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好运加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梁可凡1
张宁到昭仁殿,朱祁镇正在用膳,道:“卿来得正好,先用膳。”
他预留几个菜,让人备好碗筷,可谓十分贴心了。
张宁早就习惯蹭饭,谢恩后坐下开吃。君臣吃完,贾小四上茶,朱祁镇叹道:“卿今天幸天没有上朝,要不然非被他们吵死不可。”
正三品大员自然是要上朝的,但锦衣卫指挥使例外,没有要事大事,可以不上朝。张宁巴不得一觉睡到天亮,不用二更天起床,四更天赶到宫门口,等候宫门开启。
张宁道:“可是为向布庄收税的事”
一直以来,只有农户才需要缴税。农夫们用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谷子交了一年的税赋,自己所剩无几。商贾社会地位低不假,所得却尽归自己,一个铜板都不用交。
而今,布庄的掌柜真金白银交给户部的员外郎周平,这对东家来说,是一笔额外的支出,而这笔支出,不仅一次,而是有可能每个月一次,每年都要交。
这怎么得了!
隐在幕后的东家若真是地位低下的商贾也就算了,偏偏有很多是身在朝堂的官宦以及祖先因功勋而封爵的勋贵。
明朝的官员俸银极低,靠俸银养活一大家子和婢仆是不可能的,哪怕每年有炭敬,相当于领了年终奖,依官职高低而得。
唯有名下的商铺,才是官员和家眷丰衣足食,人情往来的保证。
勋贵们为维持贵族的体面,花费更多,有官职的勋贵除了爵位那点俸禄外,还能多领一份俸禄;没有官职的,爵位那点俸禄够做什么呢不会经营,没有商铺良田,一大家子只能吃西北风了。
几天来,弹劾户部的奏章雪片般飞到朱祁镇案前,其中半数弹劾周平,用“一举成名天下知”形容他一点不为过。其中八成奏章是文官们所写。
勋贵是武将,有些不在京中,有些没有官职只有爵位,因而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早朝上文官们引经据典,言辞犀利,杨荣淡定应对,勋贵们只能见缝插针说上一句。
朱祁镇大吐苦水,道:“……不就收几两银子吗他们指槡骂槐地骂朕,真是岂有此理。”
不怪他会这样想,向布庄收税由张宁提出,他首肯,太平厂做出表率,他没有点头,户部哪敢这么做
这些臣子太可恶了,平时一个个的满嘴忠君爱国,现在收几两银子的税,什么忠君爱国都抛到九霄云外。
张宁道:“陛下,他们偷税漏税惯了,只要让他们知道缴税的重要性,他们就老实了。”
别跟他们废话,直接动真格的。
朱祁镇点头道:“卿尽管放心去做。”
“是。”
君臣相视一笑。
说话间,杨荣来了,老头子疲惫得不行,歇了一会儿,才强撑着过来。进门见张宁在座,露出笑容道:“你在这里就好。”这小子古灵精怪的,一定有办法。
说完,才向朱祁镇行礼参见。
朱祁镇赐坐,吩咐给他上茶,道:“杨卿别气坏身体。”
自从一时冲动将太皇太后气晕后,朱祁镇说话注意很多,杨荣被围攻时,他就担心老头子一气之下晕了过去,幸好悲剧没有发生。
老头子的意志还是挺坚强的嘛。
第82章 条件
“杨大人,此策一出,小子便成天下商铺公敌了。”张宁苦笑道。
终太祖一朝,商贾不得穿丝绸的规矩极严,如今几十年过去,京城依然如是,很多偏僻的州县却渐渐松驰,穿丝绸的商贾日益增多。
张宁另一个办法是,先派锦衣卫校尉严查,将平日穿丝绸在街上晃荡的商贾抓起来,再由皇帝下诏,示以恩典。
当然,这是最后一招,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这么做。
至于他所说的,成为商铺公敌,不过是借口,资源就那么多,一方面增加,另一方面肯定会减少。换句话说就是,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
明朝特殊的税收制度,导致后期的税越收越少,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一旦遭遇天灾,农民就活不下去了,为了活命只能抗争,于是起义频发。
这是一百多年后的事,张宁本可以不管,但问题在于,正是朱重八定下的科举免税政策导致这种局面。中举的人越来越多,合理避税的人自然越来越多,逃税的人多了,税哪还收得起来
没有税,国库的银子从何而来
国库没有银子,谈什么发展武器,强化军队朱祁镇征伐瓦剌的心愿怎么完成张宁怎么建功立业,怎么三年封侯
嗯,貌似三年之约没有用了,但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让人看扁。
杨荣不明白张宁的小心思,沉思一小会儿,道:“确实不能让张大人担此骂名,请陛下在诏书中提上一句:老夫献言。”
张宁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刺探军情、为皇帝耳目,税收没有他的事,他好心提醒,自己不担着,对不起他。杨荣显然想为君国作出牺牲。
张宁道:“这么一来,老大人一世清名尽毁。”
一个贪得无厌的骂名是跑不了啦。
杨荣苦笑道:“只要国库充盈,老夫挨几句骂算不得什么。”
我只想要些好处,并不在乎骂名。张宁无声吐槽,道:“小子的名声一向不怎么样,如果老大人允准将从商贾的税收中拨一半装备军队,这骂名嘛,小子担担也无妨。”
国库的银子用在什么地方,有时候皇帝说了不算。
朱祁镇眼睛亮晶晶的看着杨荣。
杨荣一怔,随即笑道:“你呀,原来给老夫挖好了坑。你可知道,天下商贾一半税收是多少”
“不知道,不过肯定比农税多得多。而且高中之人不能免税,不管东家是高官还是小民,一律得交税。杨大人,你名下商铺也是要交税的。”
张宁可不信杨荣名下没有产业,要么商铺,要么田庄,肯定有产出,才能支撑他衣着光鲜,三餐丰盛,人情往来,车马代步。
杨荣摇头笑道:“张大人,太精明可不好。”转头向朱祁镇解释道:“臣家中有两处商铺几十亩良田,都是舍弟经营,臣并没管这些事。”
这也是官宦人家的正常形态,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家族资源会对他倾斜,为他延请最好的先生,供他书籍笔墨,盼他有朝一天能高中。没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则早早学习赚钱的营生,用赚来的银子供养有读书天赋的兄弟。
只要家族中有人高中,便能成为家族的保护伞,家族产业在他的庇护下日益兴旺。
杨荣的家族也不例外。
张宁道:“与其和他们吵翻了天,不如用实际行动表明态度。杨大人,你若让令弟主动缴税,可有说服力得多。”
他是阁老,文官中排名前三的人物,带头缴税,意义非同凡响。
朱祁镇笑道:“张卿说得有理,杨卿不妨做带头人。”
缴税的人越多,国库越充盈,他自是乐见其成。
&
第83章 就依卿
自始皇至今,历朝历代的商贾一直没有地位,太祖更将商贾列为第四等。一千多年来,更从没有向商贾收税的先例,白白让无数银两流失。
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杨荣感叹不已,如果张宁不提议向商贾收税,惯性思维之下,谁会意识到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一半的数额可不少,这些银子充入国库,以后再也不用为国库空虚发愁了。
历经四朝,经历风浪无数,杨荣怎会不明白张宁以提高商贾地位为代价,向商贾收税的目的是为了军饷他很快做出决定,开门出来,来到昭仁殿,道:“陛下,就依张大人,一半拨付军饷,另外一半么,充入国库,如何使用,再议。”
国库的银子总是不够用的。
朱祁镇大为高兴,道:“就这么说定了。”
只要国库有银子,怎么用再商量也无妨。
张宁似早已料定他会答应,微笑道:“杨大人不用担心,只要收十年商税,恐怕国库里面串铜板的绳索烂掉都没人重新串。”
史书记载,汉景帝时期,国库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这是多么富裕的时代朱祁镇和杨荣心生向往,轻笑出声,朱祁镇更道:“若真如此,都是张卿之功,朕自当封卿为侯。”
杨荣提醒:“陛下,张大人和太皇太后有三年之约。再说,十年后,张大人和安定郡主都不年轻了。”
张宁心头如被针扎了一下,勉强笑道:“只要收一年商税,陛下便清楚金额有多么巨大。只是收税的衙门须独立出来。嗯,得有一套体系保证收税人不贪污。这些人的俸禄也得定高些。”
这是张宁第二次提出另设收税衙门。杨荣斟酌道:“为什么一定要另设衙门”
农税由当地衙门收取,各级官员有收税的任务,每年春收、秋收,田头总能看到收税的衙役,商税为何不交给衙役,而要另设衙门
“为了防止贪污。商铺虽然没有交税,但平日对衙役的孝敬不会少,他们极有可能形成合作关系,不利于收税。”张宁道,现代法律规定纳税人到税务局交税自有它的道理,将这套方法拿来用,绝对没错。
杨荣道:“张大人,为何另设衙门后,衙役不和商贾串通逃税”
他们熟了后,也会形成合作关系吧你怎么能保证他们不将税银揣进自己腰包
“让他们自行去衙门报税交税啊。”张宁显然胸有成竹。
你这是痴人说梦吧他们怎么肯每个月主动去报税杨荣只是摇头,道:“张大人,不是老夫倚老卖老,你还是太年轻了。”
朱祁镇也一脸失望,周平上门收税,便成为众矢之的,让他们自行交税,怎么可能
张宁笑道:“他们可以不交啊,只要被锦衣卫查出来,少则杖五十,多则秋决处斩。这轻重刑罚么,便有劳刑部诸位大人了。”
由锦衣卫缉查,逃税者处以极刑杨荣眼前一亮,一拍大腿,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张大人之智,老夫等人不及。张大人,请受老夫一拜。”说着起身行礼。
张宁急忙起身扶他,笑道:“阁老大人,你这么夸我,我怎么受得起”
“该夸!该夸!”杨荣抚须笑得见眼不见缝,道:“陛下得此英才,是朝廷之福,也是百姓之福。”
却是商贾之不幸。张宁无声给他补上一句。虽然此举能提高商贾的地位,但不见得
第84章 要钱要命
“卿想怎么做”
朱祁镇就张宁的思路展开,觉得有太多方法处理弹劾的官员,不是只有将他们下诏狱一种办法。
杨荣也充满期待地看张宁,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杨士奇会对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赞不绝口,这么多奇思妙想,世所难能。
张宁微笑道:“他们不是为商贾张目吗那就让臣派人去查,查清他们名下商铺,加征十倍的税好了。”
“加征十倍的税”杨荣眉开眼笑,道:“那敢情好。”
现在他和张宁已是同盟,两人一扮黑脸一扮白脸,努力多捞银子,不,多征税。
这种感觉真好。
遇到这么好的事,杨荣最近一直隐隐作痛的后腰似乎也不痛了。他想,一定得多活几年,看看国库充盈的景象。
朱祁镇眯眼想了想,笑道:“一定很有趣。”
闹得越凶的臣子,名下的商铺越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他真想看看他们听到这条消息的表情。
张宁起身行礼道:“臣这就让人去查。”
“去吧。”朱祁镇点头。真巴不得快点查出来,快点加征他们的税。至于罚十倍的税后,他们不肯交怎么办不存在的,和进诏狱相比,谁都愿意交银子了事。
…………
一张名单交到姜文举手里,他看完名单上的名字,面无表情道:“是,大人。”
并没有问为什么查这些人名下的什么产业。
张宁对姜文举这种只做事不多话的性格还是很喜欢的,道:“三天内交上来。”
“不用三天。大人稍待,下官这就去查名册。”
“什么”张宁先是不解,接着恍然,以锦衣卫对百官的掌控程度,怎会不将他们的身家查得一清二楚他道:“好。”
姜文举行礼离去,张宁悠闲喝茶。刚才在昭仁殿说得口干,这会儿连喝三盏茶才觉得好些。
他放下茶盏,姜文举也回来了,递上另一张纸,道:“大人,这是他们名下所有的商铺和良田。”至于他们库房的古玩珍宝,密探们就不能尽知了。
“很好。”有效率了。张宁满意极了。
姜文举面无表情躬身行礼,不置一词。
…………
自从向东家禀报后,许有财便不将混混、衙役放在眼里了,刚才几个混混像往常一样来索要银两,被他赶了出去。
只要东家肯出手,怕混混们做什么
他在里间哼着从茶馆听来的小曲,想着要是周平再来,就将他打出去,又可惜周平一个月只收一次税,这个月没能打他,只能下个月。不知道他们下个月还敢不敢来大概是不敢的,东家出手了,小小的员外郎不充军流放,也得下狱,哪里来得了
他要能来,才算本事。
他又哼了两句小曲,就听外头伙计道:“周大人,你……你怎么又来了”
周平!他先是浑身寒毛直竖,接着大喜,来得好啊,巴不得你再来呢,你敢来,老子就敢让东家收拾你。许有财抢出去,果然见门前站一人,身着补子,脸色平静,道:“奉上谕,陈记布庄加收十倍商税,如若不交,马上将孔宇下诏狱。”
孔宇正是他的东家,那位威严的中年男人。
许有财笑容凝固在脸上,只觉脑子有些不够用。
周平对保持迈步姿态却呆在原地的许有财道:“你要不要补交税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