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被玩坏的大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向天行

    毕竟他们都是来自厌次,十里八村的大家以前就算不不熟,也都认识。

    谁高谁低大概心里都有数,比如大个子那一队,大个子当之无愧的成为队长,没人和他竞争。

    还有冷峻青年那一队,也没有人和他争队长。

    需要比武争队长的是那些,彼此都感觉自己不比对方差,谁也不服对方,才会以比武论输赢。

    张俊平站在演武场等了大约半个多时辰,三十个小队的队长就决定好了。

    张俊平把新确定出来的正副队长叫到身前,只见这些正副队长里面一些人鼻青脸肿,显然他们虽然胜出担任正副队长,可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才对嘛!

    要是都像大个子,冷峻青年那样,比都不比,就直接定出队长,那他以后怎么玩

    只有实力差不多才好玩!

    “很好,你们六十个人暂时就是三十个小队的正副队长了!

    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一个月之后他们有机会向你们发起挑战,只要赢了,便能取代你们的位置!

    我会请教书先生,在你们训练空余时间教你们读书识字!

    一个月后,只要能够认识一百个字,就能向你们发起挑战!

    而你们,也是有要求的,你们一个月必须要学会一百个字,不然只要有人发出挑战,他认识一百个字,而你不认识,那么不用比,你直接失去队长的位置!”

    “郎君,我等读书识字有什么用”

    “就是,就是,读书识字又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厉害!”

    “郎君,我们都这么大了,还能读书识字”

    一听张俊平要请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有的人面露喜色,有的则面露难色,开始议论纷纷。

    张俊平压了压手,制止住三百家丁的议论,才开口说道:“之前你们有人说,要跟着我杀出个前程来!

    我也愿意带着你们,杀个封妻荫子的前程出来,但是一群目不识丁的大头兵,除了被当成炮灰,我想不出怎么带你们去杀个前程出来

    读书识字,是让你们能够学会动脑子,带着脑子去上阵杀敌,而不是单凭一股血勇去杀敌!”

    听完张俊平的话,很多家丁都陷入沉思,带着脑子去杀敌

    有那习惯脑子灵光的,很快就领会了张俊平的用意,脸上露出感激之色。

    有些人虽然不明白张俊平的话,但还是能感受到张俊平对他们的重视。

    不重视,又怎么会花功夫,费心教他们读书识字

    家丁,其实在将门,往往都是被当做亲兵来使用的。

    宋朝很多权贵之家的家丁,其实都在禁军里挂着名,每个月都有俸禄。

    比如张福他们这些老家丁,之前就全部都在禁军哪里挂着名。

    这也是宋朝对权贵,大臣的一种福利。

    “这几天城外的农庄还没有建好,你们先住在府里,也别闲着,我教你们一门桩功,都勤加练习!”

    “桩功”

    三百家丁面露喜色,桩功可是不传之秘。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个功指的就是桩功。

    桩功对于每一个门派来说,都是不传之秘,是门派的根基。

    他们这些人,都是练的外家功夫,桩功根本不懂,也只在教他们功夫的拳师嘴里听到过。

    从拳师那充满羡慕的口吻中,就能知道,这桩功有多么珍贵。

    现在他们刚刚被招募进张家,还没立下丁点功劳,就被传授如此珍贵的桩功。

    “吾等必定誓死效忠郎君!”三百家丁单膝跪地,大声向张俊平宣布效忠。

     




第八十六章种下一颗种子
    张家一下子塞进来**百人,原本空旷冷清的张家,顿时变得拥挤热闹起来。

    好在张家的宅子足够大,容纳几百人不是问题,多出**百人,挤一挤也能塞得下。

    当然这也是因为那些孤儿比较小,一张床上塞三四个孩子没有问题。

    第二天,张俊平来到书坊,已经安顿好的毕昇已经在书坊等着。

    “毕大匠,住的地方都安顿好了”张俊平拉着毕昇的手,亲切的问道。

    “多谢东家关心!我们都已经安顿好了!”毕昇恭敬的行礼回答。

    张俊平又笑着说道:“毕大匠回头可以写信把家属都接过来,户籍什么的,不用担心,禄管家会给你们办好!”

    “谢谢东家,接家属不急,我们还是开始干活吧!

    不知道郎君想要印书何种书籍”

    “印刷何种书籍暂且不急,毕大匠你来看……”张俊平从身上拿出十几个他自己雕刻的印章。

    粘上印尼,一一印在宣纸上,通过不同的组合,宣纸上出现一首小诗。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好诗,真是好诗!短短二十个字把春天的情趣描写的淋漓尽致!”毕昇的一个师弟在旁边大声称赞道。

    毕昇却是盯着张俊平印在宣纸的四行诗若有所思。

    “毕大匠,想到了什么”张俊平看着毕昇笑着问道。

    “东家,这是……赎小老儿愚钝,东家想要以这种法子来印书”毕昇果然不愧是发明出活字印刷术的大佬,一点就透,把握住了张俊平的意思。

    当初毕昇就是看到儿孙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排去,于是灵机一动,如果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经过一番专心研究,终于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对!”张俊平击掌道:“咱们现在的雕版印书,太费劲,成本太高,而且雕版也不易保存,如果用木头,铁,锡,或者铅,铜之类的物品雕刻成一个个汉字,想要印刷什么书籍文章,只要把这些字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如此是不是就会简单许多”张俊平继续做着启发。

    “东家这个法子太好了!简直是太巧秒了!

    以前我们印刷《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不知道多少年心血才完成!如果用东家的办法,只需几个月就能完成。”毕昇眼睛变得雪亮,击掌称赞道。

    “毕大匠,我只是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具体的要想把这种办法变成现实,实现这种活字印刷,还要靠毕大匠和各位匠人细心研究!”

    “东家,有了这个点子,接下来的工作并不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师兄弟十几人都是从小学习雕版的,在这行里干了也有几十年了,多少还是有些经验的!

    东家但请放心,此事交给我们,必定研究出活字印刷来!”毕昇自信的拍着胸脯保证道。

    “如此,就劳烦毕大匠了,一应所需,直接找禄管家!

    禄伯,这边禄伯多费心,不管毕大匠需要什么,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研究活字印刷上的需求,都要尽力满足!”

    “喏!”张禄大声答应道。

    “东家放心,小老儿绝对会尽心尽力,争取早一天把这活字印刷弄出来!”毕昇再次保证道。

    “劳烦毕大匠了!”张俊平拱手行礼。

    &nb



第八十七章酒坊建成
    张俊平的所作所为都在皇城司监控之下,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汇报给刘娥,刘娥又转报给赵恒。

    对张俊平的表现,赵恒还是很满意的。

    最满意的大概就是,张俊平这两个月,从来不去其他权贵,当朝大臣家里去串门,只是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这才是皇帝喜欢的臣子,可以营私,但是绝对不能结党。

    张俊平每日三点一线,不去结交朝里的文武大臣,这是什么这就是不结党。

    寇准已经被调回来,再次担任大宋宰相,主掌政事堂。而丁谓的宰相梦也再次破灭,只能屈居参政知事的副相位置,这也为两个人的斗争埋下导火索。

    当然这也是赵恒有意为之,宋朝的皇帝一直都坚持一条方针,那就是太祖皇帝传下来的“异见相搅”的执政方针。

    所谓“异见相搅”就是把不同政见的人同时放到中枢,担任正副宰相,让他们互相制衡,以避免大臣专权。

    你们这些所谓的忠臣良相要是不肯内斗,我就弄出两个奸臣来给你们搅局。

    比如之前王钦若,赵恒能不知道他是个惯会阴谋中伤,妒贤嫉能,阿谀奉承的小人

    这自然不可能,皇城司最初的职责,对外刺探军情,对内监控朝中大臣、皇亲国戚,普通官员可能没人管他们,但是这些正副宰相,一举一动都在皇城司的监控之下。

    赵恒又不是那种一直生活在深宫大内不因世事的皇帝,自然清楚王钦若的秉性。

    之所以留着他,就是为了制衡王旦,马知节,李迪这些人。

    现在王旦,马知节先后辞官,丁谓这个第二号大奸臣又上来了,自然不能继续留着王钦若。

    于是借口他和道士牵扯过深,直接罢相,贬出京城。

    只可惜,寇准也待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再次被贬,因为寇准的火力太猛了,一个人压制的丁谓一伙人抬不起头来。

    再加上寇准为人刚直,对皇后刘娥也多有得罪,晚年病重的赵恒,只得再次把寇准罢休,贬出京师。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寇准刚刚调回京师,拜相,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

    朝中那些所谓忠臣正是欢欣鼓舞,大肆庆祝自己终于有主心骨的时候。

    现在寇准家里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些情况自然被皇城司汇报给了刘娥,又通过刘娥传到赵恒耳朵里。

    赵恒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定然不喜。

    这些和张俊平都没有关系,他既没有去拜访寇准,也没有去拜访李迪,向敏中等大佬。

    更是和丁谓等人没有来往。

    每日三点一线,忙活着自己的事情。

    张俊平很清楚,自己的命运不在赵恒身上,而是在赵祯身上,只要死死抱住赵祯这根大腿,未来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所以,张俊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导太子,教导学子,操练三百家丁上面。

    时间飞逝,又一个月过去了,大雁南飞,树叶飘零,天气开始转凉。

    “张官人,您看看,可还满意所以房子,全部按照郎君的要求,用青砖砌筑起来的!”工匠头讪笑着对张俊平说道。

    “嗯!还不错!”张俊平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

    房子高大宽敞,窗户也是按照余庆阳的要求特意加大的,虽然没有玻璃,但是站在屋里还是感觉很明亮。

    粮食仓库,蒸煮车间地面,墙面全部用青石铺设,整洁气派。

    晾凉拌和车间,发酵车间则是按照张俊平的要求,全部用的整块玉石铺设而成,看上去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第八十八章不一样的二叔
    张福安排三百家丁,五百孤儿搬家之际,张俊平不得不来到城外养牛场。

    二叔有些魔怔了,已经待在养牛场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后院的婶娘们都有些不满了,找到张俊平旁敲侧击的哭诉了一通。

    意思就是以前二叔张建忠虽然整日眠花宿柳,但隔一两天还能见到人,现在一个多月没见到人影了,也不知道死活。

    面对婶娘们哭哭戚戚的哀怨,张俊平也只能放下手里的事,跑到养牛场来找二叔。

    孝字当先的年代,张俊平的爷爷又留下遗言,不准分家,张俊平也只能尽力维持家宅安宁。

    出西城门二十里,靠着汴水有一座农庄,农庄周围一千五百亩地都是张家的。

    张建忠建的养牛场也在这个农庄,张俊平骑马一路急行,来到农庄附近,就看到在农庄外面围起来的一大批栅栏,栅栏里上百头犍牛正在悠闲自得的散步吃草。

    这座农庄距离禁军军营不是很远,安全上有保证,不用担心宵小窥视养牛场。

    因此这里除了佃户,就只安排了五名老家丁在这做护卫。

    到了栅栏跟前,一勒缰绳,乌骓马稳稳停住,张俊平这才翻身下马。

    刚刚战马奔跑的声音,早已经惊动了养牛场里的人。

    “见过郎君!”一个被调过来辅助张建忠的老家丁忙上前问好。

    “我二叔呢”张俊平把乌骓马交给家丁,随口问道。

    “二老爷在里面!”

    “大郎!大郎怎么来了”张建忠也闻声出来,看到张俊平,满脸堆笑着问道。

    “二爹爹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小侄不放心,过来看看!”

    “哈哈!我好的很!大郎不用担心!”张建忠哈哈大笑着,笑声中气十足。

    “看到二爹爹的气色,小侄也就放心了!

    可是,二爹爹还是要常回家看看,免得婶娘他们挂念!”张俊平上下打量了一番二叔张建忠。

    一个多月没见,二叔黑了许多,也瘦了许多,但是人也比以前精神了许多,可见这些日子,二叔是真的一心放在养牛场上,没有去那勾栏之地厮混。
1...2425262728...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