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早就习惯了被杨少峰挤兑的朱瞻基根本不以为意:“少说那些没用的,有能耐你也赶紧成亲,然后让弟妹一次给你生三个娃出来,到时候官府也得给你赏钱。”
杨少峰哼了一声道:“我命苦啊,眼看着就要十八岁了,我这正打算回京的时候去我老丈人家里提亲呢,结果被陛下发配在顺天府,还得答对那些鞑靼人。
好不容易把鞑靼人打发走了,边市的事情也弄出个头绪来了,这功劳不比生三个孩子大可是赏赐呢”
见朱瞻基冷哼一声,根本就不理会自己,杨少峰又开始没话找话:“你说,郑和太监到底啥时候能回来”
朱瞻基抬起头,愕然道:“郑和什么时候回来”
上下打量了杨大少爷一番,朱瞻基道:“你莫不是吃错药了这跟鞑靼人互开边市的事儿还没消停呢,你又惦记上郑和干什么”
杨少峰望着朱瞻基道:“没有合适的种子,草原上能种什么种草吗
当然是看看郑和太监能不能再出海一趟,然后搞些海外的种子回来,然后看看有没有适合在草原上种植的,然后彻底把鞑靼和瓦剌都解决掉。”
朱瞻基干脆又躺回到椅子上:“你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听你吹牛逼,还不如买个收音机,虽然我不知道收音机是什么东西,但是想来也是个好东西
你自己数数,彻底解决掉鞑靼和瓦剌这种话,你都说过几回了这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事儿”
杨少峰长叹一声道:“总得提前准备啊,你还真打算现如厕现挖坑”
朱瞻基撇了撇嘴道:“那也得等郑和太监回来再说,然后还得看陛下的意思,只有陛下点头了,郑和才能再次出海。”
一听朱瞻基这般说法,杨少峰就更不想动了。
这么多的破事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还是在家里躺着咸鱼舒服。
可是被勾起了谈话兴致的朱瞻基却没打算放过杨大少爷:“话说,你这次坑鞑靼人的手段着实不错,后面还有没有什么别的阴谋诡计了”
杨少峰撇了撇嘴道:“什么叫阴谋诡计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哪怕阿鲁台知道有坑,他也得捏着鼻子跳下去。”
朱瞻基呵了一声道:“行,你怎么说都是你有理,我辩不过你。但是踏雪和追风的事儿,你是不是该给我个解释”
杨少峰抬起头,愕然道:“什么解释”
似乎想起来什么,杨少峰一拍脑门道:“对了,我脑疾犯了,不太记得这事儿了。”
朱瞻基冷笑道:“你根本就没有脑疾,也少拿这些有的没的来糊弄我,要不然我找御医来给你扎几针”
见杨少峰依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朱瞻基道:“我告诉你,追风是我的,你先替我养着!”
杨少峰依旧不理会朱瞻基——笑话,本公子凭本事骗回来的宝马再给你你这是想啥好事儿呢!
把杨少峰的沉默当成了默认之后,朱瞻基摸着下巴上又长了一点的胡须,沉吟道:“你说这次互开边市的事情到了朝堂上会怎么样”
杨少峰道:“无非就是一群人开始说我枉顾国朝利益,擅自答应与鞑靼人互开边市,更是许了盐铁等不该让鞑靼人得到的东西,应该诛杀我这种奸贼,以儆效尤。
然后还会有另外一部分能够看得透的,选择支持我开边市的行为,然后跟那些要诛杀我的人对喷。
再然后就是把事情闹到陛下的案头,陛下把这两伙人各打五十大板,回过头来再收拾我一顿,都是套路而
第四十四章 都想占便宜
说好的民风淳朴呢
佃户想着占主家的便宜,主家想着多收租子然后再让庄户拖欠着利滚利,然后这些人一起想着怎么占国朝的便宜。
那些庄户们也就算了,大字都不识得几个,跟他们讲大明律还不如让杨少峰这些的破落户去收拾他们。
倒是那些主家,这些人在乡里可都是士绅,他们如果烂一片,那国朝岂不是要全烂了
杨少峰瞧了朱瞻基一眼,却是一言不发的走了出去。
这娃十七年来接受到的教育,基本上就是民风淳朴,天子垂拱而治自然四夷宾服八方来朝,突然见到民间这么真实的一面,不懵逼才怪了。
尽情的懵逼吧,早期的大明还没烂到后来那种程度,还没有出现一省茶税十二两,另一个省十四两这么操蛋的事情。如果把这娃扔到两百年后,估计他就不是懵逼,而是彻底绝望了。
等着杨少峰出去之后,朱瞻基也干脆起身跟了出去,打算看看杨少峰又该怎么解决眼前的这出闹剧。
如果他要是解决不好,自己就狠狠的嘲笑他。
杨家庄子村头上的大柳树和大明其他庄子上的大柳树似乎没什么不同,都是将细细长长的树枝垂下,微微摆动着,试图将夏季的炎热驱走,好给村头这百十号光着脊梁的汉子们带来一丝凉意。
大柳树的动作注定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现在热起来的不仅仅是夏天的空气,还有庄户们的心。
空气能流动,热起来的人心怎么办
杨少峰原本想骑着踏雪在人群之中转一圈,可是想想这破天气,最终还是没舍得让踏雪着自己出来受罪,所以干脆还是一个人跑到了大柳树下的碾台上。
羡慕的看了一眼以二大爷为首的这群庄户汉子,杨少峰的尽情顿时变得不美丽了。
凭什么他们就能光着膀子满大街晃凭什么本公子就得穿的这么多,现在站他们跟前就他娘的跟个猴一样!
本着自己心情不好就绝对不能让其他人心情好的原则,杨少峰咳了咳嗓子,然后朗声道:“少爷我今天没别的事儿,就是想告诉你们,别瞎折腾!官府要厘定土地就让他们厘定,该分给你们的土你们就收着,谁要是敢再扯什么入了奴籍之类的屁话,少爷我就打断他的腿!”
眼见二大爷又要开始出头话说,杨少峰忍不住摆了摆手道:“我知道大家伙儿是怎么想的,无非就是觉得占了我家的便宜,所以就想着入了奴籍补偿我家。
但是我告诉你们,蠢蛋才会这么做!
不考虑你们自己,也不考虑子孙后代了学堂刚建起来你们就折腾着入奴籍脑袋是不是让狗子给砸了
另外再告诉你们一点,折腾着厘定土地什么的,最早就是少爷我在会试时提出来的,你们瞎闹腾,这不是给少爷我添乱吗都老老实实的回家,什么话都不许往外传,老老实实的等着官府厘定土地就完事儿了!”
一番话说完,杨少峰直接又跳下了碾台,扔下一脸懵逼的庄户们和更加懵逼的朱瞻基,然后跑路回家了。
二大爷见真正主事的大少爷跑路了,无奈之下只得站了出来,望着其他的庄户顿了顿拐杖:“少爷的话,都听见了
回去告诉自家的婆娘,都把嘴管住,包括回娘家的时候也一样,不该说的就不许说,否则杨家庄子就容不下她!”
等到其他人都慢慢散去之后,朱瞻基才一把拉住了二大爷,行了个揖礼:“老丈,学生有些不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二大爷却是被朱瞻基的话给弄糊涂了:“您不是少爷的结拜兄弟么直接去问少爷不就好了”
朱瞻基摸了摸鼻子:“这不是有点儿不好意思吗,我看这庄子上,您老是个明白人,所以合计着问问您老人家。”
二大爷顿时舒坦了,这被人吹捧的感觉还真不错:“公子想知道些什么”
朱瞻基指了指庄户们的背影:“好好的民籍不要,怎么大家伙儿都想着入了奴籍这奴籍可有什么好的”
二大爷指了指庄子外面的土地,叹了一声道:“恩情欠大了啊。从有了这杨家庄子开始,这租子就是整个顺天府最低的,更别说还时不时的免了租子。庄子里的人都知道,这是老爷顾惜着当年一起拼过命的老兄弟,所以不肯收高了,庄子上的老人也不在意这个,有便宜可占也就厚着脸皮占了。
可是少爷又弄出来这什么立体养殖种植的新鲜玩意,还把鸡鸭猪仔和鱼塘都分给了大家,自己就要那几斤不值钱的下水和骨头。
还有那学堂,那是实打实的好东西,能让娃子们读书,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哪怕做不成官老爷,以后娶媳妇也比别人家不识字的娃子容易,您说,谁不念着少爷的好儿
所以啊,大家伙儿眼见官府这么折腾,干脆就想着入了少爷家的奴籍,把这些鸡鸭猪仔还有鱼塘都再变着法子给了少爷家,人得讲个良心!”
朱瞻基一脸懵逼:“不是说大家伙儿怕什么赋税所以才想着入了奴籍”
二大爷呸的一声往地上吐了口老黄痰:“赋税就是个屁!我老汉赖着不交,官府还能捉了我去打板子
再说了,这庄子上百十户人家,十有都是有军功在身的,实打实的燕山左卫出身,只要家里的老不死们还没死透,那这就不是赖着不交,而不是用交。
倒是
第四十五章 老子容易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最快更新!无广告!
触目惊心。
这是朱瞻基跟着杨少峰在顺天府转了几天之后得出的结论。
郭士道对得起朱老四和朱瞻基对他的信任,对于重新厘定土地的事情极为用心,而且中间也没有往自己的口袋里捞一文钱。
但是其他士绅们的表现却是突破了朱瞻基的下限。
有人造谣说天子要重新厘定土地,就是为了增加赋税,好出兵攻打马哈木或者阿鲁台。
还有的人表示自己家的某某亲戚家的某某亲戚家的某某在某某部门当差,然后有可靠的小道消息,皇帝因为顺天府皇城的事儿缺钱了,要增加赋税。
如果把这些谣言拿给后世的小学生们去做阅读理解,估计会有很多人能拿到满分——反正就是皇帝缺钱了呗,至于是想要出兵砸场子还是想要盖宫殿,跟咱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面对着这种局面,郭士道也有些束手无策。
整个顺天府一共就那么些人手,全派出去向老百姓说明情况先不说老百姓会不会相信官府的话,光是跑遍顺天府周边的这些庄子都够累死人!
朱瞻基同样也清楚这一点,甚至想到过张帖告示。
只要把事情的本末在告示里面说清楚,口口相传之下,百姓们不就能理解了不正是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
对于朱瞻基的想法,自然招来了杨少峰的无情嘲笑:“你这告示贴在哪里识字的都是哪些人对比起官府和当地的士绅,百姓们更愿意相信谁”
一连三个问题,直接把朱瞻基给弄无语了。
识字的都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就是士绅阶层。
基于这个前提之下,告示贴在哪里还重要吗老百姓愿意相信谁还重要吗
老百姓要是愿意相信官府,历史上还会有那么多的百姓跟着造反
连带着,朱瞻基看杨少峰和他的两个学生都不爽——这师徒三个也是读书人!
更可恨的是,杨少峰永远都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能坐着就绝对不会站着,能躺着就绝对不会坐着,理由是陪自己走了好几天,累着了。
这是人说的话吗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都说为君父分忧,就这么个玩意,不把陛下给气死就算好的了!
……
朱老四也确实快被气死了。
自己要动一动商税,下面一群臭鱼烂虾开始跳出来说什么祖宗法度,自己想要厘定天下田亩,结果又是这群混账跳出来,说什么民生动荡,非社稷之福。
合着都按你们的想法来,这天下就太平了大明就能江山万年了
朱允炆要削藩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跳出来说祖宗法度老子好好的燕王当不成,被逼无奈之下只能跑来当这个皇帝,老子容易么!
好不容易杀了几个出头鸟之后,朱老四原本以为应该消停下来了,后面应该没什么事儿能阻拦自己了。
可是任谁也没想到,山西辽州那边雨下个不停,河水暴溢之下淹了民田三十余顷。
三十顷这个数字听起来不算大,但是换算成亩之后,可就是足足有三千亩,是整个杨家庄子的三倍还多。
这下子那些臭鱼烂虾们可就来劲了,结合着前面夜月犯心宿前星和月初有大星出太微西垣内西南行的事儿,许多人开始暗中指责自己这个皇帝失德,以致上天震怒。
这他娘的,是不是朕得下个罪己诏啥的
糊弄傻子呢是不是这玩意是一个皇帝轻易能下的吗当一个皇帝下罪己诏是母鸡下蛋呢!
每次一想到这些,朱老四的心情就不好,朱老四心情一不好,就会想起来四大天王,然后胡广,杨荣,金幼孜,杨士奇,还有李鹤中就被传进了宫中。
编制不在内阁,属于翰林从五品侍讲学士的李鹤中跟其他四大天王一样,说起来都算是建文遗臣,但是这家伙比其他人的资历都老,严格来说应该是洪武遗臣,一个高喊着老迈不堪驱使,办事却又滴水不露的老狐狸。
朱老四望了望面前的四大天王,还是按着以前的套路先开口:“阿鲁台请求互开边市之事刚了,辽州那边却又河水暴溢,以致淹坏民田三千亩,朕心甚忧啊。”
胡广见眼其他几个大佬都是眼光鼻鼻观心,根本就没人出来答话,无奈之下只得躬身道:“启奏陛下,可命预备仓和济民仓放粮,同时也可让辽州的粥厂开始舍粥,以免百姓饿了肚子。”
见胡广已经开口了,杨士荣也接着开口了:“另外,可让辽州地方出力,帮助百姓重建房屋。”
朱老四嗯了一声:“两位爱卿所言极是,只是,朕还是放心不下辽州百姓啊。”
说完之后,朱老四干脆望向了李鹤中:“李爱卿”
仿佛刚刚回过神来一样,李鹤中哦了两声,躬身道:“自古来,凡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辽州之事显然不在水淹民田,而在于水过之后是否会爆发疫情。
臣以为,当遣钦差往辽州一行,全权处置其善后与防疫之事,以免地方官府还要请示朝堂,耽误了民生。”
朱老四点了点头:“依爱卿之见,何人可担此任”
一见李鹤中将目光投向自己,其他四大天王皆是紧紧的低下了头——大家伙儿往日无怨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