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长白山的雪
我和你三哥眼见着也快退休了,再说你们不知道,现在厂子里哪有什么活啊
闲
第1114章 回老家看看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就在陈家众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时候,二月初,收音机里传来了几条消息。
一个是从今年开始,不再进行上山下乡,原本下乡的青年,符合条件的可以回城。
于是,刚过了七九年春节没几天,全国各地那些下乡的青年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回了他们原本生活的城市。
当初下乡就是为了解决城里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而如今这六百七十万的回城大军,一窝蜂的回到当初城市。
很多人回来之后根本没办法安置工作,更多的人都处于待业状态,一些小型的骚乱时有发生。
鉴于这种情况,上级就在二月里,又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
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之下,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个体劳动。
此项消息一出来,嘉和他们都高兴不已,总算等到了。
这回,他们就不必要有什么思想负担,回去可以正常办手续,他们的烤肉店,应该可以顺利开起来了。
当然,这还只是上级精神,落实到各地的时间不太一样。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好的开端,证明了他们的想法没有错。
嘉和嘉晟他们都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回首都了,巧莲跟曲维扬商议之后,决定正月十六从家里走。
回青山沟住两三天,然后巧莲跟着去首都,曲维扬回家。
这一家子出门,大人还好说,小娃们比较麻烦,但是又不能不领着,家里没人照顾啊。
于是定下日子之后,巧莲跟美琳玉淑他们就忙了起来,准备小娃们出门吃的用的。
等着东西都预备齐了,嘉康美琳、曲维扬两口子都跟单位请好了长假。
正好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六早晨,众人坐客车到了仙人桥,从仙人桥坐火车到通化。
通化住一晚,第二天坐客车到桓仁,从桓仁到青山沟,比宽甸近,这还是曲维扬他们那次回家的时候发现这么走更方便。
桓仁住一晚,第三天从桓仁坐车到了青山沟。到青山沟就好说了,走
第1115章 儿时伙伴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曲维扬一边走一边给小娃们讲故事,原本不太情愿的小娃们一个个听故事都听的入迷了,也就忘了走路的辛苦,跟着大人就这么一路往营匡子生产队走去。
正月里各家也没什么事情,还不到种地的时候呢。
中午天气挺好,太阳暖融融的,路上有几个人在溜达,或是凑一起聊天。
有人瞅见了曲维扬这一行,都有些好奇,“呦,这是谁家来客人了
快看看,那边走过来的是什么人啊看看人家这穿着打扮,好像不是普通人啊。”
“石头,大林,你们这是在干啥呢咋地,不认识我了”
曲维扬领着妻儿走到近前,一眼就认出了前面那几个说话的人,正是儿时的玩伴石头大林他们。
这么多年没见,这些人还是那样儿,就是比当年老了些。
曲维扬这一开口,那头几个说话的人都愣了,来的这人看着有点儿眼熟啊,这是谁呢
“你是”大林皱着眉看曲维扬,这人好眼熟啊。
“维扬哥,是你么哎呀,是维扬哥啊,快,石头,这是咱维扬哥回来了。”
曲维扬这些年变化也不大,只是这一身的穿戴,跟青山沟这边格格不入,所以大林一开始没敢认。
此时见曲维扬朝他点头笑,大林总算确认了,眼前这可不就是曲维扬怎么
“哎呀,维扬哥,你这一走又是十几年没回来了,我们都不敢认呢。
你看看你现在多气派啊,也不显老,还挺年轻的呢。”
曲维扬这些年始终上班,虽然农忙时也下地干点儿活,终归不像老农民那样成年风吹日晒,所以这相貌上的确不显老。
他比大林石头还大一两岁呢,可是现在站一起的话,大林石头要显得比曲维扬大六七岁那模样。
“是啊,十多年没回来了,今年特意请了假,回家来看看。
咋样,家里都还好吧”曲维扬见了儿时的这些玩伴特别高兴,一直笑着。
大林、石头看了曲维扬一眼,叹口气,“啥好不好的
 
第1116章 回到石家沟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林和石头好不容易见到了曲维扬,一肚子的话要跟曲维扬说,要不是旁边有人路过,凑到跟前说话,大林他们能扯着曲维扬一直聊。
“哎呀,你看我这见了维扬哥,高兴的啥都忘了。
那啥,维扬哥,你们这次回来住哪儿要不然就上我家去住吧,走,咱回家好好说话去。”
大林十分热情的喊着曲维扬一家,到他家去住。
“大林,不用了,我们还是先回石家沟看一看再说吧,这些年也没回来,得回去看看李大哥胡大哥他们。
这样,我们先安顿下来,然后找时间,咱一起去看看大海。
我好多年没见着大海了,也不知道他的腿不好,得空我得过去看看。”
曲家在石家沟的房子,给李家住了,自从上回曲维扬回来,李家怕惹事,也就没敢再给曲家写信。
如今曲维扬他们回来,不管咋说,也得先去李家看一看,别因为当年的事情,李家也受到牵连。
当然,曲家老少将近二十口人,这个住的地方也是问题。
刚才在青山沟下车的时候,曲维扬还特意打听了,寻思着公社要是有个招待所,他们这一大家子就住在招待所里算了。
可惜,青山沟公社没有招待所,如今也只能先去李家,看情况再说了。
“嗯,是该回去看看,李家还行,你家那房子李家一直住着呢,始终维修着挺好的。
他家孙子都老大了,结婚了好几个,他家孩子算是有出息的,去年还有一个考上大学了呢。”
大林一听曲维扬说是要回石家沟看看,也就没再扯着曲维扬往自家走。
“那啥,那就等维扬哥得空了,到时候咱哥几个聚一聚。
好多年没见了,那年你回来,还没等怎么地呢,就跟姜德喜那狗东西闹起来。
后来你们爷俩急急忙忙走了,这往后就再也没消息,我们也都惦记着。”
那时候姜德喜在公社当书记,形势也严,再加上有人去打听曲家打听陈家。
这些跟曲家关系好的,索性就把跟曲家来往的信件全都烧了,地址也毁了
第1117章 李家
“李大哥,李嫂子,我也回来了,还有我们家一群孩子呢。”
巧莲在曲维扬身后,跟着也进了屋,然后回头喊儿子闺女儿媳妇们都进来。
“这是你们李大爷,那是李大娘。
嘉康,那时候你小,妈一有点儿啥事儿,就把你放在你李大娘家,跟建国他们一起玩儿呢,你还能记起来不”
嘉康领着媳妇孩子,从外面进来,后头嘉俊嘉和也都领着媳妇孩子,再后头嘉晟嘉祥佳莹也跟着进来了。
幸好李家这房子不小,东屋间量算大的,可即便这样,曲家这将近二十口人,也差点儿把李家给挤满了。
老李和媳妇一看,又吃惊又高兴,“哎呀,弟妹,你回来了
天,咱多少年没见着了小三十年了吧弟妹咋看着没啥变化啊好像还是当初那样子呢。
这都是你家孩子老大嘉康还能认出来,那次跟着老曲兄弟回来了一趟。
这几个都是谁啊哎呦,一点儿也认不得喽。”李嫂子看着嘉康兄弟几个,满心欢喜。
“大哥,嫂子,那是嘉康,你们都应该能认得,这嘉俊,这是嘉和,就是那年回来的时候,才刚会跑的那俩。
这三个是嘉晟、嘉祥、佳莹,我五七年又生的,那回生了仨,佳媛工作呢没回来。”
巧莲指着几个儿女,给李家夫妻介绍。
“这是老大媳妇美琳,身边是他家俩孩子,这是老二媳妇玉淑,老二家生了三个,那是老三媳妇婉瑛,老三家生了一对双儿。”
巧莲又指着儿媳妇和孙子们,都一一介绍了。
“李大爷,李大娘。”“李爷爷,李奶奶好。”众人赶紧打招呼,小娃们都挺懂事,还知道问好。
“哎呦,好,好,好,天爷嘞,弟妹啊,你可真能,又生了三个。
真好,这一家子七个儿女,如今有了这些孙子孙女,真不赖啊。”
老李两口子都挺高兴的,赶紧招呼孩子们上炕坐,又让建华快点儿再去搬几个凳子来,给嘉康他们坐着。
“哎呀,这一晃眼就是十几年音信不通啊。
当时闹腾的厉害,姜家上蹿下跳的,我们也不敢再给你写信了,生怕姜家顺着地址再去找你们的麻烦。
这些年咋样儿啊看你们这穿戴打扮,日子过的还行吧”
李嫂子打量了曲家众人几眼,羡慕不已,曲家这些人的穿戴,看着就跟城里人一样,可不是他们这些老农民能比的。
巧莲让嘉康嘉俊把手里的东西放在了炕上,然后才笑道,“还行吧。
孩子们都大了,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大学的上大学,我们两口子也搬去县城里上班了,日子还算过得去。
就是这些年没能回来看看,心里总是惦记着。
好不容易赶上老二出任务休息,老三他们寒假还没结束,我们两口子就请了假,领着孩子们回来看看。”
“大哥,嫂子,家里咋样儿啊”
虽然路上遇见大林他们,已经知道了老家这边日子不太好过,不过这闲唠嗑嘛,总要问两句的。
“还能咋样儿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那几年瞎闹腾,咱这地里本来就不出多少粮食,再让种那些产量低的,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好歹那一次打起来,姜德喜那狗东西没敢再来砍咱的树,那树上结点儿板栗啥的,对付着能吃点儿。
就是结了的果子不让卖,你说谁家能吃上这么多啊那玩意吃多了也不行。
唉,没辙了,就偷摸的拿去城里卖一些,多少能换点儿钱或者粮食回来,对付着过吧。”
“这两年又好点儿了,大海的儿子胜利当了书记,想办法把咱林子里出来的东西往外卖。
这两年又种了些产量还行的粮食,好歹不饿肚子,一家手里能留几个钱,也就这样儿吧。”
日子不好过,李嫂子也没啥说的兴致。
“你家老二这一身
第1118章 李家媳妇
“爹,娘,这是谁来咱家了”
屋里正说话呢,外头进来个媳妇,说是媳妇,其实年纪也不小了,看着也得有四十几岁。
来人巧莲不认识,想来应该是李家的三媳妇了。
“贵客呗,还能是谁后屋你曲家大叔大婶。
那年你曲大叔回来,不是见过一回么”李嫂子笑呵呵的说道。
“这是老三媳妇,秋月,五四年秋天嫁过来的,生了三个孩子。
老大是闺女,早就嫁出去了,老二是个小子,去年考上大学,现在在沈阳读书呢。
老三就是建华,在宽甸念书,这是放假了还没开学,开学就去县里住着念书了。”李嫂子给巧莲介绍了一下。
“这是你曲家婶子,那是你曲家几个兄弟和他们媳妇。看看人家,这么多孩子,多兴旺啊。”
李嫂子挨个儿都给介绍了一下,李家三媳妇秋月,也过来跟众人见礼。
“那啥,建华啊,赶紧去后屋喊你大伯和大伯娘,就说家里来贵客了,让他们过来。”李嫂子吩咐孙子去后院喊大儿子大儿媳。
“老二一家现在搬到宽甸城里去了,老二家那俩儿子招工在城里上班,老二也在县城找了个打更的活,前年搬过去的。
现在老三跟我们一起住,老大在后头房子住。”李嫂子解释了一句。
“呦,二侄子一家都进城了啊,真不错,嫂子,你有福啊,儿孙也都这么出息。”
如今这年月,能招工进城,那可是不错的生活呢,难怪李家看起来日子还行,原来是有门路啊,挺不错。
“混日子呗,但凡能从这穷山沟里走出去啊,就赶紧往外走。
我一直都说家里这些晚辈儿,一定要好好读书。
读书说不定就能走出这山沟,要是不读书啊,就只能一辈子在这穷山沟里呆着了。”老李叹口气说道。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读书就是他们的希望。
“嗯,对,孩子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就能多一条出路,咱不管是再苦再难,也该供孩子出去念书。”
巧莲满赞同老李这话的,如今这个年月,读书算是底层人最好最快的出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