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科技之全球垄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昭灵驷玉

    进入2009年以来,罗晟的工作重心基本都在搞开发。

    五月份开始,他从蓝星科技的云计算开发团队中脱离出来,bluestack开源云平台他已经不管了,基本上交给了下面的技术团队和陆奇在运营这一业务板块。

    罗晟则把精力放在了蔚蓝海岸的第三代蔚蓝手机的研发上,今年的蔚蓝海岸要发布最新一代的智能手机。

    ……

    蓝思半导体,移动处理器事业部。

    “45纳米工艺引入了高k值绝缘层/金属栅极配置,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成果,英特尔开发了这项技术。这两项技术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即在很小的尺寸下,如何保证栅极有效的工作。”

    说话的人是徐至军,目前他还担任着蓝思半导体的ceo,不过在移动处理器事业部他没有过多的话语权,这里是罗晟有最终拍板权,也是蓝思半导体比较特权的一个事业部,而且有独立的研发大楼,这是在双方合资成立这家公司的时候就已经约定好了。

    但双方都打通了人才壁垒和专利壁垒,这一点很关键。

    这场会议罗晟也在场,还有好几位科学家、研究学者、这里面包含了一些数学家等等,都汇聚在这件会议室里研讨。

    现在讨论的重点就是第三代蔚蓝手机的处理器,新产品的芯片处理器采用的是45纳米制程工艺,这已经确定了,而且很多技术已经搞定了。

    一位资深研究专家环视众人说道:“我们的研发部门想到的是用金属做栅极,因为金属有一个效应叫做镜像电荷,可以中和掉高k材料的绝缘层里的偶极子对沟道和费米能级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了,但这几种金属究竟是什么,除了掌握该技术的那几家西方高科技企业之外,外界没人知道,这是他们的商业机密。”

    绝缘层是晶体管所有的构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它的作用是隔绝栅极和沟道。因为栅极开关沟道是通过电场进行的,而电场的产生又是通过在栅极上加一定的电压来实现。

    欧姆定律告诉人类,有电压就有电流。

    如果电流从栅极流进了沟道,那还谈什么开关?

    早就漏了。

    另一位与会研究学者发言道:“二氧化硅虽好,但在尺寸缩小到一定限度时也出现了问题。在此过程中,电场强度是不变的,那么从能带角度来看,因为电子的波动性,如果绝缘层很窄很窄的话,就有一定几率电子会发生隧穿效应而越过绝缘层的能带势垒,产生漏电流。”

    说着,这名学者比划着道:“可以想象为穿过一堵比自己高的墙,这个电流的大小和绝缘层的厚度,以及绝缘层的‘势垒高度’成负相关。因此厚度越小,势垒越低,漏电流越大,对晶体管越不利。另一方面,晶体管的开关性能、工作电流等都需要有一个很大的绝缘层电容。”

    “可以看出,这里已经出现了一堆设计目标上的矛盾,绝缘层的厚度要不要继续缩小,实际上在这个节点之前,二氧化硅已经缩小到了不到两个纳米的厚度,也就是十几个原子层的厚度,漏电流的问题已经取代了性能问题成为了头号大敌。”

    说到这里,会议室里一众学者都安静了下来。

    坐在这里的都是最聪明的那批人类,有问题当然开始想办法。

    人类是很贪心的,既不愿意放弃大电容的性能增强,也不愿意冒漏电的风险。

    现在的情况是,需要一种材料,需要介电常数很高,同时能带势垒也很高,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厚度不缩小的情况下,继续提升电容。

    换句话说就是保护漏电流,又能提高开关性能这样的材料。

    在学术界,近些年陆续提出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新设计,比如隧穿晶体管、负电容效应晶体管、碳纳米管等等。

    但其实所有这些设计,基本上就四个方向,材料、机理、工艺和结构。

    这时,徐至军瞄了眼罗晟然后环顾众人发言道:“石墨烯晶体管呢?石墨烯作沟道的思路是第二项,就是运输,因为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远远高于硅。”

    此话一出,一位学者摇头说道:“这种神奇的材料的确很有想象空间,但问题是石墨烯晶体管没有什么进展,大多都是概念和理论阶段,还有石墨烯有个硬伤,就是不能饱和电流,但我注意到西方学术界有人表示未来或许可以做到调控石墨烯的能带间隙打开到关闭,不再仅仅是零带隙,不管怎么说石墨烯是一个很有未来前进的材料,但现在谈这个未免为时过早。”

    徐至军旋即看向罗晟问道:“罗总,你怎么看?”

    此时,罗晟正看着会议大屏幕上的数据信息和一个理论模型,众人也齐刷刷的把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后者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和函数模型说道:

    “听你们的讨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电子是在沟道中运动,那我为什么非要在沟道下面留有这么大一片耗尽层呢?当然里面的理由我知道,因为物理模型需要这片区域来平衡电荷。但是在短沟道器件里面,没有必要非要把耗尽层和沟道放在一起,等着漏电流白白地流过去。”

    一群学者面面相觑,这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想过。

    罗晟打了个响指,示意一位学者然后盯着会议大屏幕上的数据模型说道:

    “按我说的修改一下,把这部分硅直接给我拿掉,换成绝缘层,绝缘层下面才是剩下的硅,这样沟道就和耗尽层分开了,因为电子来源于两极,但是两极和耗尽层之间被绝缘层隔开了,这样除了沟道之外,就不会漏电了。”

    所有人都眼前一亮,仿佛拨云见雾一般豁然开朗。

    大家都是人类当中智商最顶尖的那批人,罗晟这么一说瞬间就懂了。

    徐至军颇为振奋的说道:“绝妙的点子,罗总不愧是设计天才,一语中的,深切要害啊!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




第329章【把专利安排的明明白白再说其它】
    刚刚一众学者们交流学术,大家畅所欲言,都快忽略了罗晟。

    而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才意识到罗晟不仅仅是精通商业的企业家,还有更大的隐藏属性,那就是技术大咖。

    罗晟显然没有说完,他盯着修改后的数学模型继续道:“还有一点,既然都是拿耗尽层的硅,插入一层氧化层,那么为什么非要放上一堆没用的硅在下面呢?直接在氧化层底下再弄一个栅极,两边夹着沟道,岂不是更爽?”

    众人错愕了一阵,回过神来之后无不拍案叫绝,而罗晟补充道:“这还不够,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非得把氧化层埋在硅里面呢?我完全可以把硅弄出来,像三明治一样包裹上绝缘层,外面再放上栅极,岂不是爽爆了?”

    一位半导体研究学者激动万分的说道:“简直是天才般的设想,这样的方案不仅仅大大降低了漏电流,而且因为又多一个栅极,这两个栅极一般都是连在一起的,因此等于大大地增加了前面说过的那个绝缘层电容,也就是大大地提升了晶体管的开关性能,我敢下决断,这种三栅极晶体管,绝对是一次是在架构上的革命式的进步,不但是45纳米,在32纳米、22纳米、14纳米都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是摩尔定律的再次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半导体业工艺节点的演进是可以被预测的,摩尔定律也应运而生,也就是下一代芯片多少纳米。

    例如130纳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2纳米、14纳米、10纳米、7纳米(5纳米),会发现这是一个大约以0.7为比的等比数列,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这只是一个命名习惯,跟实际尺寸还是有差距的。

    此时此刻,与会的一众研究学者都很兴奋,不过在兴奋过后有人已经回归理性。

    一位学者战术扶镜并说道:“这是个天才般的设计,基本上不用超算模拟验证我也敢下判断是可行的,但难的是实现这个设想。为什么呢?因为竖起来的那一部分硅,也就是用作沟道的硅,太薄了,只有不到10个纳米,不仅远小于晶体管的最小尺寸(目前),也远小于当前最精密的光刻机所能刻制的最小尺寸,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出来才是真正的难题啊。”

    此话一出,其它兴奋的研究员们也都冷静了下来。

    是啊,这个问题是没法回避的,最后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光刻机这个难题上,目前最精密的光刻机都搞不定,何况华国根本就不可能买的到最先进的光刻机设备。

    目前这个领域华芯国际是国内的领头羊,可让人无奈的是外国人已经在能够量产32纳米工艺的芯片了,而华芯国际现在连65纳米芯片都不能量产,这还是在引进光刻机的情况下,自己还造不出制造65纳米工艺的光刻机。

    罗晟笑道:“各位理解错了,具体介绍起来需要很多张工艺流程图,但基本原理是,这部分硅不是光刻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它先用普通精度的光刻刻出一堆‘架子’,然后再沉淀一层硅,那么在架子的边缘就会长出一层很薄的硅,然后选择性的刻蚀,把多余的材料弄走,剩下的就是这些立着的、超薄的硅了,就这么简单啊。”

    当众人听到这么一套方法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了好长一段时间。

    彻底给跪了,这智商太碾压人了。

    罗晟见众人全都无言,不由得微笑着补充道:“其实这种三栅极和环栅晶体管物理模型可以追溯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伯克利的胡正明教授,这是他最早提出来了的,但至今为止没有人实现,但这个方案可以实现的。”

    徐至军振奋的说道:“甭说其它,把专利安排的明明白白再说其它问题。”

    这可能是目前蓝思半导体为数不多能够拿得出手和世界顶尖半导体厂商叫板的解决方案,赫然便是finfet的解决方案,即鳍式场效晶体管,一种新的前沿的互补式金氧半导体晶体管。

    专利是必须的。

    蓝思半导体在国内半导体公司当中可以说是领头羊,但和国际大厂比起来依旧是个弟弟,薄弱的专利底蕴就能体现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拿得出的顶尖专利。

    累积的太少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罗晟的主导下,不论是蓝思半导体还是蔚蓝海岸实验室,研究学者们全面开战,罗晟把工艺流程图陆续搞出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过了几道超算验证,然后研发团队们开始用暴力的方法,找许多种奇奇怪怪的材料一个一个测试。

    不然怎么叫暴力的方法呢。

    这没办法,除了掌握技术的那几家企业,外界根本没人知道,只能暴力尝试,石墨烯材料是非常优异的选项,锡烯材料也很不错。

    但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没法制备,成本也降不下来,自然在当前不具备竞争力。

    如果这些材料能够搞出来,不亚于一场以新材料发起的颠覆式变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就要提前到来了。

    新材料搞是肯定要搞的,不论是石墨烯还是锡烯,这些新材料的研发都是罗晟未来布局的一环,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现在还是硅芯片的时代,而且硅材料的性能还没有发挥到极致,目前主流工艺还在45纳米阶段,32纳米工艺也没有全面铺开,摩尔定律依旧坚挺。

    研发团队卯足了劲试错,几乎每天对十几种材料进行尝试并拿出结果。

    ……

    科技综合体大厦。

    大厦底层的超算室,上百名工程师正在此地忙碌,这些人大部分来自曙光科技,罗晟也在场。

    最近的工作重心无疑是第三代蔚蓝手机的芯片设计和生产的问题,不过罗晟不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埋头在一个模块死磕,家大业大的,他还得管海底数据中心方面的问题,方方面面的核心技术几乎都有他的身影在里面。

    也就不难怪罗晟为什么会感觉人才永远都不够用了,尤其是高端人才。

    这时,曙光科技的一名负责人来到罗晟身边,带着一脸担忧的表情说道:“罗总,这么搞真的可行吗?”

    因为罗晟推翻了曙光科技的解决方案,这让他们很担心,万一计算机搞废了可就麻烦大发了。

    罗晟正盯着一块液晶显示面板,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调出了一列数据查看,头也不抬的说道:“按我说的做就是了,其它的你们不用管,折腾坏了我不会找你们打官司,这算我自己弄坏的,合同已经签了你们慌什么?”

    对方一听他这么说也是一时语塞,也不说什么了。

    只能说有钱任性了,这可是一台超级计算机,不是民用pc计算机。

    行吧,你都这么说了,反正这是你的私人超级计算机,你要瞎胡来,不按乙方的建议来干,到时候计算机被你弄坏了曙光科技不背锅。

    某种意义上来讲,要是罗晟把他的超算弄坏了,对于曙光科技来说反而是好事,因为肯定得额外花更多的钱,那曙光科技肯定能额外大赚一笔。

    既然罗晟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位技术负责人也就乖乖闭嘴了。

    行吧,甲方梭了算!

    “罗先生,华芯国际的张总登门拜访,您是否要接见他?”就在罗晟捣腾他的超算升级的事情时,综合体大厦的管家来到他旁边耳语告知此事。

    罗晟点点头:“嗯,知道了,你先接待一下,让他等等,就说我在处理事情。”

    如今想见他的人多了去,等着吧。

    ……



第330章【我来谈业务,你却想吃掉我?】
    科技综合体大厦。

    会客厅的沙发处坐着一位年过六十的男子,不过他看上去年轻的和40多岁的男人没多大差别,这位在此已经等候半个小时的男子便是华芯国际的创始人张儒经。

    他没有预约,而是直接登门拜访,按理说罗晟完全可以不见,对方也一点辙都没有。

    在等待了将近四十来分钟,张总终于见到正主来了。

    “让你久等了,张总,招待不周还望见谅。”罗晟微笑的走来,旋即在对面的单人沙发空位坐下,他在家里穿着很佛系,怎么舒服怎么来。

    “哪里哪里,是我不请自来,见谅的话该我说才对。”张总连忙客气的回道。

    如今从罗晟的社会地位、财富影响力和业界影响力,毫无疑问比张总高了好几个段位。

    现在的罗晟即便盖茨、巴非特这些成名已久的大佬也都要礼让三分说话,绝对不会在他面前摆高姿态,大家都已经是同一梯队的大佬,你牛什么牛?

    能力的大小与资历的关系真的不是成正比的。

    “我这人比较崇尚快速行动,张总找我有什么事情直说吧。”罗晟带着笑容说道,他也不拐弯抹角,正忙着呢,下边的超算刚刚折腾的差不多,目前正在进行测算等结果,所以上来和对方见个面。

    弄好了超算升级的事情,下午还得去一趟蓝思半导体,那边的消息已经通知他了,研发团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张总一听也果断放下一些客套话和吹捧,直入正题。
1...150151152153154...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