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赵洞庭
而奇技淫巧,赵洞庭不觉得这个年代的人还能发明比自己脑袋里装着的更厉害的东西。真让他有些忌惮的,也只有那些精通奇门遁甲的人了,古代打仗,奇门遁甲着实有大用。
不过秦寒精通兵法,想来不可能不懂奇门遁甲之术,是以,赵洞庭也仍不是特别担心。
沉默过后,他又问秦寒,“你觉得我们接下来该如何”
眼下南宋初定雷、琼两州,面对元军,或是坚守,或是进取,显然也该有个战略方针了。
秦寒自然早已想过这个问题,闻言便斩钉截铁地答道“进取广西,发动义军,联理抗元”
理,自然是说的大理。
赵洞庭眼中闪过精光,“可大理已经降元十余年,他们会愿意和我们联合”
这个时候,大理国君段兴智已经降元,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
秦寒道“大理国自后晋时起便自成一国,国君段智兴迫于元军威势投降,岂会真愿意俯首称臣只要我军继续大捷,让大理国君看到我朝光复临安的希望,再让纵横家前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允诺他复国后仍让他为大理国君,互不侵犯。他大理地势高峻,素无大志,只求安守,到时我朝收复广西,北进蜀中,彻底隔开元朝和大理疆土,他们和我们毗邻,自然应该偏帮我们。”
赵洞庭轻轻笑着,“可你就不担心他们远交近攻么相较于元朝,我朝现在可是式微得很啊,若我是大理国君,势必不会孤注一掷选择助我大宋,因为即便胜元,他也很难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而若是失败,我大宋灭亡之后,他必会承受忽必烈雷霆之怒。可他要是助元灭我,说不定忽必烈也会许诺他重新做为大理国君,自称一制,这显然要容易得多。”
秦寒面露诧异,大概没想到赵洞庭竟然有如此心智,而后道“元军忽必烈野心勃勃,铁骑横扫各地,开疆扩土,以他那样的性子,怎会容许有国中之国的存在”
赵洞庭道“那若是大理国君心存侥幸呢”
秦寒道“上可谋君,下可谋臣。只要我们遣使说服大理国诸臣,纵然大理国君心存侥幸,也不会和元军联手对付我们。唇亡齿寒,若是我大宋彻底灭亡,他们只会更受元朝压迫,再无出头之日。”
说着,他神色忽然深沉起来,“再者,即便大理国君助元攻我,我们也可以趁势攻大理。”
“攻大理”
赵洞庭露出惊色,“元军压境,我军再攻大理岂不是自寻灭亡”
秦寒摇头,“我军硇洲、琼州接连大捷,虽然看似喜人,但元君忽必烈势必恼怒,到时再遣大军压境,雷、琼两州俱无天险可
守,若无大理相助,我
军难以坚持多久。只有弃城全军前往大理境内,依仗着高原天险,才能够和元军继续周旋,发展实力,以图再进。大理兵少将寡,是挡不住我军的。”
赵洞庭的眼睛微微眯起来,他不得不承认,秦寒的方针的确是最适宜现在南宋的情况。
眼下元军是还没有和南宋动真格的,要是真的大军压境,即便有掷弹筒,有新型兵刃,又士气如虹,赵洞庭也不觉得区区十万军马不到就能挡住元军的数十万铁骑。
要攻,联合大理,要守,进军大理,这似乎是最为权宜之策。
但是,他却并不愿意选择第二条路。
雷州分田制度刚刚施行开来,正处于发展阶段,他绝不愿放弃。
而且,元军
第111章 一夜梨花开
这夜小雨,窸窸窣窣。
翌日天还未亮,不到五点,赵洞庭便已起床,任由颖儿和乐舞梳妆打扮,准备去上早朝。
其实他觉得南宋其他的规矩都还好,就是早朝的时间有点早。且不说他自己,那些大臣们也偶尔会露出没睡醒的惺忪模样。
外面雨声已经歇了。
颖儿正给赵洞庭梳着头发,赵洞庭忽道“颖儿,你觉得朕把早朝的时间稍稍延后怎么样”
“嗯”
颖儿惊讶,不知道赵洞庭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赵洞庭道“如此天色未亮就要早朝,耽误朕练剑的时间,且群臣也都无法休息好,实在不便。”
现代上班都是朝九晚五,他有时间觉得做皇帝和大臣也挺苦的。
颖儿想了想,道“若是皇上觉得累,可以和陆大人他们商量这事的。”
赵洞庭点了点头。
等不多时,天蒙蒙亮,他穿着龙袍走出屋去,忽地愣住。
一夜之间,院中的野梨花竟是全开了,素白似雪,团团锦簇。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空气中充满清新气息。
赵洞庭深深吸口气,嘴角露出微笑。
整个天地都好似充满生机,将他心中的些许杂念尽皆消去。
颖儿也被这美景震撼,美眸中尽是迷离。
临安可没有这般好看的野梨花。
足足过去数分钟,赵洞庭才再迈开步伐,往院落外走去。
知州府内到处都是野梨花,放目尽是雪白锦簇,着实好看得紧。
等他到议政殿时,群臣已在殿外恭候着,有些正在哈欠连天,见赵洞庭到,忙又打起精神。
这也是现在在雷州,他们都住在知州府不远处,以前在临安时,他们有的府邸离皇宫很远,三点左右就要起床,准备早朝。
当然,他们现在也需要在四点左右就起床。
赵洞庭走过去,没有直接进殿,而是问道“诸位爱卿休息得可好”
大臣们自然都连连点头,说休息得好。
赵洞庭忍不住笑,道“诸位爱卿就莫要诓朕了,你们的脸上都写着疲乏两个字呢如此,以后早朝的时间便由卯时推迟到辰时吧,诸位休息好了,才能更有精力为朝廷处理事务。”
群臣皆喜,便是连陆秀夫那样勤政的,也没有出言劝谏。
赵洞庭笑笑,这才往议政殿里走去。
群臣跟着鱼贯而入。
待君臣坐定,行过礼,赵洞庭问可有事启奏,无人说话。赵洞庭便差旁边的小太监宣秦寒来见。
小太监领命匆匆往殿外跑去。
赵洞庭眼睛扫过殿内文武大臣,道“诸位爱卿,现在海盗已灭,雷州初定,正是发展雷州的绝佳时刻,望各部各司都努力督促,尽快将雷州的学府、医署、钱庄等在州内各县开展起来,另外开阔渡口、修缮道路也需要加紧操办,雷州地小物乏,唯有开通与外界经商贸易才能繁荣,百姓才能富足。”
各部各司以陆秀夫、刘黻等人为首,群臣躬身领命。
赵洞庭给过他们发展雷州的详细方案,其中如开办国家医署、车暑等方案前所未有,可谓让他
们惊为天人。在各地开办国属钱庄,让百姓们存钱、贷款,这样的举措就更是让他们心中惊讶了。
他们真难明白赵洞庭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法子,殊不知,赵洞庭都是按着现代建设照搬过去的。
沉默几秒,赵洞庭看向向东阳,又道“向爱卿,现在雷州大局已定,朕想让你作为御史,前往琼州掌管政务,施行分田制度,如雷州这般发展,你可愿意”
向东阳闻言走出列道“皇上,琼州已有知州,我这般前去,赵大人他会不会”
“不会。”
赵洞庭知道向东阳是怕赵与珞心中会有想法,摆摆手道“朕班师回朝之前已和赵知州说过此事,他掌管琼州军对付乱民已是忙得不可开交,对于你去主管琼州政事,他是相当欢迎的。”
向东阳闻言,躬身道“既然如此,微臣愿往。”
雷州分田制度已经彻底实施下去,政务又有陆秀夫、刘黻等人主掌,其实向东阳他自己也觉得闷。
这事,便这么定下了。
赵洞庭又御赐尚方宝剑,给予了向东阳绝对的权利,直让向东阳内心感激不已。
这时,秦寒也随着太监进来了。
但即便是进到这南宋的最高权利殿堂,他也仍是没向赵洞庭下跪,只是作揖。
有许多恪守礼节的大臣都不禁皱眉。
赵洞庭道“秦寒,你此次琼州大捷有功,朕且封你为国务省参事,从四品,如何”
因为对秦寒心有忌惮,是以他也并不打算封秦寒太高的官衔。
可没曾想,秦寒竟是说道“皇上,草民无心为官,只做个有实无名的军师
便好。”
莫说众大臣,连赵洞庭都是惊讶,“你不想为官”
秦寒淡漠答道“是。”
这让得赵洞庭心里止不住地想,难道秦寒这是想明哲保身,以免日后遭遇到兔死狗烹的结果
他来到大宋,自献良策,真的只是为抒发胸中才学
赵洞庭自然不会执意要赐秦寒官职,如此更好,当下便点头道“那好罢你就留在朕身边,做朕的军师。”
秦寒点头,就又自顾自走出殿去。
群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眼中都是讶然和不解。
等到散朝,张世杰在殿外等着赵洞庭,见他出来,有些忧心忡忡地迎上去,轻声道“皇上,您对鬼谷学宫弟子出世有何看法”
赵洞庭瞧瞧他,道“张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张世杰躬身道“鬼谷学宫弟子个个学究天人,他们出世,只怕这天下会图生变节。”
他显然也心中忌惮鬼谷学宫中的那些弟子。
&nbs
第112章 盼君归
过几日,向东阳前往琼州,元军的几千降卒被放走,只是发些盘缠,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赵洞庭还没心肠慈悲到给降卒太多盘缠的地步。
与此同时,苏泉荡也率着禁军凯旋归来。内海外海的诸多海盗老巢都被他扫荡一空,战船上堆积着满满的战利品,粮草、茶叶、棉麻,还有甘蔗等水果,将战船都压得吃水线极深。
西流渡口又是热闹朝天的景象。
陈江涵收到报信,带着财务部一众大官小吏早早在渡口等候,见到这幕,眼中直放光彩。
赵洞庭近来下令又是开办学府,又是开垦荒山,又是修缮道路的,着实快将从临安带来的财宝给败光了。
虽然抄没秀林堡后,得到不少财宝,但也仍然堵不住缺口。
这回苏泉荡带着满满的战利品回来,对陈江涵而言可算是救命的稻草。
“苏将军”
看着船头昂然而立、威风凛凛的苏泉荡,陈江涵只觉得他是那般可爱,亲热招手呼喊。
苏泉荡拱手示意,“陈大人,有劳了。”
陈江涵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眨着眼睛忙让手下小吏帮忙搬运。
其后看着一箱箱物资被搬下船,他可谓是心花怒放。
这多少能够缓解南宋朝廷的物资匮乏之苦。
赵洞庭在宫中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满心欢喜。
如此过去不到两月的时间,朝廷粮库中已是堆满粮食。那些贵族豪绅家中都有不少余粮,虽然不太愿意卖给朝廷,更像趁着战乱待价而沽,但现在南宋朝廷在雷州民望极盛,他们也不敢造次,只能老老实实地将粮食卖给朝廷。
赵洞庭每日练剑、看书、习房中术,过得极为充实,剑术也日益长进。
他现在三息时间内也能够刺中十多个草环了,这放在以前,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这日,在海康县的粮库外,三千侍卫亲军团团守候。
古代打仗,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可谓是重中之重。断粮的军队,几乎没有打胜仗的。
除非是打奇袭仗,部队才不会携带太多粮食,如碙州之战,又如琼州之战。
粮库前广场,足足两千辆运粮车整齐排列着。各军士卒在统帅的指挥下,将粮草从库存中搬运出来,分别堆放到粮车中。
这些粮车看起来便像是斗车似的,不过车的两旁各有四个轮子,轮子中间用极大的钢铁锁链连接了起来。这自然是赵洞庭的发明,说白了,就是大型的八人单车。
个多月前,赵洞庭设计出这种粮车来,只差没有让三军将帅欣喜若狂。
这种粮车可承重近一千五百斤,依靠人力踩踏而行,比以前用马或是用人力推自然要省事不少。
更重要的是,这让得大军在行军中根本无需雇佣百姓运粮。
以往,两万人的军队出去打仗,光是运粮的就需要足足三万人。
若是路程远些,运粮百姓吃掉的粮食要足足占去整个粮草的大半。如今有赵洞庭发明的这种车,不仅仅可以军队自行运粮,连运粮的马匹都能省去不少。
按一个士卒一天一斤辆算,一万士卒一天一万斤,就算每辆粮车只放一千斤粮食,十辆车也足矣。
十辆车,士卒每两刻钟换班运粮,一天满打满算行进八个小时,也才需要多少人
约莫不到一千三百人而已。
赵洞庭此行挥师广西只打算先带两个月的粮食,两千辆粮车足矣。
因为,他打算带去广西的只有三万五千军马。
殿前司禁军一万二、侍卫亲军将近五千、讨元军八千余、神丐军一万人。
这其实在古代战争中已经算是声势浩荡的军伍了,因粮草所限,古代打仗注定不可能太多人。那些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不过是夸大其词,光是运粮草的就要占据三分之二,起码一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