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族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政泓
像聆这样的个体,在这个恒星系统中还有其他几个,它们和聆有着相同的使命,只是目的地不同罢了。
使用氢氧推进,聆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行进航线,以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切入这颗星球的引力轨道,并保持着菇伞面向恒星,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命活动。
做完一切的聆将一串电磁波信号,向着暝的方向发送,电磁波以光速行进,没过几分钟,霍古便接收到了来自聆的消息。
“这颗也不是,那些异星人的母星到底在哪里”
“那可是一颗星球,那么大一颗,难不成整颗星球都覆盖上了光学迷彩不,就算是光学迷彩也是无法瞒过雷达,除非彻底性的扭曲光路,屏蔽电磁波。”
“可如果异星人有那样的技术,我恐怕早就死了……应该是还有什么因素我没考虑到,或者下意识忽略了。”
霍古接受到聆的消息,在聆之前的其他几个探测器发回的消息霍古也接收到,和聆发回的消息相同,无一例外都是该星球是个荒凉行星无生命迹象,然后是近距离观测行星获得的参数。
目前为止,还未发回消息的探测器仅剩下一个,不过,霍古已经对那颗星球的探测不抱什么希望,因为那是颗气态巨星,异星人的生命特征很明显的表明了孕育他们的星球是一颗类地行星。
当初之所以发射探测器,只是霍古顺便想了解一下那颗气态巨星有着什么资源。
霍古心中满是焦虑,不可能不焦虑,如果不趁现在彻底断绝敌人的反抗能力,之前两次宇宙战中取得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生命场网络里,一个恒星系统的三维动态投影呈现出来,这是通过那些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再现出来的实时投影。
观察着这个投影,霍古略作思考,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绝对能揪出那个异星人隐藏起来的母星。
霍古利用无线电,给各个行星轨道上漂浮着的探测器发布指令,让它们释放一段强功率的电磁信号,电磁信号在接触到实体后,会削弱但同时,也会有一部分反馈回来,就像水面上的波纹。
很快,结果出来了,生命场频道里,恒星系统的实时投影中,多出了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正好隔着恒星位于暝的对立面,它距离恒星要比暝更近,所以公转周期要比暝短,两颗星球之间的角速度相同,这导致了它们彼此之间永远都保持着同样的距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异星人的舰队会从恒星的方向直奔向霍古它们发动袭击。
“难怪我找不到,原来你躲在这里。”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激光制造
说是制造激光武器,其实霍古也不能说是从零开始,在母舰上寻宝得到的武器,可基本上都是激光类型。
有了现成的样本参照,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霍古只需要在异星人激光武器的基础上,参数不变调整为生物组织武器,在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改变为最适合宇宙战场需求的激光武器即可。
型脉冲束、型脉冲束、型散射束……诸多母舰上搭载的武器在生命场频道内呈现,由于当初使用的是洛希极限的质点攻击,母舰级是从内部龙骨开始被破坏,霍古才能有幸缴获近乎所有母舰上的武器种类。
有着母舰的介绍,霍古很容易就知道这些激光武器的参数,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小阻碍,比如异星人使用的测量单位和地球人不同……
听着母舰汇报着口径100的型脉冲束一系列单位意义不明的数据,霍古才意识到将两个文明测量单位进行换算的必要性。
花了一些时间,完成两边的单位比较换算,这不难,只需将水分子单个排列为一条直线,得到一个样本参数,再依靠那个样本参数就能轻易推导出异星人单位系统。
虽然从异星人那缴获的激光型号种类繁多,但大体结构都是同等,说到底,无论技术再怎么发达,也不可能跳出宇宙的基本法,开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黑科技。
激光的本质组成,首先是一个稳定的能量源,这个能量源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它能够向外输出能量即可。
其次是一个接收能量,并将能量转换为高能电磁波形式,向外释放,这个转换器和能量源息息相关,会因为能量源外放的能量形式不同而不同。
打个比方,如果能量源主要释放的是热能,那么转换器应该是温感度极高的物质构成,会吸收热能,将之转换为电磁波辐射能。
同理,电能、动能等形式的能量也是如此。
最后是一个电磁波收束装置,霍古将其简称为收束器,收束器的原理可以是千奇百怪,但发挥的作用却必然是一样,那就是将转换后的电磁波辐射能尽可能约束聚集。
只有在收束器约束下,激光的威力才会发生显著性的提升,这和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是相同的道理。
这是个大体框架,所有的激光类武器的设计都跳不出这个框架,因为宇宙的基本法就是这样。
异星人的所有激光武器里,多数采用的是射线,也就是伽马射线。
射线波长很短,因此这种射线能级很高,同时它不显电性,这意味着光子并不会受到磁场影响,代表着极强的物质穿透能力和不会受磁场护盾一类技术的防护。
想要防御射线,就只能依靠高原子数物质,例如铅、铀等。
这种射线霍古在地球的时候便因为涉及太空领域而有所了解,所以很快便被霍古认出这种射线的真身。
对于射线霍古只是知晓,并不算精通,好在有异星人的知识作为弥补,由于知识的共同性,再加上语言壁垒的消失,霍古很快就吸收总结归纳,融会贯通。
型脉冲束属于射线激光炮,它是一种复数激光武器的一种组合,最初始的部分使用的是普通激光,也就是热射线,只要注入电能到作为转换器的晶体内即可。
 
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舰生物
究竟该采用什么样设计的生物体结构
这个疑问困扰着霍古,光有激光武器还不够,还需要有合适的宇宙生物体搭载,可霍古在设计到这步时犯难了。
霍古想要设计的是一种远远超越自己以前所有的设计,载重性、生存性、防护性等等诸多性能上,全面性碾压的划时代设计,是能够作为进攻敌人母星的正面主力。
当前霍古这边的宇宙生物体对比异星人的战舰,设计真的是非常落后,即便是搭载了刚刚才设计完成的激光生物组织,同吨位的情况下,单对单还是打不赢异星人的战舰。
比如气压差,异星人战舰有气密闸设计,遭受攻击出现破损,也会因为气密闸而保证损伤不会进一步扩大。
然而宇宙生物体哪怕破了一道小口子,体内的体液也会像被贴上抽水机一样迸射出来,固然这个弊端可以通过提升外部表皮强度确保不出现伤口来避免,可在宇宙战中怎么可能不受伤宇宙战可不是过家家。
这仅仅只是诸多相比较战舰,宇宙生物体显露出的弊端之一,还是没有考虑宇宙战指挥官战术经验的情况下,如果两边舰队同数量、同补给、无后援的在无掩体的宇宙中发生遭遇战,霍古这边的胜率是零,毫无疑问。
“先从最开始的部分起手……”
参考着异星人战舰的设计,霍古优先设计出一条龙骨,作为整艘战舰的承重支柱,这是当初霍古设计的宇宙生物所不具备的部件,龙骨只有在吨位庞大的战舰上才会凸显它的作用,整艘战舰的结构应力都将集中到龙骨上,确保大吨位战舰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但是,很快龙骨的设计又被霍古给推倒,因为它发现,自己设计的龙骨,结构强度并不理想,韧性没有问题,唯有材料学领域霍古自信是压过异星人一头,只是刚性不达标,大尺度上整根龙骨柔软的像根面条,还需要加入结构上的调整。
【霍古,母舰残骸那边又发现几种新型号的激光武器,我让它们运回来了,型号分别是型口径960c……】
暝通知霍古,由于陷入思考的霍古没有回应母舰残骸那边采集者的信息,所以采集者转而向暝汇报,让它来拿主意。
“知道了。”
嗯
被问题困扰的霍古忽然思维停顿了一下,它敏锐的把握住了自己脑海中那促使它灵光一现的关键词——‘母舰’。
对啊,母舰级,异星人战舰,这不就是现成的宇宙生物模板吗
一瞬间,诸多困扰霍古的问题土崩瓦解,因为那些问题早就已经被异星人给解决,根本不需要霍古来操心,霍古需要做的只是将异星人战舰现有的设计稍加修改即可。
在宇宙真空中,靠摆尾巴是无法移动的,移动方式只能靠牛顿第三定律,利用反推力进行移动,什么脉冲推进、等离子推进、化学推进,本质上都是建立在这条法则的基础上,所以,宇宙生物体和无生命战舰大体布局差异其实并不大,无非就是一个有生命是独立个体,一个无生命由船员操纵。
霍古直接套用了异星人母舰级的骨架,再加上自己比异星人更胜一筹的材料学基础,龙骨比原有设计还要大上约三倍左右,这意味着最终设计出来的宇宙生物体,起码要比异星人的母舰大三倍。
&nbs
第二百一十三章 远征彼方
“暝,我要出发了。八八读书,..←o”
【你真的要这么做是不是太冒进了一点或许可以全权交给永续它们来进行。】
“不行,彻底交给它们去做我不放心。”
“必须在那些异星人组织起新一lun gong势前先下手为强。”
霍古斩钉截铁的回复,如今武器也好,宇宙生物体也罢,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剩下的就只有进攻,不能犹豫,犹豫就会败北。
此时,在近地轨道上,一只巨大的怪物已经初见雏形,几百公里的体型遮天蔽日,采集者们独立设计的宇宙生物,在它身边连当蝼蚁的资格都没有,这正是霍古以异星人母舰为模板设计的母舰生物。
这个星空巨兽还未彻底完工,但主体龙骨、能源反应堆基本完成,剩余的其它部分可以在赶路的过程中满满完成。
【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也只能祝愿你远征胜利,可惜我不能再帮到你什么忙。】
“没关系的暝,你已经帮的我足够多,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解决,我会带着胜利归来,等着我的好消息。”
简单地寒暄一番告别,霍古给作为它思维载体的母舰生物下达命令,在尾部的喷口处,晶体通电释放热射线,聚焦到金属氢上,高温促使金属氢汽化升华,短暂的成为气体后,形成等离子态,再由静电场作用,电荷粒子从尾部喷出。
没错,这是异星人的脉冲引擎,现在也是霍古这边的技术了,复刻样本的内部结构,了解其运作原理,再进行生物化调整,将无工质推进技术化为己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9八】9八】9读】9书,.2≧3.o
炙热的尾焰亮起,巨大的母舰生物挣脱轨道引力束缚,缓缓拉开它和暝之间的距离,逐渐驶向远方的目标星。
的过程中,霍古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母舰生物尾部的生物脉冲上,这是针对异星人的远征,但同时,也是母舰生物的第一次试航。
按霍古的想法,远征的同时,顺便作为试航,把诸多遇到的问题一并解决,反正凭它的能力,只要物质不匮乏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母舰生物体中要论哪个部分最让霍古不放心,那就莫过于生物脉冲这个部分,也就是从异星人那获得并成功生物化的脉冲推进技术。
这个技术的本质上就是将一团等离子体困住,然后用电场剥离带电粒子发射,这对于机械而言自然是没问题,可对于生物体就……要知道,为了保证足够的脉冲推力,等离子体的温度是恒定在一万五千摄氏度左右。
为了对抗这样的高温,霍古以铪合金骨骼作为内壁,表面附有铪碳化物涂层,搭配上流淌在毛细血管的液氮降温,确保封装等离子的推进器官不会因为高温烧毁,最外侧包裹着厚厚的隔温层,母舰生物也不会因为高温而受到影响,理论上非常安全。
然而霍古就是不放心,说到底只是理论上的安全,实际上会不会出现纰漏要真正试过才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今亲眼确认没有任何异常,霍古总算是对生物脉冲能放下心来,专心投入到其他事情上。
作为一个生物体,母舰生物的日常开销是非常大,毕竟全身上下的细胞都在嗷嗷待哺的等待血液输送的养分维持生命。
好在有着裂变反应堆作为能源核心,利用温感细胞制造养分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霍古也并没有单单只依靠裂变反应堆获取养分,否则那样裂变反应堆的压力就
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沿阵地
横渡虚空,跨过行星间遥远的距离,终于抵达作为跳板进攻异星人的‘前哨星’。↙八↙八↙读↙书,..o
这是一颗质量比暝小1.27倍的星球,所以引力方面会显得更小一些,轨道上环绕着一颗卫星,表面呈现为赤红色,自转速度很快,大概五六个小时就会完成一次日出日落。
这个星球没有地磁,霍古推测,应该是星球内核冷却,导致的地磁场消失。
由于引力较小,再加上没有地磁的防护,太阳风将地表上不少的气体吹到宇宙中,这颗星球的大气逐渐稀薄。
来自恒星的温度无法被稀薄的大气锁住,地表气温维持在零下,地核冷却意味着这颗星球不会再有什么剧烈的地质活动,但这并不代表着这颗星球很平静,极高的自转速率导致这颗星球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刮着超级风暴,风速达到将近200米每秒。
风暴侵蚀着土地、岩石、高山,星球地表因此变得平坦,狂风中终日裹挟着数以千万兆的细沙,像子弹一样撞击消磨着沿途所遭遇的任何障碍。
这颗星球瑟琳人曾经到达过,也登陆过,更试图征服建立星际中转站,但失败了,满天沙尘会钻进任何缝隙之中,致使机械磨损瘫痪,没过多久,中转站的建设计划便因维护成本过高被终止废除。
漂浮于近地轨道上,作为探测器更早到达的采集者,向着母舰生物递送电磁波信号,安排牵引工作。
“目前间距40万公里,限速30km/s,轨道切入角70度,保向保速……”
“投放单位个体,布置前沿阵地。八八读书,..o≥”霍古这样朝同行的采集者下达指令。
遵从命令,母舰生物在星球一极处,大量的小型肉块被母舰生物抛出,像下雨似的的从星球上空高速坠下。
由于质量小,这些肉块并没有达到和大气摩擦生热的条件,速度在达到某个阀值后便不再增加,恒速下坠,当肉块距离地面高度5000米左右时,所有的肉块纷纷展开,形成蘑菇状,减缓下降速度。
猛烈沙尘暴每时每刻都在刮着,许许多多的‘蘑菇’被吹得很远,整个大集群在狂风下解体。
不过这也是霍古和一众采集者早已与料到的困难,落地的蘑菇迅速原地扎根,从蘑菇的姿态转变为可以自由行动的采集者,靠着无线电,很快就重新完成族群的集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