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第172章:得不偿失?意义何在?
“韩非,你越狱了”
说话的是张仪:“突然从牢房中消失,肯定会把李斯吓得半死。第一次使用传送符是不是很震惊”
李斯才没吓得半死,不过吓倒是吓到了。
因为韩非触发特殊任务,而有了历史聊天群的公告提示声音,陆陆续续有二十多人上线。
但有些人发现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又下线去。
现在,还在线的只有十二人。十二人,有人说话,有人看热闹。
“韩非啊,千万别去嬴政那里。到大汉来,朕求贤若渴,定会重用你,朕与你共治天下!”
汉高祖刘邦对韩非说道。韩非距离他的时间也只有几十年,韩非的才能到了大汉,也能得到施展。
张良隐居了,只有一个萧何,刘邦觉得不够。而且萧何年纪不小了,以后用韩非来接班正合适。
更何况,韩非也在历史聊天群中,能获得万寿果,活得更长。要是能来大汉,以后顶替萧何,与刘邦会更加配合密切。
隋文帝杨坚邀请道:“大隋,随时欢迎韩非到来。”
杨坚没刘邦和嬴政热情,毕竟韩非的才华更适合他们,若是来到大隋,那就不一定了。
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也明白。韩非在历史上很有才能,不过那是在那个时代,并不一定使用与数百年,上千年后的朝代。
即使要运用,也必须变通,与各个朝代的需求相结合。
死搬硬套,肯定不行。
“多谢诸位好意。”
被众人看重,邀请,韩非心里感动,但他有自己的考虑:“韩非想先看看,以后再做打算。刚刚来到大秦,想走走看看。”
来到大秦的事情,韩非没有隐瞒。
“你来了大秦”
秦始皇嬴政本来想说邀请韩非到咸阳宫,但觉得还是算了,韩非都说明白,不能勉强:“大秦,已不再是历史上的大秦。朕已经改变历史命运,大秦也一样,日新月异,万象更新,朝气蓬勃。你四处看看,定不会令你失望,相信会理解朕大一统的意义所在。”
虽然秦始皇嬴政如此说,但韩非没亲眼见过,他现在不会相信。
不过,看过华夏历史书后,韩非知道,秦始皇嬴政的大一统思想是有很远大的历史影响力的。
特别是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韩非十分赞同。
“韩非会认真去感受。”
韩非回道,然后准备下线:“正好遇见一个村落,准备去看看。诸位,韩非告辞。”
临了,汉高祖刘邦说道:“大汉比大秦强多了,韩非,可要多来大汉看看。”
“会的。”
韩非应了一句,然后就下线去。
嬴政和刘邦心里都叹气,他们有预感,要想留住韩非恐怕不容易。
“韩非,不是一般人,有自己的思量,不可勉强。”
隋文帝杨坚说着宽慰的话。
然后换个话题,说道:“大隋第一批耕种的玉米已经收获,只是玉米的产量似乎与粟谷差不多。不知,你们那里如何,还是说朕这里除了差错,不是说玉米产量比较高吗
上次,在燧皇世界,朕了解过,燧皇种植的玉米产量可是粟谷的好几倍。为何到了朕这里,就如此差”
本来满怀期待的,结果种出来的玉米产量却和粟谷差不多,亩产两百斤左右,令杨坚大失所望。
玉米产量和粟谷差不多
张仪微微诧异,他从朱元璋那里换来的玉米已经种下,心里可是很期待玉米高产的……现在心里拔凉拔凉的。
玉米,粟谷,水稻等的耕种时间都在一起,扩大玉米的种植,就会减少其他的耕种面积。
玉米产量与粟谷一样,玉米是粗粮……怎么感觉都得不偿失啊!
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种植过玉米的,应该很清楚。
“真的如此……那还有必要种植玉米吗”
宋太祖赵匡胤有些庆幸,好在大宋还没有开始种玉米。将来是否种植,都是个大问号。
燧皇开口说道:“我种植的玉米种子,来自于群主,玉米产量是粟谷的数倍之多。至于你们为何产量低,我不知道。”
燧皇的玉米,水稻,粟谷等种子都是群主王宇提供的,条件是燧皇需要把富余的粮食便宜交换给
第173章:大秦之变
历史聊天群中,众人在讨论玉米的问题,已下线的韩非不知情。
他扮作游子,前往前方的村落。
村落,有几十户人家。
地里间,各家各户正忙着春耕。
经过一处田地,韩非停住。田地里有男女老少共六人在忙碌着,应该是一家人,而且是三代人一起。
正好其中的最年长者,在靠近路旁休息。
见韩非走来,也只是看了一眼没有说话。韩非的打扮,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老丈,我是游学而来的游子,第一次来咸阳城,不知可否告知此地距离咸阳城还有多远”
韩非礼敬的问道。
他如今有四十多岁,吃了一个三年万寿果,年轻了一些。而眼前的老人,估计年近七旬,在这个时代,已是少见的高龄。
老丈打量着韩非,好半响才开口:“游子……可否是前往咸阳城,想入大秦学宫”
这位老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村里定期就有人来宣读“大秦报”,自然知道越多以前不会知道的事情。大秦学宫,也是从听人宣读大秦报而知道的。
秦始皇嬴政去过华夏帝国后,回来也采用王宇和朱元璋的那一套,安排人下乡宣读大秦报,要让大秦的人都知道大秦报以及大秦报报道的内容。
最大限度的利用大秦报,获得大量的影响力值。
大秦学宫
和齐国的稷下学宫一样
自然扮作游子,去大秦学宫是正常的,韩非点头道:“正是想前往大秦学宫,但现在有些迷路,不知距离咸阳城还有多远,老丈可否告知”
田地里,老丈的家人朝这边看过来,有人问道:“爸,没事吧”
要是韩非是歹人,他们就会拿着锄头打过来。
老丈朝家人摆了摆手,笑道:“一个远来的游子,问路,要前往咸阳城。”
游子
众人看了看,韩非虽然是四十左右的外表,留着胡子,但一看就是读书人,也就没有在盯着。
韩非笑着道:“老丈,您们一家人忙着春耕,是种的粟谷吗想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这两年都是丰收之年,今年也不会错。”
老丈身体健朗,气色红润,满面笑容道:“如今我们不再挨饿,不再受战乱之苦,可以安心过日子。这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
说着,老丈朝咸阳城的方向一拜。然后继续说道:“这里种的不是粟谷,而是玉米。玉米是始皇帝陛下赐予我们的,有了它,许多不适合耕种粟谷的地,都可以种上玉米,而且还可以开荒,所得土地归我们自己,种上玉米也有不少收成。
除了玉米外,还有红薯和土豆,真是神物,一亩地的红薯比粟谷多太多。
现在,有了玉米,红薯和土豆。我们再也不会挨饿,还有多于的粮食来喂养些家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的恩赐……”
玉米,红薯,土豆是何物
嬴政现在如此得民心,和历史上的暴秦差距甚大,难道真的已经改变历史
韩非疑惑,他虽然看过华夏历史书,但时间短,他没太注意玉米,红薯,土豆的事情。
而且,刚进入历史聊天群不久,韩非没怎么看过往的聊天记录。
看着老丈的笑容,韩非确定,老丈一家人现在生活的不错。
老丈似乎忘了韩非是来问路的,继续滔滔不绝的说着:“以前可是很苦的,吃不饱饭,随时可能饿死。不过,这两年好了,始皇帝陛下关心我们了。
有了玉米,红薯,土豆,我们不再挨饿。而且赋税少了许多,我们就有了不少剩余的粮食。
而且,半月前始皇帝陛下下诏,昭告天下,废除连坐法,五马分尸,凌迟等数十种酷刑,恩泽天下,让我们不再受酷刑之苦……”
这些,都是从宣读大秦报时听来的,听多了,老丈即使不识字,也能学着说些有涵养的词语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识字,读过不少书。
人老了,许多人就喜欢唠叨,这位老丈就是如此,说起劲儿来,就说个不停。
韩非却很耐烦的听着,从中能了解大秦的许多事情。
差不多半个时辰后,韩非才告别离去。
老丈有些舍不得,本来想挽留韩非到家里做客的,但被韩非婉拒了。
临了,老丈还给了韩非一些盘缠,令韩非感动不已。
他来到这里可是分文没有,吃饭都是问题,想着到了咸阳城再想办法。
趁着天色还早,韩非准备在天黑前赶到咸阳城。
出了村落,没多久韩非找到了通往咸阳城的官道。
黄昏时分。
韩非来到了咸阳城。
刚进城,就发现旁边有个专门卖“大秦报”的地方。
&nbs
第174章:为秦始皇打工的项羽与刘邦
秦始皇嬴政所属世界,大秦。
大秦学宫,为大秦最高学府,建立不到三年,规模已经不小。
名誉祭酒秦始皇嬴政,大良造王宇。
祭酒扶苏。
副祭酒萧何,蒙毅。
主事,主薄,录事等若干。
博士十五人。
教谕五十一人。
生员一千五百多人。
学科文学,算学,法学,史学,儒学,道学,墨学,医学,农学,兵学,纵横学,阴阳学……
四大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算学院,史学院。
成为大秦学宫的学生,学科组成必修学科公共学科选修学科。
……
大秦学宫中。
刘邦和项羽正在一处凉亭谈话。
没错,就是刘邦和项羽。
秦始皇嬴政已经把他们从监牢中放了出来,安置了他们的家人,然后让两人在大秦学宫的后勤做事。
虽然是打杂的,但是也允许他们去听课。
两人相对而坐,这是大秦学宫后勤的一处院落,除了偶尔经过的后勤人员,没有其他人来这里。
刘邦手里拿着一些红薯干,一边吃着,一边不时的盯着项羽看,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再看,凑扁你!”
项羽怒瞪刘邦,他很讨厌刘邦这个没脸没皮,好不正经之人。
可是,他很无奈。
之前被秦始皇嬴政抓捕后,项羽个刘邦就被关在一起。
也许是秦始皇嬴政的一点恶趣味,想看看他们关在一起,会不会擦出一些“火花”。
先前,刘邦和项羽是从未谋面。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后裔,有心复国,被抓很正常。
但是,刘邦就百思不得其解,他一个小小的亭长,过日子,最多就是借着职位占点小便宜。
在他看来是“无伤大雅”,但莫名其妙的就被抓了,还是秦始皇嬴政亲自下的命令,差点一家人都死了……至今,刘邦都没有想明白。
项羽也不明白,为何秦始皇嬴政会如此重视刘邦,以至于将之与项羽相提并论。
对此,项羽觉得很耻辱!
刘邦把嘴里的红薯干,几下吧吧的吃完,一副混吃等死,无所谓的样子,说道“到现在,我依然很惊讶,没想到竟然会和项燕将军之后被关在一起,现在更是亲如兄弟……”
项羽怒目而视。
谁和你这种人是兄弟
你可比我大二十多,和我父亲一辈的!
要点脸行不行
项羽觉得心烦,却又无奈,甩不开刘邦这家伙。
还有更让项羽烦闷的事情,如今受制于秦始皇嬴政,大秦日益强大安定,恐怕复国无望了……
而且,项梁,项伯的等人被发配,其他家人被安置在咸阳,成了人质。留项羽在咸阳城,即使他力大无穷,也会感到无助,有力无处使。
见项羽只是愤怒的瞪着自己,刘邦一点不怕,反正已经习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