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咸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朱瞻基忍不住问道:“真能行”

    杨少峰呵的一声笑道:“怎么就不行有你这个皇太孙带头,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为了这次的竞拍,徐钦那个人渣都被陛下解除了禁闭,这个信号还不够明显”

    朱瞻基愣道:“什么意思”

    杨少峰拍了拍脑袋,叹了一声道:“陛下先是解除了徐钦的禁闭,又让无心派人给他传话,让他来参加这次的竞拍,等于是说陛下也在支持这次的竞拍,大家有钱尽管花,反正都是宝钞而不是现银,陛下不会因为这个就去找他们的麻烦!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手里都握着大量的宝钞,往年陛下赏赐他们的时候,可都是按锭来赏赐的,如今有了这个花掉的好机会,这些人肯定不会藏着掖着。

    不信你就看着吧,凡是可以用宝钞交易的项目,这些人肯定一个比一个积极,若是有什么必须要用到现银的,这些人就一个比一个抠,或者干脆就是把自家的亲戚推到前面来。”

    朱瞻基转着杨少峰转了一圈,嘴里啧啧有声的赞道:“记得当初我就说过,你有宰辅之材,如今看到,倒是半点儿没错。”

    杨少峰呵呵冷笑一声,没理会朱瞻基这个智障孩子,反而对林羽道:“香水的事情办妥了没有那些胸衣和姐儿有没有准备妥当”

    林羽道:“都准备妥当了,青楼的姐儿也已经找好了,就等着姐夫你说的拍卖会开始了。”

    ……

    胡广半眯着眼皮,望着眼前的金幼孜和杨荣,却又莫名的想起了解缙和王艮两个人。

    真像,当初圣人大军围城,自己就和解缙和王艮一起集会在同乡吴溥家里,如今解缙和王艮都没了,自己却又同金幼孜和杨荣聚在了一起。

    胡广忽的又羡慕起了王艮——若当时随王艮一起死节,又何必在这官场里苦苦挣扎,还要被一个小辈欺负到头上

    重重的叹了一声,金幼孜道:“悔不及当初啊,那杨癫疯去了边市城,折腾出好大一翻动静,如今又来主持这新都城的营建,老夫好不容易买下的院子也被他给拆了,当真是欺人太甚!”

    杨荣嗯了一声道:“你的,我的,胡阁老的,朝中诸位同僚的,有哪个没被他给拆掉就连圣上营建的西内都要拆掉一部分,还有什么是他不敢的

    拆几座院子算得了什么如今这杨癫疯又遣人送来请谏,邀我等参加那甚么拍卖会,这才是真正的欺人太甚!”

    胡广半眯着眼皮道:“纵然如此,可还有我等拒绝的份么这杨癫疯前脚说要开什么拍卖大会,圣上后脚就赐了宝钞给我等,其中意味,不言自明啊。”

    金幼孜试探着道:“那你的意思是,去”

    杨荣哼了一声道:“去,当然要去。他不是还邀请了我等的妻妾么,那就遂了他的意,都去!不过,任他杨癫疯千般算计,只要咱们不跟着加价,到时候看他这拍卖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又要掉头发了……
    东方的天际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正是一天将明未明的时候,顺天府的贡院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应试的秀才,依旧还在燃烧的火把偶尔发出一声噼啪的爆然声,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这大概是顺天府贡院举行的最后一次乡试了。贡院外面墙上如血的拆字,已经注定了这座院落的命运。

    杨少峰拍了拍伊逍的肩膀,又拍了拍白庚的肩膀,笑道:“尽管放手去考,名次无所谓,甚至于能否考中也无所谓,为师相信你们的才华。”

    朱瞻基道:“别听你们师父胡说八道,好好考,师伯也信得过你们,师伯还等着你们能高中进士呢。”

    伊逍和白庚用力点了点头,又一次在杨少峰的注视下检查了考篮里面准备的东西,然后才拜别了杨少峰和朱瞻基,和其他的考生一起向着贡院里面走去。

    “时间可真他妈快。”

    杨少峰望着两个走进考场的学生,忽然就这么感慨了一句。

    朱瞻基一脸懵逼的望着杨少峰道:“怎么说”

    杨少峰道:“十三年殿试之后,这两个家伙还瘦的跟小鸡仔儿似的,满脑袋的子曰诗云,如今他们两个能各自指挥一部分的工程,体格也壮实了许多,终于有了几分儒家君子的模样。”

    “打住!”朱瞻基忽然开口道:“你那些什么不会操刀子砍人就不算读书人的理论就不用说了。你也不想想,其他的学子,可有跟他们一般的条件么”

    指了指贡院的大门,杨少峰道:“你看伊逍和白庚,他们两个出仕为官会怎么样”

    朱瞻基斟酌着道:“近乎于无可挑剔。别看他们现在还只是秀才,但是从能力上面来说,他们并不逊色于那些举人,甚至不逊色于那些新考上的进士,差的也只是经义上面的学问。”

    杨少峰道:“杨家庄子学堂里的娃子,哪个不是跟他们一样到时候像他们两个一般出挑的人才遍地都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朱瞻基皱着眉头道:“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儿,那从翰林到六部,岂不都是你杨家庄子的生员生员那其他的生员怎么办”

    杨少峰嘿嘿笑了一声道:“其他生员关我屁事这种事情,以后你自己慢慢头疼便好,难道还要拉着我跟你一起头疼再说了,你确定杨家庄子上的那些小家伙们想要当官”

    朱瞻基揉了揉脑袋,说道:“你这么一说,我更头疼了——真要是算起来,他们都是有才华的,如果有才华却不入朝为官,岂不是遗贤在野”

    朱瞻基确实很头疼。

    杨家庄子的那些娃子跟伊逍和白庚很像,按照杨少峰的说法就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个个都是允文允武的好苗子。

    现在顺天府的工地上面就活跃着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杨家庄子学堂的孩子,他们跟在工部那些官员的身后学习怎么材料用量的计算,物资消耗的计算,人工的统筹安排,同时还要给工部的官员们打下手。

    换句话说,那就是这些娃子已经在读书的时候就经历了一些工部主事才能干的事情,也算是有了指挥大型工程的经验,光起跑线就比其他的举人甚至进士们提前了一大截。

    边市城那边的情况当然就没有这么夸张,但是跟大明其他地方的学堂比起来,边市城学堂里面的那些鞑靼人和瓦剌人虽然经义学的不够,其他的很多学问也没有学,但是在计算方面,却又要强出一大截来。

    看着朱瞻基眉头紧皱的样子,杨少峰忍不住笑了一声道:“似伊逍和白庚这样儿的,有一个两个的,那是天才,若是有上百十个,就只能算是人才。若是千千万万的学子都和他们一样,那他们两个也不过是中人之姿罢了。”

    朱瞻基眼见左右已经无人,仅有把守贡院的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士卒,便低声道:“你又想干什么”

    杨少峰道:“不干什么啊,我就是瞧着这些读书人不顺眼,所以多培养几个跟我一样的正人君子出来,也是替你培养人才呢。”

    朱瞻基疑神疑鬼的道:“不对,我总觉得你是打算向科举下手——你想改掉科举的模式”

    慢慢踱了两步,朱瞻基愈发的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道:“没错,你就是这么想的,尤其是在都城规划的时候,你曾经提到过要建立学堂,还有那些研究院之类的机构,你是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算计了,是不是”

    杨少峰道:“研究院新弄出来的这批钢材好用不弄出来钻火铳枪管的水力机床好用不枪管的寿命和质量,是不是比以前更高了”

    朱瞻基点头道:“确实是比以前的要比上许多,尤其是那个钻出来枪管的机床,更是好用的很。”

    杨少峰道:“这不就得了研究院出现的好处,你已经看到了,这还仅仅是一个工科研究院,还没有多大支持的情况下搞出来的,其他的几个研究院呢若是有了支持以后呢”

    然后朱瞻基就走了。

    &



第一百五十三章 王洪:彼其娘之!
    找了匹温顺的母马让胡善祥骑着,自己骑上追风,朱瞻基就这么一手抓着追风的疆绳,另一只手抓着旁边母马的缰绳,笑眯眯的道:“别慌,慢慢来。”

    胡善祥的心思显然没在骑马上,反而好奇的打量着在前头疯跑的一群狗子,问道:“自打咱们来了庄子上,这许多狗子好像就不曾着过家,它们不知道饿么”

    朱瞻基指了指最前头两头小牛犊子一般的大狗,笑道:“你别以为这些狗子是在疯跑,其实它们是在巡视庄子,晚上的时候就会各回各家去看家。

    至于吃食,你也不用担心,除了领头的那两个,剩下的都是逮什么吃什么,残羹剩饭乃至于五谷轮回之物都行,好养活。

    至于打头的那两个,就是皇祖父的心头肉,有专门两个小太监伺候着,每天吃的都是牛羊的下水和骨头。”

    胡善祥瞧了瞧前面两只大狗,又转头瞧了瞧朱瞻基,忽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然后红着脸道:“每天都吃那牛也是能随便吃的吗”

    不知道胡善祥为什么发笑,朱瞻基愣道:“你来庄子上也有些日子了,牛肉可没少吃吧放心,边市城那边有的是牛,随便吃,根本就不用心疼。”

    胡善祥道:“以后咱们不吃牛肉了好不好我知道杨家庄子不缺牛,家家户户都有,而且山那边还有养的一批专门用来吃肉的。

    可是在济宁老家,许多百姓的家里都没有牛,若是想犁地,就只能靠人去拉犁。

    咱们若是少吃一头牛,就能让百姓的家里多一头牛,他们也能不这么累,归总是件好事情吧”

    朱瞻基笑道:“不一样的,这些用来吃肉的牛根本就不会耕田,就算是分给百姓也没有什么用。另外,你也不用担心百姓过得穷苦,早晚都会有解决的法子。”

    伸手指了指杨家庄子,朱瞻基笑道:“你看,杨家庄子富起来了,旁边的几个庄子也在学着杨家庄子这一套来折腾,养鸡鸭的,养猪羊的,或者干脆去了顺天府上工的,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胡善祥嗯了一声,一方面觉得自己实在是不懂这些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摆着,所以干脆就揭过了这话题,转而低声笑道:“这庄子上住着倒是极好哩,感觉比在济宁还要好些。”

    朱瞻基忽然笑着道:“你知道么,我刚刚亲迎你回来的时候,你不苟言笑,让我以为你并不喜欢和我说话,我也忽然就不想理你,然后就跑到了工地上去寻义弟。

    后来,义弟说你在顺天府人生地不熟的,在宫里又要处处小心,就算是想要和我说话,估计也是有许多顾忌,问题在我而不在你,让我带你来杨家庄子住一段时间散散心,可巧义弟的未婚妻一家也来了顺天府,我就想着,让你和他未婚妻多走动走动散散心。现在看来,却是被他给说中了。”

    胡善祥低声道:“我原本也不太爱说话,又担心自己说得多了会说错话招惹殿下不快,更怕给展下招惹麻烦,所以倒不如不说,或者少说,却不是有意不跟殿下说话,”

    嗯了一声,将手里的缰绳递给胡善祥,朱瞻基笑道:“你试着自己抓着缰绳慢慢走,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也就会骑马了。”

    胡善祥低头嗯了一声,从朱瞻基的手里接过缰绳,然后慢慢催马向着走着,心里也是感觉美滋滋的。

    跟胡善祥的一番交流,终于让朱瞻基的心情也好了许多,不仅感觉自己的头发保住了,还对杨家庄子的学堂有了另一番认识。

    杨癫疯肯定是没安什么好心思就对了。

    基于这一个提前,把他所有做过的事情都捋上一遍,这些事情的脉络也就变得清楚了。

    比如他当初在会试的时候故意写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一则是他看到了这些问题的弊端,再一个就是试探皇祖父还有自己的态度。

    比如在当初殿试后返乡时,他把所有乱七八糟的问题全部都跟自己说了一遍,估计就是想打个提前量,让自己心里对以后可能要对的困难有个准备。

    再比如当初的边市城,估计从他一开始规划边市贸易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着靠边市城来彻底解决掉鞑靼和瓦剌了。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鞑靼和瓦剌一个比一个乖,只要后面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估计再过个几十年,大明就再也没有北疆的忧患了。

    如今这学堂估计也是一回事儿。

    就像当初他说的优待士人过甚这个问题,还有当初改免赋税为廪膳银却被人钻了空子一般,学堂免除各种书本的费用,再加上免费的伙食,就可以解决掉免赋税和廪膳银的问题了——直接把廪膳改为书本和伙食,不再针对个人发放,受到好处的读书人更多,那些丢了好处的读书人也不敢闹腾,问题不就解决了一大半

    朱瞻基忽然就觉得应该把杨少峰弄进内阁,然后再把六部都置于内阁之下,这样儿以后就更省心了。

    可能,自己还能有时间去逗蛐蛐玩或者干脆领兵去交趾那里折腾折腾

    ……

    顺天府乡试仅仅只要三天就可以结束,而阅卷却还得有个十天半个月才能结束,杨少峰望着把握十足的两个学生,也没有多说什么激励或者打压的话,而是把两个学生赶到了工地上面。

    &n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与人为善杨癫疯
    事儿不是什么大事儿,起码在朱老四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儿,在杨少峰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朱老四有些纠结而已。

    大明这边抓了四十三个倭寇,为首者叫什么徵葛成二郎,徵葛成五郎,兄弟两个外加数十个马仔被人一锅端了然后送到了顺天府,锦衣卫拷问之后也确认了这些人确实是倭寇。

    然后问题来了。

    这些人到底是该杀还是该放回去倭国这么多年不朝贡,是打算干什么要不要拿火炮轰他们两轮

    朝廷上的大佬们自然是意见不一,有的人觉得既然都把人给抓来了,那就应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直接把这几十个倭寇给宰了算球,省得还得浪费粮食养着。

    也有人觉得倭国不来进贡就是因为这些倭寇在海边闹事,正常的使团被他们给拦在海上过不来,所以应该把这些倭寇扔回倭国,让倭国朝廷去处置,然后告诉他们赶紧来朝贡。

    朱老四比较纠结——既想把人宰了出气,又不想因为这四十三个倭寇而影响了倭国重归藩属这件大事,毕竟,上一任倭国国主足利义满的表现还是很到位的。

    至于所谓的不征之国,其实不管朱玩璋也好,还是朱老四也罢,其实都没太当回事儿。

    “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

    不可辄自兴兵,其实就跟不首先使用某种大杀器一样——老老实实的,就是不征之国,如果犯了事儿,那就另当别论。

    然后朱老四打算把这些倭寇给遣送回去的想法让夏原吉炸毛了。

    如果没有这些倭寇,国库的赋税会不会更多如果要把他们给遣送回倭国,那是不是还得先养着,然后还得给他们出路费

    国库空虚啊!

    对于夏原吉这种杀又杀不得,骂又没有用的无赖态度,朱老四自然是无可奈何,干脆就把这事儿给扔在一边,自己跑到了工地来散散心——朱老四现在特别喜欢在工地上晃悠,每当看到工地上又有什么变化,朱老四就会打心底里高兴。
1...5354555657...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