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杨少峰点了点头,答道:“就是户部的。等边市城及周边需要建设的路段和其他工程全部结束之后,边市城的这部分就是要交还给户部来打理的。”

    夏原吉问道:“那为什么不现在就交给户部还有,状元公所指的边市城这里是什么意思莫非是还有其他地方”

    呵的冷笑一声,杨少峰反问道:“户部能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边市城么或者说,你夏部堂愿意修建边市城这边的道路,户部的其他人也愿意么”

    夏原吉被问住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边市城用于筑城和修




周五拿书祭天第二期
    今天太子又因为没带作业而喊家长……

    昨天晚上失眠,好不容易大早上四五点才睡着,结果8点的时候太子少傅就打电话喊朕去给太子送作业,结果就是脑袋瓜子疼了一整天,晚上只能做了一盆毛血旺凑合着吃了。

    所以还是拿几本书祭天吧,好歹让朕缓缓。

    第一本:《男人都是孩子》——何常在大佬的新书,简介:男人长大不容易,四十才成年。成长是一部不能暂停又不能重新选择职业的单向游戏。

    第二本:《神话版三国》——朕不是为了证明朕有多了不起,就是为了告诉所有人,朕就是头铁!

    第三本:《大明优秀青年》——狗皇帝新书,原名《大明咸鱼》,已有均订过万的完本老书《回到明朝当暴君》,作者人帅不说,书写的还好看,真的,欢迎大家来订阅!

    ps:脑袋疼,所以明天早上8点的更新放在下午,两章一起连更。

    希望祭天有用。今天太子又因为没带作业而喊家长……

    昨天晚上失眠,好不容易大早上四五点才睡着,结果8点的时候太子少傅就打电话喊朕去给太子送作业,结果就是脑



第一百三十四章 放开手去折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被朱老四这么一提醒,夏原吉顿时就醒悟了过来,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被状元公这么一打岔,臣险些将正事儿给忘了。”

    夏原吉所谓的正事儿,自然就是让杨少峰去修建新的顺天府皇城。

    首先,杨少峰带着工部和户部的那几个苦力把边市城规划的很好,仅此目前完工的那一小部分来看,完全竣工后的边市城足以容纳百万人居住。

    百万人的大型城池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座城孤悬在长城之外,里面有接近一半人是出自于鞑靼和瓦剌,而且城里的每条大街上面都有预先建设好的公众厕所和垃圾堆放点,会有专门的人来进行清理。

    更重要的是,杨少峰这个无中生有的本事,实在是让夏原吉羡慕不已。

    谁敢说自己靠着十万两就能修起这么一座巨城,还能赚出来更多的钱用于修桥铺路

    更不要说杨少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把鞑靼和瓦剌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所以不光夏原吉想要让杨少峰去修顺天府的皇城,就连朱老四也心动不已——户部拨二十万两出来,再征发一些民夫,新修的都城得牛逼成什么样子

    连接替杨少峰主持边市城的人选,朱老四都已经考虑好了。

    刘航,这个在辽州水灾之时表现极为亮眼的辽州知州早就已经因功调入京城,身上杨系的标签很明显,把这个人调到边市城来,完全可以保证杨少峰定下的各种规矩不会被改动。

    然而杨少峰却不打算接这个茬。

    一年多的俸禄没见着一文钱,现在还想让自己去统管修建都城那么大的摊子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再者说了,边市城这里完全是从无到有,清清白白一张纸,自己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顺天府能一样就算是不考虑到顺天府里面勋贵和官员们有多恶心,也得考虑到原本就住在顺天府里面的百姓们吧这些人不需要拆迁安置

    眼见着杨少峰不接茬,夏原吉忍不住开口说道:“状元公怎么不说话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么”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不知道新都城的规划究竟如何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扩建还是打算修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城出来”

    夏原吉道:“如果是修一座巨城呢”

    杨少峰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但是我需要户部,工部,将作监,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京营,锦衣卫,七个衙门,二十万民夫,五年左右的时间。”

    夏原吉顿时傻眼了。

    户部还好说,自己就是户部的扛把子,调几个苦力给杨少峰很容易,就算是工部也能商量。

    但是将作监又是个什么鬼还有顺天府,看着要比户部低上一级的衙门,却是个实打实的跟户部平级的单位,自己有什么本事让人家顺天府府尹去听杨少峰的指挥

    就算是再退一步讲,这几个部门都好解决,那么五城兵马司、京营这两家,可是实打实的军方系统,除了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之外,人家根本就不鸟文官体系的好么……

    尤其是锦衣卫,这个表现上跟其他卫所一样编制的玩意,却是实打实的大明第一暴力机构,黑活私活一把抓,锦衣卫大头子纪纲更是有能止小儿夜啼的凶名。

    现在杨少峰居然提出来需要这么多的部门都归他调遣——你怕不是在为难我夏某人

    朱老四却沉声道:“可以。你要的这些衙门,朕让他们抽调人手归你调遣,北宫鋆也归到你手下去听候差遣,包括二十万民夫,同样归你调遣。”

    朱老四的话音落下,这回轮到杨少峰和夏原吉一起懵逼了。

    夏原吉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皇帝到底是有多偏爱杨癫疯,居然连京营和锦衣卫都舍得拨付人手。

    而杨少峰则是真正的懵逼——自己这算不算抗了一颗大雷

    就在杨少峰暗自琢磨的时候,朱老四又接着说道:“不给百姓添大麻烦,或者说能让百姓心甘情愿的筑城,朕就依你。否则,朕就拿你的狗头去安抚百姓。现在还敢这么说么”

    杨少峰正想认怂,忽然一看朱老四似笑非笑的目光里满是嘲讽之意,顿时又梗着脖子道:“敢!但是孙儿还要王命旗牌和尚方剑,如果有人不听调遣,孙儿要先斩后奏!”

    朱老四呵的一声笑道:“准!三品及三品以下,许你先斩后奏之权!”

    夏原吉瞧了瞧一脸懵逼的杨少峰,又瞧了瞧捋着胡须微笑不已的朱老四,躬身道:“陛下三思!”

    朱老四却笑道:“三思什么既然他有胆子接下来,朕就敢许他这些条件。

    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城,首先就得超过长安、洛阳、南京、边市城这几座大城,否则还谈什么史无前例”

    夏原吉皱着眉头道:“那国库再拨付五百万锭宝钞”

    朱老四道:“给他一千万贯!既然让他去做,那就给足了支持,让他放手去做。一千万贯宝钞,足够他先期用的了。”

    在提举司里吃过了饭,朱老四又单独把杨少峰叫到了跟前,沉声道:“放手去做,一千万贯的宝钞,不是一千万两的现银,所以不要有太大的负担,也不要怕失败,朕也



请假诏书
如题。

    太子今天一早上起来就发烧,吃了药也没退下去,晚上到医院输液,折腾到9点多才到家,急匆匆赶出来这一章先更了,赶紧睡觉,明天可能还要带着太子去医院。

    大家也别等了,明天尽量早



第一百三十五章 又不会起章节名了
    永乐十五年的新年,杨少峰是在边市城度过的,陪同者有狗子,还有被朱老四从京城调过来的刘航。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时响起,空气中慢慢飘来硝烟的味道,和桌上丰盛的饭菜味道混在一起,让年味更重了几分,屋子里的气氛却又凝重了几分。

    对于刘航来说,眼下这种情况,难让人不误会——在边市城出现之前,自家老大可是两次带着马仔跑到草原上砸场子,而鞑靼和瓦剌两家与时不时的就跑到边境上面搞点儿事情出来,只不过都是一些所谓的“小打小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再怎么小打小闹,也是实打实的争斗,是会死人的——被大明各种封锁的鞑靼和瓦剌想要活下去,就只能跑到大明来劫掠,而大明的卫所士卒和百姓们,自然也不想被劫掠。

    虽然朝堂上的大佬们都很好奇,杨少峰究竟是怎么说动朱老四开放边市的,但是自从边市城出现以后,鞑靼和瓦剌就算是消停了下来,别管是阿鲁台还是马哈木三兄弟,都更多的选择了通过边市贸易来解决部族的需求,而不是选择战争来解决问题。

    如今等到边市城开始扩建了,新的城墙也建设完毕了,原本的提举司衙门也升格为边市府衙门,杨少峰却忽然要调回到顺天府去,而自己却又被派过来担任边市府的府尹……

    如果碰上心胸宽广的还好说一些,如果碰上个小心眼儿的,那自己的这番无论怎么看像是来摘桃子的行为,到时候可就容易结下仇了。

    刘航端着酒杯,向着杨少峰敬了一杯,说道:“状元公折腾出好大一番事业,到头来却是下官来接手,下官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面对着刘航这种一副自己来摘了桃子,简直万分对不住的模样,杨少峰颇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我跟你说啊老刘,你也不用不好意思,也别觉得是自己来摘了桃子,那些都是扯蛋,就算你不来,陛下也得派别人来接替我,好让我回顺天府去当苦力。

    至于这边市城嘛,现在的情况就这么明摆着,除了城墙,原来就已经建好的小城内部和后来建好的学堂之外,剩下的地方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想要完全建好,估计最快也得个五六年的时间。

    至于想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周围的鞑靼人和瓦剌人都入住城池,将原有的游牧习惯改为固定的草场放牧,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算快的了,所以老刘你也别觉得怎么样,这边市城还有的头疼呢。”

    听杨少峰这么一说,刘航才算是放下心来——自己身上的杨系标签很浓,如果杨少峰对自己有了想法,那自己以后的官路就算是到头了。

    刘航又敬了杨少峰一杯,笑着道:“状元公放心,下官在这边市城,绝不会擅改状元公定下的规矩,等五年之后,状元公可再来边市城一游。”

    杨少峰笑了笑,说道:“扯里帖木儿和把安台他们几个,你也算是认识了,梁经纶和齐慕堂还有程汉这些人,你也算是认识了。

    梁经纶为人刚直,略带着书生意气,齐慕堂却多了几分机变。至于程汉,此人行事也颇有分寸,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这几个人用好了,边市城里面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刘航点了点头,试探着问道:“那商税之事”

    杨少峰道:“商税之事照旧。吴明虽然跟着我一起走,但是肯定会有新的人手来接替这一摊子事情,你也不用管太多,让锦衣卫的人和梁经纶、齐慕堂他们一起去收商税就是了。”

    笑了笑,杨少峰又接着说道:“现在最关心边市城的,其实是咱们那位陛下,他老人家绝不会允许边市城出现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你倒成了最轻松的那个了。

    不过,修路这件事儿,千万不能马虎,哪怕是有人说了什么,你也得坚持下去,包括边市城到鞑靼和瓦剌的那四座小城之间的路,还有边市城到万全右卫的路。”

    刘航用力的点了点头,向杨少峰保证道:“状元公放心,下官知道这几条路的重要性,一定全力保障这几条道路的修建。不知道除了这些,状元公可还有其他的交待么”

    沉吟了一番,杨少峰才开口说道:“公平。边市城的情况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鞑靼人和瓦剌人在试着融入大明,大明也在尝试着接纳这些鞑靼人和瓦剌人。

    不管是对于鞑靼和瓦剌,还是对于大明,这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而这个尝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互相试探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明的百姓更容易产生一种骄傲和俯视的态度,而鞑靼人和瓦剌人则是更容易产生试探、怀疑的情绪。如此一来,公平和公正,就显得很重要了。

    比如,鞑靼人和瓦剌人违犯了大明律,你能否完全按照大明律来进行处置如果同样违犯大明律的是大明百姓呢

    如果偏向大明百姓,很容易就会让大明百姓更加的骄傲自满,而鞑靼人和瓦剌人则会离心离德;

    如果过度的偏袒鞑靼人和瓦剌人,那后果就更可怕了,不仅仅会让大明百姓离



第一百三十六章 准备开工
    所谓的都城修建,并不是把顺天府像边市城原本的小城一样扩张就算完事儿了,也不是把原本的燕王府和西内按照南京皇城的样子扩张一番就行,而是涉及到整个都城的修建。

    如果单纯的区域划分上来看,那么整个都城大致可以分为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大部分,其中,宫城也就是所谓的紫禁城,供朱老四办公及其家人居住的部分,而皇城则是包含紫禁城在内,供大明朝堂大佬们办公的文、武两大部分,内城和外城可以视为勋贵、官员和百姓们居住的地方,还有外界防御部分。

    现在摆在杨少峰面前的路有两条。

    第一条路,就是按照原本元大都的标准扩建,这座在南宋理宗赵昀的景定五年、北元至元元年时就开始营建起来的元大都,其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都城,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动用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稍微扩张一下就是一座巨型都市,比之杨少峰折腾起来的那座号称能供百万人居住的边市城可厉害多了。

    至于第二条路,则是直接拆拆拆,除却原本已经建好的燕王府、西内等部分,剩下的地方能改造就改造,不能改造就拆除,直接将整个都城都重新规划,重新建设。

    不过,不管杨少峰选择哪一条路,都有一点好处——朱老四和朝堂上的大佬们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各种名贵的木材和石料,连用于铺设宫殿地面的金砖也已经准备就绪,剩下的就只等开工了。

    真正让杨少峰头疼的,其实就两个字。

    拆迁。

    因为不管杨少峰选择哪一种方案,最后都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拆迁这两个字,大量的百姓要搬离住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地方。

    当然,别以为大明的拆迁就一定是简单粗暴的征用土地让百姓滚蛋——事实上,拆迁这个概念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的厉王姬胡时期,拆迁补偿也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

    当时姬胡同学要扩建王宫,需要占用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土地,然后姬胡同学就把鬲从的地给占了。

    众所周知,扩建王宫这种事儿是需要花钱的,当时姬胡同学把钱都用来盖宫殿了,也就没有多余的钱给鬲从赔付拆迁补偿款,所以鬲从三天两头的就去找姬胡去要债。

    第一次,周厉王对鬲从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给你拆迁补偿滴。”

    第二次,周厉王立下誓约:“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流放好了。”

    第三次,不放心的鬲从再来讨要,周厉王耐着性子说:“那啥,等秋后粮食收割了,我卖了粮食换然,然后分毫不差的给你。”
1...474849505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