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3.又不说人话
关于美美工资的问题,就在这种争吵和拌嘴过程当中解决了。
其实,美美也没把工资这事儿当什么大事儿,顶多没钱就不花呗,有啥了不起
说白了,她就是喜欢和她妈抬杠。一学期没见着妈,这回见着了,不抬杠干啥啊
接下来,美美就得和姚远说正事儿了,姚远是她的主心骨啊。
上班的时候,张代表找她了,想把她调到技术科去。
矿机现在缺乏人才呀,美美有姚远当后盾,基础理论十分扎实,并不同于那些一问三不知的工农兵大学生,张代表当然希望她能在技术上有所发挥。
美美说了张代表找她谈话的事情以后,就对姚远说:“我总觉得张主任话里有话。那意思吧,还是想让我劝说你,到厂里去工作。他有培养你当接班人的意思。”
张代表是矿机革委会主任了,可姚远和姜姨还是喜欢称呼他张代表。美美在厂里,就得称呼他张主任了。
姚远一直就不动声色听着,姜美美说完了,就冷冷地说:“你不说我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这话算你说对了。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或者将来的所有体制,都不利于资本的运营。资本运营是自然规律,绝对不能靠人为手段来干预。而工厂,就是资本运营的一个环节。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是不会进工厂的。进工厂,意味着我只能拿死工资,意味着咱们这个家要蒙受经济损失,意味着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要下降!
我管不了别人,心里也装不下国家大事,我能让咱们这个家过的富足,让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快快乐乐地生活,我就知足了。
所以,你有机会暗示一下张代表,什么时候他能给我的薪水,比我自己挣的多了,再考虑让我回去的问题吧。”
姜美美听了姚远的话,许久没出生,最后就看着他问:“你那套资本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照你刚才说的意思,就是不复辟倒退,我们的工厂就没有前途了”
姚远面无表情说:“我没说复辟,也没说倒退,我说的是要符合自然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学研究里,也没有说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跨越式发展是科学的。你只有从列宁的著作里,才可以找到这一点。但历史恰恰证明,列宁是错误的。”
姜美美又沉默一会儿,一脸鄙夷说:“你不仅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还是一个反动学术权威。你这个
个理论如果去年说出来,都会被当做现行反革命,绝对够枪毙的资格!”
姚远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题有点大了,立刻就换了开玩笑的表情,看着美美说:“小姨子,你不会去告发你姐夫吧”
姜美美就严肃了说:“你再敢胡说八道,我还真不一定不去告发你!”
姚远就傻笑:“我就是和你说着玩儿。”
这时候,姜姨就又拿起筷子来敲着桌子说:“说人话!我告诉你们,今天我要立个规矩,以后在饭桌上,谁再说我听不懂的这些东西,就到院子里给我站着去,大家吃完了你再进来吃!”
姜姨话音一落,饭桌上立刻鸦雀无声,大家都赶紧低头吃饭。
姜姨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就奇怪问:“哎,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啦”
姚远就小声说:“都怕出去罚站,院子里还没落太阳,忒热!”
关于美美的工作,姚远并不赞成张代表的主张,让美美去技术科,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
因为国家在八二年之前,还是计划经济,工厂暂时还没有自负盈亏,走下坡路的风险。
而到八二年以后,国家动乱以后培养的第一批,真正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就会被补充到工厂里来,暂时可以弥补一部分工厂的技术不足。
矿机日后并不缺乏技术人才,真正缺乏的,是具有经济头脑和营销知识的管理人才。
一群从没见过水,根本不会游泳的糊涂虫,愣是被逼着都跳到这波涛汹涌经济大潮里学游泳,不一个个都淹死才怪!
这是他前世在矿机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正是这种经济人才的缺乏,才使得矿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无法迅速适应自负盈亏的格局,不知道怎样去开发新产品,怎样去降低生产成本,怎样去推销自己,形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营销、生产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科学管理体系,最终被市场淘汰。
像美美这样,具备了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应该最先被培养成具备现代经济头脑的专业人才。
有了这样的人才,才能保证矿机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不被淹死,不被淘汰。
当然,姚远不能老做先知,把将来没发生的事,提前告诉美美,只能从其他方面,慢慢引导她。
饭后,姜美美跟着他去他屋里,两个人还是像原先一样,泡上一壶茶
,边喝茶边聊天。
姚远前世在矿机干过十几年,对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同时,他也爱国,不想看着这大好的国有资产,将来成为一堆堆破烂。
既然美美执意回来了,他还是想帮她,也想通过美美帮张代表,最终帮矿机,别再走上原先的死路。
他和美美喝着茶,就对她说:“你现在学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离真正活学活用,还差的很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先单纯从技术上说,比如说,编制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首先就得明白这个零件的用途。
有些零件,其实用的很粗糙,不一定有很高的精度要求,但要求耐用。有些零件,不一定要求耐用,而是用来进行高精度配合,这就必须要保证它的加工精度。
总之,根据零件的用途不同,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都得有所变动。
脑子里,首先要建立以最低成本,制造出最符合需要的零件为原则,而不是完全根据书本上的要求,来比葫芦画瓢。
这叫经济头脑
3.又不说人话
关于美美工资的问题,就在这种争吵和拌嘴过程当中解决了。
其实,美美也没把工资这事儿当什么大事儿,顶多没钱就不花呗,有啥了不起
说白了,她就是喜欢和她妈抬杠。一学期没见着妈,这回见着了,不抬杠干啥啊
接下来,美美就得和姚远说正事儿了,姚远是她的主心骨啊。
上班的时候,张代表找她了,想把她调到技术科去。
矿机现在缺乏人才呀,美美有姚远当后盾,基础理论十分扎实,并不同于那些一问三不知的工农兵大学生,张代表当然希望她能在技术上有所发挥。
美美说了张代表找她谈话的事情以后,就对姚远说:“我总觉得张主任话里有话。那意思吧,还是想让我劝说你,到厂里去工作。他有培养你当接班人的意思。”
张代表是矿机革委会主任了,可姚远和姜姨还是喜欢称呼他张代表。美美在厂里,就得称呼他张主任了。
姚远一直就不动声色听着,姜美美说完了,就冷冷地说:“你不说我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这话算你说对了。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或者将来的所有体制,都不利于资本的运营。资本运营是自然规律,绝对不能靠人为手段来干预。而工厂,就是资本运营的一个环节。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是不会进工厂的。进工厂,意味着我只能拿死工资,意味着咱们这个家要蒙受经济损失,意味着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要下降!
我管不了别人,心里也装不下国家大事,我能让咱们这个家过的富足,让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快快乐乐地生活,我就知足了。
所以,你有机会暗示一下张代表,什么时候他能给我的薪水,比我自己挣的多了,再考虑让我回去的问题吧。”
姜美美听了姚远的话,许久没出生,最后就看着他问:“你那套资本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照你刚才说的意思,就是不复辟倒退,我们的工厂就没有前途了”
姚远面无表情说:“我没说复辟,也没说倒退,我说的是要符合自然规律。马克思的社会学研究里,也没有说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跨越式发展是科学的。你只有从列宁的著作里,才可以找到这一点。但历史恰恰证明,列宁是错误的。”
姜美美又沉默一会儿,一脸鄙夷说:“你不仅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还是一个反动学术权威。你这个
个理论如果去年说出来,都会被当做现行反革命,绝对够枪毙的资格!”
姚远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题有点大了,立刻就换了开玩笑的表情,看着美美说:“小姨子,你不会去告发你姐夫吧”
姜美美就严肃了说:“你再敢胡说八道,我还真不一定不去告发你!”
姚远就傻笑:“我就是和你说着玩儿。”
这时候,姜姨就又拿起筷子来敲着桌子说:“说人话!我告诉你们,今天我要立个规矩,以后在饭桌上,谁再说我听不懂的这些东西,就到院子里给我站着去,大家吃完了你再进来吃!”
姜姨话音一落,饭桌上立刻鸦雀无声,大家都赶紧低头吃饭。
姜姨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就奇怪问:“哎,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啦”
姚远就小声说:“都怕出去罚站,院子里还没落太阳,忒热!”
关于美美的工作,姚远并不赞成张代表的主张,让美美去技术科,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
因为国家在八二年之前,还是计划经济,工厂暂时还没有自负盈亏,走下坡路的风险。
而到八二年以后,国家动乱以后培养的第一批,真正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就会被补充到工厂里来,暂时可以弥补一部分工厂的技术不足。
矿机日后并不缺乏技术人才,真正缺乏的,是具有经济头脑和营销知识的管理人才。
一群从没见过水,根本不会游泳的糊涂虫,愣是被逼着都跳到这波涛汹涌经济大潮里学游泳,不一个个都淹死才怪!
这是他前世在矿机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正是这种经济人才的缺乏,才使得矿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无法迅速适应自负盈亏的格局,不知道怎样去开发新产品,怎样去降低生产成本,怎样去推销自己,形不成一个现代化的营销、生产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科学管理体系,最终被市场淘汰。
像美美这样,具备了专业技术知识的大学生,应该最先被培养成具备现代经济头脑的专业人才。
有了这样的人才,才能保证矿机在未来的经济大潮中不被淹死,不被淘汰。
当然,姚远不能老做先知,把将来没发生的事,提前告诉美美,只能从其他方面,慢慢引导她。
饭后,姜美美跟着他去他屋里,两个人还是像原先一样,泡上一壶茶
,边喝茶边聊天。
姚远前世在矿机干过十几年,对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同时,他也爱国,不想看着这大好的国有资产,将来成为一堆堆破烂。
既然美美执意回来了,他还是想帮她,也想通过美美帮张代表,最终帮矿机,别再走上原先的死路。
他和美美喝着茶,就对她说:“你现在学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离真正活学活用,还差的很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先单纯从技术上说,比如说,编制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首先就得明白这个零件的用途。
有些零件,其实用的很粗糙,不一定有很高的精度要求,但要求耐用。有些零件,不一定要求耐用,而是用来进行高精度配合,这就必须要保证它的加工精度。
总之,根据零件的用途不同,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都得有所变动。
脑子里,首先要建立以最低成本,制造出最符合需要的零件为原则,而不是完全根据书本上的要求,来比葫芦画瓢。
这叫经济头脑
4.姚远论道
姜美美听姚远这样说,就点头说:“姐夫,我听你的。你这一番话,可以顶我上这四年学的。感觉我这四年学都白上了,还不如跟着你在家里学呢!”
姚远就摇摇头说:“这四年,你一样也学到了理论技术的基础知识,这就足够了。
另外,降低技术成本,只是工厂管理的一小部分。
一个管理体系,从产品生产调度到定额,再到运输、后勤、财会和仓储,如果将来你们面向市场的话,还要牵扯营销,策划,预算、广告,这些都是学问。
这些学问用的好了,一个产品降到最低成本,与现在不计成本只追求绝对质量,价格可以相差到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这个,才是关乎到工厂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啊!”
姜美美隐隐觉得,姚远说的这个题目很大,几乎包罗了工厂的所有要素,但每一个要素,又与她大学里接触到的理论,有一些不一样。
她想半天就问:“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我把这些东西都掌握了呀我就奇怪了,你没有在工厂里呆过,怎么知道这么多工厂里的知识呀”
姚远狡猾地一笑说:“道理到了最高阶段,都是相通的。你看我和你姐弄这个服装加工,为什么别人弄不了,也产生不了这么大的效益呢这个,就叫道,管理之道。”
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回答,让美美摸不着头脑。
接着,姚远就给她讲他怎么管理自己手底下这仨女人,又怎么把衣服分类,甚至是分成不同的部分来代工,还要考虑人员怎么合理利用……
果然,就与他分析工厂管理,基本是一个路子,只是所用到的专业知识不同。
在姚远的博大精深面前,姜美美很快就能让他给忽悠迷糊了,也就早忘了问他怎么悟的这个所谓“道”的关键问题了。
这些道,总不能是你从娘胎里带来的吧
当姚远把这些东西都讲差不多的时候,美美就又等于是上了一堂经济管理的大课,听的不住点头,甚至有些抓耳挠腮,跃跃欲试的样子了。
姚远怕她好高骛远,就又嘱咐她说:“这些东西,你要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得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最终掌握。
所以,你还是回到车间,从技术干起。技术上熟练了,再设法去干工段长,学习生产管理知识,直到能够从仓储、运输到产品调度熟练运用,轻松掌控一个车间。
最后,才能再学习把所有车间的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最终知道整个工厂应该来怎么运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