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政泓

    另外,霍古还测试了自己对采集者身上细胞的掌控程度,结果是,确实存在掌控力度下降的现象,联系虽然还存在着,可是已经做不到像葫那样完全的支配,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削弱。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往海底攀爬的根茎群,终于蔓延至海底洞穴的边缘,并互相纠结,将这处海底洞穴给堵住。

    十几只葫被根茎制造出来,它们在霍古的指令下,利用海底的砂砾碎石给蔓延到海底根茎群隐藏。

    而后,附着在根茎上,转化成茧,重新孕育自己。

    霍古把这段时间里收集到的采集者信息直接覆盖进茧的内部,让葫的基因,以采集者的形式表达。

    不多时,一只只采集者破壳而出,成为这个星球上,首批出现的宏观多细胞生物。

    它们有着和葫一样的外貌,但又不一样,不再拥有者行动距离上的限制,不再受到生命场的约束可以自由活动,从工具升级成为包工头打工的工仆。

    采集者们不明所以的转动着自己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从未见过的新世界,海底如此广阔的环境和它们传承记忆中狭窄的‘世界’不同,现实和记忆的不相符不免令它们产生些许的不知所措。

    不过,在饥饿的驱使下,它们还是开始了海洋中的收集工作。

    起初,由于不适应身体的能力和海洋环境,采集者们在海中游弋的非常吃力,相比起地下空洞中那稳定的水域环境,海洋中的水流,可算得上是‘波涛汹涌’,采集者经常会出现把控不住速度和方向,互相撞在一起的事故。

    不过万幸的是,冥古宙的富营养环境造成了微生物的泛滥,即便是如此拖沓,也收集到足以令采集者们勉强填饱肚子的有机材料。

    当然,也存在着个别收集量极少的采集者,它们完全适应不了海底的乱流环境,反而数次撞上海底礁石,让霍古添进不少有机材料去修复它们。

    就像霍古当初决定的那样,它做不到绝情绝义的奴隶主那样用完就丢,毕竟是在为它干活,如果连个医疗救助都没有那可就太说不过去了。

    无法再继续忍受饥饿的采集者去到了那些正在进食的采集者附近,想要分一杯羹,对此,所有的采集者都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刚出生的它们,个个都像是白纸,没有




第三十八章 发掘物
    随着海底的采集者们,逐步适应海底环境后,地下空洞内的根茎蔓延速度,也恢复到以前那般高效。

    霍古通过根茎系统持续的观察着采集者们的收集工作,在确定采集者们大体不会再出现什么问题后,这才放心的将注意力到探索地下空洞这件事上。

    空洞内的根茎群很快就将之前发现的一处地下空洞给覆盖一半。

    那个空洞给霍古带来了不小的惊喜,霍古在其中发现了一处不断有海水涌入的裂缝,以及散落一地的葫和钛螺,很显然,这处缝隙也是通往上方海底的通道。

    这么一来,霍古得到水的渠道就可以乘以二,没必要把原有的通道给拓宽。

    当然,如果只是这种事情,还不至于让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的霍古感到‘惊’,最多只是意外之喜,真正令它感到惊讶的,就是在空洞内发现的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正三棱锥体,体积并不大,大概也就几厘米的大小,椎体一直延伸进岩层下,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是被埋进岩层中的某种物体顶部尖锐部分。

    能够发现这个东西,还是因为根茎系统的根须,根茎需要根须固定位置,根须在扎入岩层中时,由于三棱锥体远比周围的岩石更加坚硬,根须在岩层中形成一个‘v’型的形状,成功引起了霍古的注意。

    虽说岩层中不乏比岩层更加坚硬的矿石,但想这么规则的形状,还真的是非常少见。

    没想太多的霍古,只是抱着纯粹好奇的心态对那处地方展开了挖掘,没想到还真发掘出了这么一个令它震惊的东西。

    端详着这个从岩层中暴露出来的正三棱锥,霍古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激动,不可置信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人工产物”

    原因无他,这种形状太规则了,根本不像是自然产物。

    霍古用一条根须在三棱锥体上磨蹭下一些分子,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铁”

    “不,还有碳在里面,是钢”

    “也不对,还有钾、钛、银、铅……”

    陆陆续续发现了二十多种元素在里面,不过,霍古还是不能立即下定论,空洞曾经是基性熔岩的聚集地,存在大量各类型金属元素是很正常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印证自己的想法,霍古指挥根茎,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考古发掘。

    由根茎的根须来进行发掘,远远要比人类用小刷子进行发掘要来得更有效率,且能精确到分子尺度的它们,对发掘物造成的破坏,远远要比小刷子来的小。

    令霍古感到些许失望的是,正三棱锥椎体继续往下的部分,就变得不再那么规则,虽然依旧还是有棱有角。

    这就意味着,发掘物是自然产物的可能性也就增大。

    虽说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但霍古还是决定把这个发掘物完整的给挖出来,可能是因为强迫症原因导致,也可能是因为职业病因素在里面。

    根须的能力非常强大,再加上霍古这个考古老手在操作,发掘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各种可能出现的发掘事故都被霍古事先规避,发掘工作以极快的速度接近尾声,呈现在霍古的面前。

    那是一块金属板,长三十米,宽八十二米,存在着一定的弧度,边缘的形状并不规则,像是被熊孩子随意撕出来的纸张碎片。

    金属板各部分的厚度也并不均匀,早先测量的是六米,可在其他边缘部位测量的结果却是八米、七米、五米,总之就是厚度在八至五米这个区间里。

     



第三十九章 人造物
    根茎系统在全力的扩张着,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延展距离已经差不多达到十公里的距离。

    霍古一路上,并没有看到类似支撑柱一类的东西,好奇心不由得更加旺盛。

    “空气环境以氧为主,在空气中的占比是67%……”

    这是一个惊人的空气占比,要知道,在地球含氧量最高的时期,氧在空气的占比也只会达到35%而已。

    好在霍古能对细胞进行调整,其他生物来到这里,立即会因为吸入过量的氧而造成氧中毒。

    霍古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老实讲,这处超巨型空洞平坦的超乎霍古的想象,如果只是看小块地方,确实是起伏不平,但如果是放眼眺望,那就是一个平直的面,根本不像是自然能够形成。

    纵使霍古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根茎系统的扩张步伐也未曾停止,隐约间,霍古注意到了前方一根柱状的物体。

    支撑柱

    霍古冒出一个这样的念头。

    犹豫再三,霍古并没有放缓根茎系统的覆盖步伐,当然,对那根柱状物体的警戒心也不能放松,霍古已经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并不怪霍古草木皆兵,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遭遇如此陌生的东西,尤其是此前还被某种正体不明的生物给撵进地底空洞,霍古已经不能再把这个星球的冥古宙拿地球的冥古宙套进去了。

    在一段时间后,那根柱状物体由竖直的细线,变成了竖直的细柱,霍古开始调整眼睛的玻璃体,端向那根柱状物的真面目。

    然而令霍古感到失望的是,那根柱状物并不是实体,而是液态,是由上方海洋下落的海水所形成的水柱,霍古还能从水柱下方的水潭,看到零星漂浮着一动不动失去自主能力后的葫与钛螺。

    “虽然这些有机材料不是雪中送炭,但锦上添花也未尝不是好事,而且有了这处水源,后面的补给输送压力会小很多。”

    一只锥形生物很快盘踞在这处水域,用于收集海水中的有机材料,根茎继续向前方蔓延扩张。

    这种扩张持续了一段时间,霍古总算是遭遇这个超巨型空洞的边缘,不过并不是前方,而是上方和左右方向扩张的根茎,在一百公里左右的距离抵达边缘。

    接触到边缘的根茎暂时停止了蔓延扩张,采集了这些边缘物质的样本就地进行分析,然后,得到的结果令霍古心情复杂。

    左右两侧是标准的安山岩、安粗岩、粗面岩、碱长粗面岩等中性火山岩,可上方却是一个巨大的金属面,外观和此前其他空洞内发掘出来的金属板一致,似乎是经历长久的岁月而变得十分粗糙。

    霍古随即指挥左右的根茎破开火山岩,果不其然,在继续深入一米左右厚的火山岩,同样的金属面出现了。

    “分析这些金属的组成元素,还有经历的半衰期时间。”

    重复着在另外一个地底空洞内做过的事情,霍古得到了答案——八亿年,和那个金属板相同的时间。

    不仅仅是时间,就连组成元素也是相同,只是比例上存在细微差别。

    “看来那个金属板应该是这处金属壁的一部分。”

    “搞不好,这真是一个人造物……”

    霍古冥思了一会,又补充一句。

    “……也可能是落到这个星球的彗星。”

    霍古想到了一些曾经被观测到,绝大部分区域被金属覆盖的彗星。

    如果是那种彗星,在进入这



第四十章 阵之书
    “怎么有种兵马俑的既视感……”

    根茎群不作停歇的蔓延着,从这些立方体之间的间隔中让根茎穿横穿纵行。

    根茎的根须延伸出来,它们娴熟的扎入进立方体中,小心翼翼的分泌出连接蛋白质,加固立方体本身,同时清理掉覆盖在表面的尘埃岩块。

    根茎系统就在这样一边清理‘文物’,一边速度不减地生长蔓延。

    在清理掉那些尘埃岩块后,立方体本来的面貌呈现在霍古面前,长两米,宽半米,高三米,这个数据并不是绝对精确,每一个立方体之间的边长误差大概在一到三厘米左右,材质和金属壁一样,可能这也是阵列能够如此完整存在数亿年时间的原因。

    可以看出这个立方体阵列内的东西和之前看到的立方体并不是同一种东西,就外观来说,这些阵列立方体更像是墓碑一样的形状。

    在这些修补完成的立方体表面,有着无数的纹路,这并不是自然形成,也不是霍古这个经验老道的家伙终于出现了手误,而是本来这些立方体自带的纹路。

    这些纹路在立方体表面,组合成大小相近的几何图案,每个图案占据着立方体表面表面四厘米平方的面积,并且整齐的一行排列着,在几何图形间,零零散散混杂着由点组成的符号。

    很显然,这是文字,一种完全迥异于人类语言的不明文字。

    “这看起来应该和墓碑是没什么关系,更类似于墓葬中那些专门用于记录重要信息的石板,也就是说……”

    霍古放眼望去,整个阵列一望无际,纵然霍古调解眼睛视距也是如此,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墓葬群。

    “这是一本书”

    如何让信息保存的更久

    这可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宇宙中,熵无处不在,自然侵蚀必定会将保存的可读信息给破坏成无法解读的噪音,区别无非只是时间的长短。

    而地球上,能够做到长达亿年时间尺度将信息保存下来的方法只有一种——把字刻在石头上。

    并不是真的以石头作为信息的承载体,而是一种比喻,即‘把信息给刻录在某种极难被改变的固体上’。

    很显然,当初在立方体阵列上刻录文字的智慧生命,和地球的人类想到一块去了,所以才会制作如此庞大的‘阵之书’。

    “真遗憾,语言破译这种事情,我一直都不怎么在行。”

    霍古眼馋却又惋惜的注视着立方体上的文字,虽说出身于考古专业,可它更侧重提升的是对那些文物的发掘技能,如果是地球上历史的古文,它还有一点底子能读出大概意思,但是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外星文字,是真的无能为力。

    破译一门完全陌生语言,那真的是需要专门研究语言的科研小组搭配上国家级大型计算机才能办到。

    暂时先将立方体阵列的事情放在一边,霍古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直向前方蔓延的根茎上,此时,根茎总算是从立方体阵列中蔓延出来,霍古粗略的计算了一下立方体阵列的占地规模,一百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万四千个足球场的面积。

    在立方体阵列出来的更远端,霍古能看到远方存在着两条细线,像是天地间竖下的绳子。

    “又有海水柱”

    霍古看了下自己目前距离上一个水源的距离,虽说还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可以通过扩大输送量来解决,但既然又多出能够缓解后勤压力的补给点,那自然不是什么坏事。

    &nb



第四十一章 异星骸骨
    霍古沉思了一会,并未能在这个从所收集到的信息中,寻找到有关于这处超巨型地下空洞的蛛丝马迹。

    八亿年,沧海桑田的岁月,足以让任何璀璨的物体归于腐朽。

    目前,霍古能找到还算是存在一定价值的东西,也就是那占据一百平方公里的阵之书,可问题是,它没有那个能力对这个庞大阵之书的内容进行解读,只能望洋兴叹。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根茎系统先后经过十二对支撑柱以及三十二条底层开裂下坠形成的海水柱,终于将地下空洞的整个地面给完全覆盖。

    “总算是忙完了。”

    对根茎系统的指挥,可是让霍古耗费不少的精力,要知道,这处地底空洞所占据的面积,已经达到了‘亿’这个概念,事实监控根茎系统的每一个地放,每一节部分,可是相当消耗霍古的精力。

    从脑力劳作中解放的霍古将视线向上方移动。

    “顶层的话……”

    “……还是算了,根茎系统也是有自己的重量,如果盘踞顶层的话,搞不好会把顶层的应力平衡给打破,那后果可是相当严重。”

    一旦顶层的破口过于巨大,甚至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顶层发生大崩溃,毕竟已经是长达八亿年时间的老古董。

    也就是说,对地底空洞的探索结束了
1...910111213...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