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全球垄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昭灵驷玉
这一切都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使得这些基础设施更容易利用当地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供电,甚至提高性能。
但关键的解决方案还是海底数据中心,地球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沿海周边地区,海底数据中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克服了技术难题,数据中心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沿海地区进行部署,几乎不需要定制,扔下去就ok了,当然,这只是简单粗暴的形容,实际上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当多的创新技术提供支持,包括海洋技术、材料等……
罗晟也是够拼的了,如今不但从两家公司日常繁琐的运营管理中脱身出来主导技术开发,为了新一代的计算与存储,都从陆地拼到了海底。
……
第290章【突然惊爆业界的大新闻】
海岸线上,游艇甲板此刻有大量工作人员在忙碌,潜水器已经放下去了,同时也有几名水手在海水里。
而罗晟已经离开了甲板,在游艇内部的一间房子里和几名骨干研究人员讨论技术问题。
“海底数据中心如果在技术、运营、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顺利,它是可以彻底改变云计算的。”罗晟环视着同在房间里面的几名高级技术研究专家们。
一名高级工程技术员发言道:“不容易,前人没有做过,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自己摸索,需要大量的试错研究,也必然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巨量的研发资金和时间投入。”
闻言,罗晟点头笑道:“当然,这是开创性的,理应如此。云计算是公司的核心战略,我们的[星云star-cloud]解决方案在业界目前没有竞争对手,海底数据中心这个项目,花再多钱和再多时间都要搞,这是投资未来。”
罗晟为这个项目制定了三步走策略,也就是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要做大量的相关课题研究和模型论证,也就是前期筹备工作了,属于理论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试验阶段,工作重点是操作具有低功率使用的单个吊舱,部署深度不超过100米,距离陆地不超过15海里,该阶段是为了展示长达5年的熄灯操作,也就是质保五年。首先在东海沿岸测试原型水下数据中心,这个时候肯定还是使用陆基电网供电的。
第三阶段就是正式的应用阶段,到了这一阶段海底数据中心的所有技术沉淀都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全面部署了。
华国东部拥有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发达地区都集中在了这1.8万公里海岸线周边,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部分人口又集中在北温带的欧亚北美三大洲。
罗晟的目标很简单,第一期主攻内地,全面部署海底数据中心就集中在三大海域,投资建设渤海数据中心辐射整个环渤海经济带、投资建设东海数据中心辐射长三角经济带、投资建设南海数据中心辐射南部珠三角经济带。
这三大经济圈可以说是华国最繁荣的经济地带,恰好都在沿海周边,是打造超巨型海底数据中心的不二选择之地。
把国内部署完成了,然后才向海外扩张。
在此之前,罗晟掌舵之下的蓝星科技也好、蔚蓝海岸也好,其战略重心都是放在海外欧美地区市场为主。
但时代不同了,大环境正在悄然转变,这是作为跨国科技集团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接下来的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华国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而西方开始衰落。
战略重心是向西,还是向东,罗晟当然可以用脚投票。
毫无疑问的放在高速上升期的祖国,而不是正在走向衰落的西方,用伟人的话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双规并行,路才走的稳,不会摔倒。
所以从今往后国内市场也好,海外市场也好,最好是齐头并进,非要说偏重那边,那肯定是偏重大中华区市场多一点。
只有坚定这样的战略,不说能必赢但起码可以不败,哪怕将来海外市场被西方频频打压,甚至彻底丢掉,也死不掉,靠着国内巨型的市场规模,无论欧美国家怎么打压但肯定打不死。
只要不死,就能卷土归来。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罗晟作为蔚蓝海岸与蓝星科技的掌舵人,在大肆扩张的同时,往最好的放心去期待,同时也必须要考虑最坏的打算,并且要做到即便在最坏结果发生的时候还能逆风翻盘,如此便可利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合格的掌舵人必须要考虑的情况。
在海上待了大半天,到了当天下午罗晟才回到了陆地。
海底数据中心这个新项目也很快在他的主导决策下进入研**证阶段,先期研发预算是1.22亿人民币,对于向来都是几十亿起步的蓝星科技集团,这个预算貌似显得很没牌面。
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知道这笔预算是用于第一阶段的理论课题研究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第一阶段不需要太多的预算,等到了第二阶段开始,预算规模就会蹭蹭的飙升,而到了第三阶段的全面部署期间,就是几百亿的投入量级了。
海底数据中心这个项目还没有正式对外披露。
……
时间飞逝,在2008年收官阶段罗晟从公司繁琐的运营管理中抽身出来,每天工作80%的时间都用在了技术研发上,可以说是全力攀科技。
这个时候的罗晟才是正儿八经的专业技术开发者,完美的从企业家的身份轻松切换为研究开发者。
而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也正式迎来了2009年,但新开年的到来对于当今世界来说并不怎么友好。
进入2009年便迎来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严重的时刻,但就在在这一时刻,在2009年刚刚到来的时候,另一家同样也提供云服务的美国公司salesforce(赛富时)公布了上一年的财报把沉静已久的云服务推到了业界的风口浪尖之上。
……
白度总部。
“你说什么?10亿美元?”
此刻,白度的掌门人李总正满脸震惊的看着前来向他汇报的首席运营官,这个消息对他来说非常吃惊,也有点略尴尬。
“是的,根据salesforce公司发布的上一年财报数据显示,他们的云服务收入超过了惊人的10亿美元。而被业界公认为云计算服务的头号玩家蓝星科技,尽管在进入云计算服务领域以来都没有披露财务信息,但对方的投入却在不断增加。”
说到这里,白度的这位首席运营官补充道:“并且我特地去调查之后才发现,谷歌、亚马逊、微软都没有公布云计算方面的财务信息,但他们出奇一致的在不停的扩大云计算服务领域的投资规模。”
说完他便偷偷地瞄了了眼李总,不过片刻,后者喃喃自语的说道:“怎么会这样……”
这五个子说出来充满了尴尬,这个惊人的消息让他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三年前那场论坛峰会上对云计算服务的点评。
李总的发言表示要给云计算泼一盆冷水,可转眼两三年过去,万万没有想到这盆冷水居然甩到了自己的路脸上。
同样的消息也送到了滕讯小马哥的办公桌上,他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那年还下结论说这个起码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想一想。
结果才过去三年,确切的来说还不满三年,两年半而已。
这边就传出一家美国公司的云服务收入高达10亿美元了,还不算是这个领域的头号玩家,而蓝星科技、谷歌、微软这些it巨头呢?
一个个都没有披露具体的云服务的财务信息,仿佛达成了默契的共识。
现在来看,都在闷声发大财,疯狂抢市场份额。
要不是salesforce公司的财报数据披露,全世界都还被蒙在鼓里。
数据显示,在去年2008年下半年经济极度不景气的情况下,谷歌、微软、ibm等北美it巨头却悄悄地加大了对云服务领域的投入规模,平均投入增长达到了30%左右。
如果这里面没有前景,这些科技巨头又怎么会如此大规模的追加投入?
salesforce公司的年报数据披露,业界为之震动!
全球媒体竞相报道,全球科技界人士无不被震惊的下巴惊掉一地。
云计算一夜之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好事的媒体的这个时候也是往白度和滕讯的伤口上撒盐,三年前的新闻被挖出来疯狂鞭尸。
最近的新闻,小马哥和李总都不想看,看了都想打人。
……
第291章【白度和滕讯最想删掉的新闻系列】
[2006年前,滕讯白度看淡云计算:新瓶装老酒,为时过早,要等几百上年;三年后,仅salesforce公司云服务收入超68亿人民币,惊爆业界!]——《网晹科技报道》
[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技术从出现到举起,它从来不跟你打招呼,几乎一夜之间风靡世界,引起轰动。]——《科技快讯》
[salesforce公司的业绩再一次证明罗晟卓越的眼光和战略前瞻无人能及,他在当年的演讲和呼吁或许该重新翻开仔细看看了,多少人为之悔恨?]——《搜弧科技报道》
[想赚钱发财吗?那就跟着罗晟,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就算吃不到肉,也能喝口汤,至少汤是有保障的,运气好也许能吃上一块肉。]——《每日邮报》
[根据第三方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蓝星科技集团或将在云计算服务领域占68.9%的全球市场份额,卓绝的远见与决心使得罗晟这位互联网之子成为云服务领域的霸主,遥遥领先所有的竞争者。]——《华尔街日报》
……
一份财报引发了全球科技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云计算”这个词条身上,一时间各方开始加注云计算,美国那边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华国,国内的媒体大肆报道,同时小马哥和李总最不想看到或者最想删掉的新闻都被重新挖了出来。
被媒体拿出来疯狂鞭尸,成为了一场大热的话题盛宴,搞的当事人尴尬死了,还只能默默忍着。
这脸打的太疼太突然了。
在业界最著名也是最打脸白度和滕讯的,就是李总的“新瓶装老酒”以及小马哥的“百年千年后才能实现”的理论。
2006年的it峰会上,罗晟呼吁大家一起玩,“balt”或者说“l-bat”四巨头里面,白度和滕讯两家都不看好,没玩儿…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早推出云计算服务的是亚马逊的aws,早在2006年二月份的时候低调的推出了第一款云计算产品:ecs云服务器。
没过几个月,罗晟带领蓝星科技集团高调宣布大举进军,并且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更是直接宣布56亿美元的ipo融资全都all in云计算服务领域,在当时震惊了业界。
这事情一度让刚刚上市的蓝星科技集团股票应声下跌。
时光荏苒,到了今年的2009年初,salesforce公司的年报引爆了人们对云计算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关于罗晟当年的一些新闻也被媒体挖掘了出来。
这无疑再一次在他传奇的光环之上再加一环,他又押对了!
以至于如果不是他太年轻了,业界很多他的崇拜者就要视他为“it教父”的节奏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罗晟已经成为了另一种权威。
业界对他崇拜的人是一打接一打的增加,无数创业者都已经视他为“it大主教”,并视自己为他的忠实“教徒”,这样的人不仅仅国内it界,在硅谷那边也同样有一批他的狂热信徒,并且数量也在逐渐扩大。
俨然是无数人心目中的传奇偶像,活着的传奇。
蓝星科技进入云计算领域不知不觉也已经打磨了三年,但是这三年并不痛苦,因为早期阶段就已经很快的解决了内部程序员协作问题,在后续的研发和投入过程中,集团公司从上到下都意识到了云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的前进,披荆斩棘。
在2007年,蓝星科技集团也正式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星云star-cloud。
而在这三年里,国内除了蓝星科技毫无保留的在做云计算之外,另一家互联网企业就是阿里。
罗晟在2006年就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并且呼吁国内的it企业进入这个额领域,但反响平平,仅有阿里响应了,而且起步还晚了两年左右,但也毫无疑问的在国内云服务市场仅次于蓝星科技。
2008年的阿里才开始搞云计算,一方面资金没有蓝星科技阔绰,另一方面云计算不是说玩就能玩的转,否则滕讯、白度就不会再那次it领袖论坛峰会上泼冷水了。
阿里旗下的王博士和阿里云的技术总监林总在早期阶段甚至都不知道云计算到底怎么搞,但是不懂技术的马总却坚定这玩意一定要搞一搞。
于是阿里云项目就这么硬着头皮强上了。
而仅有的参考资料就是蓝星科技云团队的论文,蓝星科技虽然有产品星云star-cloud,但是也不好直接拿来借鉴。
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段的时间,阿里云旗下的“飞天平台”还没有搞出来,连虚拟化都没有,和蓝星科技集团或亚马逊的云计算是两码事。
滕讯和白度的掌门人更是直接泼冷水,可见云计算在那个时候有多难是可想而知的了,也间接的说明了蓝星科技的技术实力。
而随着salesforce公司的财报数据披露,全球科技界都意识到了云计算服务的恐怖潜力。
罗晟在2006年的演讲视频也不可避免的被深挖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解读。
当时演讲的内容尤其是对于互联网的四大阶段预言更是被业内人士反复研究,没办法啊,人的名树的影,事实证明罗晟到目前为止,他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有些他曾经的预言已经实现了,没有实现的也正在路上,而更遥远的则是人们在意的。
万一他的预言都没有错呢?
如果现在就进入,那就是下一个头号玩家。
看看现在的云计算服务,罗晟一往无前的进场,如今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头号玩家。
罗晟很少公开分享他的互联网思维,但一次次的封神告诉外人,他的见解真的很有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让分量越来越重。
salesforce公司10亿美元云服务的营收数据一出来,阿里毫不犹豫的给旗下的云计算业务投入增加了50%的投入规模。
如果说之前还有一些疑虑,那么现在是坚定不移的了。
国内云计算领域的头号玩家毫无疑问是罗晟的蓝星科技集团,不仅仅是国内,也是世界头号玩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