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燃情岁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肖邦乱弹琴
过了好一会儿,姜姨才战战兢兢地问:“那,以后,国家不会改主意要万一再来运动呢”
姜美美不耐烦说:“妈,我们已经有了好的领导人,人民已经觉醒,再也不会受愚弄了!”
姜姨就看看姚远,眼里依旧充满疑惑。
姚远就对她说:“妈,美美说的对。艰苦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在艰苦的岁月里,人民已经觉醒,有了分辨对错的能力,再也没有谁,可以让大家盲目轻信,被利用了。
就比如你,再让你回到过去那个岁月里去,你愿意吗你当然不愿意!大家也当然不愿意!所以,妈,国家的春天来了,咱们的春天,也要来了!”
发表完这充满激情的演讲,姚远回过味儿来了,看着姜美美问:“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姜美美就嘿嘿地笑:“你这人吧,除了知道给自己挣钱,剩下的你啥都不关心,当真是值不得我夸。”
姚远这个气:“你这个小鬼头,我挣钱为谁呀,你还少花我挣的钱了花着我的钱还骂我,你忘恩负义你!”
家里两个最有学问的人,都说春天来了,那么春天兴许就真的来了
最后,姜姨终于决定,听姚远的。好日子谁也向往,姚远能给这个家带来好日子,姜姨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她只怕运动。
姜姨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地上站了半天,走到里屋去,打开自己放钱的抽屉,把那个原先的红布小包又拿出来,放到饭桌上。
她对姚远说:“大傻啊,妈老了,跟不上形式了,从今天开始,这个家就由你来当。以后,啥事儿妈都听你的了。”
上一次姜姨交权,是让抗抗气的。这一次,她是相信姚远比她更会当家,主动交权了。
姚远就笑了,把那个红布包拿起来,重新放到姜姨手里去,对她说:“妈,我不瞒你,我每月给你钱以后,也留了不少的钱。这给你的钱呀,你就攒着,我暂时用不着。”
姜姨眼睛就睁得老大,看着姚远。这一月姚远就能给她三百多块,顶她大半年的工资啊!就是这样,他手里还有钱到城里开铺子,他一月,这得挣多少钱啊
姚远就说:“妈,家还是你当,只不过我会把做生意的钱留出来。生意有成功就有失败,万一我失败了,你这里,就是咱们的最后一道避风港啊!”
姜姨就想起来他装傻的那些日子,明白这个姚大傻狡兔三窟的道理了,把那个包又重新收起来了。
想去城里开铺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开店之前,你得有存货,这就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各种布料,做许多目前和以后社会上流行的服装样本。
钱,姚远是足够了。他自己挣的,还有姚叔父母平反之后补发的工资,他都算计好了。
他叫小慧留下来,就是让她知道,下一步他的计划。
所以,小慧她们从现在开始,就不单独对外接活了,而是要为在城里开裁缝铺准备存货。
以后也不再接活,只为裁缝铺提供服装。那些内衣,还是要在那些代工户那里加工,直到姚远有条件建立自己的服装工厂,开自己的专卖店。
接下来,姚远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城里了解行市,研究城里的地理结构,看把裁缝铺开在哪里比较合适
&
24.裁缝铺计划变了现代专卖店
要按照正常的渠道来租赁,姚远根本不符合条件,文化馆都不搭理他。
可他去其他公家单位,租赁别的店铺,比这个更困难。别的店铺都有单位住着,人家更不能给你用呀。
就是这个地方,你不赶紧租下来,说不定啥时候,就又给某个公家单位要去了。
他就是空着不用,就是不给你用,你也没办法不是
他只好去找他的马叔了。
马叔一句话,姚远就把这里给弄来了,而且租期一签就是十年,第一年还不用交租金。
房子太破了,姚远修缮到能住人且能当店铺,预算下来花的钱,能交两年的房租。
于是,文化馆就同意,第一年房租就不交了。第二年看情况,如果姚远经营的不好,房租也可以不交。
有马副县长在,这个根本不是问题,白用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九十年代,姚远分到矿机的时候,这条街道上的明清建筑,早就不存在了。代之的,是一些现代化的高楼,楼下也多是经营服装的店铺。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好多人看到其他城市未拆除的明清建筑,被装饰的焕然一新,古色古香,成为旅游的景点,这才忽然想起来,他们这里,好像也有这么一条古老街道的。
于是,就有好多人大骂败家子,把无价之宝给白白拆了,一点前瞻的眼光都没有。
当时,这是个属于比较富余一些的城市,响应房改政策较早,当然对旧建筑的拆除也就早一些。
那些保留了古代建筑的城市,说实话都是比较贫穷的,拿不出钱来进行房改,拆旧建新,旧建筑才得以保存。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因祸得福的意外。
当时姚远来城里逛,听朋友讲这城市的古老,和老建筑如何美丽,也是心里为这城市再没有一丝古老的痕迹而感到惋惜的。
穿回来的姚远,终于亲眼见到了那些真正的明清建筑遗存。
但是,不知为什么,他原先心里的那个,因这些建筑被人为拆除而产生出来的遗憾,忽然就没有了。
真正的明清建筑,已经破败不堪了。
房顶的茅草都把残余的瓦片拱的乱七八糟。木制的屋檐和回廊,到处都是裂纹。
这些明清遗存,不知过去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而即将垮掉,又被修缮了多少回,才没有实际倒塌,看着就是一副摇摇欲坠,随时会倒掉的样子。
建筑的外墙,也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的青砖白缝,境界分明。早就不知修补了多少次,墙皮脱落,露出土坯的,拆了一角重新用红砖填补的,比比皆是。
这些后来的修补,早就把建筑原有的特色和古韵,给破败的一点美感都不复存在了。
就是原来的青砖,也早就变得灰白而失去美感。加之在原来建筑以外搭建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房屋、煤棚、鸡窝、厨房一类,整个儿街道,就是一片污水横流的,贫民窟的感觉,又哪里来的美感
总之,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这古老的街巷:破败。
这样一副惨景,指望过去的城市领导者,从这破败里看出美景,并且拍案决定保留,除非这人和姚远一样,是穿越回来的。
就是现在,姚远去找马副县长,建议他保留这明清的街道,说将来一定会怎样怎样有发展前途,比建新式楼房要经济效益好得多,估计马副县长也听不进去,当真把他当做傻子。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所谓明清古街,大多都是在原址上彻底拆除重建,并不见得与原来的建筑有一丝一毫能够联系到的东西。
如果知道了真相,你一定会有被愚弄了的感觉。
姚远原来是打算,只在城里找间小一点的铺子,先做裁缝铺的,没想到可以租到这么大的房子。
二百多平米的房子,做裁缝铺就有些过大了,完全可以直接搞专卖店!
他脑子一发热,就把自己心里计划好的东西推翻了,要越过裁缝铺这个初始发展阶段,直接从专卖店做起。
可专卖店不卖别人的衣裳,再说也没公家的服装厂找他卖衣服,他就只能自己做了自己卖。
可他的衣服,不客气说,都是走在时代前面的,销路一直不错。
如果把这些衣服拿到城里来卖,万一买卖好,一天卖个十几件,指望小慧她们仨人做,能供的上吗
但接着他就想,反正楼上还有个几十平米的空间,他可以再多招几个人,在楼上弄个小制衣作坊。
这样楼上做衣裳,楼下就是专卖店,好管理不说,发展的会更快一些。
于是,他就改变了主意,要把小慧她们三个也搬过来,把楼上作为他的服装加工点,楼下用来开店铺。
媛媛还小,抗抗要照看她,脱不开身,店铺也需要有人看着。
他本来是计划让小慧到城里来,当专职的营业员,让抗抗在家看着翠霞姊妹做衣服。
现在,小慧她们可以直接搬过来在楼上住,再招几个城里的待业青年过来,一个小制衣作坊就有了。
抗抗在楼下,先边看媛媛边卖衣裳。等媛媛断了奶,再让姜姨看着。那时候,摇摇就满了三岁,可以去幼儿园了。
房子太破、太旧了,需要大修。有些地方要加固,有些地方得拆了旧的已经不能支撑重量的地方,重新垒墙,内部也要进行大修。
这个时代,一切都是国营的,没有专门的国营修建队对外营业,给私人使用,就是找专业的泥瓦匠人都找不到。
这个,姚远也计划好
25.穿越的副作用
七十年代末,未来好多材料市面上都没有。这个时代里,要搞一个具有将来特色的时装自选专卖店,是十分困难的。
比如迎门的服务台,木匠总算按着姚远的意图,费半天劲给弄出来了,可服务台后面墙上,按照现在的格式,还得有个店铺名称和品牌标志,不管姚远怎么说,木匠也搞不出来了。
这事儿要是搁在现在,就有专门的装饰公司做这个,按照你的要求,电脑设计打印就完了。材料也很好找,厚泡沫板加金色锡箔纸,往墙上一贴就搞定了。
可那时候没有电脑,更找不到泡沫板一类的材料。不但木匠搞不了,泥瓦工人也搞不了。他们根本没见过,无论姚远怎么说,都搞不明白姚远到底要的是什么东西。
可服务台后面没这个东西,谁知道这叫啥买卖,卖的是啥品牌啊姚远就是要先把品牌打出去,没这东西怎么行呢
别人搞不了,就得姚远自己想办法。
矿山机器厂当年建厂的时候,是姚虎从全国各地的生产单位和部队上挖人才,才建起了这个规模巨大的工厂,可以说藏龙卧虎。虽然经过了运动,人才有些凋零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姚远想来想去没主意,最终还是打算,要从这些矿机遗留下来的人才上,想办法了。
原来的矿机子弟中学,有个教高中语文的于老师,写的一手好字,运动的时候,负责出学校的黑板报。
这于老师学问有,就是有些迂腐。
出黑板报的时候,脑子一走神,把热烈欢呼运动的光辉成果这句标语,写错一个字,欢呼写成了吹呼。
他自己没看出来,黑板报在那里摆了三天,别人也没看出来。
这就可以想象,那些东西到底有没有人真正看了。
可该着于老师倒霉,那时候张顺才是学校的工宣队长。虽然他认不了多少字,但吹和欢他正好可以分得清。
这下就坏了,这是现行的反革命行为呀,结果于老师为这一个字,就到爱委会的清洁队,和姚远一样,扫大街去了。
这还算是轻的,没给抓走坐牢就算张顺才手下留情了。
那时候运动刚刚开始,张顺才的心还没黑到家,要不然于老师也不至于这么幸运,属于倒霉当中的幸运吧。
于老师在清洁队的时候,不少人欺负他。姚远去了以后,替他出面,才没有人再敢欺负他。
后来,也是姚远主动去找的张代表,于老师才得以重返学校教书。
姚远就去找于老师,把他家里来,要他给写“抗抗牌服装”五个仿宋体大字。
他是打算,先让工人在服务台后面的墙上抹上一层厚水泥,趁着水泥不干,把于老师写的这五个字成圆弧状排列在水泥墙上,让工人用刀子把这五个字给抠出来。
光有这五个字不成,还得弄个商标图案,放到这五个字下面。
现在,工商所还不给私人注册商标,也不给办营业执照,因为上面还没出具体政策,但以后很快就会允许,姚远先弄起来再说。
商标的样式,姚远已经想好了,就用抗抗的侧身半身像。
抗抗长得好看,也喜欢照相,只是过去条件不允许,没照多少照片。抗抗有一张插队时候照的半身像,是侧脸的,可漂亮了。
抗抗鼻梁高,眼大,睫毛长,胸脯也高挺着,照侧面最好看。
那张照片,是抗抗插队前照的,穿着军装,扎着短辫子,挺着胸脯。姚远就打算用这张照片的轮廓,里面涂黑,就是一个完美的商标了。
就算只有轮廓,姚远也可以一眼就看出来,那就是他的媳妇抗抗。
可那张照片是二寸的黑白照,太小了,怎么才能把它变大呢没有电脑帮忙,当然只能有会画画的才行。
不料于老师字写得好,画也好。姚远就把自己的想法跟于老师说。
姚远帮过于老师很多忙,没有姚远,说不定他现在还在清洁队扫大街呢。所以,对姚远,于老师是有求必应,只要自己能够做到。
于老师盯着抗抗那张半身像看半天,然后就用铅笔,很快在一张大牛皮纸上,按照姚远要求的大小,描出了轮廓,果然就和那照片一模一样。
姚远看半天,就跟于老师商量,辫子的外形有些落伍,能不能把抗抗的辫子,变成那种大波浪的卷发
于老师是见过五十年代女子留的那种卷发的。很快,披着长卷发的抗抗的侧身轮廓,就出现了,太完美了!
于老师走了以后,姚远盯着那个抗抗的半身轮廓看半天,又找段线绑在铅笔上,用那段线做半径,在抗抗那个轮廓周围画个大小合适的圆圈。
他对着自己的“杰作”端详半天,又在圆圈的右上角空白的地方,画一个小圆圈,在小圆圈里画个r当注册标志,他的这个商标就算完成了。
然后,他就把字和像都交给工人,让工人按照他说的,在服务台后墙上做出这个装饰来。
这对工人来说就简单多了。一个手巧的工人用了一上午,就把这东西做出来了。
然后,姚远就去买了些金粉漆来,把轮廓涂出来,再用白漆把剩下的水泥盖上,一个漂亮的墙上标志装饰就出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