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有当家人了,就得让他们自己做主,出问题再说。
林清华负责的机械加工车间这边,车间主任的遴选是马友宝亲自参与的,姚远在大修车间,就没过去。不过,听说比大修车间还要激烈。
矿机实行岗位工资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位置越高,工资越高。有能力的,谁都想走到更高位置的岗位上,拿更多的工资。
好多过去的生产干部,也看到了这是个重新恢复官职的机会,也参与到选举中来。
这些人,有的属于官迷,不当官管别人浑身难受,过去的时候想尽一起办法,甚至是倾家荡产也要混个一官半职。
可是,现在是姚远管矿机,过去那一套行不通了。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姚远突然搞个职工选干部的招儿,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觉得,自己过去当干部的时候,为了保住官位,上下都讨好,对职工下级都很客气,谁也没得罪,在职工当中应该人缘不错,大家会拥护他们。
可是,往往这样上去的人,都是没有本事的,职工表面对他客气,心里却瞧他不起。真正他报名遴选的时候,大家会把他说的一文不值。
这种人,为当官连人格都可以不要,大家怎么会瞧得起他呢很快,知道他底细的职工,就把他的老底给揪出来,说的他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动就退出遴选了。
还有些过去的干部,觉得自己过去是凭着本事上去的,现在再凭着本事去遴选,应该可以再当干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过去矿机那个环境里,真正想凭着本事上去,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姚远这种有本事的,过去能够上去,拿着中层的工资,操心着高层的事情,也是明知道给人家当枪使装不知道,受尽了委屈的。
就算把过去的姚远拿出来,来参加今天这种遴选,一样会被职工给骂个体无完肤。怎么讨好上级,怎么明知是坑职工还拼命坚持维护不是拍上级马屁,又是什么
所以,姚远是特别了解这些有能力的干部。不站到他们的角度上,你就不能理解他们当初为什么那样做,到底他们自己受了多少委屈。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以前他们迫于无奈,夹缝里求生存。现在,环境变了,他们还得为自己过去做过的,许多为求生存不得不做的,违心的事情埋单。
他只能尽量给他们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过去就知道有能力的,把他们放到美美那边去。像周家林这样的,过去没发现,现在知道有能力的干部,尽量帮他们说点好话,把他们留在副职的位置上。
毕竟,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有能力的人才。
姚远明明知道过分依靠群众,会产生许多过激的行为。可是,他也不得不这么去做。
矿机已经是一个垂死的病人,几乎无可救药,不彻底打烂过去的一切,杀死体内所有的毒瘤,就无法获得新生。
他就是依靠群众,把矿机体内的毒瘤全部杀死。杀死所有的毒瘤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冤枉好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只能暂时记住这些被误杀的,有能力的人。待有朝一日矿机获得新生,再想办法把他们利用起来。
现在,唯一可以把毒瘤全部杀死,一扫矿机过去歪风邪气的方法,姚远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职工所有的激情给调动起来,给矿机打一阵强心针,或者叫重生药,让矿机彻底重生。
他由听到的,那些姚虎的事迹,想到了鞍钢宪法,想到了发动群众。他能想到的,也仅仅只有这一个办法。
他的这个办法,的确奏效了。职工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都在和他一起幻想美好的未来。
机械加工车间也按着大修车间的思路,搞了三个工段,锻打、热处理工段,机加工段和装配工段。
然后,就是从三千职工里挑选合适工人,充实队伍,准备开工。
眼看着生产部已经从无到有,具备了雏形,姚远这边也不敢闲着。
生产部开工得有活干才行啊,那就得有营销系统去弄活来。干活了,进材料、工具、配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存储,等等这些辅助机构就得有。
这个,他就交给杜鹃来做了。成立个综合部,由杜鹃任部门经理,招人,成立财会、仓储、供应各相关部门。
这个活也不轻快。
矿机原来的做法,是各分厂分别设立从销售到仓储这些辅助部门,各负其责。
姚远不打算这么干了。一个,重复设立就得增加成本。再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这么干,就得下放财权。下放财权,难免滋生歪风邪气。
这一回,他直接让杜娟搞个直属部门,两个车间不设任何辅助部门,连车间统计都由杜鹃直接管理,生产部只负责产品生产,其余一概不管。就是领一直圆珠笔,也得由杜鹃设在生产单位的仓储供应室来发放。
这样,杜鹃手底下的部门就多了。
首先就得有财会科,负责所有财务支出。然后就是供应科,负责原材料和工厂所有消耗品的采购。还要有仓储供应科,原材料仓库,工具配件仓库,这些还要设到生产车间去。还得有统计科,负责所有后勤消耗和生产数据的统计。
这一大摊子的事情,杜鹃一个人怎么管的过来啊
姚远不管,你小丫头跟着我这么些年,上了好几所专业学校,学了那么多现代管理知识。就算你没学那么多专业知识,光跟着我看也该看会了。
杜鹃还真不含糊,立刻从那些原来办公大楼上下来的科员当中招人。她可不学姚远发动群众那一套,那个太累了,脑袋疼。再说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得有专业知识才行。搞遴选上来,你没学过会计,没有专业证书,你能干会计吗不会造表你咋干统计呀没有工作经验,你连东西都弄不清楚,让你管仓储行吗
反正办公大楼里下来的这些科员,干什么的都有,专业人才不缺。
她直接就采取招聘的办法了。先找综合业务能力好的,把办公室人员填充起来再说。然后,就带着这些人招聘专业人才,在各生产单位设立仓储科室。
对招聘上来的人,实行大厦集团一样的制度,三个月试用期,不行立马走人。
这样,光杜鹃就得需要十好几间办公室,来容纳她这些科室,再把办公室设在铸钢分厂的地盘上,就不行了。
姚远就把家搬到矿机原来的老办公楼里去了。光杜鹃自己的部门,就占了一层楼。
杜鹃忙了仨月,才算把所有部门都给理顺了。然后的时候,她才恍然发现,姚远这是不让她跟着干助理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可是,她的部门等于是姚远这边小半个天下,天天事情一大堆,她那儿还有心思考虑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啊明知上了姚远的当,也没工夫和他计较了。
姚远这边也没闲着。矿机过去之所以不能创造效益,内部管理混乱、腐化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不能很好地和市场对接。
和市场对接的标志是什么就是要有自己完善的营销体制。市场经济至下,生产和销售是一样重要的。有时候,甚至是销售要比生产还重要。你能生产出再好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有个屁用
所以,姚远要亲自负责组建营销部门。
营销部门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只向外推销自己的产品就完了。得针对市场来调整自己的产品,去做到真正符合客户的需求。
换句话说,不是你决定生产什么,客户就必须使用什么。而是客户需要什么,你针对客户需求,去生产什么。是市场需求决定你的产品,不是你决定市场上有什么产品。
矿机过去的干部们,连这点最起码的观念都弄不明白,根本就没法谈和市场对接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营销系统,首先就得有调研部门,充分了解市场,做好市场地图,调研所有需要的客户资料,建立完整的档案情报系统。
其次,才是业务拓展部门。根据调研部门获取的情报,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推销自己,成功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然后,广告策划部门,公关部门,售后服务部门,要一一完善,才是一个完整的营销体系。
当然了,短时间内,姚远不可能建立这么完善的体系,他只能招聘一些头脑机灵的,善于言辞应变的,把他们组织起来,先按着他的意思来,把营销体系内用的着的本事,都想办法让他们学会,用着什么就得会什么才行。
矿机生产体系内的其他人才不缺,就是缺乏营销人才。因为矿机原来的整个体系,可以说都属于生产功能,根本就没有营销功能,自然也就没有营销人才,他得自己培养啊。这就是最难的活了。
杜鹃的活看着麻烦,难。可是,她可以在矿机职工当中找到许多帮手,她只坐镇指挥就行了。
姚远这方面就不行了,一张白纸,无人可用,得他自己从头来。
但不管怎么说,比他当初创立抗抗服装公司的时候,已经好多了。
那时候,他连招个跟着他干的人都很困难。现在人多的只发愁用不了。而且,生产他不用操心,后勤这一块有杜娟,他也不用管,只一心把营销体系建立起来就可以了。
:。:
294.不做关系单位
矿机那个三层的老办公楼,是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到今天已经有接近四十年的历史了。
在别人眼里,这楼显得陈旧而有些破败。但姚远是穿越过来的人,在他眼里,却独有一股别致的风韵。
这就如他看城里那些古老的街巷,只要好好修缮一下,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消失了再也无法找回来的美好回忆。
可是,在那时的城里人看来,这就是脏乱和破败,还有落后。
所以,那时候把古旧的建筑都拆了,盖新的,现代化的建筑,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是一种趋势,是多数人都会认同的观点。
所以,也不用在以后旅游发展,古城大兴的时代,骂当家人是败家子,把一个无价的古城给彻底糟蹋了。因为换谁来管理城市,都会那样去做。
姚远有过来人的独特眼光,那座古旧的苏式办公楼,在他眼里,就是宝贝。
楼的第一和第二层比较高一些,地板也是水泥的。第三层其实就是南方人叫的阁子间,比较低矮,地板是木质的,走上去咯吱咯吱的,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当年姚虎夫妇的办公室,都在三楼。夫妻俩都在一个楼层办公,却很少互相走动,各自忙着各自的。
多数时候,夫妻俩上班不久,就会下楼去,到车间里,到工人们当中去,去了解实际情况,做实际的工作。
那时候,干什么都要靠一双手,没有这么多的管理统计学问和案牍工作,他们呆在楼里的时间也不会很多。
原来这楼里,被一些不重要的后勤部门挤占了。姚远来了,这些后勤部门就统统都被裁撤掉了。
他要矿机重生,就得把过去所有的部门全部取消。旧的部门没有了,那些深埋于这些部门里的拖沓工作作风和不正之风,才能被彻底消灭掉。
再组建新的部门,姚远就把一楼全部给了杜娟,让她组建矿机的综合部门。二楼则成为他的办公室,剩下的,就用来容纳矿机他这边的整个营销体系。
三楼,姚远没有动,就空下来了。他是想着,等以后有条件了,在上面建一个姚虎夫妇的纪念馆,让所有矿机人,都不要忘记老一辈矿机人的创业史,牢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在两个车间开始筹划的时候,姚远就开始了他营销体系的组建工作。
首先,他得有人。他也和杜娟一样,采用从还没有岗位的职工当中招聘的办法。
营销人员也得具备适合的个人条件,不是人人都可以干的。
就像刘建,这小子没有多少文化,可他有一个适合干营销的脑袋。这脑袋可不是你具备了什么大学学历,或者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就会有的。
于是他就得从矿机这些没有岗位的职工当中选拔。
首先得有体力。将来好多业务,都是要靠两条腿跑出来。还要勤快,不能懒得整天呆在家里守株待兔。更要脑子反应灵活,能说会道,还得把话说到点子上。
这就是所谓的销售人员的基本功,“三勤”了。
因此,做营销人员,年龄不能超过四十岁,超过了体力跟不上不说,也会缺乏上进心和荣誉感,那是不行的。
除了年龄限制,剩下的就是出题考试了。
当然了,普通的营销人员,不能像当初姚远考刘建那样,出过于深奥的心理测试题目。
一个是文化知识考试,得确保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知识,对文字和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个就是机械加工知识考试,得多少的懂些,别出门就让人家给问糊涂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临时的应变能力了,这个需要面试。
姚远把面试放在最后,把其他考试成绩合格了的职工集中起来,挨个和他们谈话。
他这边还没有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才,所有的事情,就都得他自己亲自做了。也得亏在上一世他在矿机干的多,懂得多,还有自己的实践和发明。换个别人,还真玩不转矿机这种老旧企业。
谈话也主要是啦家常。说些厂里的事情,甚至还能问问对方家里的情况。主要就是看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对一个销售人员至关重要。
最后,姚远还要有意无意地说些瞧不起对方的,难听的话。这是要考察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心胸狭窄的人,也不适合做营销工作。
待这些关口都过了,他才出最后一道考试题:如果要你去一个单位找负责人推销产品,门卫拦住你不让进,要你先说明找谁,打电话联系你要找的人才准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你用什么办法进去
这是当年姚远的时代,做销售经常碰到的问题。
当然了,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会直接以谈业务的名义就进去了。就算不以这种名义进去,也会编各种谎话,想尽各种办法骗过门卫进去。但对今天这些从来没有做过销售工作的职工来说,这问题就有不少难度了。
大多数人,就被这个问题给拦在了姚远的营销部门外。
但也有比较激灵的。
有人说,可以趁这个单位早上开大门上班的时候,走在他们单位职工中间混进去。
这样回答,就算过了。
还有人说,可以打听有没有在里面上班的朋友,有的话可以借找他的理由进去。
这样的回答,也过了
还有人更是别出心裁。非得走大门啊,我爬墙进去行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