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娇女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寂寞的清泉
夏老汉哀伤地说道,“我对不起两个闺女,一个卖给人牙子早早当了寡妇,一个嫁给驼子……”说完,又哭了起来,眼泪鼻涕一起下。
他是真伤心了。
哭了一阵,又拉着夏离说道,“好孩子,你是好孩子。我昨天看到了王家小子,那是个好后生,不错,真不错。若不是你,我的二孙女八成又会嫁给杨家那个缺心眼的磕巴了……”
说到这里,他气得又拎起拐棍打一旁的夏老太,骂道,“这都是老杨家的女人坏良心,把钱看得比闺女重、比孙女重……”
老太太吓得瘸着腿跑去一边,夏柱和夏氏又赶紧拦住老爷子。
老太太哭道,“梅娘是我的亲闺女,我也心疼她,哪里知道贺媒婆那么坏,骗了我们。那事你也没有拦着我,怎么出了事就是我一个人的错……”
老太太被夏氏扶去了东厢房,夏离又轻言软语劝着老爷子。
夏家三人在夏离家住了两天,夏离依诺领着三人去湘流居酒楼吃了饭,在府城玩了一天,给他们买了不少东西,还带老两口去申氏医馆看了病,买了不少补药。
老太太看到这么气派的酒楼羡慕得不行,觉得闺女每月给一两银子的孝敬钱实在太少了,却也聪明地没敢说出来。
要走的前一天晚上,夏老头让人把夏山叫过来,几人开了个夏家家庭会议,还让夏氏和夏离列席。
夏离本不想参加,知道让她参加不会给她分钱,反倒是有事让她办。但老头固执,拉着她的手不放。
众人坐定,夏老汉先拿出十两银子,说六两银子是卖夏梅娘的钱,四两银子是家里给她补的嫁妆,让夏氏说服她收下。之前老头儿拿给夏梅娘,夏梅娘看都没看就走了。
又拿出四两银子对夏氏说,“我知道兰娘如今富裕,不稀罕这点子钱,但爹娘穷,只能补你这点嫁妆,别嫌弃。”
夏氏没想到老爹给她补了嫁妆,极是感动。说道,“爹,我家不缺钱,这些银子爹留着买补品。”
夏老汉摇摇头,硬给了她。
&n
第二百三十二章 看明白
最后商量,老两口留下夏家大院和十贯钱、一头驴,九只鸡,夏柱和夏铁各四亩地、一头猪,各一个摊子,粮食和家具老两口和大房、二房均分。夏山多分三十两银子,剩下的银子和大钱三个儿子均分。
分家以后,夏铁管他们老两口平日的吃喝,夏柱和夏山每月各交二百文的养老钱。再加上夏氏的孝敬,老两口的生活水平好得属于地主了。若有病,三个儿子分摊,夏兰娘也要出分力,夏梅娘就算了。
夏老汉又对夏柱和夏山说道,“那个大院我们老两口留下,以后就给铁子了,你们也别怨我偏心老二,实在是那一家我最不放心,又多一个儿子,大熊、三豹摊上那样的娘可怜……”
兄弟两个自是同意。
老太太听说自己攒了那么多的钱,最后只能留下十贯,哭得像个泪人,都快晕死过去了。
老爷子皱眉骂道,“我们已经半截子入土了,又住在乡下,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还要那么多钱作甚我们抠了一辈子,钱带不进棺材,还成了别人嘴里的笑话、恶人。”又缓下口气说道,“不如趁咱们活着的时候,把钱分给儿子孙子,让他们盖房娶媳妇。这样,不仅儿孙媳妇念着咱们的好,邻居们也会高看咱们一眼……”
可老太太听不进去,就是不停地哭。老爷子不再理她,如此分了。
今天的老爷子倒是有些令人敬佩,之前那么自私抠门,被刺激得看明白了许多事。只不过,依然重男轻女,儿子分了那么多,不说日子好过的夏氏,被害得那么惨的夏梅娘也只给了十两银子,其中六两还是她的卖身钱……
把家分完了,夏老汉又郑重地对夏柱、夏山、夏氏说道,“你们的脑子活络,都有出息,将来大熊和三豹有难了,你们要帮帮他们。最好在他们长大后,把他们弄出乡下,离老杨家远着些。”
夏家三兄妹郑重允诺。
他又拉着夏离的手说道,“外公知道你能干,柱子、梅娘和二妮不需要我嘱咐,你就会帮他们。但是,大熊和三豹也是好孩子,若是可以,将来也帮帮他们。”
夏离暗道,让自己坐在这里听了大半夜,最后这句话才是老爷子要跟她说的。
这个时候她也不能掉链子,只得说道,“若是他们两兄弟争气,我又能帮到,肯定会帮。”
第二天一早,田庆租了牛车来送他们。因为要分家,夏山也会跟他们一起回去。
老太太还没气过,走路都打颤,被夏氏直接扶上了马车。
夏柱出门前,把夏离拉去一旁,说了想来府城找活的心思。昨天他想了一宿,觉得府城大,夏离和夏山认识的人又多,比在乡下更有发展。而且,来了这里,老娘的事情别人不知道,闺女儿子更好说亲。
夏离非常欢迎夏柱来这里。不仅因为她喜欢夏柱,还因为他是夏家的老大,又得弟弟妹妹的尊重,他来了,许多事由他出头,自己和夏氏娘也省心。
自家的酒楼需要肉,军营也需要肉,不愁夏柱的生意不好做。
她笑道,“好啊,我托人在衙门里给大舅办卖肉的红契。来了这里,舅舅不需要那么辛苦亲自去杀猪,直接收生猪卖就是了。”
夏柱笑得一脸灿烂,说道,“好,我把家里理顺,再把村里的那个肉摊盘出去,就来这里。”
第二百三十三章 密信
夏离笑道,“那天劲爷送当当它们出门,我就跟他说了。”又故作不在意地说道,“求力爷都没这么管用,劲爷跟沙将军更熟一些。”
夏氏说道,“等到山子回来,请劲爷和力爷他们来家喝酒,感谢人家帮了忙。”
她倒是不怕叶力和叶劲跟夏离有来往,因为她已经听说,他们两个都娶了媳妇,只不过媳妇在京城没跟过来。
夏离道好。
第二天夏氏没有按时起床,她生病了,发热,头痛。她不许夏离和夏聚进屋,站在门外的夏聚都哭了。
田庆又赶紧去申氏医馆请大夫来诊病。大夫说,她是多思,劳累,加上冷热不调引起风邪入体,卫表失和,吃几副药,多歇息,少思虑。
夏离很心疼,在她的记忆里,夏氏这是第三次生病。夏氏性情温婉,心态平和,这段时间她遇到的事太多了。先是夏梅娘,后是赵亮,再是夏家几人来闹腾,而这么多事里,最让她多思多虑的应该是赵亮的事了吧。她嘴上说放下了,其实哪里放得下。
赵妞妞过来看到夏氏生病,也哭了起来。
这几天他们哪里都没去,在家里尽孝。尽管进不了夏氏的屋里,夏离会亲手做汤羹熬药,夏聚会从夏离的手里接过汤盅或药碗小心奕奕递给田庆家的。
赵妞妞也天天来夏家,若夏离熬汤熬药,她就烧火,也尽了自己的一分力。赵妞妞每天都是赵亮送来的,他没进内院,只在外院问了田庆夏氏的病后,才去上衙。
都司府的主子听说夏氏病了,还专门派华嬷嬷送来了补品补药。
五日后夏氏的病大好,夏山也回来了。
夏山说家已经彻底分了。因为他没田没房没铺子,拿了分得的三十两银子和二十二贯钱就走人。夏柱好像要把田地佃出去,还要把肉摊盘出去,暂时住在夏家。夏老汉说他不放心夏铁和小杨氏,让他们一家等到夏二妮嫁了再搬去府城。
夏柱就拜托夏山帮他家租一个便宜些的小院子,最好在东门附近,离夏离家近一些,他们全家都搬来。再请夏离帮忙,二虎想在东荣街的那家私塾上学。
通过这次夏氏的病,夏离更想让夏柱快点搬来了。
夏山还说,他拎着礼物兴冲冲去了李家,这次李家倒是让他进了门。他跟李秀才和秀才娘子说,自己又升官了,夏家也分家了,他分了不少钱财,再加上军营里的斩获,能在府城买个小院,能给李姑娘一份好生活……
可李秀才跟他说,李姑娘已经定了亲,明年秋天就出嫁。
一说到这件事,夏山又不淡定起来,眼睛通红,一脸的忧伤,反复说着,“怎么这么快呢,再等等多好……”
夏氏和夏离也替他和李姑娘难过,一对有情人,现在条件成熟了,却永远错过了。
夏山又意有所指地对夏氏说道,“大姐,我和李姑娘是因为许多事不得不分开,没有法子。可你……”他觉得当着晚辈的面说得太明不好,住了嘴。
夏离见了,领着夏聚去了东侧屋。让夏山劝劝她,或许会好些。
似乎夏山也没劝好,他走后,夏氏的脸色不太好看。
夜里,又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绵绵秋雨一连下了几天。
每天早上夏氏起来,看到外面的雨天,她都会万幸地说一句,“还好梅娘搬去庄子了,雨再大我都不担心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往事
先太子妃杨氏使指人捂死皇孙被人发现,先皇和当时还是皇后的齐太后震怒,下旨查办先太子妃的娘家杨家,先太子妃的儿子,也就是当今皇上的长子刘运被圈禁。
因杨家家主杨老将军战功赫赫,被赐过免死金牌,杨家女犯罪已经畏罪自杀,就削了杨老将军的镇西侯爵位,贬为庶民,一家人发配琼州。一起发配的,还有另外八家杨氏一党。
叶风的母亲和安郡主之前跟先太子妃杨氏的关系非常好,说杨氏开朗贤惠,知书达理,她始终想不通杨氏怎么会那么糊涂,自己已经有了个长子,哪怕再忌惮良媛齐氏的姑母是皇后,也不应该做那种傻事……
这些事串联起来,不管夏氏和夏离跟杨家有没有关系,但跟邱家肯定有牵绊。
叶风觉得此事事关重大,不光关乎自己和夏离的前路,还关乎家族,必须要跟老爷子通气,便拿着密信起身出了腾书阁。
叶老国公看了那封密信,又听叶风说了邱商见到夏氏后的反应,表情极其凝重,低头沉思起来。
片刻后,他抬头说道,“杨老将军有二女,大女是先太子妃,二女嫁给邱继礼。我还记得,杨家出事的第二年,也就是昭乐元年,嫁给邱继礼的杨氏生了个孩子,男娃女娃我记不清,但生了没多久,就传出孩子死了,之后杨家女也上了吊。这事当时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心底对杨老将军极其敬重,当初就弹劾过先皇和太后没有调查清楚就急于处置杨家,只是皇上不听劝诫。出了这事,对邱家更不会客气。许多朝臣又上折子弹骇邱家父子,包括我和你老子,说邱家不地道,罪不至出嫁女,他们却逼死了人家的闺女和外孙……这事不仅朝堂闹得大,连街头巷尾都传遍了。邱继礼似乎对前妻还是有感情,又不愿意在京听人说三道四,一气之下调去了鹤城,很少回京……”
突然,叶老国公的眼睛一下瞪圆了,说道,“怪不得,我总觉得夏小姑娘有种熟悉之感,细想想她的小模样,不仅有些像邱继礼,也有些像杨老将军年轻的时候。你别看杨老将军骁勇善战,几次挂帅,年轻时最是俊俏无双,齿白唇红……还有那个小丫头卓越的箭术,也像极了杨老将军……若真是那样,小丫头现在的娘应该是杨氏的心腹,邱杨氏自觉自己和闺女在邱家活不出来,死前安排闺女诈死,让人带去别处……”又摇头道,“杨老将军坚韧豁达,可两个闺女都没有秉承他的这种品性,都是上吊自杀,可惜了。”
叶风看着老爷子点点头。他早看出来夏离和夏聚有些相像,却没往这方面想。这么看来,夏氏不是逃妾而是忠奴,带着小主子逃出邱家,远走千里隐姓埋名。怪不得赵亮求亲她矛盾重重,心悦赵亮而不敢接受,原来她身上背负着这个天大的秘密……
叶风还想到了另一件事,夏离射箭射得好,不仅是技艺高超,还有超好的视力。难不成杨老将军射箭射得好,也因为他有一双“千里眼”,夏离得了他的传承
这么一想,他也就更加坚定地认为夏离就是邱继礼和杨家女的女儿,杨老将军的外孙女,夏聚同父异母的嫡姐。
叶老国公把信还给叶风,说道,“事关重大。明天跟夏小丫头说一声,后天我们一起上山打猎,我要再确认一下。”
叶风点头,又郑重说道,“祖父,不管夏姑娘是什么出身,我都要娶她。”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人心易变
夏氏看着夏离雀跃的背影,眼里更加黯然。
她进了自己屋把门插上,打开柜子拿出一个枕头。坐上床,从枕头的棉絮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把布打开,里面是一块一玉牌和一支菊花簪。玉牌碧绿澄澈,上面刻了一个凸出的“礼”字。菊花簪上镶着几颗红宝石,有酒盅那么大。
她看了一眼玉牌就撂在枕头上,一直拿着簪子看,看着看着眼圈又红了,无声说道,“大奶奶,你看错人了,人心易变。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当初说如何心悦你的男人,居然娶了齐家的女人,他居然娶了齐家女人。就是那两个老女人以后都死了,那个家还是齐氏的,也不敢让姑娘认祖归宗啊,那不是羊入虎口吗……如今,姑娘已经长大了,也该说婆家了。她美丽,聪慧,有本事,也有主见,唯一一点,姑娘似乎倾心于叶大人。叶大人出身晋国公府,是和安郡主的长子,现在的天还没变,奴婢怕呀……”
夏氏后悔不迭,她不应该带着夏离来府城,应该永远呆在乡下。那样,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不可预料的变故了……
当初,她带着姑娘离开邱家藏身于京郊,大奶奶的意思是,若自己遭遇不测,让她赶紧带着姑娘回乡。以后,若那两个老女人死得早,就让她带着姑娘拿着这块玉牌回京找邱继礼认祖归宗。若那两个老女人还活着,姑娘的岁数又大了,就在姑娘出嫁前把这块玉牌交给她,再把她的身世说清楚。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去认祖……
若是邱继礼不幸先死了,就把这块玉牌和这支簪子给姑娘当念想,让姑娘以夏氏女儿的身份永远生活在民间,彻底继了跟邱家和杨家的一切。
可是,大奶奶做梦都没想到邱继礼没有先死,还背信弃义,娶了害死杨家和主子的齐家女人。不管那两个老女人死没死,邱家依然是齐氏的,邱继礼是不值得信任的,她怎么敢让夏离再回邱家认祖。
想到将来要把这块玉牌和这支簪子给姑娘当念想,夏氏就气得咬牙。大奶奶当初十里红妆,却怕被齐氏发现端倪,只拿了这一样普通的簪子出来给姑娘当念想,后来听说几乎所有的嫁妆都被那不要脸的一家子霸占了。老太爷的两把绝世好弓,被邱继礼占着。还有那套大奶奶最喜欢的红翡菊花头面,小齐氏居然舔着脸戴过……
唉,邱家现在如何,杨大伯已经八年没有带消息过来了。杨大伯究竟还活没活着,她都不知道……
夏氏无声地念念叨叨一阵,擦了眼泪,把玉佩和簪子包起来放进枕头,再把枕头装进箱子,坐去窗边发呆。
窗外阳光明媚,那盆“晚装美人”开得正艳,花瓣层层叠叠艳丽得如美人的衣裳。她似乎又看到一个丽人在侍弄那盆花,先是夏离,又变成了她……
恍忽中,光晕里走来一个青年男人,他长身玉立,气韵不凡,满眼含笑地看着侍弄花草的丽人,居然是邱继礼。
夏氏啐了一口,眨眨眼睛,那个青年男人又变成了叶风,他也是一脸笑容地看着那个丽人。
夏氏又摇摇头,用手揉了揉眼睛,明亮的光晕中,只是光秃秃的院子,没有一个人……
夏聚写完字后,见娘亲的门还没打开,就跑去夏离的屋里,请缨道,“姐姐,我也想去打猎,我的箭已经射得很好了,只比姐姐差一点点。”说完,拉着夏离的裙子不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