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民相亲记[种田]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Engelchen
她有过黑历史,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没有将来的人,就该随便找个人,将就着过完这一辈子。但事实证明,不必重活一次,她也能找到幸福。重生,对生活在三次元里的人来说,不是梦想时间能够倒流回去,作弊一样地重走一遭人生路。而是放下过去的爱恨,承认自己的失败,昂首挺胸地走向未来,敢于寻找明天的美好,挑战未知的困难。
秦黎下意识地握紧了严森的手,严森是她的第二春,也是她重生的源动力,所以她爱他、感激他。
两人相互依偎,林子里静悄悄,偶然传来一两声狗叫,恍如隔世,有一种时光静好与君同老的感觉。
走到山下,一幅湖光山色的天然油画展现在眼前,岸边白色的细沙衬托着莹莹碧色,四周点缀着姹紫嫣红的树林,色彩缤纷动人。
在这住了三年,但每次见到,秦黎还是会被这样的美景所震撼。
雨停后退了潮水,地上留下了小水坑,秦黎眼尖,发现里面竟然有鱼的影子,一条条还很大,她顿时兴奋了。
秦黎弯腰脱了鞋子,就想光着脚踩子踩在水里,却被严森一把制止。
见秦黎一脸茫然的看向自己,严森好笑地提醒,“你摸摸水温。”
秦黎这才反应过来,现在已经不是夏季了,可眼见让一条条的大鱼在眼前窜来窜去而不能抓,又心有不甘。
严森见她满脸失望,便道,“摸鱼需要装备,我们下次做好准备再来吧。”
下次?那得等到什么时候?秦黎伸手挥了挥,道,“你脚程快,要不你回去拿装备,我和小黑在这里等你。”
秦黎想一出是一出,严森拿她没办法,只好把狗绳给她,自己先打道回府。
秦黎蹲在水塘边观察鱼,却惊喜地发现,里面不但有鱼还有蟹。算算时间,十一月刚好秋风起,也差不多应该是河蟹肥美的季节。
晚上可以煮螃蟹,再来一条清蒸鲑鱼,人生如此美好。光想想口水就掉下来,秦黎擦拳磨掌,撩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严森果然腿长动作快,花了十分钟就打了个来回,秦黎笑嘻嘻地接过雨鞋,网兜和木桶。
水塘很浅,穿着雨鞋踩进去刚刚好,鱼是涨潮时候被水冲出来的,搁浅在潜水湾里回不去了,正好被秦黎拿来祭五脏庙。
“哇,严森,这里有一条好大的鱼,够我们三人吃一天了。”
严森东张西望,“哪呢?”
秦黎在岸上急得直跳脚,“这儿啊!你眼瞎吗?刚从你裤裆地下钻过去。”
闻言,严森突然捂着腿间,大叫一声。
秦黎吓了一跳,以为他大腿抽筋了,急忙扔了网兜跳进水塘,连蹦带跳地跑到他身边,关切地问,“怎么了?怎么了?”
严森道,“被大鱼撞到了蛋蛋。”
秦黎,“……”
见她一脸懵逼,严森立即就没节操地笑了起来。
原来他是在玩自己呢。反应过来后,秦黎就怒了,掬起一把水泼向他,结果被他轻松反攻。
严森将她一把抱了起来,作势要扔上天,吓得秦黎哇哇大叫,急忙反手抱住他,大声求饶,“大侠,我知错了。”
两人把水洼里的鱼都抓了,一条也不剩,秦黎还挖到了不少大闸蟹,真是惊喜连连啊!早就听说中国大闸蟹移民来了德国,在莱茵河地带泛滥成灾,把渔民的鱼苗都给危害了。德国人不吃大闸蟹,把螃蟹抓了搅碎做成饲料喂鱼,如此暴殄天物,也不怕天打雷劈。
秦黎抓了满满一桶大闸蟹,至少有二十来只,个头都很大,且雌雄搭档。
一想到晚上可以蒸螃蟹吃,秦黎有些把持不住,狗也不遛了,催着严森回家。
严森是个纯爷们儿,左手拎着一桶鱼,右手拎着一桶蟹,跟在秦黎后面打道回府。
德国农民相亲记[种田] 第158节
托马斯见两人急匆匆地进屋,手里还拎着两个大圆桶,便好奇地问,“你们去干嘛了?这桶里装的是什么?”
秦黎乐滋滋地道,“今晚加菜。”
托马斯一听有的吃,立马就高兴了,问,“吃什么?快给我看看啊!”
秦黎拍开他去掀盖子的手,道,“急什么急,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终于熬到了晚饭时间,秦黎决定先蒸九只大闸蟹,一人三只。她找来绳子将大闸蟹捆起来,然后拿牙刷在水池里冲洗。
托马斯听到声音,就过来瞅一眼,看到大闸蟹立马就震惊了。
“这个多毛怪是什么玩意?”
秦黎顺口回道,“中华绒蝥蟹。”
“你说的加菜就是这个?”
秦黎哼了声,“爱吃不吃。”
以前秦黎跟着剧组刚来那会儿,托马斯也吃过一次咖喱螃蟹汤,可到底是事隔三年,具体是啥味道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吃的好辛苦。吃的进去,却吐不出来,肉和壳几乎混在一起。似乎吃到肉,可咀嚼了一圈,最后又和着壳一起吐了出来。嘴里明明有味道,却不知道在吃啥。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在看哲学书,恍恍惚惚似乎很有道理,其实屁也没看懂。
秦黎听了他的形容,顿时喷笑出来,这个二愣子!
“今晚就好好教你如何吃蟹。”
蒸大闸蟹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只要调个酱,酱料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半碗醋,然后加一点点酱油,放一点糖,然后再加入葱姜末,拌一拌,顿时一股酸甜味扑鼻。
等个十来分钟,大闸蟹就蒸熟了,托马斯观摩了全过程,不停地在一边摇头叹息,“残忍,太特么残忍了。从明年的二月三十号起,我要开始吃素。”
秦黎,“……”
严森对大闸蟹也持有保留意见,“这种东西真的能吃吗?我看报纸上说,他们吃三文鱼和鲑鱼的鱼子,破坏堤坝,凶残无比。”
切,说的好像大闸蟹是怪兽,随时要统治地球似的,有这么夸张吗?
秦黎一脸淡定地道,“中国从没这种问题,因为在大闸蟹搞上破坏之前,就已经被我们掏空了身体。”
严森,“……”
托马斯很是膜拜,觉得幸好世上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然哪个民族都斗不过这神州大地上的大华民族。
“大使馆应该特别发放一批吃货签证,让你们中国人专门来德国吃吃吃。”
这个创意好,给满分。
谈笑之间,大闸蟹蒸熟了。秦黎连锅带蟹一起端上餐桌,一人三只平均分配好。
这蟹是野生的,因为没有天敌,又有鱼苗当饲料,每一只的个头都有三四两,比着名阳澄湖的不知要好多少倍。
要是把德国大闸蟹运回国,一百块人民币一斤,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去买呢?这样既替德国消灭了危害,又让国人尝到了美食,一举两得,造福人类啊!
当然,这也只能自己意淫一下,大闸蟹运回国是个大工程,一方面大闸蟹死了就没法吃,另一方面走空运太贵。而且动物入关,还要检疫什么的,等一套做齐,估计成本差不多就得一两百人民币了。
秦黎刚开了个小差,这兄弟俩就在那边吃上了,两人因为是第一次吃,对大闸蟹的结构还不太熟悉。
托马斯,“我怎么有种在分食外星人的既视感?”
秦黎,“……”
托马斯看着秦黎,有样学样,掀开蟹盖指着一块蟹膏,问,“这是什么?”
秦黎,“蟹膏。”
托马斯问,“这味道黏黏的,还挺好吃,是蟹的什么部位。内脏吗?”
秦黎有些支吾,这让她怎么说呢,蟹膏其实……就是大闸蟹的……米青巢啊!
严森拿的是雌蟹,所以没有这一块,但是有蟹黄,于是便问,“要是内脏的话,为什么雌雄不一样?”
秦黎感叹一声,“是啊,为什么不一样呢?”
兄弟俩对视一眼,突然如醍醐灌顶,都有一种想吐的感觉,他们这是吃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既然一个是米青巢,另一个就卵巢了……好重口味啊!
看见这哥俩的表情,秦黎也觉得有些不自在,虽然这味道是真的好,但部位也是真奇葩。
严森沉默了半晌,突然道,“你们中国人是不是讲究吃啥补啥?”
秦黎还没来得及点头,只见托马斯暗暗地将蟹膏挑出来,扔在严森碗里,道,“哥,你要造人,需要补这个,所以多吃一点。”
严森默默地将蟹黄推到秦黎面前道,“既然是吃啥补啥,你那个……不好,多吃点。”
秦黎见哥俩这么矫情,伸手一捞,将蟹黄和蟹膏都拉到面前,道,“得得得,都给我吃。我两样一起补。”
严森,“……”
托马斯,“……”
第一百五十二章
做了卵巢修复手术后, 秦黎还是一直怀不上,只好再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是排卵期没有成熟卵泡排出, 所以无法成功受精。
医生开了一堆促排卵针, 每天都要在肚子上戳两针,秦黎一边撩起衣服照镜子, 一边抱怨道, “肚子上都是洞啦。喝一口水,水就会飚出来。”
严森见她肚子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乌青, 顿时心疼了,拉过她的手, 道, “辛苦了, 亲爱的。”
秦黎拍开她的手,傲娇地哼了声,“光说好话不够, 要行动表现。”
闻言,严森立即将她扑倒在床上, 低头给了她一个法式热吻,然后脱掉上身衣服,道, “今晚通宵奋战,包你满意。”
见状,秦黎就去扯他的皮带,拉了一半, 突然想到了两人刚认识那会儿,他在花园里耕个地,都要摆个姿势撩她。害得她晚上做春梦之余,还呻吟出声。虽然时过境迁,但还是印象深刻,想想当初二逼青年欢乐多的自己,不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而且越想越觉得好笑。
严森看着她笑的人仰马翻,不满地抱怨,这是干嘛呢!好好的气氛都被破坏了。
见他郁闷,秦黎伸手捧住了他的脸,道,“我俩啊,就是命中注定的一对儿。”
外面飘着雪,屋里却温暖如春。
两人开完车后,又渐渐地恢复了平静,严森拉开窗帘布,看了一眼,喃喃地道,“明天雪该停了。”
秦黎好奇,也跟着抬起头,从落地窗望出去,只瞧见外面皑皑白色一大片,好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明明碧空万里无云,却很神奇地飘着雪。月光照在雪峰上,散发出耀眼的银光,大地银装素裹,在这宁静的隆冬之夜沉睡着。
秦黎靠在严森的胸膛上,她并不觉得冷,反而觉得很宁馨,因为身边有一个人,始终温暖着她的心。以前觉得在大洋彼端能捡到漂流瓶的人很幸运,好像冥冥之中,有一根线牵动彼此。现在,她和严森能够跨了半个地球,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彼此,何尝也不是一个奇迹呢?
她下意识地伸手拥紧了身边的男人,自己能给出的回报,就是给他一个完整的家。
想到这里,秦黎悄悄地摸了一下肚皮,暗道,小蝌蚪啊小蝌蚪,你们要争气啊!努力游到大洋彼岸,那我的革命就算成功了!
***
冬季是赚头最好的季节,游客实在太多,房间供不应求,而且来滑雪的都是有钱人,哪怕开出天价,也照样有人来住。于是,秦黎决定坐地起价,将房价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一个晚上一套房收一百五,就这样还照样客满。
壹号居一楼本来是个饭店,但自从穆勒被抓后,就一直空关着。要把饭店改装成房间,这有点困难,毕竟格局都不一样,要不做中餐生意?
秦黎在心里计较了一番,一个厨师再便宜,每月也要给一千五。这么大个饭店,一个跑堂肯定不够,再加上打杂,光薪水支出就在七八千了,还要安排他们住。住所是真问题,他们十一套房子可都投入使用了,要拿一套出来给大厨住,岂不是一天就要损失一百?一个月下来那就是三千,这样一算,怎么都觉得是得不偿失啊!
再说,中餐馆油烟重味道浓,十里开外就能闻着味,把空气污染了,会遭村民投诉。可这么大一栋饭店,一百来个位置,就这么空关着,也着实太浪费了。
秦黎想半天,突然灵机一动,既然德国人这么喜欢吃饺子,那就开饺子馆好了。饺子不用煎炸,没有油烟,既方便制作,又能弘扬中国文化,而且成本还低呢,连大厨都不用请,自己就能搞定。
把这个主意和三个股东一商量,立即得到了赞成,曲丹妮尤其高兴,道,“以后我周末就来你这改善伙食了。”
托马斯本来就是饺子的脑残粉,听秦黎想开饺子馆,更是全身心支持,主动担任跑堂这一重任。
心动不如行动,秦黎立即将计划投入实施,壹号居整一栋楼都属于他们的,不需要考虑租金。而且,这里本来就是饭店,有厨房有门面,不需要大规模改造,最多就是刷新一下,基本没什么成本。
现在是大冬天,严森也没什么农活干,三人闲在家没别的事,就忙着捏面团掐馅儿做饺子。
秦黎第一次开餐馆,没有经验,虽然托马斯和严森都爱吃饺子,但他们不代表所有德国人。所以心中没有谱,也不确定饺子馆开出来,会不会有人来捧场。太复杂的就算了,只搞三种基本款,白菜猪肉,白菜牛肉和香菇鸡肉。要是生意好,以后再慢慢开发。
三种口味各做了三百只,托马斯大叫着做少了。秦黎没理他,这东西虽说可以冷冻,但总是新鲜得好吃。
她决定先试营业一个星期,要是有生意,能做下去,就正式开张。要是没生意,就在家歇着省点力气。
一开始,大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竟然一炮开门红,上馆子的人还真不少。
秦黎有些飘飘欲仙,觉得中国饺子果然神奇,是个人就爱吃啊!后来和客人聊了几句才知道,原来这附近方圆十里之内,都没有餐馆。他们滑雪回家,饿着肚子没地方吃饭,所以逮着啥吃啥。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垄断经营啊!
秦黎不由泄气,还以为我中华美食从此可以走上征服世界的巅峰了呢。
不过被饺子征服人生的回头客也是真有的,一个挪威大叔在他们店里吃了一星期的饺子,沾着辣酱油,把三种口味轮流吃一遍,临走前还想买生的回去。
还有一个滑雪团,也是北欧来的,都是一些小年轻,吃饺子吃high了,问秦黎有没有红酒卖?
吃个饺子还要配红酒,真是闻所未闻。
本着客人是上帝的心理,秦黎还是跑去施罗德先生家,问他买了一瓶红酒。施罗德家有葡萄园,所以自己酿制了很多红酒,正愁着没地方卖。听秦黎这么一说,立即慷慨解囊,拿出了十瓶给她,让她放在饭店里帮忙卖。到时候,要是卖出去了,就还他一个成本好了。
自从有这挪威小团体创出红酒饺子配的新意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连村里的人都要时不时来一盘饺子,外加一瓶红酒。
秦黎很是感叹,吃饺子那么多年,才知道,原来饺子不是要沾醋才好吃,而是配红酒啊。一口饺子一口红酒,这才真绝色。
一个星期后,秦黎数了数卖饺子赚到的钱,竟然也有千把块,关键是饺子的成本便宜啊,一天做九百个也才花二十块钱。这是连卖个饺子也能发家致富的节奏啊!
既然决定正式开张营业,就要像模像样,秦黎特地去定了一块牌匾,上面龙飞凤舞地用书法写着五个汉字:绝色饺子馆。德语叫china jiaozi。
滑雪高峰带动了饮食消费,一天做一千个饺子都不够,秦黎只好加量,一种口味做五百个,一共一千五。来的早有的选,来的晚就没的选,有啥吃啥。因不是主营业务,再加上人工有限,秦黎也不黑心,买完拉到。一周七天,营业六天,星期一休息,饭店就开六个小时,十一点到十四点,然后十七点到二十点。
秦黎将饺子馆拍了照上传微博和facebook,顿时引来了不少关注,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开了这么一个来自于中国的饺子馆,也是挺奇葩的,感觉有点像新龙门客栈。
有网友开玩笑地说,有没有卖人肉包子啊?
哈哈,只有人肉饺子。
三个月里,也有不少中国人光顾,一般都是在欧洲定居的侨胞。看到网上有推荐,去阿尔卑斯山上滑雪的时候,顺便过来捧个场。
遇到这种情况,秦黎一般会免费送一盘,出门在外靠朋友,更何况还是老乡来着。
饺子味道好,秦黎人也大方上路,所以大家给她的评价都很高,不管是大众点评还是欧洲华人网,都能看到陌生人的热情推荐。
一整个冬天,宝宝没怀上,生意倒是蒸蒸日上。银行卡里的钱每天都在往上涨,三年前赔给电视台的三十万早赚回来了。
真是应了那句话,千金散尽还复来啊!重要的是有不能战败的意志力。
照着这节奏赚钱,秦黎考虑着是不是要买块地下来,自己建造一座旅馆?
这里毕竟是农村,地皮虽然也跟着上涨,但和大城市比起来,还是便宜多了。秦黎自己做了个预算,在这买一块地皮,一个平方是70欧元,盖一栋小宾馆,加上花园面积,至少得一千平方。这样算下来,买一块地皮得花七万块。盖房子也不便宜,往少的地方算,就要四十万。再加上家具和内部装修,初步估计,一百万欧元打底妥妥的。
德国农民相亲记[种田] 第159节
宾馆和出租房子不一样,需要前台和清洁工,还需要电工什么的,这样一来,就真搞大了。
不过,他们也可以先从小的搞起,把房间装修好,继续走度假屋出租路线。等慢慢回了一点本,再考虑转型成星级宾馆。要是这样的话,成本就能控制在一百万欧元以内。
他们现在手头上有三十万的现金,再向银行贷一笔款子,凑满一百万欧元不成问题。这样的话,前期投资就基本没问题了。
秦黎将严森和托马斯喊来,将心中计划托盘而出,托马斯听了后,叫道,“哇,你现在野心好大,竟然还要开宾馆!我连想都不敢想。”
严森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有这实力吗?”
秦黎将自己这几天做的计划放在两人面前,道,“中国有两家旅行公司想和我长期合作,主要接中国旅行团。我们先说缺点,他们压价低,一天只给五十,而且要求包一早餐。但也有优势。多数旅行团只住一天,周转快,而且人多量大。一个大团有四十个人,两个人一套房子,就要二十间房子。哪怕五十欧一晚上,我们也能一天赚两千。就算不是大团,小团也有八到十五个人。宾馆建造起来,不怕没有生意,光旅行团就足够回本了。”
托马斯有点迟疑,“话是这么说,但旅行团只有七八九三个月是旺季。其他季节怎么办?总不能一年只做三个月的生意。”
秦黎纠正道,“七、八、九三个月是旺季,还有四月、五月和十月,这三个月也勉强能算个小旺季吧。另外,冬天虽然没有旅行团光顾,但有欧洲来滑雪的散客,从十二月到二月,这三个月里房子几乎没有空闲过,肯定还有漏网之鱼。这样算下来,真正的淡季也就只有三月、四月和十一月。这三个月是淡季,肯定得亏本,不过要是十二个月平摊下来,还是以赚为主。”
严森见她胸有成竹的,便道,“看来你都计划好了。”
秦黎点头,“要趁着年轻,多赚点钱,以后养孩子啊!”
严森默默给她点赞。
说着,她看向兄弟俩,问,“怎么样?你俩到底赞不赞同?”
严森道,“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无条件支持。我的人都是你的了,别说这点钱。”
话虽肉麻,但秦黎听在耳里却很受用。
见严森妇唱夫随,托马斯立即立即嗷嗷地叫了起来,“好狡诈!大哥都答应了,小弟我还能说不吗?”
秦黎拍拍托马斯地肩膀,道,“等着农民翻身当地主吧,我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托马斯嘀咕道,“谁稀罕,我们本来就是地主,哼!”
第一百五十三章
秦黎做了个年度收入统计表, 去年一整年赚了十五万,而今年一年直接翻了一倍, 将近三十万。
要知道那可是欧元, 欧、元、啊!折合成人民币,有三百多万。四人分成的话, 是按照投资额和工作量分配, 她和严森拿百分之六十,托马斯和曲丹妮各二十。这样算下来, 四十五万收入中,二十七万是他们的。
可惜, 这笔钱不能挥霍, 还得留着继续投资。秦黎开了一个股东大会, 四人协商之后,决定从四十五万中拿了十五万分红。秦黎和严森分到九万,托马斯和曲丹妮各三万, 剩下的三十万全部投入计划建造的叁号居。当然,三十万肯定不够, 还要另外贷款。
德国没有民贷,只有向正规的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贷,前后两者的差异也就在于利率高低上。秦黎货比三家后, 最后选定了安联,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总部在慕尼黑。不但款钱入账快,而且利率是同行业最低的, 舍它其谁?
要去金融机构借钱,总要穿得精神一点,严森这土农民穿着小皮裤就想上阵,被秦黎一把拉了回来。
“我们这是去银行啊去银行,又不是去参加啤酒节。你用不着穿的这么风骚!”
严森被她吼得耳朵疼,皱着眉头道,“上银行又不是上战场……”
秦黎打断他,“谁说不是。不弄得人模狗样一点,谁肯借给你70万?”
严森道,“我们一套材料都齐全的,谁在乎你外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