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历史聊天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缕烟丝

    陆陇其的一番话,让众人恍然。

    周显拍了拍陆陇其的肩膀,赞叹道:“陇其,你年方十六,竟然看得如此透彻,天资聪颖,我不能及也!”

    “陇




第218章:汉武帝刘彻见汉高祖刘邦
    “小香,恭喜啊,不仅是大将军,现在更是定国公了,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詹雅茹笑着恭喜孙尚香,道:“以后可要保护我哦。”

    承乾门城楼上,詹雅茹,孙尚香,西施,郑旦,王蓝在一起小声说话,阅兵在进行着。

    王蓝拿着望远镜,好奇的观看着广场上一列列走过的军队队列。

    “雅茹姐,你取笑我呢。”

    孙尚香心情很好,笑道:“在你那里你照顾我,在这里我肯定会照顾你啊。”

    一旁的郑旦笑盈盈对詹雅茹说道:“雅茹姐,如今他终于让你接触这些,可见他已经接受你了。现在是什么感觉”

    “他”,自然是指王宇。

    “可是不容易啊。”

    詹雅茹想起当初与王宇接触的种种,晃眼间,已经相识三年了,说道:“当初发现他不一样,寻找到一些异常,可是却被他防备着,还故意躲着我呢。”

    说着,脸上露出“苦尽甘来”的笑容,道:“当时,我都准备放弃。他不告诉我他的秘密,我也没办法。不过,好在很快你们出现……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他”

    西施来了一句:“他人很好的,只是担心知道的人多了,会有意外。”

    突然为王宇说好话。

    孙尚香玩笑道:“哎呀,不愧是宇哥哥的贴心人,知宇哥哥者,西施姐姐也!”

    “小香妹妹竟会取笑我。”

    西施羞红着脸。

    “好了,不和你们说了。待会儿本将军还要带领女兵们走方队,接受大明王的检阅!”

    孙尚香突然一本正经的摆出大将军的架子。

    现在,孙尚香手下有一支百多人的女兵,正好组成方队。

    待孙尚香离开后,郑旦拉着西施小声问道:“你到地有没有向他表明心意啊……他会不会接受你后,就不接受我了……他的世界里,可是一夫一妻的……”

    说完,郑旦面带愁容。

    她可是一直爱慕着王宇,不过有所顾忌,没敢鼓起勇气表白。

    西施摇头,她也没敢说。说道:“不过,他已经同意我留在这里,而且把醉仙酒居交给我管着。”

    “这样啊……”

    郑旦想了想,又问:“他有没有其他女人”

    西施摇头。

    她们身边,詹雅茹贴耳听着,这时为两人打气道:“你们两人倾国倾城,王宇如今是华夏帝国的王,以后就是皇帝,女人肯定不止一个。你们还是担心他以后的三宫六院吧……”

    詹雅茹如今只是对王宇,西施等人的秘密感兴趣,对王宇只是朋友而已。

    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亲身经历后的詹雅茹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期待。

    当然,为此她愿意跟王宇做好朋友,相互帮助。

    想着:要是能进入那历史聊天群中就好了。

    因为王宇把詹雅茹带来了,也就是不介意把历史聊天群的秘密告诉她。西施,孙尚香明白后,这段时间没少透露历史聊天群的事情。

    詹雅茹抬头看了看右边的一群历史大佬们,那可是有秦始皇,有老子,有女皇武则天,有霍去病,有戚继光……此刻,她眼中满是异彩!

    “三宫六院啊”

    西施有些担心,郑旦稍微松了一口气,心道:不是只要一个就好。

    当然,这些是她们的想法,王宇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

    “快看,大哥坐车轿车出来了。”

    王蓝用望远镜看到了王宇,兴奋的对郑旦,西施,詹雅茹说。

    在承乾门城楼上,许多人手中都有望远镜。

    都是王宇从现代世界买来的。

    大明末期虽然也有西方的望远镜传入,但没未来的先进。

    不过,王宇也让人在研究制作望远镜。毕竟一直从现代世界带来,不是长远之计,还是得自给自足,才稳妥。

    ……

    在承乾门广场的左边,大明王王宇正坐着黑色轿车,检阅军队。王宇自然是站着的,魏东是司机,太监吕安坐在副驾驶座上。

    “快看,那是大明王与他的座驾汽车!”

    “坐着汽车,检阅兵马,只有大明王才能如此,前古未有!”

    ……

    许多人的目光落在王宇和他的座驾汽车上。

    大明王王宇向队列军队挥手,大喊:“华夏帝国,万胜!”

    队列军队齐声道:“大明王,万岁!”

    群中的周显很是觉得尴尬,心道:“尼玛,都是套路!”

    可是,简单的两个口号却振奋人心,让在场的大部分人产生了自豪感,荣誉感!

    这就是华夏帝国!

    这就是大明王!

    ……

    首先接受检阅的方队,是华夏帝国传统的兵马:刀盾手方队,长枪并方队,弓箭手方队,复合装备兵方队……

    传统的骑兵方队:弓箭骑兵方队,长刀骑兵方队,长枪骑兵方队……

    传统的弩车,战车方队:脚踏弩车方队,手控弩车方队,战车方队……

    一连串的传统兵马方队,让承乾门城楼上的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看得有些懵。

    朕都准备好了,你就给朕看这些

    火枪,火炮呢

    “群主,这般,为何”

    历史聊天群的不少人心里疑惑。

    诸葛亮为众人解释道:“诸位,莫急。群主的用意,是向过去的冷兵器致敬。冷兵器注定将逐一淘汰,未来是火器的时代。接下来,就是华夏帝国的火器军队……”

    原来如此。

    众人释然。

    ……

    随着传统方队检阅完成,华夏帝国的火器方队进场。

    诸葛亮为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介绍道:

    “刚进场的军队方队,配备的火器是继承大明的火铳,种类繁多。虽然这种火铳容易炸膛,但也在大明沿用了近三百年,其作用不能忽视……然而,在我华夏帝国,这类火铳将在未来三年内全部淘汰。”

    此刻,明太祖朱元璋脸色僵硬。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华夏帝国都淘汰火铳了,他大明拿着当宝贝。

    尽管朱元璋安排人在华夏帝国学到了燧发枪技术和后堂枪技术,但没有先进的设备。后堂枪根本做不出来,燧发枪手工制作,质量低,产量前!

    不像王宇可以从现代世界买些机器到华夏帝国,让燧发枪和后堂枪的制作更加容易。

    王宇不可能随随便便把这些机器兑换给朱元璋,最先进的科技,尤其是武器技术,要牢牢握在手中,王宇明白这个道理。

    王宇不换,朱元璋也没办法。

    “早就听闻群主有更厉害的火器,今日可以大开眼界了。”

    已经从朱元璋那里兑换过火器的群成员,即嬴政,刘邦,李渊,杨坚等人看着朱元璋。

    心里琢磨着:从朱元璋那里兑换的火器可以慢慢仿造,以后还得想办法从群主手里得到更好的火器。

    他们之中,只有秦始皇嬴政获得火药制作之法。刘邦,杨坚,李渊等人落后一步,正在不断尝试中。

    自己掌握的才是自己的,这些帝王们自然知道。

    新朝王莽,晋武帝司马炎两人看着元世祖忽必烈,他们是从忽必烈那里兑换的火器,虽然更便宜,但质量也更低,炸膛几率更高。

    “现在进场的是使用火铳的骑兵,这些骑兵还配有传统的刀箭……配备火器的骑兵,比传统骑兵更强数倍!”

    诸葛亮又开始讲解道。

    火铳骑兵方队之后,是火炮方队。

    先是最老式的火炮,这些火炮元世祖忽必烈用望远镜看着眼熟亲切。

    没错,这就是宋末元初时的火炮,后来元朝在使用,大明也在使用,现在依然在用。

    老式火炮方队之后,是大明的神机大炮方队,虎蹲炮方队,红夷大炮方队等等。

    这些火炮,虽然比老式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但也更重,一个都有两三千斤重。

    &



第219章:妲己,独孤伽罗,西施,陈圆圆,郑旦……
    华夏帝国大阅兵结束,其盛况当日便传到京城各街各巷。

    当天晚上,大明王王宇在皇宫设宴款待各方。

    第二日一早,因为大阅兵而耽误的华夏月报出现在京城,对大阅兵盛况进行报道。

    同时把此华夏月报的样板,通过驿站送到全国各地雕刻印发。

    相信很快,全国各地都能知道这次大阅兵的情况。

    ……

    这一日,大明王王宇趁着地方文武齐聚京城,就进行了一次大朝会。

    一般情况,年末地方官员会来京城述职,才会举行大朝会。这次不一样,因为大阅兵,各地方重要的文武几乎都来了。

    有些事情,大明王王宇想趁此机会交代清楚,同时让百官畅所欲言。

    大殿内一片安静。

    大明王王宇坐在上方的龙椅上,不是皇帝甚过皇帝。

    一开始礼部觉得不合礼制,更是有请王宇称帝,只是王宇不为所动。

    久而久之,礼部也就习惯了。

    不过,礼部为大明王制定的王冠服饰,王宇接受了,此刻穿戴上,增添了几分王者之气。

    大殿内,文武百官齐聚,人满为患。

    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隋文帝杨坚,汉武帝刘彻,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新朝王莽,晋武帝司马炎,后周皇帝柴荣等帝王也在场旁听。

    以及其他愿意前来旁听的张仪,老子等人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也在场。

    龙椅上的王宇威严而坐,俯瞰下方的一众文武百官。

    开口道:“难得百官聚首,本王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你们,同时也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尽管畅所欲言,今日在这里,言者无罪。你们先说说,可有本上奏”

    下方多是人头攒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礼部左侍郎刘崇明出班行礼道:“大明王,臣有事启奏。”

    大明王王宇认出对方来,亲和的语气,问道:“何事”

    礼部左侍郎刘崇明说道:“臣受命前往应天府主持华夏帝国第二次科考,如今科考结束,已选出中举之人,请大明王批阅,然后确定殿试名单。”

    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在顺天府的京城和应天府的南京城同时进行。应天府批改试卷后,远处可中举之人,再上报礼部,交给大明王王宇批阅,确定殿试名单,最后才形成最终的三甲榜单。

    “此事,本王会慎重。朝会之后,礼部将南北考卷送来,本王一一查看,选出殿试之人。”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

    南方的考生,有资格中举的人,由官府组织,已经来到京城,等候最终放榜。

    陆陆续续的有不少地方官员汇报各自的情况,多是报喜不报忧。

    比如:

    某州今年大丰收。

    某县夏季受灾,如今已安置妥当。

    某地似出现祥瑞之相,天佑华夏帝国。

    或者借口国庆,献供者。

    ……

    诸如此类。

    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出班道:“大明王,近来葡萄牙人,荷兰人频频派战船侵扰我华夏帝国沿岸,不知是否给予阻止”

    郑成功有不少功劳,这次也在受封之列,是刚来京城不久。

    在明末时,葡萄牙人就占据了奥门,荷兰人占据了宝岛部分重要地方,而且在南海横行霸道,为他们的商船保驾护航。

    郑成功站出来说此事,也不是为了什么华夏帝国利益,更多的是因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行为,损害到了郑家在海上的利益。

    要是以前,郑家可以随意决定是否出战。然而现在郑家已经归属华夏帝国,所有的兵马都是华夏帝国的兵马。

    要出兵,牵扯到他国,这等军事行动需要军机处进行决议。

    王宇可是了解郑家的历史,知道郑家于海上发迹,许多利益都在海上。
1...8687888990...1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