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他知道,自己与曹植之间有着非常之大的实力差距,曹植可以不在乎像南阳这样位于两个势力交接之处的地界,因为就算刘封夺取了南阳,只要不将洛阳攻破,是万万不可能深入到曹植那些富饶的腹地中去的,并且就算是像上次那样,刘封率领着八万大军攻取了洛阳,那么孤军深入的刘封也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之内就陷入曹植大军的包围,洛阳之地也早晚不能守住,这也是刘封一旦将刘协带走就立即撤军的原因,在那里耗费兵力,无疑是毫无意义的。
将南阳的百姓安抚平稳之后,刘封直接将赵云与其中的五万大军留在了南阳,而自己与周瑜带着刘协与两万余大军速速赶回成都,赵云一见刘封的举动,便知自己所在的这南阳是一定不会太平的,不然的话,区区一个南阳,身后还有襄阳这样的重地,又如何用得上五万大军。
刘封与周瑜刚一抵达成都,就将徐庶,庞统与法正,魏延,马超,黄忠等人全部趁着夜色召集到了府中议事。但还没等刘封开口,他就在马超的口中得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就在刘封前往洛阳的时候,曹植派杨修为主帅,徐晃为先锋,发动大军突袭凉州,因为事发突然,马超只是尽力保全了在凉州放牧的战马以及驻守在凉州的军士,并未与杨修硬碰硬,但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丢失了凉州之地。
但出乎马超意料的是,对于丢失了凉州之事,刘封好像并没有放在心中,只是询问了马超一番战马还剩余多少,而后让马超等待自己的命令,莫要轻举妄动。之后,就开始了其他事项的讨论,当刘封口中的其他事项一经说出,马超终于知道了为何刘封对于失去了凉州之事并不放在心中。
次日,刘封将朝臣们全部召集到了朝堂之中,显然,他有重要之事想要宣布了。
果然,今日的朝堂之上,刘封乍一出言,就引起了众人的强烈反响,除了昨日被刘封召入府中的那些重要朝臣,其他人完全是一副万分惊讶的神情,纷纷议论了起来。
原来,刘封在并未进行任何议论的情况之下,直接宣布自明日起,便要将自己势力的中心由如今的成都之地转移到襄阳,并且诸多重要的朝臣全部要在三日之内动身前往襄阳,而成都,在日后只会作为益州的核心,由法正,孟达,阎圃与黄忠四人主要负责,其职责也不过是守卫可能在凉州,雍州进犯的魏国之兵和南中的蠢蠢欲动之人,其余人等,除了益州当地的官员,全部要随刘封等人迁往襄阳。
这件事,其实已经在刘封的心中思虑了许久,在益州的范围之内去看,成都的确是天府之地,但若是从军事的角度上看,成都自然就不是一个消息灵通之地,纵观整个中原之地,成都和襄阳相比实在是偏僻了许多,只适合龟缩在此地进行防守,却不是个出兵攻伐的好地方。
之前在益州之地的刘璋胸无大志,成都对他来说自然是足够,但刘封显然和他不同,如今得了南阳后,荆州全境已经被刘封收入囊中,加之益州,交州,汉中,上庸,刘封相信不论何人都不能轻易的攻取襄阳,所以,迁往襄阳的时机已经到了,到了襄阳之后,刘协身死的消息一定会更加广泛的传播开,到了那时,他自然还有打算。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33章 履行承诺
和刘封之前预料的一样,此言一出,顿时在朝堂上引发了一片争议,众多益州当地的臣子争抢着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他们所要说的,刘封心里早就清楚,无非就是想要劝说他打消这个念头。
对于他们的想法,刘封倒是也能够理解,毕竟不少人世世代代全部都在成都生活,已经在此地扎下了根。让他们在数日之内就搬迁到距离成都并不十分近的襄阳,并且成都与襄阳分属两个州,这让他们一时间难以适应,也是有情可原的。
但话虽如此,刘封却知道自己此番将刘协从洛阳劫掠走了,并且放出刘协在曹植的看守之下遭到了杀害的消息会给自己或者说自己统治的这些州郡带来什么,特别是当他得知如今在魏国权势滔天的杨修刚刚与徐晃一同几乎没有耗费吹灰之力就夺取了自己的凉州的情形之下。
很明显,曹植之所以派遣杨修为主帅去征讨凉州,是为了加强魏国军士甚至于杨修本人的信心,好让其挑起魏国的大梁,摆脱自从自己当上魏国之主后对于司马懿的依赖。
但刘封在杨修出征的时候来了这样一出,显然会让谋取凉州这个小小的胜利被完完全全的冲淡,目前魏国上下议论的一定是刘协这张王牌已经没有了,而不会是杨修如何如何厉害,数日之间就夺回了失去许久的凉州。
其结果自然是造成曹植与杨修的暴怒,所以刘封一听到此事就已经判定,曹植大举进攻已然是不可避免之事,而按照曹植与杨修的性情,又一定要选取最能够为他们赢得民心的拥护的方式,那自然是自洛阳出兵,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将刚刚失去的南阳夺回来,再趁势将之前被刘封夺取的襄阳也攻下来,甚至直接攻取荆州腹地,也只有这样,方才能够解得了曹植的心头之恨。当然出兵攻打汉中也不失为一个方法,但是刘封相信曹植与杨修绝不会选择易守难攻的汉中的,那样的话他们不但不会讨到一点便宜,甚至还会陷入更大的危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放弃南阳显然不是刘封的性情能够做出的事,他几乎一瞬间就做出了决定,不但要坚守住荆州的每一寸土地,并且要将自己的政权中心移到距离中原中心更加接近,也更加能够洞察到其他两个势力的变化之地,襄阳。
最终在这一次的朝堂之上,刘封所做出的唯一一点点让步,就是三日之内这些需要到襄阳去的官员可以先行轻装上阵,而后官员们的家眷会由飞羽卫亲自负责护送,在一月之内全部护送到襄阳与他们团聚,并且在如今有些百废待兴的襄阳,刘封允许一些官员赋闲在家的家眷从事一些经营类的项目,以扩充他们的收入,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襄阳的生活中去,若是不从,那便只能以罢免论处。
刘封的强硬,他麾下的这些朝臣们自然是清楚的,见此事已经是盖棺定论,人们也不再议论,最多只能是微微叹了口气。但在刘封看来,这些思想保守的朝臣们在若干年后一定会为自己今天做出的决定交口称赞的,襄阳的繁盛,可不是益州可以相比的,益州再好,也不过是一处有些偏僻的易守难攻之地罢了,和中原的接触,比之襄阳就少了太多了。
宣布完此事之后,刘封立即散了朝堂,让那些朝臣各自回家准备去了,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刘封相信就算自己给了他们三天时间,有些关系网庞大之人一时间也难以将事情交代完毕。
宣布完了这件事,刘封回到了府中,因为府中还有一人,是他此番需得安顿好的,这个人自然就是刘协。
刘封回到府中之时,自己的府中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了,和那些土生土长在益州之人不同,孙尚香与孟瑶二人听闻刘封要将自己的势力重心迁移到襄阳的消息十分兴奋,孙尚香是江东人,而荆州因为与江东紧邻的缘故,民风和习俗都和江东极为接近,所以也算得上是孙尚香的半个家乡,并且在前往成都之前,她和孟瑶正是一直在江陵。而孟瑶更是早年一直在荆州的境内活动,所以回到荆州,在她们二人的心中就像是回家一样,昨夜得知了此事后,二人整整一夜都没能入睡,刘封清晨刚刚出门,她们就迫不及待的收拾了起来。
刘封和正忙得热火朝天的二女知会了一声,就自顾自的向自己后花园之中走去,刘协昨夜正是被他安置在了花园之中的一处客房中。
刚刚走进后花园,刘封便看到刘协此时正在背着双手在刘封偌大的花园之中缓缓踱步,面上的神情和他当日刚刚见到刘协之时已经是有所不同。
见刘封到了此处,刘协连忙走了过来,迫不及待的对刘封言道:“将军之前说能给我自由,今日可是来兑现此事?”
此时的刘协,心中丝毫不惦记他那汉朝皇帝的身份,一心只想着刘封所承诺给他的自由,他相信,刘封既然在洛阳城外那样危机的时刻都没有放弃他,那么他所说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变成现实的,更何况他知道这里是益州,是刘封的地界,并且固若金汤,在这里,他绝不会被曹植发现并且捉回洛阳。
“今日我正是为了此事而来,只是不知若是环境稍稍艰苦一些,你是否能够承受?”
让刘封有些没有想到的是,刘协闻言后二话没说,匆匆点了点头道:“若得自由之身,粗茶淡饭足矣!”
闻言后,刘封无奈的摇了摇头,刘协对自由的执念,当真让他有些动容,这个年少时便成为了诸侯之间争斗的牺牲品的人,其实早已经将权力看淡……
“我口中的艰苦,并非是粗茶淡饭,不知你可曾听闻过南中之地?”刘封抬头问道。他知道,刘协的身份实在是太过特殊,虽然此番他的作为都是暗中进行,但却依旧不得不小心一些。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34章 安置完毕
将刘协安置在南中,是刘封早在前往洛阳之前就在考虑的一个想法,此时他已经决定将自己势力的中心移动到襄阳的前提下,他更加坚定了将刘协安置在南中的决心。
经过了这数年自己的成都的发展,被刘封安置在南中发展并且相互制约的三个势力:刘璋,张鲁与孟获已经全部认可了刘封在益州的地位,他们都是只在刘封划分给自己的郡县之中,除了对付小股匪患之外,基本不会贸然对外用兵,到如今都是依旧严格的保持着刘封之前给他们规定的军队数目,从未超过。
而将刘协安置在南中,刘封自然不能大张旗鼓的将刘协也分封一块领地,再给他数千军士,一旦那样做了,刘协的身份和地位是一定会惹人猜疑的,不出多少时日就会被有心人洞察到此事并且告知曹植,这样一来,刘协就又会陷入到危局之中。
所以,刘封决定将刘协安置在他心中认为最为可靠的刘璋处,刘璋与刘协都是刘氏皇家之人,就算刘封对刘璋表明了刘协的身份,刘璋也不会轻易的将其透漏出去的,这样一来,既不用将刘协单独放置在颇有些凶险的南中之地,又可以让刘协身处在刘璋的保护之中,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刘协之事,刘封深知绝对不能够假手于人,所以将去往襄阳之事确定下来之后,他就决定以最快的速度将刘协送到刘璋的领地之中去,有他的一句话,他相信刘璋也是一定不会让刘协受到一丝委屈的。
“南中?可是益州以西的那布满蛮夷之地?”刘协对于这些偏远之地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听刘封一提到南中,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在他看来,自己孤身一人,若是到了南中,能否活下来都是未知之事,又如何能够在那里安度自己的余生。
刘封只一眼就看出了刘协心中的担忧,不由得摆手笑道:“此事说来话长,但此时的南中,绝不是之前你心中所想的南中,并且在我之前的益州牧刘璋,乃是与我等同宗同族之人,刘焉之子,此时正在南中的一块封地之中安然度日,我欲将你送到刘璋身侧,刘璋此人性情温润,必不会为难于你,如此一来,在他那领地之中,你无论去往何处,想做何事,都不会有人干涉,如何?”
一面听着刘封将南中此时的情形,刘协原本已经有些微微皱起的眉头也一面渐渐的又舒展开了,不得不说,刘封此事考虑的还是十分合刘协的心意的,刘璋此人,他早在曹操尚且在世的时候就经常听闻他们说起,每每提及刘璋,皆是用了一些懦弱无能之语形容,但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刘协相信了此时刘封之言确实是真实的。
“如此甚好!全凭将军安排!”刘协当下就松了口气,拱手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待我安排一些人马,今日便将你送到刘璋处去。”
刘封说完,先让刘协在屋中准备一番,之后便去寻找黎闯了,完成了颍川的任务之后,黎闯和他麾下的影卫难得的获得了不少的休息时间,刘封想要保持影卫充足的神秘感,所以并不想让影卫频繁的出现,但此时,由于飞羽卫被刘封几乎全部征调去监督和配合那些官员的迁移了,刘协这件事,只能是落在黎闯的身上。
当日,刘封便和黎闯亲自带领着十数个影卫,护送刘协赶往了在南中地界中距离成都并不十分遥远的刘璋所在之处,对于刘封竟然能够亲自将自己送到南中,刘协又是感激涕零的称谢了一番,哪里有一丝大汉天子的威严?
到达刘璋所在之时,已经是夜色深沉之时,早有影卫前哨将此事告知了刘璋,故而刘封等人抵达之时,刘璋正拖家带口的在县城之外迎接,见得刘封到了,还以为刘封是想要突然而至,看看自己是否在这里行什么不义之举。
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刚刚将刘封等人让进府中,刘封便示意刘璋屏退旁人,屋内只留下刘璋,刘封,刘协与黎闯等数人。
刘封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让刘璋有些摸不到头脑,因为刘协这个一看就如同一个文弱书生一般的人往这里一站,刘璋实在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角色。
当然,下一秒,刘封便亲自开口给刘璋解了心中疑惑之情。
次日清晨,刘封与黎闯等人依旧是按照原路返回了成都,而刘协,则被他留在了刘璋的身边,同时留下的,还有两名影卫,这两人唯一的任务,就是保护刘协的安全。而刘璋在刘封离去之后对于刘协的态度也证明了刘封对他的判断。
将刘协安顿好之后,刘封知道,自己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一个颇有些棘手的难题,其难度甚至可能比之当年在赤壁面对曹操亲自所率的八十余万大军还要大,但是这一次,是自己必须要抗住的,抗住了这一次,自己之后就会有无限的可能,也会有大把的优势,若是抗不住这一次,那么自己这些年一点点辛辛苦苦夺取的荆州多半就会不保,自己依旧只能龟缩在益州这样一个州郡之中,而这一次大张旗鼓的迁都之举,也会在自己麾下的群臣之中成为笑话,所以这一次自己是没有丝毫退路的,只能向前。
三日后,刘封依照约定,已经是坐在了襄阳城中的朝堂之上,这里的朝堂比之成都更加宽敞,明亮,他堂前站立着的,也还依旧是原本在成都时候的那些人,虽然舟车劳顿的他们面上还带着一丝疲惫,但显然,他们对于这个新的环境至少并不失望。
见到朝臣们的表情,刘封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看向此时站在前方的鲁肃,直接问道:“南阳这几日可否传来消息,魏国有何动向?”
鲁肃原本以为刘封既然到了荆州,那第一件事定然是将自己这个荆州的负责之人换成一个更加得力之人,但刘封的这第一句话,显然和鲁肃所想不太一样。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35章 动员
既然刘封并没有委任他人去管理这荆州之地,那么荆州的具体事务自然还是掌控在鲁肃的手中,鲁肃对于刘封的问话自然也是有义务好好回答的。
“昨夜刚刚收到子龙将军自南阳传回来的消息,之前留在洛阳城中埋伏的飞羽卫将士给子龙将军送去消息,言及之前的数日魏国自邺城与周边州郡向洛阳之地调兵,兵力几乎可以达到近二十万之数,乃是魏国近年来少有的规模,子龙将军的信中建议我等在上庸以及襄阳,江夏之间构筑坚固防线,并且相互呼应,一方面防备魏国的大举进攻,另一方面防止诸葛亮在江东趁乱有所动作。”
朝堂上的众人一听到他们才刚刚搬迁到襄阳便遭遇了如此的危局,不禁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听到刘封早已经在洛阳这样的魏国腹地之中埋伏下了细作,并且提前探知了魏国的动向,又听得有赵云这样的虎将早早统兵在南阳守卫,这才松了口气,毕竟当年就算是曹操率军八十万南下,也一样被周瑜在赤壁一把火给烧了回去,而当年的功臣周瑜,如今可不正一脸风轻云淡的站在朝堂上,仿佛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吗。
“子龙将军之言颇有先见之明,上庸之地,我已然派孟达率军五万镇守,而南阳有子龙将军,不知子敬是否在江夏做了布置?”
刘封此时也有心考校一下鲁肃,他此来荆州,襄阳变成了自己的权力中心,鲁肃的职位必然就要变上一变,但是如何变化他却并没有像想好,所以此番他倒是想要看看,鲁肃是否当真是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也达到了周瑜对他的期许。
鲁肃听闻刘封之言,眼中精光一闪而过,当下拱手言道:“对于诸葛亮,我荆州水军早在其刚刚占领江东之时便紧紧将其盯住,诸葛亮虽在江东尚且算是立足未稳,但其麾下还有不少能征善战之将,关张二人依旧是十分英武,幸而我荆州水军已然是在江夏与湘水等地扎下了营寨,江东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我荆州水军的掌控之中,主公大可放心,一旦诸葛亮有所异动,我荆州水军一定会将其阻隔在江东,不会使得其越过雷池半步!”
刘封知道,鲁肃此人是绝不会说出任何大话的,他是刘封麾下十分低调的一个官员,既然这样决绝的话从他的口中说出,那么诸葛亮就一定会如同鲁肃所言的那样,不能越过雷池半步。
“子敬果然稳如泰山,今日既然我已然将朝堂移到了荆州之地,子敬的职位自然要变上一变,鉴于子敬对于江东的熟知,以及子敬之前在江东之时的职位,故而今日便将子敬任命为我水军都督,所有水军皆归子敬统帅,黄盖,甘宁,凌统三人,亦全部归子敬节制,不知子敬以为如何?”
“肃,谢过主公!今生定当尽心竭力,将我水军训练得更为强悍,江东之地,早晚会在我水军的攻伐之下归主公所有!”
刘封忽然之间就将自己册封为水军都督,是鲁肃颇为没能想到之事,水军在荆州与江东之地是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并且刘封的水军,战斗力比之前江东孙权麾下的水军不知道要强上多少,这个权利落在了鲁肃的手中,让他的心中油然之间生出了一股豪气,当下就许下了宏愿。
刘封闻言也是连连点头,如今的鲁肃,单单在信心上就不知道比之前强了多少,而这也正是刘封对自己麾下将领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要求,在刘封的心中,没有信心的将领,是很难打胜仗的,如今鲁肃有了信心,那自然也就不再是之前那个江东活在周瑜阴影之下的鲁肃了。
得知了自己境内的这几条防线全部都还是相当牢固的,刘封心中安稳了不少,再次抬头看向自己朝堂上的群臣时,那些臣子也没有了之前那般的紧张之情,显然经过鲁肃的这一番汇报,他们已经并不觉得曹植是多么可怕之人了,至少在他们想来,只要死死的将上庸与南阳镇守住,那么纵然魏国有再多的军士,一时半会也难以攻进荆州的腹地。
“诸公想来也已经有所感知,此番曹植这厮怕是要对我大举用兵,据我估计此番用兵之数,怕是不会下于三十万……”
说到这里,刘封扫视了一圈,发现不少朝臣的面上又是紧张了起来,确实,三十万大军,单单听起来就十分吓人,刘封麾下满打满算也不过不到四十万大军,并且一半之数都是被用在了镇守各个紧要关卡上,而曹植竟然能够直接调遣出三十万机动之兵,这只能说,曹植的实力实在是比刘封强太多了,那么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之下,就算是能够抵挡住这一次的进攻,那么下一次呢?
将众人的神情尽收于眼底后,刘封再次开了口:“但不知诸公可曾听闻,兵贵精而不贵多,我军将军虽没有三十万大军在阵前与曹植的大军对峙,但是我能保证的是,我军的每一名军士花费在训练上的精力和财力,都是魏国军士的数倍,若是两两相对,大部分我军士卒都能够在十招之内将敌军的士卒斩杀,试问这样的实力之下,纵然魏国有五十万,八十万大军前来,我军又何惧之有?况且我有公瑾,士元先生,元直,子龙将军,孟起将军与诸公这般英才,哪一个不比杨修这等持才傲物之人强悍得多?”
刘封的这一番激励之言,就连周瑜与庞统等人也不由得心中掀起了一丝涟漪,刘封说得一丝都没有错,在益州的这些年,刘封将各项事务都做得之分扎实,练兵更是如此,机动之兵与守城之军隔三差五就会相互换防,这是他们从未经历过得,但是起到的效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且刘封的匠人营所制造出的铠甲武器,虽然造价让每一个知道的人都肉疼不已,但是当他们看到那些铠甲武器的时候,却又不得不承认这钱花得实在是值得。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436章 硬碰硬
刘封的精兵之政,初时还让庞统,赵云以及马超等人颇有些不适应,在这个时代,人命并没有那么值钱,士兵拿着比平民的收入更加丰厚的军饷,自然就要用自己的性命去拼搏。
在这个冷兵器和护甲并不完备的时代,数量,往往是决定着一场战斗胜败的因素,占有人数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历史上能够被写进兵书战册里面的那少量的战例,无不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斗,因为要想达到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难了,这也是为何周瑜一手导演的赤壁之战会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起到如此大的反响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刘封,却正在靠自己头脑之中带来的先进理念,让自己麾下的将士们渐渐的相信,数量并非是取胜的唯一良方,在真正的精锐面前,占有数量优势的军士除了会消耗更多的粮食之外,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优势可言,而这一次的硬仗,则正是刘封完全确立自己思想的一个良机。
当刘封在襄阳对自己的朝臣们做着动员的时候,曹植也并没有闲着,他为了督战,虽然并没有亲自挂帅出征,但却也是移师到了洛阳,并且将自己筹集到的这几二十七八万大军全部囤聚在了洛阳,号称三十万大军,兵锋直指南阳,但显然,南阳并不是曹植的目标,他的目标乃是整个荆州,甚至更为深入的地方。
虽然之前曹操率军八十万却依旧是井壁折戟沉沙,但是曹植对此战进行过十分细致的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导致曹操麾下八十万大军竟然在周瑜麾下不足十万水军的守卫下惨败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周瑜如何如何计谋过人,而是另外的两个原因。
1...112113114115116...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