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能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玖拾陆
都是重活一遭的人了,她还要费心去挂念曾经的那一世。
因为知道,那一世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那些经历也都是真实的。
她是一蹬腿就离开了,可其他人还生活在其中,又怎么能不挂念呢。
哪怕这些问题对于她来说,一辈子都不会有答案,但还是揪心得厉害。
念夏见顾云锦出神,便没有跟上前去,只远远候在一边。
风卷过树叶,上一刻还在耳畔的蝉鸣不知不觉间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树叶的沙沙声。
乌云渐渐遮蔽了阳光,四周很快就暗了下来。
而后,豆大的雨水砸了下来。
顾云锦靠着柱子站着,被屋檐落下来的雨帘湿了衣角才回过神来,她怔怔看着面前的雨幕。
手缓缓握紧了拳,她深吸了一口气,在思绪回笼之前,人已经不由自主地穿过长长的走廊,加快步伐,往大殿方向去了。
念夏叫她唬了一跳,眼看着自家姑娘飞奔一样离开,她赶忙也跟了上去。
雨势磅礴,狂风裹着雨水扑面而来,虽是在走廊之中,衣衫也染了湿气。
顾云锦直到大殿外才停住了脚步,站在廊下,直直看着走廊的另一头。
一瞬不瞬地看着。
直到行色匆匆的蒋慕渊出现在那边,四目相对之时,顾云锦悬着的那口气才总算落下去了。
原来,当真是这一天呀。
前世她头一次见蒋慕渊时,就是这天了。
那时蒋慕渊转身离开,只让寒雷送了一把伞来,而这一次,两人不是全然不曾碰过面的陌生人,蒋慕渊自然而然地就走了过来。
“怎么不在游船上”蒋慕渊含笑问她。
顾云锦道:“陪郡主下船走走,她去见她母亲了,小公爷怎么也在这儿”
“来看二叔母的,”蒋慕渊解释道,“我从堤岸走,方便些。”
那游船之上都是姑娘家,虽说都是相熟的,但对蒋慕渊而言,的确没有骑马走堤岸便捷。
顾云锦颔首,抬眸打量了他一眼。
蒋慕渊的衣摆也沾了些雨水,脸上也有水珠子,他随意抹了抹,目光虽炯炯,但眼下微微有些青。
顾云锦看在眼中,不由道:“小公爷这些日子很忙吧……”
她是随口一叹,落在蒋慕渊耳朵里,因着前回听风说过的话,就品出些别的意味来。
那夜以为他要过去,特特重新梳妆更衣,最后只能面露失望。
而在那之后,一个多月,他也的确是没抽出空来。
那之后,蒋慕渊对水晶油包甜滋滋的味道颇为着迷,这会儿想到甜味,他从腰间的荷包里摸出了两块糖,笑着递了一颗给顾云锦。
顾云锦低头看蒋慕渊摊开的手。
手掌上有不少茧子,一看就是习武之人,糖果躺在掌心里越发显得小巧,那层胭脂色的糖衣极其讨喜。
“尝尝看。”蒋慕渊道。
青葱似的手指落在掌心,轻巧提了糖果去,指甲尖微微刮到了蒋慕渊的掌心,因着实在太轻了,顾云锦浑然不知情,而蒋慕渊却感知得清清楚楚。
像是猫儿的爪子划过一般,不止落在了掌心,亦是划过了心田。
他下意识地想反手去握住那细长的手指,但略一怔神的工夫,顾云锦的手已经收回去了。
顾云锦剥开了糖纸,送入口中,甜丝丝的味道一下子卷席了口腔,从口齿之间甜到了嗓子眼里,又顺着咽喉冲入五脏六腑。
第一百六十一章 总少不了道谢
雨水潮湿,一扫暑气,呼吸之间,全是清新气息,胭脂香、皂角味道,早就被掩盖了。
可顾云锦突然靠近,蒋慕渊还是能嗅到她身上甜甜的香气。
不是胭脂,而是那颗糖。
清清淡淡的果糖味道,在雨气中并不明显,但正是这样的若有似无,让人不由想深深吸一口气。
蒋慕渊垂眸看她,口中的饴糖裹在舌尖,擦过牙齿,只觉得蜜蜜甜。
而后,蒋慕渊才看了眼右手臂,道:“怎么这么问”
顾云锦解释了一句。
蒋慕渊这才明白过来,不由失笑道:“也是你仔细。其实是好了的,只是前段日子不太舒服,大夫说要好好养养,就一直注意着。我是习惯成自然,不碍事的。”
就像是为了证明当真不碍事,蒋慕渊稍稍活动了一番右手臂。
顾云锦并不清楚蒋慕渊右手臂的旧伤到底在哪个位置,看他这般动静,好似真的无事一般,她便放下心来,眉宇渐舒。
蒋慕渊看在眼中,见她放心了,便没有继续说旧伤,而是问起了将军府的事情。
“听说你们在找宅子”蒋慕渊道,“将军府的人要搬来京城了”
吴氏托过贾妇人寻宅子,因而蒋慕渊听说了,顾云锦也毫不意外,她颔首道:“大伯娘和三姐姐说是中秋后进京,三姐姐从京里发亲,完婚时长房其他兄弟姐妹也要来的,往后就住下,不走了。
大伯娘的意思,我哥哥不在京里,家里就我们几个女眷,还是搬到一处住,彼此有个照应。”
“没有找到合适的宅子”蒋慕渊又问。
顾云锦道:“听说是还没有。他们住惯了宽敞的将军府,宅子若小了,怕是不习惯,住不开。”
她离开镇北将军府多年,但对将军府的布局还是记得的。
北地城镇不像京城这么寸土寸金,人少地多,将军府占地极大,里头有校场,城外还圈了块地做马场养马。
像北三胡同这样的小院子,她们娘三个住着觉得舒坦、亲切,长房恐怕就吃不消了。
再说了,徐氏带着两个孩子回京,说出去算是投奔娘家,虽不在侍郎府住,但寻起住处来,讲究不多。
可长房就不一样了。
信上说了,长房往后是长住京城了,那意思便是,只要没有军务在身,承继了镇北将军之位的伯父亦是要留住京城的。
这等于是在京中要建府。
京中讲究以身份居住,侍郎府所在的青柳胡同,左右几乎都是官宦之家。
而北三胡同或是珍珠巷,则是外商群居之处,顾家找宅子,除非实在挑不中心仪的,否则不会选择与外商比邻,即便暂住下,也要急着另寻的。
这些缘由,不用顾云锦解释,蒋慕渊也能想出来,便道:“我让听风留心些,若有合适的就告诉贾大娘。”
顾云锦笑着道谢。
蒋慕渊好笑地睨了她一眼,道:“每回见我,总少不了道谢。”
这么一说,顾云锦亦是莞尔。
&nbs
p; 蒋慕渊帮她的事儿实在太多了,大大小小的,哪怕对他而言,的确是举手之劳,但对顾云锦来说,受益颇多。
除了道谢,她也回报不了什么。
就好像石瑛的事情,若无蒋慕渊出手,石瑛已经跑到天涯海角,舒舒服服过日子去了。
可她那人又委实太过阴狠,若不斩草除根,往后还不知道又会翻出什么风浪来。
这一桩,顾云锦还未道过谢,但蒋慕渊都那么说了,她这会儿也不好在把“谢谢”挂在嘴上,便干脆扯开去,说了旁的。
第一百六十二章 枣糕
雨声歇了,脚步声便清晰了。
顾云锦循声望去,就瞧见了神色哀哀的寿安郡主。
蒋慕渊看在眼里,等寿安郡主走到近前,他拍了拍妹妹的肩膀,柔声道:“正好雨停了,你跟顾姑娘一道回船上去,别叫长平她们等久了。我之前吩咐过,船上给你备了些慈心宫的枣糕,有尝到吗”
寿安郡主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枣糕并不稀罕,但寿安最最喜欢的,是慈心宫小厨房里做的枣糕。
明明与御膳房用的是同一种方子,甚至因为不让皇太后吃得太甜而减少了糖的用量,但滋味就是与众不同,格外清香爽口。
因着是小厨房里做的,若没有皇太后的吩咐,平素是吃不着的。
“刚刚没瞧见有枣糕,我这就回去看看。”寿安郡主笑了起来,拉着顾云锦要回船上去。
顾云锦与蒋慕渊告别,跟着寿安郡主一道走。
绕过走廊,青石板地砖有些湿滑,两人手牵着手,走得不快。
顾云锦睨了寿安郡主一眼,就看出来她的笑容已经不及刚才欢快了。
这个小姑娘呀……
蒋慕渊特特哄她的,她心知肚明,也不愿意叫兄长担心,这才笑得那般愉悦。
似是察觉到了顾云锦的目光,寿安郡主重新挂上了笑容,道:“其实我知道的,哥哥肯定交代过,让侍女们等我从白云观回去之后再上枣糕,他就是拿那点心逗我开心的。”
寿安见过方氏之后,情绪肯定低落。
这种郁郁,言语不好哄,能有吃食让她稍稍打起些精神来,一定就会用在刀刃上。
寿安加快了脚步,嘴上却不错过任何一个夸赞蒋慕渊的机会,道:“哥哥就是这么细心。”
顾云锦跟着笑了,她岂会不知道蒋慕渊心细
“是啊,小公爷很细心的。”顾云锦应道。
寿安眉梢一扬,她听见顾姐姐夸哥哥了,不枉费她三番几次说哥哥好话。
这可比枣糕还让她雀跃,心情霎时间愉快许多。
两人回到船上,长平县主等人都看了过来。
长平猜测寿安的情绪会有些低落,与傅敏芝她们商议着要怎么逗寿安高兴,不想见寿安笑盈盈地回来,愣怔之后,见她的笑容真心实意的,不由也都松了一口气。
侍女摆上了枣糕。
长平县主格外捧场,道:“慈心宫小厨房的今儿个可真是沾光了。”
寿安郡主抿唇笑,取了一块递给顾云锦:“姐姐尝尝。”
顾云锦接过来咬了一口,入口顺滑凉爽,丝毫不粘牙,淡淡的枣子香气漫在口齿之间,是枣子特有的甜味。
在夏日里,这样的点心实在叫人欢喜。
长平县主道:“你们刚才不在,错过了好景致呢。下大雨时的院子都看过不少了,雨中的平湖却不常见。整个水面都拢在雾气之中,雨水砸下来,当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
程四娘附和:“可惜这一片水没有养莲花,若是在对岸那一片,雨中荷塘,越发好看了。”
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都是欢欣事,寿安心中的那些阴霾全散了。
游船回程时绕了湖心岛的另一侧,慢悠悠地荡回了岸边。
寿安郡主把顾云锦送回了珍珠巷,与她挥了挥手:“等天气凉爽些,中秋前后吧,姐姐到国公府找我玩”
顾云锦自然是笑着应了,进了院门,贾妇人就笑嘻嘻把一个精致食盒递给了念夏。
念夏心里透亮。
在白云观里,顾云锦之前在想事情,念夏就离得有些远,等蒋慕渊过来了,她就越发不好上前去了。
大雨磅礴,那两人说了些什么,念夏一个字都听不到。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快马加鞭
小王爷闻言,不由正色许多,关切道:“请乌大人来给皇祖母瞧瞧”
皇太后摆了摆手,道:“这有什么好看的哀家这就是心病!哪天找到燕清真人了,真人进京来了,哀家就踏实了!”
可满天下的,又要去哪里找一个人呢
陪着皇太后用了晚膳,小王爷才起身离开。
嬷嬷一路送出来,许是怕小王爷担心,道:“可能是近些天太热了,皇太后不耐暑气,夜里这才睡不好。
只是年纪大了,乌太医不让摆太多冰盆。
等出了夏,大抵能好上许多。”
小王爷颔首。
不过,皇太后这些时日是注定睡不踏实了。
五日之后,驿站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地往京里送消息。
驿官从南城门进京,绝尘往宫门而去,沿途百姓纷纷避让,而后交头接耳的,猜测着到底出了什么状况。
有人猜道:“许是寻着真人了”
“寻到真人能这么匆忙”有人不认同,“马快得差点都撞到人了。要我说,可能是军情。”
“又要打仗了”
“哪年不打仗现在北面还打着呢!”
“难道是打输了”
猜测颇多,又提及那几次凶兆,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但百姓的情绪还算稳定,毕竟,不是在京城脚下,打仗也好破城也罢,还轮不到他们头上。
蒋慕渊急匆匆地赶到了御书房。
大案后头,圣上脸色铁青看着快报,见他来了,便把快报拍在案上:“你看看吧。”
蒋慕渊拿起来看了,上头写的不是军情,而是水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