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政泓
霍古没想着使用八面体的原因,是因为其本身巨大体量带来的能耗问题,维持,已经足以改变星球的气候环境。
所以霍古选择了目前这种单位细胞量少,能耗少的设计。
“这个设计就目前表现出来的强度上来看应该是足够的,不过继续生长下去,重心恐怕会不稳而倾倒……”
“……那就在底部加上植物的根须设计,反向抓牢地层来稳定高度。”
本来只是为了给金属圆锥体提供修复和一定韧性的内部细胞接收到指令,底部的内部细胞生长出根须,根须一直向下扩展,扩展最深的根须达到了相对于圆锥体高度的三倍。
“应该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上下两边同步生长。”
霍古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圆锥体的摇晃程度,在确定属于可接受范围后,继续让圆锥体向上生长,当然,底部的根须也不会落下。
地表的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臭氧层很快便被圆锥体突破。
透过位于接近顶部锥尖的眼睛,霍古能够看到一个新世界,顶部是云,底部也是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看起来就真的好像是地球神话传说中的天界一般。
不过霍古没什么太大
第九十七章 物理
所谓的天文观测,其实说白了就是对宇宙电磁波的收集,这些电磁波是宇宙中的声音,它会告诉聆听者,这个宇宙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有猛烈的超新星爆发、有静谧且结构更加庞大的星云体、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曾经有这样一颗黑洞在那里形成。
人类之所以要建设各种大型的观测站,天文卫星,就是为了收集电磁波,虽然人类的眼睛也可以收集电磁波,可是存在着极限,人类的眼睛并不能随他们心意去观察整个宇宙所有种类的电磁波。
而霍古不需要担心这点,它能让细胞随它意愿行动,也就免去了去专门设计一套天文观测的生物结构。
在可见光的目视下,其实行星系内的行星并不怎么显眼,尤其是宇宙背景,想要仔细辨认出来是件不容易的事。
不过,如果再加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视角,那就会变得很容易,恒星的紫外线会在接触行星后反射回来,而恒星的光芒本身具备热量,会给星体表层加温,在红外线视角,会和宇宙背景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微波。
霍古很快就发现了小行星带,不过是行星星环,类似土星环的那种结构。
忽然,霍古发现自己观测的星球正在发生缓慢的移动,以观测尺度来讲,这种速度无疑是相当的快。
这可是大事,能够影响到行星级别,质量怎么说也得到恒星级别。
“万一是颗流浪黑洞可就麻烦了……”
“在哪”
就在霍古紧张搜罗观测信息的时候,来自圆锥体哀鸣般得振动透过实体传递到感知细胞那里。
霍古瞬间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松口气的同时,有紧张起来。
松口气是因为不是黑洞这种恐怖的东西,紧张则是因为,问题出在它设计的圆锥体,那可不是一个小沙堆。
想要创造出天体级别的东西,单靠生物分子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是物理的地盘,原子之间的原子键,在这种尺度上,材料强度会被严重削弱,所以需要加入力学的考量。
强韧的金属即便强度足够,没有发生绷断,也会‘柔软’,就比如现在,搜寻小行星带的霍古正在面对着来自圆锥体的摆动。
本来,这种情况应该早就发生才对,如果霍古将圆锥体安排在其他地方建设,恐怕最多进入到中间层,就在星球纬度和自转的作用下倾斜倒塌。
然而,很巧合的是,霍古的选址是在赤道上,纬度的问题被规避掉,圆锥体只需要承受星球自转造成的空气阻力。
圆锥体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整体呈现一定的弯曲弧度。
这是圆锥体整体而言,局部仍然看起来与笔直无异,弯弧度处于小数点级别,这和星球地表看起来平坦是一个道理,并不容易让人注意到。
巨构摇摆的速度并不剧烈,但幅度却越来越大,霍古知道继续这么下去,崩塌是早晚的事情,而崩塌所引发的现象,恐怕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
如果说,这个现在和冥古宙那时一样霍古当然是无所谓,可现在地表上已经生活着一群有知性的智慧生物。
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一群无辜者死亡,霍古的三观接受不了。
“不,一定还有挽救的方法。”
霍古一边用指令,让根茎制造出大量钛合金避难所,然后强制命令那些生活在赤道附近的采集者们进入到避难所中,并严令不许离开,自己则在绞尽脑汁的思考对策。
“对了,我可以加粗,加宽,内部中空的话质量也就不会上升,所需要的细胞不需要太多,为了保证强度,金属体再增加到一
第九十八章 动员
当强令避难的至高指令被解除,包括永续在内的所有采集者都被霍古叫到赤道集中。
“意志,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办的事情”
“永续,我要离开一段时间。”
“这……您又要去哪”
“我需要前往宇宙运送一些陨石回来,按照推算的结果,目标地点距离我们这里最近的距离大概在6000到8000万公里这个区间里。”
霍古的回答让永续等一干采集者听着完全是云里雾里,在它们的世界观里,世界就是星球,就是地表的那部分环境,对世界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双层世界论’这个模型。
“意志,世界上应该没有那么远的距离吧”
一只采集者壮着胆子询问。
“……你们还不没有宇宙这个概念吗”
霍古的诧异换来的是频道内的一阵冷场,这些采集者这辈子连飞行都没干过,更何况去了解大气层之外的宇宙星空。
“行吧,那你们把你们对世界的认知告诉我,我看看从哪里开始教你们。”
闻言,永续它们把总结好的‘双层世界论’向霍古讲明……
霍古倒是津津有味的听着。
“……双层海洋真是丰富的想象力,就潜力而言,你们应该并不比地球的人类差上多少。”
“人类”
这个陌生的名词后引起了永续的兴趣。
“这你别管,总之,在给予你们正确世界观之前,你们要始终牢记一条准则……”
霍古顿了顿,继续说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永续一干采集者不明所以的互望彼此,没有一只采集者能够理解其含义。
“就是在理论没有得到实际确认之前,不要过于的相信它们,没有得到证实的理论只是理论,它并不一定必然正确,所以不能等同于真理。”
“懂了。”
“光靠交流来解释太过复杂,我决定直接带你们到临近宇宙的逸散层,在那里直接观看真实的世界。”
一只只采集者进入透明的容器,容器内注入了可以抵抗绝大部分辐射的溶液,然后被根茎沿着巨构的斜面,一路抬升到巨构的顶端。
在抬升的过程中,霍古也向采集者们科普,它们所处星球大气层的结构。
“……原来雨水是因为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凝结,然后又因为引力拖拽而降下,我们真的太无知了。”
在容器内的某只采集者表露出颓然丧气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很快就辐射传染给周边的同类。
“话不能这么说,你们也已经尽了努力,只是考虑的因素还不够多,和无不无知没什么关系,而且你们也没有上天的条件。”
“好了,我们到了。”
“欢迎接触真实的世界,这个就是宇宙。”
霍古这么说着的同时,漆黑的夜幕映入采集者们的眼帘,它们能看到一个火球,天空的背景大体都是黑色,更远方则是毫无温度的点点星光。
这种变化让它们感到不安,即便霍古之前已经和它们明说‘双层世界论’是错误理论,让它们放弃。
“这是……世界”
永续有些接受不能的朝霍古询问。
“对。”
“可是…可是为什么会这么黑蓝色去哪了海洋呢陆地呢气体呢还有…还有……”
“永续,你需要冷静。”
霍古安抚下永续的情绪,徐徐开导它。
“这就是世界,你要做的不是否定它,而是勇于接受,这才符合唯物主义价值观。”
“好好想想,之前我是怎么和你们说的,你们不是应该都听懂了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n
第九十九章 远航
深空航行的计划已经被确定,剩下的就只是准备。
这期间里,永续一直是非常的纠结。
“意志,我有些问题想要询问您。”
“什么事”
“为什么要让我留下来”
“……你比较靠谱,交给其它采集者我感觉中心忐忑。”
“我之所以让你留下来是因为相信你,深空航行虽然有我的存在保证了基本安全,可一旦迷航就会非常麻烦,想要回来就要重新在一个新的星球上落脚,然后重新测算出一条新的轨道。”
永续听得是似懂非懂,它到现在为止接触到宇宙这个概念才经过几个昼夜更替的时间,更别说理解在宇宙中航行的难度。
霍古也不强求,只要永续能尽责干好分配给它的任务,那它就没必要担心。
“可是,意志,为什么它们要那么做”
永续指着透明体外部那些在逸散层笨拙遨游的奇异生物,它们原先是采集者,如今被霍古特化了生命结构,成为了可以在宇宙中短暂生存的太空生物。
霍古管这新形态叫‘勘探者’,主要的工作是在陨石里采集样本。
外观类似章鱼,有着比采集者还要多出一倍的触手,头部有着轻薄的钛合金鳞甲,主要是防御在失重状态下,因收不住惯性带来的危险。
有着四只眼睛,一只在头顶部,呈三角形分布围一圈,保证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野,不至于因为身后飞来一块小陨石,而导致足以威胁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
这种事情在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霍古当然要对此引以为戒。
圆润覆盖有钛合金鳞甲的头部侧面和顶部都有着小孔,这些小孔都是微型的化学喷口,可以在太空中实现推进、转向、刹车等一系列动作。
“你说它们啊……”
“当然是让它们习惯失重环境,你们连飞行都没经历过,更别说在宇宙的失重环境里行动,目的地可是存在着很多尖锐的石头,还有到处乱飞的小石子,可不是你们当初拿着小石刀能够相比的。”
“那么,它们又是怎么回事”
永续意有所指的看向另外一种如植物般深深扎根在巨构顶端的生物。
这种生物的外观犹如一个倒扣过来的锅盖,外部倒是平平无奇的肉质,内部却是反光度极高疑似金属的表面,而且像是镜子般反光面浑然一体。
事实上霍古就是直接沿用了人类雷达的设计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轻便,而且还保证接受更大范围无线电,之前霍古就是利用这种生物体,依靠无线电侦测星球间距离。
这些生物原先也是采集者,被霍古更改基因表达后特化成这副模样,被霍古命名为‘脉冲兽’。
此时,它们正在扭动着连接锅盖的关节,将锅盖内镜面的朝向扭转到各个方向,这也是基于霍古要求练习的指令。
“永续,它们就是你的手下,需要你来指挥的对象。”
“你要指挥它们向我们发射无线电信号,并且还要接收来自我们那头发送给你们的无线电信号,两边交互信息后,才能确保航线的准确性。”
“不要觉得在地表上指挥就没什么作用,我们这次深空航行的安全,可以说有一半都压在你身上了,你可得多上点心,不要辜负我们的信任。”
永续的那点小心思根本满不了霍古,更何况还是连接着生命场频道,情绪波动都能直接感受到。
“可是,意志,时间够吗会不会还没训练完成,我们和目的地最近距离的时间就错过了”
“不会,我已经粗略算过,还有将近三百多个昼夜更替的时间,两颗星球之间的间距才回到最小。”
&n
第一百章 求救
“这里是地面指挥中心,当前距离出发时间第48个昼夜更替,在此播报一次星球位置和你们的观测位置,完毕。”
有着庞大根茎网络提供的物质基础,相当于核电站级别的流通过巨构顶端环绕成一圈的脉冲兽。
在永续的指挥下,脉冲兽们对准离开的霍古它们方向统一释放出高强度的无线电信号,以摩尔斯电码的语言结构投送出去。
此时,以霍古这边的视角来看,星球已经小到连砂砾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需要专门调整眼睛的视距才能在可见光下看清楚。
无线电波以光速发散,很快就追上正在行进中的霍古,作为回复信息,霍古也要展开一次播报。
“这里是深空远航者,收到信息,在此播报一次我们目前的位置和星球的观测位置,完毕。”
永续和霍古两边在接收到位置信息后,几乎就是即刻将这位置信息导入思维海内的行星系模型中,以此来确定行进轨道是否存在偏离。
这种播报行为会每间隔一次昼夜更替就进行一次,以确保将危险系数最大限度的降至最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