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这样也算过了。
总之,回答的五花八门,但只要回答多少靠点谱,姚远就都算他们过了。
对这些工人,要求不能太高了,不然他连人都凑不齐。
不过也有多少靠谱的,回答靠正当谈业务的手段进去。这样的人,就算是进入角色了,有做业务员的自信。姚远就多留意一下,准备将来着重观察,说不定能从里面发现可用的人才。
就这么着,也仅仅凑够了五十个人。姚远把他们集中在一间大的办公室里,就像他当初培训那些抗抗服装公司的第一批业务员一样,给他们上课,先教基础知识。
可别小瞧这些基础知识,对机械加工来说,加工零件五花八门,不能立刻估算出成本价来,这业务根本就没法谈。
一个工件,根据重量,你得估算出用多大体积的材料才能干出来。不同的材质,价格也不同,这叫毛坯成本。
还有加工成本,要做出这个工件来,需要多少道工序,每个工序的成本又是多少只有大致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出去谈业务。
正是因为机加工行业这个成本估算复杂,不懂行的人根本估算不了,所以矿机一直也培养不出几个像样的业务员来。谈业务,都得懂机械加工的分厂生产厂长这样的亲自去谈。可管生产的厂长们会估算价格,又不懂销售技巧,这业务也就谈个乱七八糟。
如此久而久之,厂长们也嫌麻烦,就固定几个单位,互相之间成了所谓业务关系单位,你请我我请你,互相都是好朋友,谁也不计较谁。
这种关系的维持,基本都是公家对公家,私企考虑企业利益,一般进不了这个圈子。
矿机以往与其他企业间的不正之风,就是这样慢慢流行开来的。总是说产品不挣钱,利润低,其实利润有一部分,也都消耗在酒桌上了。胆子大的,互相间吃回扣,产品就更没有利润了。
林清华看姚远搞营销部,还担心他指望这些从职工当中弄出来的生瓜蛋子,根本弄不来活干,打算把自己手里的业务单位都带姚远去转转,移交给他。
当然了,他这也是一番好意。不过姚远拒绝了。
姚远要做正规业务,不靠过去那些公家单位间的手段弄活干。只有这样,那股吃喝回扣风才能刹住。
林清华不懂什么叫正规业务啊,心里还很不痛快。他自己做业务这许多年了,到姚远这里,他成不懂业务了,好心让姚远给当驴肝肺了。他倒要好生看看,姚远弄一帮四六不通的小屁孩,能跑来啥业务
其实,上一世姚远就已经自己发明了一套粗略估算成本的办法,简化了估算手段,找出一个普通工件加工的可通用公式来。
普通加工,只算出毛坯材料的成本,然后乘以一个姚远通过实践得出来的成本系数,就十分接近实际加工成本了。如果工件还需要锻打、热处理、镀铬一类的特殊工艺加工,再加特殊工艺的计算价格就可以了。
有了这个粗略估算的价格,业务员完全就可以暂时给对方一个大体价格,就有办法和对方谈了。大不了双方有了合作意向之后,再回来让专业人员精细估算价格,把实际定价通知对方。
往往实际定价和姚远这个计算公式得出来的价格,相差不会太多。这样就算价格再多少提高一点,对方也会接受。
姚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产品估价这个老大难问题,把他的业务员们给教会了,这个倒成了最简单的了。
难的问题是教会业务员如何推销自己,怎么和对方的负责人谈话,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这个谈话艺术,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掌握的。
还是采取当初培养抗抗服装公司业务员的办法,实践教学。姚远扮对方的负责人,业务员扮演自身,来和姚远推销自己。
这种角色式的教学,姚远可以在演习过程中随时叫停,指出业务员的错误,让大家记忆深刻。而从姚远这里走出去的业务员们,好多会因此成为销售精英。
这样的教学进行了一个多月,姚远才把他们分组,然后勾勒一张地区图,在图上划分区域,把他们按照这些区域分别放出去。
:。:
295.传统机加行业困局
姚远把业务员们按照地图上划分的区域放出去,并不是指望他们可以谈来业务。
这些生瓜蛋子,离一个真正业务员具备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基本属于外行。
他是让这些业务员们,在指定的区域内,把里面有多少家工厂,工厂都生产什么么,有什么设备,负责人是谁,如何联系等等的这些信息都设法一一搞到,建立一张业务信息地图。
现代营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首先熟悉对方的情况,你连如何向对方推销自己都做不到,又那里来的业务
直到把信息收集全了,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定属于自己的客户,有针对性地展开销售攻坚。
这就是做营销的第一个功课,情报调研。后面还有好多比如策划、广告、公关一类的专业手段,只能等这第一步情报收集与调研完成了,再教业务员们其他的。
其实,对周边的信息,姚远早就熟悉了。他做着两个公司,连自己周边怎么回事都不知道,那就不用干了。
他让业务员们做这些,主要还是让他们在干这些具体工作的时候,增长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
现在姚远的能力有限,也只能让大家一起来做所有的工作。在做工作当中,他会发现这些人的优缺点,那时候再根据他们的特长,把他们划分到各种适合的部门去。
业务员们经过这种全技能培训,将来不管在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了解其他部门他不做的那些工作的意义,将来可以各部门之间更好的互相理解与配合,让工作更加整体化,配合更加紧密。
当初抗抗服装公司的业务员做的业务地图,连对方单位负责人的家庭情况,有几个孩子,配偶的情况,以及全家人的喜好都能收集的清清楚楚,全部填入信息地图。
就这份缜密的信息工作,也不是一般销售公司可以做到的。抗抗服装公司能够脱颖而出,可不是全凭侥幸。
今天,姚远同样把自己这个营销手段用到了矿机的这些业务员们身上,他要再为矿机培养出一批销售精英出来。
业务员们在姚远这种逐步要求下,就慢慢成熟起来。当两个车间可以生产的时候,业务员们的第一批活,也跑回来了。
周边好多企业的负责人,都是姚远的朋友,不是朋友也听说过他的大名,他接手矿机他们也知道。他自己不出面,只让让业务员过来,和他熟悉的企业负责人,就把电话打到他的办公室里来了。
他们当然要问问他,派业务员过来啥意思有事直接说就行了,干吗要绕这么大的弯子
他只得和他们解释,他就是想给矿机培养些人才出来。
“就这么一批半吊子,不看你面子,他们能弄着活”有相熟的朋友就质疑他,“矿机不是归你了吗,有啥事儿你直接说不就完了”
“矿机永远是矿机的。”姚远就正经地告诉对方,“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自己的人才,不行啊。”
“那好啊,我就公事公办,让他们凭着自己的本事说动我,让我心甘情愿跟他们合作。”对方就回答他说。
他就有些着急:“别介呀,你明明知道他们水平不行,别来真的呀!”
对方就问:“那你让我怎么办呢”
他就说:“考验还是要考验,只是到最后,你还得把活给他们呀,也算是给他们增加点信心,帮我一把。就算我欠你个人情还不行吗”
因此,矿机的业务员们,在过推销自己这一关的时候,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只要他们不放弃,坚持下去,姚远满意了的时候,基本都可以获得或多或少的合同。
对姚远来说,机械加工的活并不难找,只是这个行业,附加值含量太低,利润率不会超过百分之十。也就是说,这些活,仅仅可以够维持工人工资和工厂运转的,想着靠这个发展起来,是根本做不到的。这是传统机加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局,任何人也没有能力去改变。
所以,姚远不再想继续让矿机走这种老路子,他要让美美去搞别人搞不了的大型机械,力求有自己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产品,这是矿机唯一的出路。
可是,他现在没钱了呀,发了这月的工资,下月就再没钱给大家发工资了。他只能接受职工们的建议,靠这些传统产业,来维持大家有工资可发,坚持下去,等待美美那边搞出正规产品来。
同时,他发现,通过搞这些传统产业,还可以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比如,机加行业的管理人才,还有他这些业务员,将来美美那边都可以用得上。这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最重要的,他可能会通过这种摸索,搞出一套适合大型企业的,由职工参与的监督体制来,彻底扭转和消灭这类大型企业里的歪风邪气,形成一个良好发展的,全新的管理模式。
如果这个可以成功的话,这个收获,恐怕比救活矿机的意义,要大的多。
传统机加行业,只要你有人脉,或者你有好的业务员,弄回活来,养活工人和维持工厂运转,基本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投资成本也不高,参与的大小企业众多,竞争激烈,所以利润也被压榨殆尽了。
对于需求一方来说,活给谁干都成,价格也基本不会有多少波动。
过去矿机那些分厂的厂长们,大多走的就是人情和人脉关系的路子,这个主要针对公有制企业,相互之间都是肥了个别人,而工厂自然就会越干越亏损。
姚远要救工厂,当然不能走这个路子。所以,他自然就会拒绝林清华的那些关系单位了。他得走降低成本,公平竞争,尽量对工厂有利的路子。
所以,他就必须培养业务员,必须搞一套全新的内部管理体系,杜绝过去矿机的歪风邪气,让工厂生产的成本降下来。吃请送那一套,正是他要竭力避免的。
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姚远比起林清华这些人来,要高明了许多。他的真正目的,林清华和董云他们,是看不明白的。
业务员们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知道什么活可以接,什么活有麻烦,不能接。甚至有聪明的,可以慢慢走出本地区,去寻找加工要求高,批量大的活去了。
矿机工人技术成熟,设备齐全,即便在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里,也可以占有微弱的优势。而这微弱的优势,恰恰就是取得客户信任,提高利润的筹码。
营销部执行的,仍旧是大厦集团的营销机制,业务员跑来的产值,是和个人工资挂钩的,只不过传统机加行业利润低,提成就相对低了不少。
即便是这样,这些矿机职工出身的业务员也很知足。因为在矿机厂里干,不管是干工人还是干职员,他们都得不到这么高的工资。
跑来的活多,个人产值高了,拿到的工资自然就高。这对他们来讲,也会产生不小的成就感。
时间稍长,这些业务员当中谁头脑灵活,有经济意识。谁脑子不灵光,只知道瞎跑,就可以看的出来了。
姚远就根据这些人不同的特点,开始给他们分配不同的部门。
那些勤快但经济头脑欠缺的,他就把他们集中到一起,成立调研科,负责收集情报搞调查。
那些头脑灵活,能跑来更多活的,他成立销售科,让他们负责销售推销和谈业务。
大修车间的活,这些业务员们在跑企业谈业务的时候,顺便就做了。企业都有设备,都有需要大修的时候。业务员们接触的厂家多了,大修车间的活反而多起来,买卖红火,利润也比机加车间高。
因此大修车间又增加了不少的人手,连美美那边的设备修理工作,都承担下来了。
大修车间虽然规模没有机加车间大,但维修设备,手工劳动占比较多,用人也就相对多一些。
三个月以后,两个车间加起来,用工达到了一千多人,再加上姚远这边成立这么多职能机构,也用了一百多号人,美美那边又补充了一百多人进去,剩下没有岗位的职工数量,就不足两千了。
可是这不足两千人,整天没事干白拿工资,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再说他们没有活干,就只能拿最低工资,他们也不满意,天天派代表过来缠着姚远想办法。
经过姚远的主动推动,职工们知道团结了,也知道派代表来申诉自己的需求。
这在姚远看来,是好事情。劳动者知道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干部们就得有所顾忌,不敢胡作非为。
以往的矿机,最怕的就是这个。
上一世的时候,有分厂搞的太不像话,职工们联合起来去办公大楼讨说法,总厂领导派姚远去和职工们沟通。姚远磨破嘴皮子,软硬兼施,把工人们哄回分厂干活。
接下来,分厂就实行了严厉的措施。不允许职工集体进更衣室,换工作服要一个一个的进去换。不允许三个以上的职工在一起说话。就是两个职工在一起,也不允许超过五分钟。轻则处分,不发工资,重则直接开除。
这样的办法,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悠悠众口,宛如江河泄洪,靠如此围堵是围堵不住的。
仅仅通过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矿机干部怕职工怕到了什么地步!
话说回来,你干部光明磊落的话,干吗要如此惧怕职工议论呢
有这样干部的企业,不垮掉才是奇迹!
:。:
296.奇迹
在姚远看来,矿机干部们的行为,荒唐到了可笑的地步。
可是,矿机不是干部们自己的,按理说她应该属于全体劳动者所有,全体劳动者才是企业的主人。你们又有什么权力不许这些工厂的主人们说话
如此做法,让广大劳动者做何感想你们的行为代表着谁,你们忘记了吗
那时候的姚远,脸上平静如水,心里痛心疾首。他曾经在心里发着狠,有一天他主政矿机,就得给职工们说话的权力。
要知道,矿机干部们这么做,败坏的,可不仅仅是矿机一个企业的风气!在职工们心里,他们代表着谁,他们应该知道!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这个悲哀,也不仅仅是矿机的!
可是,他也十分清楚,他就是领导们的一杆枪,主政矿机,那根本就是奢望,与他努力与否无关。
可是,明明知道不可能,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还是在不由自主地做着那个梦,祈盼着会出现奇迹,如此一直混到三十几岁。
奇迹果真就出现了,他穿越了。
终于可以主政矿机了,尽管,因为他的穿越,矿机比他那个时候更加破败,他还是不想放弃这个机会,还是想着自己上一世那个梦想,要用他心里的那些方式,塑造一个崭新的矿机给世人看看,要寻找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事情比他想象的要容易了许多。这个年代的人们,心里还埋藏着过去年代的美好品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