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搁在以往,谁也不会管这种事,就算知道了他的情况,也一样会开除他。厂里饭都吃不上,哪儿弄钱给你老婆交医疗费,谁还管你是怎么回事啊
班组里还是有人知道了他的事情,属于管委会成员的班长,就把他的事情逐级反应上去。
车间的管委会成员就集中在一起开会。
小刘的做法肯定不对。可是,在这个时候开除他,他这一家子就都完了。张主任多次开会,都传达姚总的话,咱们矿机的工人,都是弟兄,要互相帮助。小刘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同意开除他,应该帮他。
可是,他老婆的治疗费用可不是一笔小钱,一个车间几百人的力量,恐怕都无济于事。
虽然姚远来了,大家能开出工资来了,可是整个机加大环境就经济效益不好,大家挣的少啊,靠每个人都支援他一点,能起多大作用呢
于是,这事儿就到了张代表,现在的管委会主任,也就是张主任那里了。
张主任就组织所有常委开会。这个时候,开除小刘肯定不行。不但不能开除他,咱还得想法帮他。可小刘的确是犯了错误,车间处罚他也是应该。
一个工厂的制度,好比一个国家的律法,不能因为大家同情他就不执行制度。要是那样,无法可依,工厂早晚还得乱套,恢复到以前那个样子,就再没有希望了。
:。:
309.阶级兄弟
针对小刘的情况,张主任又召开扩大会议,把生产部和车间的管理人员都召集在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干部们也同情小刘。可是,现在矿机经营的账目,都是透明化的。工厂有多少利润,都做了什么,生产部,包括张主任,每月都听会计科的汇报,知道底细。
姚总不拿一分钱,连工资都不拿。姜美美那边,凡是姚总家的亲戚,也都和他一样,白干。丁群、刘建这些从大厦集团过来的干部,同样不拿矿机的工资。他们的工资,都是大厦集团承担着。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人家姚总的一片苦心来。人家真的不是为自己,是为了让矿机复兴,让靠着这个工厂吃饭的这些弟兄,都吃上饭。
从账面上看,姜美美那边就不用说了,每月要从大厦集团往这里调拨资金,来支撑他们试制产品。
这边呢,基本是入不敷出。每月姚总都为给大家发工资发愁,拆了东墙补西墙,已经够难为他了。
现在,外面好多人都在说姚大厦是在犯傻。不图名不图利,头脑发热,接这么个烫手山芋来,一个劲往里赔钱,不是犯傻又是什么呢
可矿机人都知道,他们的姚总,是忘不了他的爹娘,不忍心看着自己爹娘一手创建的工厂,就这样倒了。他生在这里,也忘不了矿机这些兄弟姐妹,不愿意看着他们失业,没了生计,才接手这个工厂的。
管理干部们,特别是了解矿机现状的高层们,深深知道,把矿机这个行将倒闭的,变得一穷二白的工厂,恢复成今天这个样子,能够勉强支撑下去,实在是不容易。他们不把工厂管好,让矿机不再继续衰败下去,对不起自己不说,更对不起姚总的一片苦心。
为一个小刘就破坏工厂的制度和纪律,大多数干部不同意。处于姚总一再提醒的矿机兄弟情义,处于矿机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传承,他们可以竭尽所能,从自己的收入里,拿出钱来帮助小刘,但必须执行制度,开除他。
眼看着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动摇干部们的决心,张主任就有些着急。
但他同时也知道,从管理角度来讲,干部们的意见是正确的。工厂好不容易恢复的秩序,绝对不允许再被破坏。
开除小刘的决议,似乎就要这样定下来了。张主任坐在那里,还是迟迟不肯表态。
干部们着急呀,他们还要回去管生产呢,为这一个小刘,这得耽误多少事儿啊!
最后,张主任终于说:“这个开除小刘的决议,我们得上报姚总,让姚总知道。
可是,这事儿无论是谁去向姚总汇报,你们想过没有,姚总心里会怎么想”
大家听他这样说,心里就又犹豫一下。
姚总有许多的工作要做。现在,张主任来了,成立了职委会以后,姚总就很少插手这边的工作,把主要精力,向姜美美那边转移了。毕竟,那边生产出新产品来,才是矿机唯一的希望。
这边有什么事情,生产上是林清华和董云说了算。牵扯到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利益问题,则由张主任和马友宝这些遴选出来的干部,组成的职委会来解决。
像小刘这样,两方面意见相左,争论不下的问题,还真是少见。
张主任提到了姚远,干部们就沉默了。
他们姚总的本心,是不抛弃矿机每一个人。只要相信他,愿意跟着他干,不管本事大小,他用不用的着,他都不嫌弃,都会收留。
人家不是为着利益来的呀,人家来,就是想让每一个人吃上饭。
可是,像小刘这样的刺儿头工人,直接就是工厂的祸害,留下他,对工厂来说,有害无益。
林清华还是忍不住,重新说了自己的看法:“你有困难不要紧,你说呀,大家不会不帮你。你有困难不说,招呼都不打一个就不来了。来了你好好和领导解释也行啊。领导不知道你的情况,你好好解释,领导再根据你的情况,另行商议对你的处罚。
你不但不打招呼,来了也不解释。对领导的处罚不满意,你就喝酒砸办公室啊大家都跟你这样,这工厂还怎么干不报警让派出所抓你,就算照顾你了,还想怎么着
所以,我还是坚持刚才的意见,开除他!我这月的工资可以不要了,都捐给他,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大家就又沉默了。
看这样子,生产干部们还是支持林清华的多。马友宝这些遴选干部,则是等着张主任的意见。他们也已经心里犹豫了,小刘的确是太过分了。
张主任就微微叹息一声,做最后的总结发言:
“一九四八年,我刚满十八岁,在部队上当班长。淮海战役,我们奉命打阻击。那场仗打得啊,那叫一个惨烈!
敌人的飞机、大炮,轮番向我们阵地上轰炸,整个阵地都让炮弹犁了一遍。地面上,敌人整团整营地向我们发动集团冲锋。
我们班十二个人,最后只剩下我们五个。
到后来,我们子弹打光了,人都要打没了。敌人也打怕了,不敢再向我们发动进攻了。
敌人为啥不敢进攻了被我们的英雄气概给吓住了。
我们哪来的那种气概上级下了死命令,人在阵地在。人不在了,阵地也不能丢!
我们为啥能这么严格遵守上级的命令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只有遵守上级的命令,把对面的敌人打趴下,我们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新中国!
可就是在这样一场艰苦的阻击战中,我们班的机枪手老林,当了逃兵!
丢人啊!做为班长,我都觉得我这脸没地方搁,我给我们全连都丢了人!
所以,战斗一结束,我连战场都没有打扫,就带着全班仅有的四个同志,去把老林追了回来。
我们叫他老林,他也就二十多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
他原来在敌人那边干机枪手,是被我们解放过来的。
我当时抓到他,就得执行战场纪律,那就得枪毙!
老林说,他逃跑,不是为了投敌。他已经知道我们才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再不会为敌人卖命了。
他也不怕死。在枪林弹雨里好多年了,生死早就置之度外了。
我就问他,为什么要逃跑他说,他家里三代单传,爹娘和叔伯,就他这一个儿子。他死了,就没有人给爹娘叔伯养老送终了。所以,他看看战斗这么惨烈,命肯定保不住,就忍不住跑了。
可这是战场,不是儿戏!又是这么关键的一场战斗,临阵脱逃,就是再有理由,也得执行战场纪律!
当时,指导员把我叫到一边,偷偷对我说,放他走吧,责任我来担。都是穷苦的阶级兄弟,咱们得讲感情。咱们打仗,为了谁呀就是为了这些阶级兄弟。他虽然当了逃兵,可还是阶级兄弟。咱们的枪口,哪能对着自己的阶级兄弟开啊
我把指导员的话告诉了老林,放他走。老林没有走,他说,他再不走了,也再不当逃兵了。
我问他为啥他说,指导员的话对。咱把敌人打垮了,建立了咱自己的新中国,全国就都是阶级兄弟。就算他死在战场上了,他的爹娘叔伯,也会有活着的阶级兄弟替他养老送终。
从那里开始,他相信了咱们的军队和咱们的政府,相信政府会替他照顾他的爹娘和叔伯,作战勇敢,不畏生死。
在这以后不久的一次战斗中,老林牺牲了,为了救我牺牲的。冲锋的时候,我没看见战壕里有个敌人正端枪瞄准我,老林看见了。他一脚把我给踹倒了,敌人的子弹打在他胸口上,当时就牺牲了。”
说到这里,张主任沉默了一下。大家也沉默着,安静地听他讲故事。
他喝一口水,继续讲自己的故事:“我始终记着指导员那句话,我们都是阶级兄弟!老林死了,我替他报仇,他的爹娘叔伯就是我的爹娘叔伯,他不在还有我,我去替他养老送终!
淮海战役结束,部队休整,我就跟指导员请假,去老林的家里,看望他的爹娘叔伯。去了以后我发现,村里对烈士的家属照顾的很好,根本用不着我照顾他们。老林的爹娘告诉我,这全村的年轻人,都是他们的孩子,都会照顾他们,让我赶紧回部队,狠狠打敌人,为咱全中国的老百姓,打下自己的江山来!
我回到部队,把情况跟指导员汇报。指导员说,我不跟你说了吗有咱们的政府在,咱们就都是阶级兄弟!打仗哪有不死人不牺牲啊今天是老林,明天说不定就是你,就是我。可是,咱们不怕。只要咱们把天下打下来,全国就都是阶级兄弟!咱们牺牲了,咱们身后的事,有咱们的政府,不用担心!”
说到这里,张主任又沉默了好久,才继续说:“从那个时候起,我真正知道了什么叫阶级兄弟,什么叫咱们的政府。
林经理刚才的意见,从工厂管理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可是,从我心里对阶级兄弟和对咱们的政府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上,我觉得不对。
咱们姚总接手这个工厂,心里想的,是要把过去那个岁月的美好找回来。咱们这个矿机,就是咱们所有人的家。咱们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应该是阶级兄弟,是一家人。咱们就这么把小刘推出去不要了,这还是一家人,还是阶级兄弟吗”
:。:
310.要制度还是要人情
张主任的话,使得大家又沉闷起来,许久再没有人出声。
最终,还是马友宝先说话:“张书记这个话,就让我想起当年来了。当年咱矿机还真就是这样,跟部队上似的,大家都是阶级兄弟。一个人遇上事儿了,单位上所有的同志都帮忙。师傅就跟自己爹妈一样,不光教你技术,还在生活上照顾你。礼拜天家里包顿饺子,都把徒弟叫着,一起去吃。
要是咱矿机再能恢复成以前那样,还真就倒不了。我觉着啊,姚总这个想法对。想法对是对,可总得有人带头来干。
这么着,这个头,就由咱们这些人来带。小刘这个事儿,咱们应该带头捐款。刚才老林说,他不要这个月工资了,都给小刘,我也把这月工资捐了!
可是,就算这样,咱也不应该开除他。张主任刚才说了,这战场上的逃兵咱都能挽救,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为啥就不能给小刘一次机会呢张主任说,咱们是阶级兄弟,得互相帮助,咱们再帮他一次,挽救他一次,为什么就不可以”
董云接话说:“不是不可以,是违反管理规定。咱们制定这些管理制度,就得遵循它。如果因人而异,不一碗水端平,将来再有像小刘这样的事情发生,咱们怎么办开了先例,就没法再去管别人。那样的话,咱们的管理制度,还有什么用处”
林清华就又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过去矿机怎么完的就是有法不依,干部说了算,想怎样就怎样。结果就是干部的话变了制度,制定的制度反倒变了摆设。这样下去,最终就导致了偌大个矿机,成了无法可依,干部想干啥就干啥的地方,不垮掉天理不容!
如果我们今天再去步这个后尘,有法不依,原来的矿机,就是前车之鉴!同情心谁都有,可法不容情!我希望张主任和马经理,首先要考虑这一点,我们到底是要制度还是要人情”
林清华的话,掷地有声,也很有道理,一时大家还很难反驳。
过了好一会儿,张主任才说:“制度必须要,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可是,我们制定制度,也不能不考虑阶级感情。把小刘就这样从我们这个大家庭里赶出去,不管他的死活,这个肯定不合理。
我看这个开除职工的制度,完全可以再加上一条,往后开除职工,要经过管委会讨论,像小刘这样,有可原谅情节的,经管委会和相关生产干部讨论,形成一致意见的,可以缓期执行开除,给个留用观察的期限,这不就把人情给加进去了吗”
小刘平时干活还是很积极的,生产干部们对他还算满意,也不是不同情他现在的境遇。大家争论的焦点也并不在他身上,而是围绕着该不该破坏制度的问题。
这些干部们,都经历过矿机的由盛转衰,这里面真正的原因,基本心里都清楚。
到这个时候,做为林清华和董云这样,过去做过干部,也参与了破坏制度的,现在却极力维护制度。从这一点上也不难看出,他们也是在实心实意地为了矿机,不想再让这个几乎就要看到希望的老大难工厂,再次重蹈覆辙。
他们也想即不违反制度又可以帮到小刘,既然张主任提出来要修改制度,他们也不说什么了。
修改制度,得姚总同意才行啊。你张主任是姚总他干爹,当然你说修改,你去找姚总好了。
张主任还真就去找姚远了。
美美那边的大型机械样品,已经接近完工了。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得小心谨慎,越得顾及到所有的细节。
姚远沉不住气,这几天就都泡在美美那边的组装车间里了。他得亲眼看着,自己用来拯救矿机的这个产品,从组装线上走下来。
直到下午快下班,姚远才从美美那边回来。张主任就在他办公室里等着他,把这几天的情况都和他详细的说明白。
杜鹃来接张主任下班,在他办公室里没找着他,反倒在姚远办公室里找着了。
姚远什么事儿都不会背着杜鹃,就让杜娟给张主任媳妇打电话,告诉他晚一些回去。
张主任不走,杜鹃也走不了,张艳也只能等着。
姚远一下子就想到,张军两口子嫌他妈做饭不好吃,肯定是在赵小娥的饭馆里吃了回来,家里就他张婶和孙子两个人了。
他就从杜娟手里接过电话来,告诉他张婶,干脆就别做饭了,到我们家吃去得啦。我们在厂里说事儿,且得等一阵子呢。待会儿回去,也是直接去我们家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