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吕蒙自然能够领会陆逊话中的意义,于是又是问道:“伯言有何良策但说无妨,留给你我二人的时间已然是不多了,若我所料不错,一个半时辰之后,诸葛亮多半便会率军出发。”
“那诸葛亮屯兵的洼地,我之前也曾去过数次,对此地情形倒是有几分了解,那处地势原本是河流上涨之时所冲击出的一小片湖泊,这一载之间降雨十分之少,这才干涸下来,给了诸葛亮如此一个宝地,但那洼地与旁边的河流却是相隔不远,那原本由河水所冲击而出的河道也应该还在,今夜大雨滂沱,河水水位理应上涨了不少,若是我等将那河道挖通……”
陆逊说到这里,眼中寒芒闪现,不得不说,他心中所想的这个计策虽是有些狠毒,但一旦成功,便是一劳永逸之策。
“那河道已然干涸了一载之久,若是想要以人力将其挖开,一个时辰怕是有些吃紧……”
吕蒙虽然没有陆逊对于那个地方那般熟悉,但反复思考了一番陆逊所言,依旧是觉得此事陆逊颇有些想当然了。
“非常之时,当行此非常之事,纵然时间紧迫,我率一万大军前去挖掘,也定然可在顷刻之间将河堤挖开,到时再在树林之外设下伏兵,诸葛亮率军奔逃之时,正是我等将其斩杀之时!”
吕蒙深知,一旦这样做了,不但会将诸葛亮在洼地之中的军马淹死,还会将挖掘堤坝的江东军士也淹死一些,这样做,就算成功,自己和陆逊二人也是会在军中承受十分之大的压力的。
“子明都督莫要再犹豫了,此番良机,若不抓住便不会再来!你率大军前往树林之外埋伏,我亲自率一万死士去挖掘河道!”
陆逊见吕蒙依旧是在衡量这样做的利弊,心中已然是急不可耐,他的思想要比之吕蒙更为激进一些,一切都是以将诸葛亮击退作为目标,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在阵前战死和被河水淹死,当真是没有什么分别。
陆逊说罢,死死的盯着吕蒙,吕蒙当下银牙紧咬,显然是内心也在做着十分之大的斗争,此番出征,虽是二人一同前来,但依旧是以他为主帅,陆逊辅助,所以他心中所要考虑的事情比之陆逊还要多上一些。
可怕的沉静过后,吕蒙终于从牙缝之中挤出了几个字:“就如伯言所言。”
陆逊闻言后以最快的速度发号施令,亲自带领着一万军士,携带着挖掘工具,火速前往了河流处。为了躲避诸葛亮的查探,他们并未按照之前追击关平的道路前往,而是先通过浮桥到了河对岸,而后缓缓向那洼地靠拢,陆逊相信,只要能够不被诸葛亮发觉,他完全有信心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将河道挖开,而后滚滚的河水顷刻间便会将诸葛亮屯兵的泥泞之所淹没,他相信诸葛亮的四五万大军,至少有一半会葬身在河水之中,另一半,也会被埋伏在树林之外的吕蒙一网打尽。
吕蒙对于此计虽也十分认可,但出于对诸葛亮的忌惮,他总是有些莫名的警觉,于是他并未将所剩下的兵马全部都待到树林之外设伏,而是只带领了两万精兵前往,而营寨之中,依旧留下了三万军士,由江东大将周泰,蒋钦二人带领,继续死死的守着营寨,守着鄱阳郡,与诸葛亮的这数次战斗,让吕蒙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自己太过自信,也不能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半个多时辰之后,陆逊与吕蒙全部到达了他们计划的位置,吕蒙已经命令自己所带来的弓箭手张弓搭箭,瞄准树林之中的方向,一旦诸葛亮的大军当真被水所淹,那么他们一定会仓皇逃出,而后中箭而死。
而陆逊,此时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挖掘,在一万人的努力之下,河流的侧面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此时正在湍急河水的冲击之下摇摇欲坠。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71章 又一次失败
此时,河堤之下只有不到百人还在做着最后的挖掘,这些人皆是久居江边的熟知水性之人,对于这样的情形也是最有可能逃生的一些人,但是陆逊知道,在这样湍急河水的破堤而出之下,想要生还的难度是十分之大的,但为了江东的生死存亡,他必须这样决定,他们也必须这样做。
事实证明,正在做着最后挖掘的那些江东军士并没有让陆逊失望,他们虽知道自己下一秒便极有可能面对九死一生的情况,但手中的气力却是丝毫不减,眼中也满是决然之情,显然在这些军士的心中,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诸葛亮大军的四五万生命,是十分值得的。
在陆逊目不转睛的注视之下,终于,只听得“哗啦……”一声巨响,毫无预兆的,湍急而浑浊的河水就如同是出笼的巨兽一般,从他们挖开的那条宽宽的通道直接涌入了早已干涸的河道之中,而后向一条蜿蜒游动的巨龙一般,直奔不远处的那块洼地而去。
“诸葛孔明,这一次,看你还有何能耐逃出生天!”陆逊知道,以这刚刚决堤水流的速度,很快就会到达那洼地之中,而那洼地之中聚集了太多的军士,仓皇之下,加之因降雨而形成的泥泞,诸葛亮大军想要从那洼地之中全身而退,那是难上加难。
“传令,沿着这水流方向行军,做好战斗准备!”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陆逊当下便下令众人自水流方向往那洼地之中而去,他想要在后方给予诸葛亮的大军致命一击,在这样河水与江东大军的前后夹击之下,陆逊相信诸葛亮纵然有通天只能,也难以全身而退。
水,很快就到了那片洼地之中,等候在洼地之外的吕蒙,看着东方有些蠢蠢欲动的光亮,依旧是等候着杂乱之声出现在树林之中,但足足又过个半个时辰,他依旧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的心中已然不像之前那般自信了,而是皱着眉头在想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错误,但很可惜,他好像是抓住了什么,但却又无法分析透彻,于是只能继续等待。
终于,陆逊匆匆的赶到了那片区域,但此时呈现在他眼前的场景,也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只见正在快速的上涨着的水位上,漂浮着密密麻麻已经熄灭了的火把,足足有上万之多,这让陆逊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他的脑海之中飞速的转动着,分析着各种可能性。
通过这火把的数量来看,的确是与之前那逃回去的军士所言吻合,但如今虽然这水位已经涨到超过了一人的高度,但是将这数万人全部都齐齐的淹没在了水中,却依旧是不能让陆逊相信之事。
“若是这水中无人又该当如何?”
忽然,这样一个可怕的念头产生在了陆逊的脑海之中,而后便是一发而不可收拾,陆逊的呼吸声都跟随着这个想法渐渐的急促了起来,他的额头之上涌起了汗珠,但很快又被倾盆而下的雨水冲了下去。
的确,他想到的,正是这极有可能是诸葛亮的又一次阴谋,他们和吕蒙,又一次被诸葛亮耍了。
那负伤的军士在风雨之中见到的,不过是闪烁的火把,他并非看清,也不可能看清那洼地之中的诸葛亮大军,而如今这水中漂浮着的火把恰恰能够说明,那不过是诸葛亮想要让江东的军士看到的罢了,放他回到自己的军营之中,也并非是他福大命大,也不过是诸葛亮需要这样一个通风报信之人罢了,这里的这些火把,才是真正的疑兵,当那名负伤的军士看到的时候,的确这里极有可能有人拿着火把,但可以肯定的是,让那名军士信以为真之后,他们就离开了,只留下了为数众多熄灭了的火把。
“不好,速速绕出树林,告知子明都督此间的情形!”
刚刚反应过来的陆逊,急忙率军从树林的一侧绕了出去,好在此时天色已经是不像之前那样漆黑,吕蒙隐约辨认出了自己军士衣甲的颜色,这才没有放箭。
“出了何事?”意见陆逊率人急切的冲了出来,吕蒙心中就是一沉,此时依旧是没有诸葛亮军士的身影,早已经让吕蒙心中起了疑心,这样一来更是证实了他的担忧。
“那洼地之中如今只剩下了一堆无用的火把,足可见诸葛亮不过是用了一出障眼法,他将我二人尽皆引诱至此,已然耽搁了近两个时辰之久,怕是营寨之中……”
陆逊此时已经是后悔莫及,但事已至此,显然要赶回营寨,不然不但营寨不能保全,恐怕再迟一些诸葛亮会一鼓作气将鄱阳郡中外围的数个城池尽皆攻占,到了那时,他们二人就十分被动了。
“伯言切莫担忧,我来势考虑到万一之事,已然是派遣了周泰,蒋钦两人率军死守,纵然诸葛亮有四五万精兵,想来也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之内便攻破了我等营寨,我等列好阵势,切莫慌张,不然就算赶回营中,也难以与早已有所布置的诸葛亮尽力一战。”
遇到变故,吕蒙冷静的一面终于发挥作用,当下他严令麾下军士列阵而行,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营寨之中,但却能以最强的战斗力抵达,这样一来,就算诸葛亮袭营,也能与其交战一番,或许还可以将其战退,至于鲁肃是否前来,此时他们自然也就无暇顾及了。
好在此处并不遥远,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向二人的营寨所在之处,二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控制着阵中的士兵,匆匆向营寨之中赶去。
正当他们走的急切之时,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前方一处并不起眼的山丘之后,密密麻麻满是诸葛亮麾下的大军。
诸葛亮的计划,并非是袭营,而是截杀!
此时,诸葛亮与关羽皆在山丘后方,正值一名斥候回报道:“禀军士,吕蒙率军匆匆赶回,一炷香之后便会到达此处,但……”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72章 交锋伊始
“莫要吞吞吐吐,有何事但说无妨!”关羽见那军士有些犹豫,连忙大手一挥,示意他说出即可。
那斥候见状,也只能是一咬牙,据实言道:“那些江东军士虽定然是发觉了那洼地之中并无我军身影,但却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列开阵势向其营寨之中前行,我观察了许久,只见其好似随时做着战斗准备,一丝惊慌之相也无。”
那斥候说完,诸葛亮与关羽对视了一眼,面上皆是有些凝重之情,诸葛亮前前后后设计的这些计策,其一是为了将吕蒙与陆逊二人麾下军士的体力通过这雨夜的行军消耗大半,当然,这个目的此时一定是达到了,因为就在诸葛亮麾下之人的注视之下,吕蒙与陆逊亲自带领着两拨人马向那洼地去了,并且陆逊还率领军士去挖掘那水流湍急的河流,故而现如今二人麾下的军士战力定然是不足的。
但诸葛亮最大的目的,还是造成二人发觉在洼地之中中计了之后的恐慌,因为他们二人倾巢而出,发觉中计之后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营寨或是鄱阳之地有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们定会急切的不顾一切的赶回营寨之中,这样一来,当阵型散乱的江东兵马经过这个必经之处时,关羽率军以逸待劳,几乎一定可以以少量的代价便将其击溃,而后再去夺取无人看守的鄱阳,自然易如反掌。
这样精妙的算到了吕蒙与陆逊的心中的计策,如今却并没有如同之前的数次战争那样完全按照诸葛亮的估计实现,确是让诸葛亮心中隐约有些无奈之情。
“云长将军以为我等应当如何行动?”到了这样的时候,诸葛亮心中清楚,真正带兵冲杀下去的是自己身边的关羽,对于吕蒙以及陆逊麾下将士的战斗力,关羽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所以,自己已经尽了人事,在这个一炷香之内就要做出决定的时刻,他决定将权利交给关羽。
“事已至此,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计策绝不可能再让江东之人中计第二次了,就算他们警惕着返回营寨,也绝对想不到我军竟然会在此地设伏,故而突袭之势已然成了,军师不必担忧,依我之见,既然吕蒙与陆逊并未尽全力返回营寨之中,想来是他们在营中留下了一些军士以防万一,如此一来,我军在数量上也是占有相当的优势,将他们歼灭在此,希望还是十分之大的。”
显然,关羽言语之中的意思就是继续执行在这里阻击吕蒙与陆逊的计划,诸葛亮略略想了一番,当下也是颔首道:“既然如此,就依照云长将军所言,之后之事,还要拜托云长将军。”
到了这一步,战果就不是诸葛亮所能够决定的了,这一切战场上的临场调度和指挥,完全要依靠率大军冲杀在前的关羽,每每到这样的时候,诸葛亮都恨不得自己也能够策马驰骋一番,但上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诸葛亮的身形,素质,距离一个合格武将的标准实在是相差太多了……
“军师莫要如此说,此战对我军意味着什么,羽心中自然有数,军师在此地静候佳音便可!”
关羽向身侧的诸葛亮微微一拱手,随即便对自己身侧的数个将领下达了作战的准备,还有不长时间,吕蒙与陆逊便会率军经过此地,他要确保自己麾下的这些将领全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当他一声令下的时候,个个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给江东的军士致命一击,这一开始的气势,往往能够决定这一整场战役的结局。
山丘之后,是一片杀气,而山丘另一侧的官道上,却是一丝声响也无,只有雨水拍打在地面上的声音,直到一马当先的吕蒙率领着江东的大军途径此处时,方才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不同于以往的,吕蒙此时的警惕性十分之高,他分析了之前诸葛亮的每一场战役,发觉其大多数时候都会将人心算计到极致,出现在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之前的被骗,再一次深深的提醒着他,他此番面对的乃是诸葛亮,并非是一般的将领,那是一个可以以一己之力将刘备残存的势力保留到今天却没有被灭掉的人,所以,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都不会如同自己和陆逊二人所想的那般发生。
此时,天色已经稍稍有了些光亮,虽说依旧十分昏暗,但看到自己旁边之人的轮廓却是不难,当吕蒙行至这山丘的旁边之时,忽地感觉自己心中平白多出了不少压抑之感,这是多年战斗在一线给他留下的感知力,他忽地意识到了什么,但作为队伍的领头人,他深知此时断然不能将队伍停下,数万人的阵型,若是仓皇停下是一定会造成阵型的散乱的,到时一旦这里当真有危险,只能造成更坏的结局。
“速速向后告知,全部都提高警惕,关注那山丘之后,一旦遇险,不得慌乱,保持阵型全力反攻!”为今之计,吕蒙只得是将自己的数个亲卫叫到了近前,让他们将自己的提醒传达下去,只有这样,在大军心中有数的情况之下,才会使得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事实正是如同吕蒙所担忧的那般,数万人的队伍,当那数个亲卫刚刚提醒到中间位置的时候,忽地听得山丘的后方一声巨响,显然,那后面并非是如同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安静,而是隐藏着不少的故事。
得到了吕蒙提示的军士,并未有甚太大的反应,他们只是握紧兵器看向那山丘之上,只见隐隐约约之间,漫山忽地布满了不知从何处而来的诸葛亮大军,正手持兵器一往无前的向他们冲杀而来。
江东军士虽然结阵,但走在官道上也是十分之长的队列,关羽亲自率领一干人马,拦腰便攻入了队列之中,显然,他是想要让江东军士首尾不能相顾。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73章 不再一边倒的战斗
此时,前半部分的军士已然得到了吕蒙的提醒,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军,虽是心中也十分紧张,但却没有出现混乱的情形,依旧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准备战斗,但后半部分的军士却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之下遭受了如此的冲击,所以这阵型难免有些散乱,被关羽拦腰冲击之下,狠狠的切割成了两部分。
多年的战斗让关羽有着敏锐的嗅觉,早在山丘之上向下冲击之时,他便已经发觉后半部分的敌军有些慌乱,而前半部分的敌军多半都能够严阵以待,于是他刚刚将吕蒙的队列冲散,便下令直奔那后半部分慌乱的敌军而去。
这显然和他之前预想的已经有了些差距,在他想来,所有的江东军士都应该对自己突如其来的袭击感到慌乱,而不应该是仅仅一半的数量。
但关羽也是深知,战场之上,原本就不可能是事事都如同自己预料的那般,既然吕蒙与陆逊二人经历了之前在洼地之中的判断失误都没有自乱阵脚,那便说明经历这这些败仗之后,终于是将二人的潜力激发了出来,并且对于诸葛亮这个老对手,二人也是已经渐渐发现了一些心得。
这些,虽然一交手之下就被久经沙场的关羽感知了出来,但两军将士已经交上了手,就一定要分出胜负才行,作为带领大军冲杀与阵前的主帅,关羽和吕蒙,陆逊一样,内心深处都是要坚信自己才是能够最终取得这一场战斗胜利的那个人,若是在阵前连这样的自信心都没有的话,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怕是早就确定下来了。
关羽一边亲自向江东队列的后方施压,一面命令自己麾下最为能征善战的周仓率一队人马阻隔在被分割开来的江东军士中央,防止战斗力相对较为强悍的前部翻身救援后方。
关羽的策略,便是先将吕蒙不在的后军消灭掉,然后再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去与吕蒙死战,若是顺利的话,也是能够以一万左右的伤亡便将这一场战斗赢下来的,这样的伤亡,对于他们接下来攻取鄱阳这一郡之地来说,也是算不得什么。
关羽的计划,确是根据战场之上的形势所做出的最好的决断了,但是吕蒙又怎能不知关羽意欲何为,虽说后军之中有陆逊压阵,但毕竟自己的提醒还没有传达过去,加之陆逊身侧的一万军士刚刚参与了挖掘堤坝的行动,自然是已经精疲力竭,再面对关羽麾下的虎狼之师的话,可以想见并不能坚持太长时间就会被关羽击溃,而自己要做的,自然就是在陆逊被关羽击溃之前率军杀过去救援。
定下了这些计策之后,吕蒙心中又是想了一番,而后将一名身侧骑着马的侍卫叫到面前下令道:“速速回到营中,命蒋钦、周泰二人将营中之兵尽皆派遣来此,此地便是今夜我军与关羽决战之地,不论如何,定教二人以最快速度赶来,而后直接向厮杀最为惨烈之地冲杀即可!”
下完这道命令,吕蒙再不迟疑,亲自挺枪直奔阻隔在自己与陆逊中间的周仓而去。
毫无疑问,在双方对于对方的估计都有一丝丝偏差的情形之下,在这个一面是山丘阻隔,一面是辽阔空地的雨夜之中造就了一场十分惨烈的厮杀。
陆逊所率领的后军,虽然一时间并未反应过来遇袭之时,并且使得其阵型有所散乱,但陆逊是何许人也,他见此情形连忙冲到阵前指挥众军保持阵势,尽全力阻击着滚滚而来的关羽大军。
他知道,关羽的军士数量是有数的,既然自己率领着大多是的主力在这里出现,那前方吕蒙的压力就一定会小很多,只要自己能够将这些军士拖住,不出现溃败的情形,他们就不会是今晚被击败的那一方,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让诸葛亮知道,他们二人经过这些次战斗的锤炼,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江东新任都督了,他们已经得到了如今麾下将领军士的认可,并且此时关羽和诸葛亮面对的,乃是江东最后的精锐了,他们代表着江东最后的信心和荣耀,故而绝不会在一番冲杀之下就溃败而逃。
阵前喊杀之声震天,众人眼中皆是只有自己面前的敌军,一丝分神的时间也没有,因为那会在顷刻之间就将死亡带到自己的身上,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天色已经渐渐的放亮,并且下了一夜有余的大雨,此时也正逐步的减小。
山丘之上,诸葛亮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山丘下方的战况,面色严峻,他的旁边,是前夜刚刚从江东营寨之中归来的关平,他此时正负责着诸葛亮的安全。
“这一波江东军士,怎么战力好像比之前的那些强了不少?”
关平自从在夏口之时便一直跟随在关羽身侧,对于江东军士的能耐,他或多或少还是能够切身的感受到一些的,但与诸葛亮一同关注着战场上局势的他却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次面对的军士的不同。
“此番孙权怕是为了保全鄱阳而下了血本,今夜的计策已然执行的十分成功并且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但如今却依旧如此艰难,只能说明敌军的素质比之之前高了不少,此战,怕是难以有好结果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在阵中的关羽依旧是努力的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在进行着,但他不知道的事,自己对于伤亡的预估并不准确,按照此时的状况进行下去,就算他最终能够将后军之中的陆逊击溃而后在转头又击溃吕蒙,他的损失也绝不会是一万之数,而是远远超过两万,甚至三万,这样的损伤对于诸葛亮和关羽来说,算得上伤筋动骨。
诸葛亮说完这一番话,关平也是默默的颔首表示赞同,但是却不知该当如何,忽然,他偶然一转头的功夫,却发现了些不同寻常的状况。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74章 止住损失
“军师请看那边,好似有大队人马正在向此处赶来!”
由于天色已经颇有些亮了,加之大雨渐渐退去,迎着微微升起的阳光,远处的情形看得十分清晰,此时关平手指的方向,只见小小的一队黑影似乎正在微微移动,关平眼力非常,判断出那正是一队人数不少的人马。
诸葛亮闻言也是向那个方向看去,但这一看,却是让他大吃了一惊:“那是鄱阳郡的方向……不妙,怕是之前发觉我军之时吕蒙便下令将留在营寨之中驻守的守军尽皆调遣到了此处,云长的出现已然是让他笃定我军的主力就在此处,他们的援兵,到了。”
说出此言的同时,诸葛亮心中所想的乃是自己麾下若非只有关羽与张飞两个人尽皆知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断然不至于落到今日的地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是诸葛亮此时的真正写照。
手中没有大将,自己又不能亲自到阵前冲锋陷阵,迫使诸葛亮每每不能分兵,就比如这一次,若是还能有一员大将,率军在他们埋伏的同时前去将江东在鄱阳郡郊外的营寨拿下的话,此战断然不会落到如此地步,但这样的人,他手中确实是没有,张飞在夏口驻扎守护刘禅等人,是万万不能擅动的,诸葛亮相信,刘封之所以千方百计的将赵云策反过去,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也正是看到了自己如今可能会面对的这种困境。
1...96979899100...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