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于是,姚远就把这种有弹性的薄棉布买回不少来,很快抗抗就又弄出来紧身内裤了,又是一个紧俏的东西。
七六年以后,随着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上,布票已经渐渐退出了市场,这就给姚远的服装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只要能找到面料,用不了多久,抗抗就能整出一件新鲜的,别人从来没有见过的衣裳来。
姚远还是代加工的办法,将裁好的布料送去,让住家户的职工给做。做完他过去检查,合格了就支工钱回收。
现在,抗抗用不着再去找刘夏她们为她宣传了。
她的胸罩已经按照姚远自己制定好的标准批量加工,大家过来直接掏钱买就可以。
买这个的时候,大家就能看到她们没见过的内裤一类的新鲜衣裳了,也是和胸罩一样,可以直接按照自己身量的型号,掏钱就能买。
另外,手里有钱了,姚远就找了厚的涤卡布料子来,做不久就会在市场上出现的男式夹克。做成样品,一样还是挂在屋里,吸引不少的人过来定做。
抗抗和小慧只做成衣,内衣则完全包给那些代工的。
抗抗也不担心别人抢她的活干了,因为她的活太多了,她和小慧直接干不过来。
可这事儿也怪,她越不怕别人抢她的活干,别人还越是抢不走。因为大家不认别人做的,只认从抗抗这里买的。
姚远告诉抗抗,这就叫品牌效应。以后能注册商标的时候,他就给抗抗注册个服装商标,就叫抗抗牌服装。
抗抗不太懂姚远说的东西。她压根儿也不会想到这些都是未来的概念,只认为是自己文化少的缘故,所以听不懂。
不过,有大傻在,她干嘛要知道那么多啊大傻知道就等于是她知道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抗抗是幸福的,虽然工作有些紧张,有些劳累,可是,她是快乐的,干着活的时候,都能咧着嘴傻乐。
有姚远这些现代理念在里面起作用,抗抗的活当然也就是越干越多,总是干不过来。
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姚远却打算再雇一个工人,让抗抗脱产了。
因为他知道,在这年的冬天,大学第一次对外招生考试,就要开始了。
他问过抗抗了,抗抗还是想去上大学。
想上大学,那就必须拿出时间来复习,复习当然就不能干活了。所以,姚远就得考虑雇人,把抗抗给替出来复习功课。
雇人也是有学问的。
本地的职工是不能雇佣的,就是在家待业的青年也不行。
这些人都是矿机子弟,和他们住的近,彼此之间都互相认识。
相比农村人,城市人就精明很多,知道琢磨人家挣多少钱,更知道嫉妒,嫉妒之后的下绊子使坏,这个也不用教,都是胎里自带的。
姚远雇他们,首先就会担心他们整天在这里干活,会慢慢算出他每月的收入来,传出风声去,很容易引起别人嫉妒。
&nb
1.娃娃亲与辈分
摇摇只会叫爸爸,不会叫妈妈。
抗抗哄摇摇半天,摇摇也没叫出妈妈来,还是“爸爸,爸爸”地叫个不停。
抗抗就不高兴了,沉了脸说:“死丫头,没良心。妈妈十月怀胎,带着你容易吗生你的时候,妈差点疼死,你爸还装傻不管我!这时候了,你就只认爸爸,不认妈妈了!妈伤心了,不理你!”
姚远也弄不明白摇摇为什么只会叫爸爸,不会叫妈妈是因为最近自己照顾她多了,还是因为“爸爸”这个词比“妈妈”好发音
可抗抗却为这个难过了好几天,总觉得自己老是干活,亏待了闺女,闺女才不会叫妈妈。
为这个抗抗连干活都懒得干了,只要姚远在家里,就让他替自己干,她抢着去和摇摇玩。
摇摇八个月了,已经可以扶着墙,在炕上走了,却没有一会儿安分。抗抗这才知道,看这么大的孩子比干活累多了。
一个星期以后,摇摇终于可以清晰地喊出“妈妈”来了,把抗抗高兴地,也像姚远一般哭了,然后就知道抱着摇摇,母女俩相对着傻乐。
摇摇从此说话的步伐就开始加快,姨、叔叔都会叫了,还会说吃饭、睡觉,开始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最后就能把两个字连起来说了。
只是,摇摇叫姜姨的时候,却总是把“姥姥”叫成“咬咬”。就是这样,也把姜姨美的,不知道要怎么好了。家里凡是要给摇摇买的东西,那是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不管价钱。整天抱着摇摇到处跑,饭都懒得做了。
小慧给家里的好朋友写了信,按照姚远说的,跟人家说了,还说了自己在这里的情况。
十多天之后,对方回信了,同意过来看看,不过她要带着自己的姐姐一起过来,做个伴。
姚远听小慧这么说,就答应了。
一个星期以后,姚远家门口就来了两个女人,小慧去村南的车站接的她们。
从穿着上看,都是自己做的布鞋和肥大的脏蓝布裤子。上身穿了那种男式的蓝中山装,洗的发白了,胳膊肘子上还打着补丁。估计是要出门的时候,怕穿的寒碜了丢人,从家中男人那里借的。
补丁的针脚都挺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俩人的针线活做的不错。
她们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五月末的天气了,倒没像小慧来的时候那样,还穿着棉袄,身上有那种味道。
两个女人还没到姚远家里,就已经打算在这里干,不走了。因为她们看见小慧的时候,几乎就认不出来了。
小慧已经变得和城里人一模一样了,而且比城里人都要漂亮。
那两个女人,大的叫翠霞,和小慧一样大,已经结婚,孩子大的都四岁了,小的也将近三岁。可翠霞看着比小慧至少要老了十岁。
就是小的那个叫翠凤的,虽然还没结婚,也看着比小慧还大。
她们都羡慕小慧,想和她一样,又哪里肯走呢
小慧把她们领到姚远家里,又给她们介绍都需要做什么。两个女人见这活又干净又轻快,就更愿意留下了。
姚远就和她们谈工钱。俩人都不会用缝纫机,得学一阵子才能自己干活。
姚远就告诉她们,学徒期间,管吃管住,一人给十块钱。什么时候自己能干活了,再给长到二十。
以后就看情况。能独立工作就留下,不能适应,留下他也不要。
留下了,随着技术熟练程度,做活快慢和质量,再慢慢重新调整工钱。
和别人谈工钱这种事情,抗抗干不来,还得姚远来做。
农村女人不会讨价还价,翠霞和翠凤觉得,就是一月给十块钱,也比在农村强多了,就直接答应了。
姚远当然不能像对待小慧一样对待她们了。小慧和抗抗算是朋友关系,也是熟练工,根本用不着教啊。
姚远也看好小慧,这丫头出奇地聪明手巧,而且勤快,将来是有培养前途的。
把所有事都说好了,姚远这才问人家的名字。
两个女人都害羞,不好意思说话,还是小慧给姚远介绍。
大的那个叫王翠霞,是姐姐,已经结婚,嫁到小慧她们邻村去了。
小的这个叫王翠凤,今年刚满二十,还没出嫁。但家里已经给说了娃娃亲,原本今年是想结婚的,男方家里置办不起结婚的家当来,翠凤家里不愿意翠凤过去受苦,婚事就耽搁下来。
小慧原本就是想叫翠凤过来的,跟姚远说不确定,就是因为翠凤原本今年嫁人,不知道嫁了没有另外,嫁人了,就由不得自己,能不能出来,得婆家说了算,那就不确定了。
没想到不但翠凤来了,还把她姐姐也带出来了。
翠霞家里和翠凤婆家也差不到哪里去。有个小叔子也是说的娃娃亲,也是没钱置办,女方家很不高兴,打算悔婚。
一家人正愁的没有办法,翠凤一说小慧来信这事儿,她还没拿定主意,翠霞婆家倒先同意翠霞过来了。
能去城里挣钱,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为啥不去呢
所以,翠凤实际上等于是陪着姐姐过来挣钱的。
所谓娃娃亲,那时候在农村是十分普遍的。现在五十岁左右的农村人,十有**的亲事,都是父母老早就给定好的。
自己找婆家的,恐怕只有刘巧儿一个吧就算你自己找了,父母不同意,也是白扯,到最后还得被强行拆了。
这跟相互之间的家庭关系,姐姐妹妹给兄弟换亲,等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农村问题牵连着
2.算计小姨子
姜姨能这样想,心里也就释怀了,只是免不了口头上跟姚远抱怨几句,姚远哼哈这是的一糊弄她,她也就不再多说。
其实,多了两个人,还一时半会儿不能熟练上手,一开始就是赔钱的买卖。
六月份的时候,姚远反倒没有四月份挣的多,只有四百来块钱。
得给这俩人开工钱,还得像姜姨说的那样,花钱管她们吃喝,还有衣裳钱呢。
不过,现在规模大了,姜姨算不过账来,姚远也就糊弄她,六月份反倒多给了姜姨一百块钱,说是这月比前两个月要挣的多。
从此,姜姨就彻底不说什么了。
可是,姚远的任务就多起来了,得买高价粮,高价油票、粮票,还得去买菜。这么多人吃饭,姜姨买菜多了提不动,只能姚远去用自行车带回来。
好在有了小慧以后,做饭的时候不用愁。
小慧这丫头做饭也手巧,比抗抗做的好。到点她就会主动把翠霞和翠凤当中抽出一个来,帮着她烧火,她自己做饭,倒完全把姜姨给省出来了。
这么着一来二去,姜姨就真拿小慧当闺女看,也不惦记着让抗抗防小慧了。
要真论起勤快手巧来,姜姨俩闺女绑起来都没人家小慧一个人强,不仅手巧,勤快,做饭还好吃,还特别乖巧,哄得姜姨整天夸她,真是个好闺女,嫁给谁谁有福气。
七月中旬的时候,姜美美大学毕业回来了。
她听从了姚远的劝告,没有接受李老师的追求。
但她没有听从姚远让她留校或者修改专业的建议。
她有留校任教的机会,但还是放弃了。
她真的舍不得工厂里那种热火朝天的气氛,十分怀念自己在小件车间干车工的时光,也十分想念她用过的那台16车床。
姚远听了她心里的想法,也只是微微叹一口气,没有多说什么。
小丫头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张。不管你说什么,你就是说的再对,她不自己亲身经历过,是不会相信你的话是至理名言的。
按照规定,她还有最后一个暑假,可以到九月份再去厂里报到。可是,她已经等不及要见她的工友和师傅们了,在家里休息了两天,就到厂里去了。
这样,家里就又多了一口人,加上摇摇,就是八口人了。
但姚远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他也逐渐地多给姜姨一些钱。
这个家的经济,已经并不缺姜美美那几个工资了。姚远却还是建议姜姨,就像当年他把自己的工资给姜姨一样,也要把美美的工资收过来,给她攒着,将来结婚用。
他这样建议姜姨,根本不是在乎美美这俩钱,他是怕美美手里钱多了,控制不了她。
这小丫头这么热爱这个破工厂,哪天再给姜姨找个工人回来当女婿,那大学可就白上了!
现在,姜姨对姚远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把他当家里的主心骨。姚远说要收美美的工资,姜姨就立刻行动,毫不手软。
美美在大学里呆四年,自己拿着钱拿惯了,她妈要收她的花钱权,她当然不干了,只同意交生活费,其余自己攒着。
这时候,家里八个人吃饭吃不开,小慧懂事,早就和翠霞姊妹在东屋里,另弄一张桌子吃饭了。当然,饭还是在姜姨这边一起做,大家吃的也一个样。
因此,姜姨家吃饭,还是姜姨、姚远这一家子。而姜姨家商量正事儿,一般都是在饭桌上,也早就成了一种习惯。
吃着饭,姜姨就宣布,从上班开始,美美的工资就必须上交。美美当然不肯把钱全部上交。
姜姨就急了,顺口就骂:“小死妮子,我养你这么大,你挣钱了就不认我这个娘啦你还交生活费我做饭还是工夫钱呢!你下生吃奶我还没有问你要钱呢!”
美美不比抗抗,她有文化啊,立马就顶嘴说:“赡养儿女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你生了我就得养我,要不然你干吗生我啊就跟我姐似的,她生了摇摇就得养她,难道我姐养摇摇,就是为了图将来摇摇给她挣钱吗你这都什么歪理就不给你!”
一句话堵的姜姨大瞪着眼睛无话可说了。
姚远就立刻帮腔说:“美美你这么说话不对啊。咱妈有把你养大的义务不假,难道你就没有赡养妈妈的义务了吗乌鸦尚知反哺,你还不如乌鸦了你才叫歪理呢!”
美美说:“我不是那个意思。可我都二十三了,是大人了,总不能手里一个钱不留,像小时候一样,干什么都得问她伸手要吧再说我妈也没到要我赡养的时候啊。她现在自己有工资,身体也没问题。等她年纪大了,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我肯定会尽孝,这个用不着你说。”
说到这里,美美忽然觉出味儿不对来了,看着姚远问:“我发现你这是在偷换概念。就你会讨好我妈是不是啊”
姜姨又立刻不干了:“你咋说你姐夫呢啥偷,偷啥了你姐夫做事正大光明,从来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情!”
美美一口吃到嘴里的饭差点没立马喷出来。把饭强行咽下去才对姚远说:“看着没我妈就是好胡搅蛮缠,你少跟着她拍马屁!”
这句话姜姨听懂了,立刻又骂美美:“死丫头,你还好意思说你姐夫他那不是拍马屁,他也是为你好。他从工作到现在,挣的钱就都是交给我,这才叫孝顺!你有你姐夫一半我就烧高香了!你还盼着我不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来给我尽孝我敢指望你我这能跑能动呢,你都不听话!真要有那么一天,我打不了你了,你还不把我给活活气死呀!”
姚远就趁机说美美:“你看你把咱妈气的!这回我做主了,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