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四国演义系统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金戈铁牛
兵力悬殊固然是敌方失败的一个原因,那是苏宁等人也很快意识到,敌人好像并没有多少心思,继续和汉朝人作战,虽然他们对波斯帝国的军事动员机制并不算太了解,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这群军人思念故乡的情绪,只可惜,汉朝军队当中没有人擅长吹走波斯的传统乐曲否则的话,大可以让对方的统帅尝一尝十面楚歌的味道。
说几十面楚歌,苏宁和他的指挥官们似乎才想起来,周一计划的重要一步是要包围住正在撤退当中的敌军,然后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慢慢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他的士兵们,则因为过于愤怒的原因,将那些本来可以用来当做诱饵的波斯人全部送进了地狱之中。
于是这群士兵们不得不继续寻找敌人,好在,他们在过去的急行军当中,已经缩短了与敌人的差距。所以找到其他几路敌人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于是他们顺利的包围了几支已经失去战斗意志的军队,虽然对方在不久之后就提出了投降,但没有士兵愿意答应他们。
不过让他们感到有些恼怒的是,这群人竟然没有派出一名信使对外求援,这让士兵们不得不与被包围的波斯人谈判起来,条件之一就是:如果想要大汉朝廷答应他们的投降要求,那就必须使用波斯文字,向外出一封求救信。
波斯人当然不是傻瓜,毕竟他们也是曾经在希腊化时代以前,统治过广袤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们也拥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
派人送出这样一封求救信,当然会引来其他人的救援,而这个时候,汉朝人正好以逸待劳,消灭这些远道而来的救兵。
虽然被包围的这钱包的人已经失去了斗志,而且他们想要投降并保住小命的愿望,十分的简洁明了,但是,他们的心中还有基本的良知,但如果有人为了救他们而死在半路上,那他们即便活着也会良心难安的,所以他们都不太情愿同意汉朝人的要求。这让前线的几支军团都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这个世界上的叛徒还是比较好找的。由于他们携带的干粮并不多,而且,被包围的他们已经不可能得到更多的补给,所以,苏宁等人就为前线的将士们准备了各种各样丰富的美食,于是这群江湖门就在波斯人的面前开始大快朵颐,让那些已经饥肠辘辘的波斯人,再也无法忍受被包围的糟糕感觉。
于是终于有人同意了,对外出求救信件,并且帮助几支军团写下了足够声情并茂的求助文书。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足够简单了,那就是派遣几支足够快的小分队,带上一句身上插着羽箭的波斯人尸体,以及这封写好的书信,用最快的度跑到那些撤退的波斯人前面,然后将书信和尸体一起丢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
而且这些事情进行的也比较顺利,在他们丢下尸体的文书之后,很快就被刑警当中的波斯人现了,于是那群家伙一拥而上,将几只靠近的小分队全部驱赶开,然后拆开了尸体身上携带的那封信,求助的内容自然很快就被几只波斯军队的指挥官知道了,于是他们决定立刻调转方向,冲向被包围的那只波斯人军队。
在经过几天匆忙而又紧张的行军之后,他们看到了被包围的波斯军人的气质,但是,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很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就是包围这些人的汉朝军队如此之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起最后的总攻。
依照他们对大汉帝国的印象,如果这个群汉人军队起进攻,那么里面的波斯人恐怕撑不了半个时辰,就会全军覆灭。
可是,搜寻汉朝人,仿佛刻意留住了被包围的波斯人的性命,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
波斯人当然不是傻瓜,他们毕竟也是经历过长年战乱,并且有着相应战争文化的文明国度,所以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开通了汉帝**队的想法。
面对如此的陷阱,没有一个指挥官愿意上前送死,甚至其中有不少人都选择了转身离开,压根儿不去管那群注定会步入死亡的同袍。
但是当他们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更让他们惊讶不已的事情生了,汉帝国的军队突然从他们的四面八方出现,并用迅雷不及掩耳的度,向他们起了冲击。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四国演义系统 第421章 把波斯人粘在我们的战场上—5
这样的场景出现之后,就算是最愚蠢的人,也已经知道他们中了埋伏,如果还不选择逃跑的话,那么留给他们的下场也就只有死亡了,可惜的是他们逃跑的路线已经被敌人完全封死,而对方在远程打击火力上拥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是他每台刚刚散开阵型,准备撤退,就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又不得不选择集结兵力,准备攻击对方阵线的某一点。然后换取自己突破重围的希望,但不幸的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尝试也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对方在阵线厚度上也超过了他们,并且他们拥有着精神的盔甲,虽然那盔甲从银白的颜色上来看就比较轻质,好像还柔软得有些不像话,但当弓箭之类的武器敲打在那上面,并发出金属敲击的声音之后,他们确信,这些人的装备要远远超过,还穿着皮甲的自己。
着甲率问题在古代的西方战争当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字。古希腊的重装步兵们,之所以能够横扫战场,用自己的铠甲与长矛,打拼出一个希腊化时代,正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而波斯人虽然距离最早使用铁制的苏美尔人比较近,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承袭关系,更加不幸的是,波斯人的横征暴敛,并没有让经济和贸易成为发展国力的重要助推,所以当希腊人的贸易将各种资源都统筹起来之后,他们还得依靠皇帝的命令,四处搜刮所需要的战争材料。
有谁愿意主动交出自己的东西呢?当然不会有了,所以他们都将能用的东西好好的隐藏了起来,于是波斯的皇帝并没有如他所愿的那样得到足够数量的盔甲,更加不幸的是,他喜欢堆砌数量足够多的军队,但不幸的是这样庞大的军队并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反而会在撤退的时候造成各种不便。
虽然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让他们衍生出了各种战争文化,以及足够丰富的策略和制度,但不幸的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有那么一两条诅咒一直在坚定的发挥着作用,其中有一条的内容是这样的:任何一种制度的作用目标都是人,但执行主体也是人。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看起来公平合理又冷冰冰的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都会出现不客观,不合理甚至套上热乎乎人情的混乱现象。一是苏宁所身处的那个天朝,也无法全然避免这个问题,反而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在改良相关制度,以及设计制度的制度上。
既然21世纪的人都无法逃脱这一诅咒,那么公元二世纪的波斯人又怎么能够例外呢?
于是,在这片混乱的战场上,另外一副神奇的景象出现了,灾荒不择路的波斯军队中有那么两三个来自不同省份的军团,竟然因为逃跑路线的问题而产生了内讧,于是素来就有积怨的他们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诧的决定,既然冲击敌方的阵线,也注定是一个死,那就索性在临死之前将自己我的仇家也送入确定的死亡之中,只有这样,他们双方再返回波斯故土之后才能继续维持原来的势均力敌,否则终究会有一方人被另一方人吃掉。
这其中,还牵扯着各个家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行动不够迅速的话,那很有可能会在这次竞争当中落败。所以留给那些家族首领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如果他们的反应出现了问题,那么率先死在敌人刀下的,就不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自己了。
参与这次追击行动的汉帝国士兵们,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能够看到如此神奇的一幕,在角色图为的前一刻,这群让人费解的波斯人,竟然产生了巨大的内讧,不但出现了打生打死的严重冲突,而且还出现了相互派遣使者,商量结盟事宜的情况,仿佛他们能够冲破汉帝国的封锁,顺利的回到家乡一样。
这一情况被用无线电立即汇报到了苏宁那里,而苏宁也立刻做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阶段,是的,他的这个决定很有可能比波斯人的还要疯狂,因为他准备把这些,还有闲情逸致在战场上勾三搭四的贵族们放回去,让他们把在这里的冲突延续在自家的波斯高原上,如此一来,地形复杂,难于攻打的波斯高原,将会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那对于他今后的征讨,将会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但他们不能携带太多的士兵逃跑,那些追在他们身边的人,必须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一来这是从绝对数量上削弱波斯高原各个部族的实力,二来也是要让他们记住这次战役,记住苏宁,也记住那些在突围的前一夜,还向他们发起进攻的敌人。
于是前线的指挥官们就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命令,如果发现数量比较多的波斯人,那就要把他们打散,期间当然以杀伤敌人战力为主,但是却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如果他们有意突围的话,那就索性放他们离开好了。
于是有那么几个比较勇敢的部族,在汉帝国军队放水的背景之下,顺利的突出重围,踏上了返回故乡波斯的道路,而继续留在包围圈当中的那些人惊讶的看着这一幕,似乎才发现敌人的阵型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
于是他们也做出了勇敢的尝试,甚至放弃了与故友的仇家展开决死一战,就在突围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才惊讶的发现,敌人的阻击竟然是如此的凶猛,他们有很多年轻的儿郎,都死在了冲锋的路上,就让他们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汉帝国人故意给他们留下的陷阱,好在随着伤亡数字的不断增加,对方的疲劳程度似乎也在堆积,于是他们竟然鬼使神差一般的逃了出来,就连那些先前在内部冲突之中丧失了大量士兵的领地贵族,也奇迹一般的,没有遭到汉帝国军队的猛烈打击,而是带着自己本就是残兵败将的残兵败将,幸运的踏上了返回故土的道路。
没过多久,所有还能喘气的波斯贵族老爷们,都带着自己的亲随们,踏上了回家的道路,而他们的身后,这个叫做苏宁的家伙,这话有点儿,手中的大毡帽,给消失在远方地平线的波斯人送行。




四国演义系统 第422章 记两三年里的两三事—1
沃洛吉斯五世很快就得到了前线传回的消息。他也没想到自己留下的那些伏兵,竟然这么容易的,就被汉朝军队消灭掉了。可是如此以来,他亲自率领的这些后勤部队,以及留下的并不算多的负责保卫粮食的军队,恐怕就无法直接应对汉朝人的打击了,于是他不得不收拢兵力,让各个军团都向自己所在的位置靠拢,以确保大家的整体安全,但这样做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原本各大军团都是从南向北依次展开的,如果都像他这边移动的话,那无疑要进行纵向的行军,可是他们在撤退过程当中,都是东西向行军的,如果要进行纵向移动的话,肯定会影响到水平方向的行军速度,导致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后面的汉朝军队追上。
但这位波斯皇帝似乎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下给将军们的命令非常严格,以至于不执行的话恐怕他们所在的家族都会受到严厉的惩处,如此以来,更加混乱的军事部署就出现了,好在汉朝人在刚刚结束的战斗当中,已经取得了足够丰厚的战绩,所以在这一场战斗当中,他们并没有拼尽全力。
不过即便如此,波斯人也又一次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若非苏宁意外的得到了某条消息,恐怕他们的代价还会更加惨重,甚至有可能无法返回国内,参加平乱战争。
那么是什么消息就下了波斯皇帝和他的军队呢?是一条来自罗马帝国的消息。
今年也就是公元192年,罗马皇帝康茂德去世,新任罗马皇帝虽然在随后不久之后就宣布登基,但他却和康茂德不同,并不准备在边境地带酝酿新的战争。虽然在历史上,这位新皇也不得不卷入了与波斯人的战斗当中,但是现在看来,波斯帝国控制的两河流域,并没有流露出太浓厚的兴趣,于是,苏宁只能暂时放缓对波斯高原的征讨,转而开始蚕食高原附近的其他缓冲地带,北边的呼罗珊地区成为重中之重,只是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里,另一项重大的战略也开始进行,对于印度的征讨因为跨纬度的关系,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不服问题。所以整体的推进过程是相对缓慢的。不过康采恩也非常有耐心,毕竟当地的土地实在是太过适合耕种,在21世纪的某些统计数据当中,面积只有2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可以用来耕作的土地就超过了100万平方公里,达到了50%以上的水准,而我可怜的大天朝,竟然只有7%。
所以苏宁准备将这里发展成为粮食生产基地,并且改造成为东西贸易的中转站。但这一切也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推行。其中光是移民计划,估计就需要十年的时间来,慢慢改变这里的风气。
这一切当然不可能由苏宁来亲自完成,它的教育体系已经为他培养了数量足够,素质也足够的人才,具体的细节都会有这群孩子们来完成,而他则需要继续在战略部署方面做出其他的决定。
西线的战场上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让他重新部署的事情了,所以他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回到了中原地区所在的东线战场上。
既然要作出决定,就需要了解足够的情报,所以他将这两年以来收到的来自东方的消息又重新翻阅出来。
由于无线电已经在他的控制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铺设,所以即便来自东边的情报也会以光速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故而,这两年来他收到的那些消息都算是比较及时的。
甚至他还在这期间做出过一些,并没有引起太多人重视,但却很有可能改变未来格局的事情,一些在历史上注定要退出舞台的人,因为他的关系,而受到了特别的照顾,并没有彻底的从这条时间线上消失,但他们也不可能继续在关中地带施加自己的影响力了,所以他们的最终归宿,就是来到苏宁的麾下。
比如说那位在讨伐董卓的战争当中,并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战死的潘凤,如今正和他的主公韩馥一起,迁徙到了河中平原一带,过上了塞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至于这件事的原委,说起来多少就有些让人惋惜了。
韩馥是个生性比较懦弱的人物,虽然他手下的人才武将非常之多,而且他还拥有天下13州当中,被认为甲兵最为雄厚的冀州。按照常理来说,像这样厚实的家庭,一定能够帮她成为关东诸侯,当中实力最为强盛的一个。
可惜的是,他还没有使用自己的家底儿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这方加点儿就已经被旁边找一个野心家丁上来。
袁绍袁本初的确配得上野心家的称呼,早在黄巾起义之前,他就在家里训练勇士以至于惹得家中长辈直接怒斥他要害死整个袁家。但他本人却没有因为这样的训斥,而有丝毫的改过,而最后的实践更是鬼使神差一般的证明,他的行为是十分正确的。在这个纷杂的东汉末年里,识时务者为俊杰,还不是一句劝别人投降的话。袁绍这个已经摸透了世界变化的人,的确已经意识到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危险也已经为自己奠定了发达的基础。
待到他们联合起来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就已经被顺理成章的推选为盟主。当时的韩馥虽然已经掌握了天下的1/13,在那场讨伐董卓的战争当中,却也只能躲藏在幕后,默默的为联军输送粮草资源,其间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袁绍的首倡之功,但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他本身就是袁家顾虑的缘故。
这是他的手下们都知道,韩馥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胆怯懦弱而已。但他们还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袁少就已经开始和曹操商量,如果取得冀州,是不是更方便成就大事?曹操虽然没有做出直接的回答道,袁绍显然已经敲定了计划,于是,回到渤海郡之后的袁绍,立刻开始了他巧取豪夺冀州的计划。




四国演义系统 第423章 记两三年里的两三事—2
袁绍的第一步计划,就是让他的外甥高干,联合冀州内部的某些个谋士,一同向韩馥劝谏。
劝谏的内容当然非常简单,那就是北边的公车站就要打过来了,而东边的那位袁绍,虽然统辖的渤海郡归冀州管理,但此人在多项素质上都是超过主公您的,以他肯定不愿意久居人下。由此以来,主公您将会面临两面夹击的不利局面,恐怕很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韩馥一听这话,当即就吓了个半死。于是连忙问他们该怎么办。
于是就有一个叫做荀谌的家伙站了出来,对韩馥说道:“这问题解决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您只要把冀州让给袁绍就可以了?”
韩馥一时半会儿之间没能反应过来,不知道这其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逻辑,于是疑惑的问道:“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可讲?”
“主公,你本来就是袁氏的旧部,而且先前又和袁绍等人结为同盟,有这层关系在,我们当然不能便宜了公孙瓒那个小子,更何况,袁绍那厮的才华,虽然只是略略的超过主公,但完全可以用来抵挡公孙瓒,如此以来,冀州的百姓便可以无忧,主公便可以悠哉悠哉的生活在这里,与此同时,你主动让出冀州的行为,也会被天下人所称道,像您这样的雅量,恐怕全天下的人都没有几个能做到。袁绍在得到几周之后,便有了更加广阔的施展舞台,自然会非常感谢,主公,哪里又不会厚待你呢。如此以来,您不但得到了名声,还可以完成夙愿,在自己熟悉的冀州颐养天年,岂不妙哉?”
韩馥一听他的话,当即就拍着大腿称赞起来,并且决定按照他的意思去办。
但是消息传出之后,立刻引起了另外一部分首相的反对。冀州长史耿武,治中李历,别驾闵纯,都跑到韩馥的面前陈说利害,要求他收回成命。
但是韩馥却像是铁了心肠一般,非得要把冀州让给袁绍不可。他给出的理由则是:“老夫本来就是袁家旧部,如今把冀州让给袁绍,有何不可?”
李历等人当然不愿意放弃努力,于是便询问了韩馥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韩馥就把荀谌的那番话说了出来,却不料当即就被拆穿道:“公孙瓒固然可畏,但是他们所处的幽州,并不如冀州人口众多,兵力也不如冀州强悍。所以主公根本就不需要惧怕于他,至于袁绍,那就更是不值一提的存在了,如今的他,虽然扛着一个渤海太守的头衔,但其实只不过是远道而来的客军。在我们强大的冀州面前,就像是个挥舞触角的蚂蚁一般,这种货色,根本就没有惧怕它的必要。”
但韩馥并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固执己见,准备让儿子将自己的印绶送到袁绍那里去。
这时在外领兵,驻守孟津的赵浮等人听到消息,立刻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韩馥身边,并且劝说道:“我以前曾经带兵路过袁绍的营地,对他们现在的情况比较了解,如今的他们早就已经粮草不济,原来的部众也开始逃散,虽然有张扬的投奔,但是根本不足为虑,毕竟他们也是被击溃之人,投奔到袁绍那里,寻了个安营扎寨的地方而已。老公如果担心他们,大可以让我这个小小从事带兵去阻止他们,就算不明着开战,只要坚持个天,他们自然会因为粮食断绝而土崩瓦解。这整个过程之中,将军都可以高枕无忧,完全不需要担心那群小子的影响。”
韩馥又听到有人贬低袁绍的战力,其实心中便已经有些动摇,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否正确,但是,他心中的怯懦,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总想找个地方安度晚年的他,还是决定派遣儿子送上自己的印信。
于是在渤海郡驻扎了一段时间的袁绍,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的,得到了冀州牧的印信。
他兴高采烈的准备前往韩父那里,彻底的接受冀州的行政权力,但在这个时候,历史的进程却发生了小小的变化。
这个小小的变化,其实早就已经开始积累,比如说,原本在这个时候也会投靠他的于扶罗。我就已经被苏宁消灭在并州地区,而原本应该是在讨伐董卓那场战斗之中的上将潘凤,此时却依旧站在的韩馥身后。
“连你也想劝说老夫吗?”
韩馥对潘凤非常信任,如果潘凤也开口劝说的话,韩馥真的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能坚持原来的想法。
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交情也都是相互的,韩馥对潘凤信任有加,潘凤当然也不可能不体谅他的处境与心情。
所以,面对韩馥的这个询问,他的回答却是这样的。
“不,我不是来劝说主公的,虽然耿长史他们来找过我,并希望我能够阻止主公。但我只希望主公能够达成愿望,能够顺利的找到一处安居之处。”
韩馥听到他这么说,立刻变得老怀大慰起来,心道还是自己的这个心腹,比较了解自己的心情和处境。
但是潘凤的话却还没有说完,只听她继续道:“可是,主公把冀州让给袁绍之后,却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一处安居之所。”
“我准备搬到十常侍赵忠的故居里去,那里的环境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潘凤摇摇头说道,“栖身之处当然是容易找到的,但能不能安稳的过下去,却要取决于和袁绍部下们的关系。”
韩馥闻言,立刻惊异的转过头来,他好像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考虑过的角度。
“这话怎么说?”
潘凤叹了一口气,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自家主公的这个问题,而是讲起了之前的一点旧事。
“年前我曾经追随主公讨伐董卓,期间,与当时的凉州牧苏宁有过一番交谈。他说,主公你虽然心存仁爱,但却有几分书生之气,对于那些自视清高的人,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看不上,故而肯定在无意之间得罪了某些人。比如说魏郡审配、巨鹿田丰、河内朱汉。但袁绍入主冀州,这群人肯定会得到重用,这是拉拢人心的基本手段,主公不屑为之,但袁绍此人雄心勃勃,一定会那么做。只是那样一来,这三个人在得势之后,难免就会要算计主公。巨鹿田丰是一个真君子,所以不用担心他,魏郡审配是个伪君子,但表面上装的道貌岸然,也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来,所以也不用担心他。只有河内郡的朱汉,曾经被主公无礼对待,而且是个喜欢逢迎投机的小人,如果他心怀芥蒂,决意报复的话,又认为袁绍早晚会除掉主公的话,肯定会对主公加以迫害,如此一来,主公想安居于冀州,恐不可得矣!”
1...165166167168169...2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