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明成长记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羽卿书
曾经还有人幻想自己能像鸟一样在天上飞呢,飞得高就能躲避地上的猛兽,飞得高就能看到哪里的食物最多,有人会说这是异想天开,这人忘吃药了吧,蛇精病一个。
可是如果没有这种大胆的想象,现在天上还会有飞机吗,水里会出现潜水艇吗,你能想象出直升机吗,达尔文就能,神经病一个,满脑子都是奇怪的东西,但就是这种异想天开的神经病,人类才会进步。
所以罗冲才会不惜因为一个桌子面,就赏赐一个功劳奖励,这种行为就是千金买马骨啊,他为的不是那一堆马骨,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千里马,让部落里出现更多会思考的人才。
“啊这样也算功劳吗我也没为部落做什么大事。”木豚有些受宠若惊的说道。
“不,是你做出了桌子,才让我们汉部落有桌子用,这肯定是功劳,以后我们汉部落每一个人用桌子的时候,都会想起桌子是你木豚做出来的。”
罗冲摆了摆手,强行给了木豚一个奖励,他必须要用木豚树立起一个模范,就像当初的lei feng,哪怕这个人根本是虚构的也没关系,他只是一个榜样。
“可是,可是,做桌子的想法是首领提出来的啊,这不是我自己想的。”
木豚还在跟罗冲摆事实讲道理,他是真的老实人,太特么坦诚了,气的罗冲想要揍他,这个人怎么就那么一根筋呢,难道老实人都这样
“是我说过的没错,但我也只是想过而已,可东西却是你亲手做出来的,而且做的还很好,所以功劳还是你的。”罗冲继续推脱着功劳。
“可是......”
“不用可是了,你的功劳说完了,现在说说你做错的地方。”罗冲不耐烦的打断道。
“啊......”木豚一听罗冲说他犯错了,立刻就懵逼了,不是刚说有功劳的吗,怎么肥四
“来来来,你坐在这个凳子上,拿着你的桌子腿,立起来。
你发现了什么不觉得这个桌子有点太高了吗,把桌子腿锯短一点,桌子面加上腿,净高75厘米就行,你整那么高干嘛,这又不是吧台。”罗冲直接岔开话题说起桌子腿的问题,果然把木豚的注意力转移了。
&n
第169章 织布机(求票票求订阅)
告别了罗冲,游伏骑着角鹿,身后跟着那辆牛车,牛车上装着几个陶锅和一些陶碗,两个大木桶,一个满满一桶白盐,另一个用来装水,车斗里还坐着游部落所有的小孩子,成年人就在周围跟着,像是即将出门押镖的镖局一样。
呃......好像雇佣兵和古代的镖局也没什么区别,都是接一些武装押运的工作。
时至上午,炽热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又是一个大晴天,稻田里的水分被快速蒸发,一直看顾着稻田的长老和鼠巫,马上又叫来几个族人,挖开水渠给稻田放水。
历时一个半月,此时的水稻已经到了分蘖拔节期,禾苗的高度像发疯一样的猛长,几乎每天看到都是新模样,现在已经从原来的一尺来高长到了罗冲大腿的高度,估计再过两三个星期就会长到比人还高了,毕竟这种野生稻的原种就有两米左右。
小蝶又坐在了凉亭下开始一天新的纺纱工作,半上午的时间,罗冲又做了一个皮条,把新的那台纺纱机也套上了传动皮带,上好了润滑油。
这个专门用来纺纱的工作亭也多了几个人,两个从火部落带回来的孕妇被小蝶收为麾下,跟她学着一起纺纱,三台机器同时开工,畜栏里那三十多头羊驼也一只接着一只变成了秃驼,取而代之的,是一卷卷精细的咖啡色毛线。
罗冲也坐在凉亭下,嘴里叼着一根嫩草,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瞎画。
“罗冲,你怎么还不给我做织布机啊,现在我们都三个人一起纺线了,你要快点做织布机啊,要不然我们可是很快就把毛线纺完了。”
小蝶看着罗冲坐在地上也不干活儿,嘴里叼着根草,惬意无比的样子,忍不住就对罗冲催促道。
“我这不是在想怎么做吗,你不要催我,等我想明白了,动手做还不快吗,干你的活儿,别闹。”罗冲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继续在地上胡乱画着。
小蝶撇了撇嘴,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了,而罗冲还是在那里努力回忆着前世见过的一些织布机的资料和原理。
织布机有n多种款式和结构,但是大体上来看,基本都是框架式的,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差不多,织布机具体是从哪里开始流传的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汉族的织布机却从很早就有了。
从早期的腰机,到大汉朝的斜经框架织布机,都是汉民族的祖先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是汉民族的骄傲。
罗冲以前在书上见到过织布机的图片,也知道它的原理,在博物馆里也见过人家操纵实物用来工作,但是那些织布机都无一例外的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太大了。
搞研发首先就要知道的是用途,要满足市场需求,汉部落的需求就是材料充足,要能量产,争取每家的女人都有一台织布机,或者把条件再降低一下,几个家庭为一组,有纺线的,有织布的,还有操作精梳机的。
精梳机和纺纱机都很小,放在屋里也占不了多大地方,但是织布机的大小却是毫无疑问的,汉部落的制式住宅,每间屋子除了那个占地很大的火炕,剩下空余的面积也就剩下了两米x三米的面积,用来放置一台大型的织布机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汉部落
第170章 宫殿or学校?(求票票求订阅)
设计好了初代织布机的详细结构,以及各个零件的尺寸,罗冲把这些数据都用木炭写在一块木板上,交给木豚先去制作零件,主要就是框架,和几个大大小小的卷轴,等他们准备的差不多了罗冲再来亲自组装。
等安排好这些事情,罗冲就独自去了小河边,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等他了,今天有一件大事,经过数百人的不懈努力,回水河要竣工了,今天是打通最后的屏障,给回水河引水的日子。
这次的回水河贯通仪式并没有上一次那么艰苦,上一次在初春,河水都还结着冰呢,而且汉部落当时可用的劳动力也才几十个人,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汉部落新加入的氏族成员里,已经有了几个擅长游泳的。
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个月就到夏天了,春末的天气已经初显燥热,会游泳的族人们都巴不得跳下河水好好泡个痛快,早不是几个月前还需要上岸烤火的时候了。
这一次罗冲没有动手,剩下挖通回水河的工作全由敖氏族和柴氏族的少年们来完成,其他人在岸上帮忙运输泥土。
挖掘的进度是很快的,几十个人轮番作业,回水河的河道与小河的屏障被一层一层的削去,在削到只剩下40公分的厚度时,最后的屏障很快就被挖出一个大洞,最上面一米高度的松土层率先承受不住河水的冲击,直接土崩瓦解,顺带着还冲垮了下面三米深的黏土层。
尽管河道下面并没有完全冲垮,还留有一些‘顽固’的土墙,但那并不碍事,等到整个水循环系统挖好的时候,那点顽固分子早晚会被冲刷干净。
回水河有水了,罗冲下的第一条命令,就是以后洗澡,洗东西都要到回水河来洗,北边那条引水河只能用来供给日常饮用水,违令者扣一天食物。
族人们对此很不解,罗冲也没给他们讲大道理,就是一句简单的,这样不容易生病。
听到生病两个字,族人们默默的缩了缩脖子,没人再发出质疑。
回水河竣工了,但是烧砖的工作可没完,挖出来的粘土都已经制成了砖坯,瓦坯,整齐的码放在草棚子下面等着入窑烧制,但是烧窑用不到那么多人力,之前挖河的数百人手这时候就全都空闲了下来,他们在等着罗冲给安排新的工作。
干什么好呢,罗冲想了一下,目前最紧要的任务还是盖房子,最起码要先盖出三个城区的民房,也就是将近300户住宅,才能满足汉部落目前2000多人口的居住需要。
尽管这两千多族人中有近一半的小孩子,可小孩子也不能睡野地里啊,更何况罗冲还打算要他们学习,毕竟他们才是祖国......咳咳,部落的花朵嘛。
想到这里,一个初步的计划在罗冲脑袋里出现了,关于中央城区的建设。
之前罗冲一直想的是把中央城区建成广场,当然现在也没变,只不过全都铺成广场就有些浪费了,长宽110米的一个城区,面积差不多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完全可以留出一小半的面积用来建造公共设施,比如一个学校,还有罗冲的家。
对,罗冲打算住在学校里,呃,也不能这样说,是他想把自己的院子放在学校里,毕竟空间有限吗,要节约一点儿不是。
说道节约空间,其实从现代就能看出来了,你看现代那房子,啊,那楼,啊,一个比一个高,明明只能住两户人家的一块地皮,硬是能给你摞出来
第171章 初代织布机(求票票求订阅)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着,平凡而又充实,汉部落就像一台初具规模的机器,在井井有条的高效运行着,所有的族人都各司其职,在努力的为这个新家园做着贡献。
又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稻田里的水稻已经长到了罗冲胸口的高度,从远处看起来绿油油的一大片,看着就让人心里充满了喜悦,因为那是希望。
旁边不远处的花生和辣椒生长的也十分迅速,花生在地下怎么样罗冲还不知道,反正地面上的部分目前长的非常旺盛,辣椒也不例外,上面已经开满了一层白色的小花,等这些盛开的花朵凋零的时候,辣椒也就该结出来了。
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远在八宝山的大树又向汉部落输送了两船石灰石矿物,还有几十只大大小小的兔子,都是被连窝端过来的,里面不乏还有一些尚在哺乳期的小家伙,看来野生的兔子也在不停的疯狂繁殖。
新的石灰窑也已经建设完毕,两天前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煅烧石灰石,石灰石煅烧之后就是生石灰,如果再加上水反应一下就是熟石灰了。
把这些石灰和成泥后拿给建筑队涂抹房子的砖缝,用来给砖缝处的泥巴做防水处理,从外面看去,青砖,青瓦,配白色的砖缝,也别有一番韵味。
罗冲甚至还想着,等这些石灰数量多了以后,还可以用来做房屋的内部装修,比如把室内墙刷成白色,这样可以提高室内的亮度。
小河东岸的栗部落,这几天又和汉部落交易了两次油桐树和油桐子,由于上一次罗冲让他们把树冠砍掉,所以这两次他们运来的油桐树苗也比之前更多了,每次都有四五棵左右,但是这次他们没有再交换更多的白盐,而是选择了更多的陶器,陶锅和陶碗,甚至还有水缸。
栗部落的首领毛利,也从中尝到了青铜工具带来的便利和高效,他向罗冲提出了再次交换青铜工具的想法,但是罗冲并没有答应。
工具是不可能给的,尤其是木工的工具,不夸张的说,只要有了这些木工工具,就基本上等于有了一切,因为用这些工具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工具来,而这才是汉部落在众多同类部族中保持领先地位的手段。
桐油,暂时还没有加工出来,因为榨油实在是太麻烦了,所有的植物油,基本上都要先经过炒熟,然后再通过物理压榨,甚至是多级压榨的方式才能产出植物油。
不管是花生还是油桐子,想要拿来榨油都需要先炒熟才行,也就是把果实中的油脂通过高温分解出来,而汉部落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锅可以用,只能等再过一段时间,到时候浇铸一批铜锅出来了。
而且罗冲现在也没有时间整那些个东西,他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都在研究那台初代织布机,罗冲和木豚,还有那个学徒工,三个人组成的研发小组,已经连续攻坚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并不是因为织布机有多复杂,主要是加工的方法太困难了。
比如加工一个圆柱形的卷轴,需要打磨的非常光滑、平整,而且必须是滚圆的形状,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纯手工打造,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最后,罗冲想出一个方法,就是用多边形来解决。
先把一根长方形的木方锯成一个八棱柱,然后再把多出来的棱子用刨子刨平。
&nbs
第172章 纵横方丈之间(上)【求票票求订阅】
“好,我教你怎么用,但是你得帮我,这活儿一个人干太费劲。”罗冲点点头说道。
“好啊,要我怎么帮”小蝶跃跃欲试的说道。
“嗯——你先把找人把线缠在这个小棍子上,这个一会儿当作纬线来用,不用缠太粗,要能放进这个梭子里才行。”罗冲说着话,把几根梭芯轴递给了小蝶。
“噢,那我呢我干嘛”小蝶接过那几根小棍子递给其他两个纺纱的孕妇,然后继续问道。
“你说呢,不是要织布吗把毛线拿来啊。”罗冲无语的翻了翻白眼。
“噢,嘿嘿......”
小蝶尴尬的一吐舌头,刚忙招呼几个半大的小女孩,抬来一筐纺好的纱线。
罗冲看了看,嘴里又蹦出一个字:“不够。”
“啊这都有那么多了,我阿姆教我织布都没用过那么多的,会不会太浪费了。”小蝶看着这些好不容易弄出来的毛线,心里还有点舍不得。
罗冲不自觉的挑了挑眉:“............你懂啥,让你拿你就拿呗,我都说了我跟你阿姆织布的方法不一样的,乖,快去拿,把这些天纺的线都搬来。”
小蝶瘪了瘪嘴没有说话,委屈的看了罗冲一眼,扭头又去带着小朋友搬线去了。
没过一会儿的功夫,五六筐卷满毛线的线轴就出现在罗冲面前,罗冲看了一下,开始召集周围的女人们拆线,每个人把两手撑开,以双手为轴,把线轴上的线都缠在手上,变成一个线束,准备铺设经线。
罗冲给她们示范了一下,然后就先不管了,这是细活儿,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比纺纱还麻烦。
用纺纱机纺出的毛线比小蝶身上的麻布要粗,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纯手工做的东西确实要比机器做的更精细一点,两者之间有多大差距呢,这么说吧。
用纺纱机纺出的羊驼毛线直径差不多0.5毫米左右,排列经线的话,一厘米就有20根,而编部落出产的麻线,一厘米能排30根左右,只不过他们的排不了那么密实而已,但是单论线的粗细,显然比罗冲的毛线要高出一筹。
等了大概两个小时后,在几十个女人的努力下,那几大筐的毛线就被拆了一半,然后罗冲就喊停了,毕竟还要留下一些当纬线用的,同样面积的布匹中,纬线有时候比经线要耗费更多。
两手中间保持40厘米的距离绕线,加上两个手掌的宽度,毛线围绕一周就是一米左右,还要稍微多出一点,这样缠绕50圈,基本上就有53米左右了,加上机器的损耗,差不多净布也能留下50米,就是这样50米长的线束,足足弄了2000股。
2000股线是什么概念,一厘米20根,全织在一起也才一米宽,就这宽度,想做个被面床单都难,只能用两块布竖着拼接才行,想做个大点的旗帜都不够。
一根一根的排线太麻烦,罗冲让小蝶每十股线分成一组递给自己,然后弄出10个线头拧成一股绑在卷经轴的木条上,从左到右依次排开,光是绑经线这一个步骤就用了将近半个来小时,我滴妈呀,这可是200股啊。
等把经线全部绑完,然后摇动卷经轴,把这些线全都卷在上面,2000根毛线垂直而下,再拉过位于机器中间的横杠,然后就要开始精密的分线,把线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组,分别穿在两组提纵杆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