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陈瑞,这家伙虽不像沈万金那样做过倒爷,但也是自己杀出来的。
不同的是,沈万金在刀口子上拼杀,而陈瑞则在商场里拼杀。
沈万金在玩命,陈瑞则在勾心斗角。
别以为做生意就是那么容易。商场如战场,这句话撂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
每个行业,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千军万马中厮杀,此中过程,必然会有一大批人马或悲壮惨烈或默默无闻地倒下,成为壮大别人的养料。最终能登顶的也就几个人。
陈瑞是不幸的,他一开始把做生意想得太简单,以为将心比心,就能换回别人的真诚。
哪想商场里居然那么多尔虞我诈,遍地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早年间,陈瑞在与人做生意的时候就被黑过几次,几经沉浮,几经破产…
陈瑞又是幸运的,因为每一次在他濒临绝境之时,沈万金都成功把他救了回来。他和沈万金的关系如此之铁不是没道理的。
被黑几次之后,陈瑞就学乖了,学精了,也学狠了。他的资产就是在一次次商场交锋中累积起来的,没见生死,却又比生死大战还要惨烈。
好比黑过他的那些人,如今已经被他弄死了。人没亡,但家已破,一个个变成了穷光蛋。
所以别以为陈瑞是什么好好先生,他不是什么坏人,但至少也不是什么好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弄死你!”用这句话来形容陈瑞,应该是最合适的。这个时代拼杀出来的千万富翁,真没几个是简单人物。
……
陈瑞所想的这些,楚阳其实也想过。把罐头换飞机的生意从牟其中手里抢过来,在一个月前或许行得通,现在的话,应该已经晚了。
其实主要还是不想,任何事情,只要没尘埃落定,就存在无数可能。
但楚阳不想因为自己的介入,将历史潮流带偏,他的重生已经是很大的变数了,不想引起更大的蝴蝶效应。
而且楚阳还有其他考虑。无疑,罐头换飞机这笔生意利润是巨大的,有报道称,牟其中从中获益上亿,而且名动整个华夏。
但楚阳最不想的就是名动华夏。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在华夏,能低调还是低调点好,在经济开放程度还不够明朗之前,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牟其中不怕出名,甚至渴望出名,是因为他需要名声来“谋取”财富,乃至窥视政界。
而楚阳不需要。
两世为人,几十年的先知先觉,楚阳若想赚钱,随便搞什么不行?犯不着跟牟其中抢这个生意。
再一个,楚阳也不想跟牟其中牵扯太深,后者算个定时炸弹,一个不好可能会引火烧身的。
“没必要,他做他的,我们做我们的,我们的生意若做得好,未必比他赚的少,犯不着那么麻烦。”楚阳摇头。
这就是楚阳的想法。
其实,罐头换飞机这件事情在前世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在于前所未有以及匪夷所思。
飞机是什么啊?高大上的玩意,那时候的华夏连自己的飞机都造不出来。
罐头呢?就是一些普通的生活物资,每个省份都能找出一大堆出来。
常人眼里,谁敢相信罐头居然能换回来飞机?这是造成轰动的地方。就交易本身而言,两者之间的价值其实是差不多等值的。
苏维埃人卖出了他们想要的价值,华夏付出了等值的生活物资。甚至,华夏方还是略亏的。
飞机毕竟是高端产品,想要罐头换回飞机,注定是一个溢价合同。
牟其中虽然赚了上亿,但赚的其实是中间商的差价,这也是倒爷赚钱之所在。
别不信,咱们回过头来看这笔交易,有记载称,华夏方价值4亿的500车日用消费品换回了4架飞机。
等同于一架飞机在苏维埃人眼里的估价是一亿,然而500车日用消费品在这时候的苏维埃,价值真的只有4亿吗?
恐怕不见得吧!
只要关注过苏维埃的时事就会知道,如今的苏维埃国内形势空前动荡,日用消费品非常紧缺,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日用消费品成为奢侈物,价高,往往还有价无市。
500车日用消费品在华夏方眼里价值4亿,但放在如今的苏维埃,价值可能翻两三倍都不止。所以才说这笔交易华夏方是亏的,属于溢价交易。
只能说各取所需吧。
川航需要苏维埃的飞机,苏维埃需要华夏的日用品解决国内的矛盾,而华夏日用品厂家需要清空积压滞销产品库存,而牟其中需要名气,并且从中赚钱。
……
这是楚阳结合前世种种见闻做出来的判断。所以真没必要摊牟其中那趟浑水。
有那个功夫,他多倒卖几车日用消费品到苏维埃就行了,不是吗?
“我是这样想的,咱们新成立公司还需要各种审批,各种程序,太慢,不如直接跟拥有外贸权的公司合作,以他们的名义签订出口合同。沈老哥,你财多路广,应该认识拥有外贸权的公司吧?”楚阳问。
“认识,程家啊!程市长的某位亲戚,在燕京就有一家外贸公司,咱们可以跟他们合作。”沈万金点头。
“程家不行。”楚阳直接否定。
“为什么?”沈万金一愣。
“没有原因,非要给个原因的话,就是我不想仰人鼻息。”
“…没那么严重吧?楚阳,咱们只是与他们合作,没必要想太多。”
“但我怕他们想太多。”楚阳摇头。
“…”
“总之,在我自身还不够强大之前,我是不会和他们牵扯太深的。”
“好吧。”沈万金点头,“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一个人。早些年我走海的时候认识一位倒爷,他也走海,但做的比我们都大。因为他属于你所说的官倒,身后有人,成立了外贸公司。
不过他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身后的人倒了,他每天都战战兢兢,生怕被人家揪出来。
生意是不敢做了,现在的他只想享享清福。我在想,要不我们把他的外贸公司收过来?他的外贸公司早已成了空壳子,但外贸权却是实打实的,并没有被取缔。”沈万金说。
“有个问题,他的外贸公司干净吗?”楚阳问,他不想染上黑点,乌烟瘴气的公司肯定不行。
“干净,那个外贸公司就是个幌子来的,成立到现在都没做过几笔交易,肯定没污点。”
“还有一个问题,他的公司在哪里?”楚阳又问。
“燕京。”
“燕京?”楚阳眼前一亮,“不错,就他了。沈老哥,你赶紧联系他,问他愿不愿意卖?再不济我们挂扣在他们公司也行。”
“好的。”
……
第二百二十七章 苏维埃街头见闻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沈万金和对方联系,一说出目的对方就答应了下来。
沈万金也属于那种雷厉风行的性格,当晚就飞了燕京,跟对方签了合同。
花了五十万吧。考虑到外贸公司还附带着一个还剩五年租期的商铺,这个价钱真心不高,算是半卖半送,对方意在交好沈万金。
当年,对方办这个外贸公司的时候,就差不多花了五十万。钱还是小事,外贸权才是珍贵的玩意。
十年代正值改开初期,市场开放程度很低,若是没有关系,想要外贸权?
呵呵!
下辈子吧。
……
楚阳也属于雷厉风行的性格,沈万金谈妥之后,他就和陈瑞飞了北京。
三人商议要给外贸公司重新挂牌。
楚阳的意思是外贸公司归三人所有,沈万金和陈瑞同意,却执意要把外贸公司挂上东升的名字,并坚持等这次生意结束之后,外贸公司就直接归楚阳所有。
理由是他们不需要,他们的产业不会涉及外贸交易。而楚阳不一样,他们相信,以后的东升定然会走出国门的。
这个说法当然不能让楚阳信服,只是二位老哥有意成全他,所以楚阳没有推辞。
总归一个外贸公司而已,用不着矫情。
就这样,第二天,外貌公司就挂上了东升的名字。只是在燕京这座大城市,一个小公司的名字变更实在是太稀疏平常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谁曾想这个坐落于燕京东城区的小型外贸公司,一成立就将目标瞄准苏维埃,不久之后就会在苏维埃搅风搅雨。
此时的它有多么的籍籍无名,日后的它就会有多么的风光耀眼。
……
挂牌之后,楚阳和沈万金他们分头行动,尽情地挥洒手中的钞票。
楚阳在苏省,沈万金在江浙,陈瑞在联系货运火车。只是两天,楚阳他们就从数个厂家里收集了满满五火车皮的日用消费品。在办完出关手续之后,由陈瑞亲自押往了莫斯科。
为确保万无一失,随行的还有沈万金的一些人马以及杨家二郎找来的大多数硬汉。
这时候的苏维埃可不太平,甚至可以说非常混乱,五车火车皮的日用消费品成本就高达四百万,可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配备足够的安保才行。
主要防的是劫匪,苏维埃官方势力因为有华夏的出口合同还是会放行的,当然也免不了打点,破点财,出点血。
至于楚阳和沈万金,则在送走陈瑞之后返还燕京,然后又第一时间带着杨四郎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飞往莫斯科的航班。
陈瑞的火车大概还需八天左右才能到达莫斯科,楚阳他们是先过去踩点的,先看看形势,好心里有个大概。
……
莫斯科,这座号称二十一世纪中页亚欧大陆最璀璨繁华的城市,楚阳他们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之时,唯一的感觉却是乱。
乱七八糟的人,乱七八糟的街道,乱七八糟的现象。一出机场,楚阳他们就看到几起地痞流氓的扒窃现象,而且还发生在警察的眼皮底下。
被扒窃者敢怒不敢言,只怪自己不幸运,警察则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理会。
也难怪,国家都快散了,自己的工作随时失去,吃不饱睡不好,谁还有心思管别人的闲事呢?他们不加入其中明抢就算不错的了。
11月底的莫斯科已经进入初冬,有点冷,楚阳他们都得一身棉袄。然而,更冷的还是人心。
走在路上,楚阳他们见到的苏维埃人,不是眼神冷漠,呆滞,宛如行尸走肉一般,没了心气,就是游手好闲的混混。
有老人和小孩在路上乞讨。
有妇女以及知识分子甚至不少大学教授、医生、工程师等在街道上摆摊,低价兜售各种电器以及小商品,以期能换回些许食物果腹。
然而大多数都无人问津。少数卖出去之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混混光顾,逆来顺受者被敲诈勒索,反抗者被毒打一顿,断手断脚都有可能。
抢劫无处不在,哀嚎着遍地都是。讽刺的是,他们敢对国内的底层人民动手动脚,却不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人士说一个“不”字。
后者一个个衣着光鲜,富得流油,也没见多少安保力量,却少有人敢招惹。
种种迹象表明,91年的苏维埃,确实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凛冽的寒冬。人民六神无主,国家黯淡无光…
没有希望,只有绝望,没有阳光,只剩风雪…任谁看了都明白这是一个即将崩溃的国度。
一路上,楚阳他们还看到不少华夏倒爷的身影,在隐晦地兜售一下日用品和食品。
对这些人,小混混倒鲜少为难他们,敲诈勒索虽然难免,但是不敢太过分。
某个意义上来说,华夏的倒爷如今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衣食父母。
小混混也要吃饭啊!
如今的苏维埃,真的太缺食物了。不,应该说,苏维埃一直都缺食物。
因一直以来的政策都过于追求重工业,苏维埃的轻工业非常薄弱,农业更不消说。即便是苏维埃最强盛的时期,大多数粮食都只能靠进口。
也就是说,苏维埃一直都存在粮食危机,只是被以前的强大繁荣所掩盖。
但现在,在苏维埃即将崩盘的关键时刻,粮食危机就会暴露出来,而且会被无限的放大。老百姓突然发现钱变得不值钱了。尤其是在食物这块,以往两个卢布能买到的食物,现在往往要花上数倍的金额不止。更多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购买食物。
食不果腹,就是苏维埃如今的现状,而且还算好的。有记载称,苏维埃解体之后,饿死者、冻死者真的不计其数,光是粗略统计就不下于百万人。
前世,楚阳还看过一个黑料称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算什么,苏联解体后,十吨猪肉就能换到飞机。
虽然有些夸张,却也侧面反映了苏维埃的惨烈。苏维埃解体后,经济崩盘得不堪入目,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十吨猪肉换飞机,这可能是个笑话,但两个热水瓶换到摩托车,却是真的。
某个角度来说,苏维埃其实是个奇葩,国内全是飞机大炮汽车摩托车坦克之类的重工业,以生活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几乎没有。
而苏维埃的冬天寒冷而漫长,热水瓶在解体之后的苏维埃几乎如黄金一样珍贵,能换到摩托车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