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全球垄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昭灵驷玉
仅此而已。
因为玩“人设”就得要准备好“人设崩塌”的那一天,而且以这样的手段来塑造企业形象,短期内可以获得巨大的声誉,公司也确实需要良好的正面的形象声誉。
但是不能过度了,物极必反,当超过临界值的时候反而会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
当人们将之视为一种信仰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便是提出的要求也会苛刻到了极致,不容许有任何错误,要求一切都是完美的,一旦出现不满意的地方就会愤怒,就会造成另一种结果,因爱生恨,恨之信仰崩塌。
这种要求显然已经大大超过了一家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了。
拥有上一世记忆的罗晟看到铧为的一些事情对此深有体会,上一世的铧为,其在国内的地位,就如同索尼之于日本,ibm之于美国,阿尔斯通之于法国、三星之于韩国。
国内有部分网民们对于铧为的期望值过高了,甚至达到变态的地步,让人想笑又哭笑不得。
例如,铧为的通信基带要对标高通并超越对方,否则就骂;移动终端业务对标苹果并超越对方,否则就骂;研发投入规模对标英特尔、亚马逊这些,否则就骂……
以一家公司之力对标外国所有的高科技巨头集团。
一家科技公司vs整个硅谷巨头。
这一世罗晟缔造了两家无比耀眼的公司,并且光芒盖过了铧为,现在铧为在后头闷声发大财,今年总营收破200亿美元已经板上钉钉了,吃瓜网友们虽然也在讨论,但毫无疑问热度远远没法和罗晟及其缔造的两家公司相比。
而让罗晟很郁闷和无奈的是,他是真想要低调,可实力已经不允许了。
吃瓜群众和媒体也不允许。
好不容易出了家能够和微软、谷歌这等世界级的硅谷巨头分庭抗礼的存在,被视为全村的希望,吃瓜群众和媒体哪能允许罗晟闷声发财?
那还不得吹爆?
媒体需要热度,吃瓜群众需要精神寄托以慰籍,加上其它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你丫是全村的希望还想藏着不出来?
门都没有,必须站出来充门面担当。
这种事情罗晟已经没法左右了,势已经成,已然势不可挡,是典型的已经被时代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下是肯定下不来了,只能继续浪下去。
而且这股浪不能停下来,浪停了下来就冲不起来了,就意味着沉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
时间来到了11月中下旬,就在前不久刚刚也发生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结束了在巴西举行的2008年的g20峰会,而这次峰会上的重点议题就是应对时下的次贷危机。
这段时间,蔚蓝海岸和索尼、东芝、ibm公司三方进行频繁的接触和洽谈,在长达二十多天的时间四方终于达成了全面性的实质共识,这一次是正式的书面协定。
其速度可谓是闪电式的。
到了第三天,也即是11月19日上午,蔚蓝海岸举行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收购索尼旗下的cell芯片业务。
……
北美加州,英特尔总部高管会。
“真是太天真了。”
“罗晟真以为他能在各个领域所向披靡?他的这股勇气到底是从哪来的?”
“至少勇气可嘉,哈哈。”
“这位年轻的华国科技巨子还能延续他奇迹般的成功吗?nonono,挑战x86的下场就是让cell处理器的笑话更大,仅此而已,当然,我们并不介意再看一场笑话。”
此时此刻,英特尔公司内部的高管会议室上,所有人都很轻松,全是一片讥讽之声。
大洋彼岸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到了美国这边,英特尔公司的高管们在一场会议上临时提起了这个话题。
几乎所有人,包括时下英特尔掌门人保罗·欧德宁在内,对待这件事情的反应都丝毫不以为意。
英特尔的底气很足,理由也很足,现在可是被业界戏称为最黑暗的“牙膏厂”时代,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导致英特尔疯狂挤牙膏,现在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让英特尔长点心,或者有点担心的。
在pc领域,英特尔公司的x86架构基本上已经一统民用芯片江湖。
但这还不是让英特尔底气最足的地方,真正的原因是其庞大生态系统,开发者们宁可去研究x86并为其做深度优化,也不会愿意去学习复杂的cell架构。
多年以来,x86构筑生态系统,上面已经承载了无数商业软件、贡献软件、开源软件、开发者社区等等。
对方想要挑战x86,面对的就不仅仅是英特尔了,同时还要挑战全世界的开发者。
基于这些考量,英特尔在看到罗晟似乎意图让cell芯片“死灰复燃”却有恃无恐,甚至一副坐看笑话的架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
第289章【从陆地拼到了海底】
英特尔对于这个“死灰复燃”的挑战者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危机,不过英尔特也并不是对此无动于衷,人家都明目张胆的要入侵你的领地了,窥视着英特尔芯片王国的腹地,当然不能忍了。
于是,就在消息公布之后的第二天,针对此事,英特尔公司的一名工程副总裁就在国际版的miroblog上毫不客气的发文表示:
“买来的一只火鸡是变不成火凤凰的。”
这句话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英特尔的一名高管偏偏在这个时候发这么一句话。
显然,这不难解读。
科技媒体也迅速报道了此事,至于蔚蓝海岸,针对英特尔的这种赤果果的嘲讽并没有任何回应,而罗晟正忙着攀科技呢,哪有空去跟英特尔的人在网上撕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晟开始逐渐从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上抽出身来,迅速完成了对索尼旗下cell业务并购重组,今后并购外国企业的高科技产业也许很难像如今这般顺利了。
因为大环境正在悄然逆转,罗晟是走一步看三步,随着金融危机过后,在接下来的十年是华国正式进入了全面“超英赶美”起飞狂飙的十年。
同时美国人的注意力也不断的从中东地区转向亚太地区,确切的来说就是针对华国上心的程度一年胜过一年。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
罗晟缔造的两家科技巨头集团如今可以说是华国科技公司的明信片,正在全球收割利润,不断扩张。
不用想也不用抱有幻想,一旦美国人发现玩不起了就必然耍流氓,第一个肯定就拿这两家公司开刀,打压是肯定如期而至。
罗晟当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今后的日子海外市场肯定会面临诸多问题,但有句古话说得好,天无绝人之路。
金融危机过后,大中华区市场的消费力开始全面爆发,这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规模的超级市场,其爆发力是震撼世界的,也是精彩的。
就在当下,在2008年的年底,华国的互联网用户正式突破了3亿,增长率以两位数的规模在疯狂飙升,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新的互联网用户会再加一个亿的恐怖数量级,互联网在这个国家正走向飞速繁荣的快车道。
毫无疑问,罗晟接下来的战略布局必然是将重心逐渐从海外向内地倾斜,如果说以前海外市场占据了80%的重心,那么接下来罗晟希望能够做到内地市场和海外市场均衡,各占50%左右,内地可能要更重一点。
战略重心的转移,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抗打击能力。
不期望最坏的事情发生,但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假设海外市场的业务遭受重挫的情况之下,能借助内地市场的庞大规模顶得住场面。
而核心问题就是“备胎计划”,不但要突破将来外国人的全面技术封锁,还要在核心科技上反超并占领科技制高点,只要能够确保这一点,最终的赢家肯定是自己,也是华国。
此次日本之行一结束,罗晟回国之后就开始当甩手掌柜了,抽出身来全面负责攀科技,蔚蓝海岸的日常运营交给姚建鸿,蓝星科技则是交给张博文。
如今也有了人工智能小娜的辅助,罗晟不怎么去公司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两家公司的最新情况。
小娜每周都会定期向他汇报两家公司的情况。
……
今天是一周的奇数日,罗晟在秦微木的私人豪宅,而在偶数日则是在艾琳那边,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似乎俩女已经达成了默契的共识。
自从那一次她们在科技综合体大厦相遇之后,基本上没有见面了,那一次见面两女都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纸,但捅不捅破其实已经没有区别了。
罗晟试图完成“统一大业”这个壮举,但发现这个太困难,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她们相互之间的排斥,仿佛是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简直就是物理学界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样,试图将这两大现代物理的基石统一的人最后都碰一鼻子灰。
不过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其实也挺好的。
夜里,从浴室走出来的罗晟来到卧房:“宝贝,交给你一个工作上的新任务,非常重要。”
秦微木:“说吧。”
罗晟来到床的一边在她旁边坐下,轻抚着那修长而白皙如玉的美腿来回滑动着,若有所思的说道:“你取着手成立一个风险投资基金,这是个战略投资基金,只投新兴科技产业的创业板,前期主要是半导体相关领域,它不入蔚蓝海岸,也不入蓝星科技,该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从我们的家族基金获得。”
单打独斗不可取,效率太慢了,而来自外国的技术封锁可能会来的比预想中的更快,做一个战略投资者,扶持整条产业链才是最佳出路,自己抓重点,然后带领一帮小弟一起飞,自己在这个江湖中担任“武林盟主”的角色。
秦微木问道:“首次注资多少?”
罗晟想了想说道:“先搞200个亿左右吧,后面肯定要陆陆续续追加。”
秦微木在心里记下了这事,然后偏头瞄了眼罗晟:“没什么别的事情,有也明天再说,本宫乏了,侍寝吧。”
罗晟愣了一会,顿时一本正经的说道:“遵命!”
……
翌日,秦微木开始着手去建立这支战略风险投资基金,家族基金方面都是她在打理,这类工作对于她来说也是得心应手。
而在此期间,罗晟则是带着一批蓝星科技集团的云计算的团队技术人员离开了苏城,这次他又要出一趟远门,不过不是出国,而是出海。
他带着一支技术团队乘坐着自己的一艘巨大的私人豪华游艇来到了东海沿岸,距离长三角沿岸大约12海里左右的位置。
“老大,你带我们来这个地方要做什么?”随行的一位工程师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公司内部的研发人员、工程师们大多都以这个称谓居多,很少人称呼他罗总什么的。
罗晟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岸线,此时一些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不停,几名水手和技术员正在调试潜水器装置。
“当然不是来旅游观光的,我要把将来的超级数据中心沉入海底。”
此话一出,随行的几名工程师都不由得大吃一惊。
把数据中心放到海底?
这脑洞是不是有点大了?
罗晟微笑的说道:“要在海底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你们应该要去多看几遍电影《加勒比海盗》,因为工程师将不得不像水手一样,时刻抵御美人鱼的袭击。”
当然,这是个玩笑话,大家也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可以想象,在海底部署数据中心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罗晟旁边的一位研究员喃喃地说道:“……必须要建立基础,必须要提供宽带,电力和水具有破坏性的混合方式,维护海底的数据中心对于工程师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
罗晟点点头说道:“没错,公司大举进入云计算领域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思考,数据中心最好是能够距离人口居住地不太远,而且不需要占用土地资源,思来想去海底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困难是很多的,这不用想,我们做的都是前无古人的事情,美国人也没做过,我们只能自己摸索,但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投入研究出新的解决方案来。”
毫无疑问,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必须要克服技术上的千难万险,但值得这么的原因或者说好处也是很多。
其一、可用的“土地”,大量的沿海海床都没有被利用起来,而这些土地都是免费的啊,而陆地上的土地有限,大城市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
其二、潮汐能,可以利用海洋的运动产生碳中性电力,这种自然资源也是免费的。
其三、冷却,“热通道”是每个数据中心的巨大成本,这一点目前蓝星科技集团正在建造或已经建造完成的十几座大型数据中心已经证明了,集团公司在数据中心区域使用自有空气冷区,但这仅适用于温和气候,若是在更极端的地方,就需要用到冷风机了。海水是冷的,如果可以将其泵输送到正确的位置把热量带走,则可以提供充足的冷却。
其四、带宽,互联网和每个全球云的主干都位于海底,链接到海中的那些管道能减少数据包带来的延迟。
其五、人口分布,全世界绝大部分人口一般都生活在沿海附近,大多数城市都在沿海周边,而华国更是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数据中心需要尽可能的靠近人口,选择沉入沿海海底的好处不言而喻。
最后一点是可以快速重新部署,数据中心专门用于计算机和存储有效负载。当更换有效负载的时候,拆除和重建通常都更便宜,因为不需要太多昂贵的土地费用支出,如果海底系统解决方案搞定了,蓝星科技集团毫无疑问会更快地改变计算与存储的世界。
集团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规划到了未来十年以后,现在的这建成的大型数据中心只是开端,未来甚至要在全球范围内打造200多座数据中心。
这里面的成本之高是极其夸张的。
除了海底数据中心,还有别的解决方案,都是因地制宜的选择,例如在后续的数据中心建造事宜上,欧洲那边可以充分利用北极圈免费提供的冷气,而不是需要昂贵的电费来换取空调冷气。
蓝星科技后续的数据中心建造也正在陆续赶上日程,例如明年就要在芬兰开建第17座数据中心,第18座数据中心还是在欧洲,确切的位置选择的是在北极圈附近的大城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