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还在想着复国”
刘邦多少知道项羽的心思,但十分不看好“能活着不好吗非要去送死……始皇帝陛下不杀你们及家人,已是天恩。更何况,你我也见识过秦军的神勇,尤其是那枪炮之恐怖,你力大无穷又怎样,面对那火炮,只能粉身碎骨……
我觉得吧,现在的日子还不错,甚至比以前过得更好了,衣食无忧,说不定以后还会更好。”
在被秦始皇嬴政抓捕之前,刘邦心里还有“鸿鹄之志”。
可是两年多时间过去,秦始皇嬴政变了,不再是暴君,反而成了仁德之君,恩泽天下。大秦也一改颓势,一次就差点灭掉匈奴,秦军更加强大,尤其是新出现的枪炮,刘邦认为是不可战胜的。
而且,大秦日益强大安定,已经没有可乘之机。
既然如此,刘邦选择接受现实,去适应现在的生活。
只不过,家里的吕雉心比他大。以前指望着刘邦
第175章:韩非入大秦学宫见闻(补更一)
“刘季,项羽,负责大秦学宫的后勤事务。”
萧何先为六位教谕介绍刘邦和项羽,然后嘱咐道“六位是新来的教谕,尽快准备他们所需要的教学用具。
你们可别在这里得过且过,始皇帝陛下对你们还是有所期待的,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项羽生着闷气,不说话。
刘邦则是满面笑容,热情道“欢迎诸位进入大秦学宫,以后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我刘季别的不敢保证,就后勤所需,我会为诸位安排妥当,尽可放心。”
然后,殷勤的对萧何说“祭酒,晚上是否有空,想请你到府上做客。”
这是吕雉让刘邦说的,她在家准备了好酒好菜,邀请萧何前去。
又去你家做了
刘季,以前你可没如此大方
别以为我不知道是你家里那位的意思。
萧何扶额,觉得老壳痛。他和刘邦在沛县时关系都很不错,那时候他官比刘邦大,刘邦经常找他蹭吃蹭喝的,可没现在如此大方。
后来莫名其妙被秦始皇嬴政抓捕,没多久又被放了,还被秦始皇嬴政看重。
直到现在萧何也不知道为何自己会被抓,也不明白刘邦为何会被抓……
想不明白,不知秦始皇嬴政的用意。
不过,现在他倒是因祸得福,步步高升,越来越被重用。萧何不再去想,现在挺好的。
对于刘邦,萧何如今做了大官,也没少关照刘邦。
可是,隔三差五的就被刘邦邀请去他家做客,萧何有些吃不消。
“咳咳。”
萧何肃然道“此事,稍候再说。你们,赶紧去做事,别耽误。我还要带着六位教谕去其他地方熟悉下。”
“尽管放心,绝不误事。”
说着,刘邦再次打量那六位教谕。
能让萧何亲自带着熟悉大秦学宫,可见他们六人是非同一般的教谕!
刘邦打定主意,记住这六人,以后要与他们多加深关系。
与此同时,六位教谕中,除了韩非,其他五人一听刘邦和项羽是“打杂”的,也就没太在意。
“此地的刘邦,项羽……历史聊
第176章:李斯已老,韩非依然(补更二)
群主府,大良造王宇!
群主王宇!
韩非立即想到历史聊天群中的群主王宇,而且十有是同一人。
秦始皇嬴政在历史聊天群,群主王宇来过大秦,很正常的事情。
当日,萧何带着韩非等人熟悉了大秦学宫。
韩非被聘请为大秦学宫的四大学院之一的法学院的教谕。
负责教授法学。
大秦学宫的法学科,又细分为:法,术,势。其中,以“法”为主。
韩非呢,三者皆精通。法学院有法,术,势的细分。不过,作为公共课的法学科,则是没有细分,不过以“法”为主。
他就是担任法学院的法学科的教谕之一。
在大秦学宫的所有学员,都必须学习公共课的法学科。可见,韩非的职位不算低,是所有学员的老师。
大秦学宫有专门提供给教谕的住处,都是独门独院。
韩非也有一处院落,不大,但静静,氛围很好,屋内一应俱全。可以自己做饭,也可在大秦学宫的食堂吃。
另外,作为教谕,可以选择一两个书童,带在身边。这是作为大秦学宫教谕的福利之一。
书童,有教谕自己选,可以是自己的亲人或者其他人,只要身份背景没问题就行。
作为书童,除了日常照顾教谕起居外,也有去听课的权力。
若是有才,以后可以正式进入大秦学宫。
韩非还没考虑过书童的事情,他自己也不知能在这里待多久。
“儒家,道家……在大秦学宫的博士,名声不显啊!”
在屋中,韩非正在看大秦学宫的详细介绍,上到祭酒,下到学员的基本情况。
看到关于大秦学宫的十几个博士的介绍时,韩非有些诧异,为何来大秦学宫的儒家和道家等学派的人,不是名声显赫之辈。
虽然他老师荀子已经故去,但韩非知道儒家还有不少大才,只是没有来大秦学宫,这所大秦最高学府。
“废分封,焚书坑儒……”
忽然间,韩非明白过来,华夏历史书上有记载,历史上的秦始皇嬴政可与儒家,道家等一些学派不和。
现在的秦始皇嬴政虽然“悬崖勒马”,但儒家,道家等一些学派一时半会儿不会怎么宽恕,所以来大秦学宫的儒家,道家等学派的人,不会是什么大家。
不过,法家,兵家等学派在大秦学宫的人很多。
“法家,兵家,儒家,墨家,道家,医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大秦学宫,要聚百家争鸣之势……辩论堂,嬴政之心胸,可纳百川!”
之前经过萧何的介绍,韩非知道大秦学宫最热闹的地方是可以自由辩论的辩论堂。
在“辩论堂”中所皆不追究,辩论堂中你议论秦始皇嬴政的功过都没问题,但是出了辩论堂则不行。
因此,辩论堂每日都十分热闹,各家学派有争论,都会在这里辩论,一争长短。
辩论堂,是仅次于“四方馆”的自由辩论之地,不会因论而获罪。
……
两日后,韩非基本熟悉了大秦学宫。
今日,是韩非在大秦学宫的第一堂法学科公共课。
用于公共课的课堂比一般的课堂大一倍多,而且不是单人桌,是两人桌,三人桌,甚至有四人桌,可容纳一百多人。
第一次在如此多的人前授课,韩非有些小紧张。
大课堂中座无虚位,最后面还坐着几个大人物。
大秦学宫名誉祭酒秦始皇嬴政,祭酒扶苏,副祭酒蒙毅,副祭酒萧何,大秦丞相李斯,以及章邯等五人。
他们是悄悄而来,没有公开,相当于微服私访。
就在昨日,秦始皇嬴政了解大秦学宫近况时,特别关注了一些大秦学宫的教谕,突然发现新来的教谕中竟然有韩非。
韩非来到了大秦,并且在历史聊天群有说,因此秦始皇嬴政知道,只是没想到韩非来到了大秦学宫,还成为了教谕。
之后,秦始皇嬴政找来萧何询问详情。于是,有了今日的“微服私访”,来见见,听听韩非的讲课。
当然,他没有告诉其他人,此韩非就是彼韩非。
不知怎么想的,秦始皇嬴政还特意找来了李斯和扶苏。
第177章:一万点伤害,李斯扛不住
“韩非”!
黑板上写着两个字,韩非没有改名换姓,也不在意他人如何去想。
当然,他不会到处去嚷嚷说自己就是历史上那个“韩非”。
韩非!
这个名字比较突出,在坐的学员们年龄在十五到三十之间,基本都是读过书之人。
即使李斯等人极力掩盖“韩非”的存在,掩盖韩非的才华,但是还有有人知道。
此刻,知道历史上那个韩非的人,心中无不在犯嘀咕:韩非,早已故,此人胆大,敢与其同名!
尽管有人心中疑惑,但这是学堂上,不能交头接耳。
坐在最后面的嬴政,李斯,章邯,扶苏,蒙毅,萧何等人,各有想法。
韩非能来大秦,能到大秦学宫做教谕,秦始皇嬴政乐见其成,期待着韩非最后能留在大秦,为大秦所用。
只有他知道讲台上的韩非,才是就是二十多年前的那个韩非,只是来自过去不同世界的韩非。
“韩非……难道……”
章邯心中惊讶,再看了看秦始皇嬴政的反应,心中有了些猜测。他可是秦始皇嬴政最信任之人,跟随秦始皇嬴政去过其他世界,知道秦始皇嬴政的一些惊天而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心中推测:韩非早已死亡,站在这里的韩非,若是真的,那么很有可能来自其他的世界,过去的世界!
尽管心中有了猜测,但章邯依然震惊。有时候就在想:始皇帝陛下如今五十有余,看起来只有三十出头,与自己一般。难道真的有长生不老药,返老还童,有仙人相助,可以前往过去和未来
想得越多,章邯疑惑越多。他不敢多问,秦始皇嬴政告诉他的,才是他应该知道的。
“此人,名字竟然和韩非一样……巧合”
扶苏和蒙毅有些懵,别人或许不知道韩非,但是他们知道,而且知道韩非多半是因为李斯陷害而死。
他们两很有默契的,先是注意了一些秦始皇嬴政的反应,秦始皇嬴政变得的心情很好,这就让他们联想翩翩:父皇始皇帝陛下,把此韩非当作彼韩非,怀念韩非了
然后,他们又默契的看向丞相李斯。见李斯一脸肃然,就知道李斯想起了韩非,也许现在有后悔,有惊吓……
&
第178章:到来
在大秦,大秦学宫的事情,王宇不得而知。
华夏帝国,京城,皇宫中。
今日,大明王王宇正在等一人到来。
此人就是:霍去病!
与大明王王宇一同等待霍去病到来的人,还有镇西大将军孙尚香,吏部尚书张良。
“霍去病还有多久到”
大殿中,孙尚香正在坐在沙发上享用冰淇淋,一边听着歌。
整个大殿,已经融入不少现代的东西,古今结合风格,还算不错。
此时,已是公元1645年7月。
与张献忠的战争刚结束。
“你怎么没在家多待些时间”
王宇坐在上方的沙发椅上,背靠着椅子,闭目养神:“现在清兵已经退去,暂时不会有大的战事,你可以好好休息。”
张献忠败了,最终投降,大明王王宇命令镇东大将军吴三桂驻守云贵川。镇南大将军郑芝龙驻守福健和两广,再安排其他将军驻守其他地方。
到此,南方战事彻底结束。在北面,清兵也退去,华夏帝国暂时没有大的战事。
孙尚香身份特殊,南方战事结束后,王宇就让她休息。
她回了一趟家,也就是她所属的世界,不过两天时间不到,就用传送符来到了华夏帝国。
大殿中,吏部尚书张良在看书。孙尚香的底细他是知道的,这些来自其他世界的人,张良觉得自己没必要操心,一切听王宇安排就是。
“那边都把我忘了,我回去只是看了看母亲,见母亲安好,便回来了。”
孙尚香觉得这样也好,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在她所属的世界,唯一让她牵挂的只有她母亲。
其他的人,可能已经当她“死了”。回去后,她也没惊动他人,只是悄悄的看了看她母亲。
自从帮着王宇在这里打仗以来,孙尚香一方面满足了自己做女将军的梦想,一方面她也逐渐变得稳重,坚强。
王宇依旧闭目养神,华夏帝国战事结束,刚忙完收尾事宜,现在轻松不少。随口问道:“就没想过回去招兵买马,自己打天下,最后很可能成为女皇帝”
&nbs
第179章:相遇
“卖报,卖报,最新的华夏报!”
“国子监改名顺天书院,大量招募教谕!”
“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最新消息!”
“各地防涝防旱……”
“最新减免赋税消息……”
……
新一期的华夏报发行,京城大街小巷,不少卖报的在叫喊,也有专门负责把报纸送到那些订了华夏报的人府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