深为之自豪。





锦丽春 第八百零七章 保留实力
明军里水师其实很厉害的,当年的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浩浩荡荡。
不过现在大明的沿海关口都关了好多年了,水师也不用了。
金陵朱常禧又把水师给建立了起来。
倭寇一时之间惧怕朱常禧。
燕平南也来捣乱过,他借着朱常禧的名头,把倭寇给吓跑了。
从那一次赶跑倭寇之后,燕平南就没有啥消息了。
反正他回了两广,也不回朝廷了。
听说他回去苦练兵俑去了。
没准朱乐权也想要争皇帝位置。
康冕王是一个,朱乐权也是一个。
这是两个早已众人皆知的造反者了。
其他的藩王呢?
西北那边,东北那边,都有许多藩王。
没办法,朱姓人太多了。
朱元璋当初的兄弟就不少,他的子嗣也不少。
现在对于小皇帝来说,他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的这些叔叔大爷们。
朱王爷主动和他沟通。
沟通得还不错。
不过小皇帝却要责令朱常禧继续南下了。
小皇帝还给朱常禧增了两万骑兵,奔赴渭水与朱常禧汇合。
这消息金陵也都传开了。
顾紫重因为这事特地咨询了父亲。
顾王爷永远是一副呆板模样,不论他是喜是忧,你总是看不出来。
给你的感觉就是他很深沉。
其实他是憋着而已。
在女儿面前,顾王爷也不得不憋住了,他知道自己的女儿非同常人。
顾王爷给女儿支招,让她寻找时机,撺掇文官们上折子,给小皇帝施压。
反正就是说金陵朱家人也是人,不能日夜兼程。
顾紫重沉默了良久。
她回了家去。
崔姨娘是她最为信任的一个老人了。
她还问了崔姨娘的意见。
不过崔姨娘却是笑着道:“少夫人,这南征都没有完呢。您想那些什么唇亡齿寒,过河拆桥的……是不是太远了?”
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金陵朱家和顾家夹在其他藩王和朝廷中间,很是难受。
他们必须要时时刻刻给自己留退路。
朱王爷等于是小皇帝的人质了。
表面上好吃好喝,其实却把朱王爷扣在了京城。
顾紫重琢磨着,还是慎重一点。
小不忍则乱大谋!
顾紫重决定先不动。
她还是把心思放在了家里。
家里的账都对不上了。
小皇帝也是抠门,多少个月了,俸禄银子也不发。
顾世子还傻不拉几地想要再进内阁呢。
顾紫重不知道在内阁里他们还有什么人脉。
因为这事她特地问过母亲。
顾母告诉她,她哥哥半个月前已经出了金陵,去京城了。
顾紫重惊愕。
这么大的事,她怎么不知道?
顾母道:“你心里装的是整个金陵,我怕让你分心,所以没有告诉你。”
可是,哥哥这个人她也是很关心的。
母亲不如实相告,让她有点伤心。
顾母道:“如今金陵城里还有一万人马,整个江苏还有两万人呢。康冕王他敢动念头,却也不敢打过来。紫重,这都是你的功劳。你还不赶快回去处理家事去。咱们家的事你就不用管了。”
顾王爷从扬州城回来以后,在家里养伤,挺难受的。
毕竟上了年纪了。
顾紫重很想父亲,所以留在了娘家,陪了父母几天。
她顺便也和李囡玉聊了些日子,看了看自己的这个外甥。
李囡玉提及自己的这个丈夫,就很无奈。
朱常禧和顾世子两个人都是一根筋的人。
顾世子就好想进内阁。
反正他已经去了以后生死未卜。
李囡玉直言不讳:“顾世子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不管。我想要劝他几句,他却不听。”
顾紫重不禁都要感叹了:“唉,读书人都有什么用处?哥哥他本来就是世子了,吃喝不愁,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发愁了。他却还在读书。他一直想要像那些读书人一样,通过科举中个名头,不是状元榜眼探花,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从几品的官,他也愿意。”
李囡玉笑了,道:“还是紫重姐懂他。你毕竟是他的妹妹,对他什么事都了如指掌。”
顾紫重感叹,无奈着道:“哥哥这个人啊,没法子说他。现在小皇帝本来还想着要咱们金陵人多去京城呢。哥哥他反而去送。”
李囡玉很是紧张,额头都出汗了。
顾紫重却安慰她道:“不过你不必多虑,毕竟小皇帝还是要依靠咱们的。咱们还是有资本的。”
不过怎么说呢,毕竟顾世子这次出行,生死未卜。
顾世子他有危险,李囡玉就不放心。
顾紫重也是替朱常禧担心。
顾紫重安慰了李囡玉,又收到了家里人的消息,便回了朱家。
朱家的账目又赠了几笔,而且入不敷出了。
顾紫重从自己的体己银子里拿出些来,给家里买了柴米油盐,聊以度日。
她不好意思把这种家里的琐事告诉给公公大人。
不过公公大人也知道这事,过了半个月,他把自己的俸禄银子寄回了金陵。
是银票。
拿了银票,顾紫重这才缓过劲来。
朱家的账目才又顺了。
顾紫重问了朱常禧的情况。
渭水一畔,骊山重道。
那里曾经可是名地方。
现在却成了两军对峙的地方了。
康冕王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只能起兵。
朱常禧等着和康冕王一战。
赵老也知道,和康冕王的决战不可避免。
朱王爷也知道,这种事情只能拖,却不能避免。
小皇帝就是忍一忍而已。
朝廷终究还是要除掉康冕王。
赵老把局势告诉了朱常禧。
朱常禧听闻之后,沉思了良久。
他一直想要做名将,如今却不行了。
赵老的意思是把康冕王打垮,却不要消灭他。
朱常禧却一直想要活捉康冕王,送进朝廷去。
不过朱常禧也识时务,他听赵叔的话。
所以五万朝廷的明军,缓慢地向川蜀进发。
朱子琴憋坏了。
他想一马当先。
吴一城和郭授时都冷静下来,把朱子琴给拽住了。
这个时候不能把康冕王给斩尽杀绝。
他们兄弟五个约定了,只灭其一,不灭其二。
把康冕王的残部留下来,才可以制约小皇帝。




锦丽春 第八百零八章 对峙状态
这一招用得没毛病。
小皇帝甘拜下风,闭口不谈什么。
所以说西征,说白了,完全就是朱常禧一个人在表演。
朱常禧却不愿意抓住机会,好好地表演一番。
他总想着急于求成,赶快把那姓康的灭了得了。
还好有赵老阻拦着他,要不然他这个熊孩子真的会冲动的。
武将嘛,总是喜欢用感性办事,有的时候他的理智控制不住感性。
赵老没少批评朱常禧。
因为这事,朱常禧也挨了老爷子不少打。
朱常禧挨打的事都传到金陵去了。
顾紫重听闻了,差点要笑死。
她和崔姨娘闲聊的时候,就聊到了这一点。
崔姨娘却不敢笑,一本正经的。
看着顾紫重,崔姨娘却是咧嘴,苦楚着道:“少夫人,您就别在这里幸灾乐祸了。不知道为什么,老身总是害怕世子爷他一不理智,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顾紫重微笑着摆手,道:“他能做出什么事来?”
崔姨娘的眼神里显露出来的担忧,却让顾紫重慌张了起来。
她思来想去,却也想不到什么不详的结果。
崔姨娘沉吟了半晌,终于道:“朱世子可以纵兵为祸啊。”
怎么可能?
顾紫重当即的反应就是不屑,她摆手道:“别闹了。别人不了解,他这个人我还不了解吗?就他这个样子,且不要说纵兵为祸了,就算是百姓们家里丢了一只鸡,他看到了都会主动帮忙给送回去的。”
崔姨娘看她的眼神终于转回了高傲了。
在少夫人面前,崔姨娘少有地高傲了一回。
在看待这个问题上,少夫人这个人还是稚嫩了许多啊。
崔姨娘笑得很阴险:“唉,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想法。世子爷他手下可有五万兵马呢。那么多人的情绪他要照顾到,他自己也管不住那么多人啊。”
顾紫重当即怔住了。
她不敢想象子善哥纵兵为祸的场面。
烧杀抢掠,明军和普通的山贼强盗,又有什么区别?
有区别!强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杀人。
可是明军……
几千人,几万人,一旦乱了起来,可就大乱了。
顾紫重想到了鞑子兵。
鞑靼人南下的时候,冲过一个村庄,肯定是片甲不留的。
顾紫重不敢乱想了,她低下了脑袋。
崔姨娘也不知道她说得对不对,她只是有这个担心而已。
不过话既然已经顺嘴说了出来,崔姨娘接着道:“所以老身斗胆进言,少夫人您和世子爷的关系最为亲近了。所以您还是要多和世子爷联系联系的。世子爷他这个人直白,不绕弯子。可是他也因此有一个缺点,他不喜欢别人骗他,耍他。”
对,子善哥平日里最喜欢发火了。
他倒不是因为正经的事发火,只要别人一故意耍他,他就气得发抖。
甚至连别人想耍他的念头,他都不允许有。
这可不好办了。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
子善哥麾下的将领众多,一旦有一个两个和他不是一条心,而且不听他的命令的话,后果……
顾紫重不敢去想。
子善哥把那将领麾下的士兵都杀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前世的时候她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一旦因为这件事情,他麾下的人再哗变了……
后果不堪设想。
顾紫重打住了自己胡乱的念头,赶快再去写了一封书信,请人送了出去。
要求连夜骑快马送出去。
崔姨娘也不知道少夫人居然会这般在乎。
顾紫重只能信其有,不能信其无。
子善哥现在正在打仗的兴头上呢,所以顾紫重不敢提家里的琐事。
家里的事她自己就处理好了。
崔姨娘替她看着书信的消息。
过了三天,朱常禧回了书信。
崔姨娘拿了书信,小跑着去给少夫人送去。
顾紫重看了书信,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了。
朱常禧在书信当中说了一些你侬我侬的话,小两口亲昵了一番,这也算是对双方有个交代吧。
顾紫重心满意足,这才睡了一个踏实觉。
她身旁的小孩子也长大了,脑门子旁边稀疏着长出几根头发丝来。
顾紫重乐得合不拢嘴。
清儿倒成了接生婆了,他把几个接生婆都给说退了。
小孩子的什么事,他自己一个人就给办了。
就连抱着小弟弟去换尿布,清儿的动作也是十分得娴熟。
清儿不比凤鸣和崔姨娘差。
顾紫重用清儿,比用别人更放心。
他还和清儿说过呢:“清儿,娘亲和你说实在话,倘若在咱们家里,你和你的小弟弟都是熟读圣贤书,对待自己人礼贤下士的话。将来你们的父亲让了位置,金陵朱家的世子爷,新的当家的由谁来当?”
清儿想都没想,道:“清儿听娘亲的,听父亲的。父母在上,你们说让谁来当,谁就来当。”
一旁的崔姨娘看着可真可乐。
崔姨娘嘬着嘴道:“清儿这话说得可真到位。年纪轻轻,居然有这样的觉悟,不可多得啊。”
顾紫重听着夸赞的话,笑开了花。
不过清儿却宠辱不惊,一点都不在乎。
在他心中,这些事情好像都是应该的一样。
清儿给弟弟换好了尿布,又上外面的院落当中去转悠了两圈。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怀抱当中的小弟弟已经熟睡了。
顾紫重表示无奈,也就是清儿有这个本事了。
要是换作别人,小弟弟肯定是会大哭大闹的。
清儿把小弟弟抱回了床上,帮他盖了被子。
顾紫重问他:“你不是说你要给他起一个名字吗?名字想好了没有?”
清儿却愁苦了起来,挠着头皮,思来想去,摇摇头。
顾紫重看了看崔姨娘。
两个女人都笑了。
顾紫重什么话都没说呢,清儿已经很难受了。
崔姨娘赶快过去劝他:“少夫人她并没有说你什么啊。你做得不错。”
清儿这才笑了出来。
顾紫重终于笑了出来,无奈地道:“你不是去私塾了吗?这么些日子,你都读了些什么?”
清儿还真说不出来。
顾紫重怎么说他呢。
其实顾紫重也就是吓唬吓唬他而已。




锦丽春 第八百零九章 小小清儿
清儿想来想去,眉头都相互靠近了:“娘亲,最近先生让我读诸子百家,还让我用朱圣人的观点来评论。清儿才疏学浅,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所以……”
顾紫重这才舒心一笑,道:“是这样啊。那不怪你。朱圣人的观点,不要说你了,就连我也不知道呢。朱熹,朱圣人,也姓朱哦。”
崔姨娘捂着嘴笑了笑,道:“洪武大帝推崇朱熹朱圣人,不也是推崇他自己吗?”
顾紫重笑了。
她们也就是闲聊而已,聊着聊着,聊到了八股。
那种文章真的很难写。
顾紫重突然脸红,她想到曾经私塾先生教她写字,写的字像是狗爬似的。
她赶快转移了这个话题。
清儿却还要说。
顾紫重冲着清儿瞪了一眼。
清儿随即疑惑道:“娘亲怎么了?”
顾紫重清了清嗓子,摇头道:“没,没什么。”
清儿道:“私塾先生教我写八股,我不知道该怎么写,先生就打我的手心。”
顾紫重心疼,赶快抓起清儿的手看。
果然,她的手心上还有红印痕呢。
顾紫重心疼得厉害,咧着嘴自言自语道:“读书有什么用?差不多就行了。私塾先生却要这么执着。”
清儿赶紧道:“娘亲,您不要责备先生了,是清儿的脑子笨。要是我背一遍就背会的话,先生也不会打我了。”
顾紫重替清儿吹着手心,道:“还疼不疼?”
清儿摇头,突然笑着道:“没事的。清儿早就不疼了。”
顾紫重赶紧让凤鸣去给清儿拿来冰块来,给他敷上。
他的手心还有深深的红痕。
等清儿出了门,崔姨娘才道:“少夫人也开始护犊子了?”
顾紫重瞪了崔姨娘一眼,急着道:“什么叫护犊子?你的孩子让先生给打了,你不生气吗?”
崔姨娘也生气,不过这两者没什么关系。
崔姨娘毕竟还是一个局外人。
她叹息道:“少夫人啊,您最好还是对清儿狠一点。棍棒底下出孝子嘛!自古英才都是出自苦涩的。”
顾紫重明白这个大道理。
1...247248249250251...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