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众人相互看了看,一时间无人敢于直接请命,倒不是这些将领怕死,众人皆是担忧自己一旦死在了营中或是闹得动静不够大从而并未将孙权的主力大军引出,破坏了诸葛亮这精心设计的计谋,久经沙场的他们都是知道,有时候诸葛亮设置的计谋再巧夺天工,执行的人若是没有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也只能是功亏一篑。
诸葛亮眼见众人面露难色,并未如何惊慌,而是走到了挂在墙上的江东地形图边上,在图中指出了两个地方,口中言道:“这第一处,乃是这名勇士需将孙权大军主力引到之处,唯有将其主力引到此处,才能让其阵型散乱,匆忙之中不能结成利于冲杀的队伍,而这第二处,正是我大军主力所在,若是孙权主力当真到了指定之处,那名勇士则是只需暗中遁走即可,故而我所需要之人,并非是抱定必死志向而去之人,而是对自己有着万分的信心,让自己能够在孙权大军的追杀之下生存下来之人,唯有生存下来,这场戏才算是做的真了!”
众人知道,虽然诸葛亮这样说,但就算是他们本人能够真的幸存下来并且在到达指定位置之后遁走,他们所率领的那些死士也多半不能保全,这样残酷的战争,他们皆是有些不忍领命。
良久,众人之中依旧是无人敢于应答,只因此事实在是事关重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故而就算是有心之人,想一想自己的能耐,也并没有出言。
“关平,率一千死士前去诱敌,可敢为之?”终于,有些按耐不住的关羽直接看向队列之中的一名年轻将领,厉声问道。
此人正是关羽之子关平,关羽此时已是有两子,次子关兴此时也是在队列之中,但关兴年不过十八,虽也有些武力,但终究是年轻气盛,而关羽又不能将此事硬生生的按在其余人等身上,心中反复琢磨了一番,终于直接问向了自己的长子,对于关平是否有此能力,关羽心中也是只有七分信心,但事已至此,每一刻都是十分关键,故而关羽再不想看着自己麾下的众人默然不语。
“平,领命!”关平虽也不过是二十余岁年纪,但已然是颇有些关羽当年的雄风,本来也便有些跃跃欲试,但心中又担忧自己的父亲不允,此时关羽直接相问,关平心中登时便是热血沸腾,拜倒在地领命道。
关羽见此情形,转头看向诸葛亮,显然是在询问诸葛亮关平是否能够胜任此事。
诸葛亮一看关羽神情,便知其对自己的儿子有着不小的信心,于是连忙上前一步,将正跪拜在地等候将令的关平一把扶起,口中言道:“小将军此去,定要多加小心,切莫恋战,能够将孙权主力吸引到那指定之处便算是成功,而不在于杀敌多少,小将军心中可已明了?”
关平一听这话,心中就是一喜,他知道诸葛亮如此叮嘱,这勇士定是他来做无疑了,于是向诸葛亮拜了三拜,答道:“平定不辱使命!”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67章 搅动风云
这前往袭营的勇士既然定下由关平担任,诸葛亮第一时间又是将关平唤至自己身前,在其耳旁不知叮嘱了些什么,只见诸葛亮言罢,关平原本就有些紧张的面上更为凝重了。
叮嘱一番后,关平便自顾自下去准备了,显然,他并非是此时便前去袭营,而是要等候诸葛亮暗中将大军布置完毕方可,而这段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毕竟江东阵前之兵也全都一丝不苟的盯着诸葛亮的屯兵之处,一着不慎被其看出了转移主力大军之事,此事依旧是难以成功。
正当诸葛亮紧张的转移着自己的主力大军去往一处山林之中时,鄱阳郡郊外孙权军营之中,已然是灯火通明,此番迎战诸葛亮,吕蒙与陆逊二人尽皆来到了此处,并且将孙权留在建业压箱底的精兵也带来了不少,显然是存有在此处与诸葛亮一决生死之意。
吕蒙与陆逊二人,颇有些生不逢时的意味,原本以为自己年岁不大便被孙权直接以亲信之姿态提拔为江东左右都督,定然会将江东带入另一个崭新的时代,但这短短数年的时间,已然是将二人的美梦尽皆击碎,之前在周瑜这座大山的映衬之下,好似江东并无甚可担忧之处,依仗着长江天险,足可以高枕无忧,但周瑜离去之后,诸葛亮与曹植算是给二人好好的上了数次课,这接连的失败,显然将二人的傲气尽皆打磨掉了,此时的二人,心中唯有帮助孙权将江东这最后的基业保住而已,不然自己就算是青史留名,也断然不会是什么好的名声。
“自此时起,你我二人自当衣不解带,好生将这鄱阳一郡之地守护下来,诸葛亮那厮诡计多端,如今若是合我二人之力,依旧是不能将这鄱阳郡守住,我等如何对得起主公的倾力支持!”
此时虽已是深夜,但白天才刚刚合兵一处的吕蒙与陆逊二人并未睡下,而是正在商议破敌之策。吕蒙因比之陆逊年长数载,当下便先表了态。
对于吕蒙的这番提议,陆逊自然没有反驳之言,二人因为是守势,故而并不想率先率军出击,而是想要依靠自己营寨的坚固与军士对营寨之中以及营寨周边的警觉来争取打一个漂亮的反击。
由于之前诸葛亮夺取那些周边的郡县之时,面对的只是郡中为数不多的守军,并非与真正的江东精英有过多少次的交手,故而二人心中对于此番将诸葛亮拒于鄱阳之外还是有着十分的信心的。
并且此番出征,二人所依仗的也并非是只有这营寨之中的守军,在吕蒙前来此处之前,为了防止与诸葛亮陷入苦战之后被鲁肃摘了桃子,在距离鄱阳不远的一处空地上,江东老将程普,潘璋二人也是率领了一支数目不少的军士早已埋伏完毕,一旦因陷入了与诸葛亮的苦战而引来的鲁肃的荆州军士,也要做以抵挡。
诸葛亮与孙权,两方皆是准备齐全,静候对方前来,而双方皆是有些忌惮的鲁肃,此时的确是整顿了不少荆州兵马战船,正在长沙郡中等候消息。
鲁肃回到江陵之后,按照周瑜的计策,命黄盖准备了一应战船囤聚在长沙湘水河畔,并且派遣了大量细作前往鄱阳附近,密切关注两军对垒的情形,一旦形势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鲁肃已经决定第一时间出兵鄱阳郡,再不济也会拿下一两个外围的小郡,以期让刘封发觉他也并非是只能守卫一方的臣子。
三方势力汇集在江东,其声势足以说明这一战的重要性,而一反常态的,之前频繁来往于荆州与益州之间的刘封,却是依旧在荆州稳坐钓鱼台,就连对荆州形势十分熟知的庞统也是并未前来协助鲁肃。
这样一反常态的情形,自然是刘封有意为之,而刘封如此的唯一原因,就是周瑜。
刘封想要以这样的方式让周瑜看到自己对他的信任,以及志在必得,鲁肃前往周瑜隐居之处讨教的事情,周瑜心知是瞒不过刘封的,但他却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依旧给鲁肃出谋划策,这便是向刘封发出的一个友善的信号,正是这个信号,让刘封决定将江东之事继续全权交由鲁肃处置,不论鲁肃处置的是否得当,刘封相信此事过后都会是自己收下周瑜之时。
正如鲁肃冷眼旁观所得之结果,周瑜对于现如今的刘封,依旧是十分需要的人才,并且放眼华夏,几乎是独一无二。
一旦有了周瑜,刘封便可以放心大胆的派出两路人马,自己与周瑜各自统领一路,这样的变化在与曹植这样潜在的超级对手的交手之中显得尤为重要,赵云与马超等人虽也有统兵之能,但所长毕竟是冲锋陷阵,若是论及智谋策略,和周瑜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用这样一场战斗去换取周瑜,在刘封的眼中是十分值得的,也正因如此,他拒绝了数人的劝说,并没有动身前往荆州,也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前往,只说是全权命鲁肃处理此事,其真实的目的,所知者也不过三五之数罢了。
身在旋涡之外,心却在旋涡中心的周瑜,在送走鲁肃之后也并未如他自己所言在那茅屋之中享乐,而是日日惦念着江东的形势,盘算着鲁肃面对诸葛亮与江东的胜算到底几何。
此时的茅屋之中,已经没有了之前鲁肃到来之时的凌乱,除了一些生活必须之物外,全部都装进了数个厚重的箱子之中,只因送走鲁肃之后,周瑜便是对小乔直言,她们二人这些时日悠闲的生活,怕是要就此结束了……
鄱阳郡之外,如同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一般,两日都没有任何风吹草动,终于,在诸葛亮委派关平做了那勇士的第三日,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扣动了鄱阳之战的扳机,关平,这个多数时候跟在关羽身后的青年,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表演。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68章 引燃粮草
这一夜,空中电闪雷鸣,大滴大滴的雨水洒落在湿润的土地之上,这是一个在江东这样的地界上不宜外出活动的夜晚,但鄱阳守军的营寨内外,却依旧是人头攒动,巡逻的军士不但并未因此而比往日少,反而增加了不少。
显然,诸葛亮之前利用风雨之夜对江东的突袭,让吕蒙与陆逊二人记忆犹新,诸葛亮能够观测天象而判断出气候的本事,也正是通过那一次突袭方才让包括江东在内的中原人士熟知。
所以这一夜,乃是吕蒙与陆逊二人所判定的诸葛亮最为有可能袭击鄱阳之时,所以此夜不但军士们并未得到休息,就连他们二位都督,也是在帅帐之中对坐,策略早已经在二人的心中,他们并不出言,只是时刻准备着迎接这至关重要的一战。
江东守军营寨之中的情形,此时已经全部落在了黑暗之中一身轻装的关平眼中,关平此时正趴伏在距离江东营寨两三里之外的一处土丘之上,远远的看着漆黑一片的营寨,他心头不禁对于诸葛亮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之前诸葛亮在他耳旁叮嘱之事,正是这雨夜江东军士定然会加紧守卫,以及如何在此情形之下突入其营寨中之法。
回首看时,关平只见自己身后的一千死士已然全部都换上了紧身夜行衣,在雨水的映衬之下,若是不细细看来,却是无法看出这是一千军士趴伏在地上。
此番前来,关平与这一千军士皆是只携带了短刃,以及一个不大的瓶子,瓶子之中装着的,全部都是引火之物,关平这一次突袭的目的很明显,那便是让吕蒙与陆逊以为自己乃是诸葛亮所派遣而来的先头部队,目的是焚毁江东营寨之中的粮草,这样一来,只要能够引燃大火,便可以造成江东营寨之中的些许混乱。
而在这时起,关平的任务方才算是刚刚开始,他要在江东营寨混乱之时有目的性的向一个方向撤退,让吕蒙与陆逊二人以为他是想要将他们引向一处,而后在那一处放置一些疑兵,如此一来,疑兵一旦被吕蒙与陆逊二人发觉,二人便会以为他们识破了诸葛亮的击破,想要与那暴露的疑兵交战之时,才算是落入了诸葛亮的计算之中。
这样复杂的计谋,之前关平实在是没有经历过,单只在脑中想一想这整个过程,关平都是有些头大,而他却成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让他直到此事心都是咚咚直跳,他只能是尽量将那些与自己无关的过程暂时抛在脑后,此时所计算的,就只有如何能够先将这一千死士成功的带入到江东营寨粮草所在之处。
转眼间,午夜已过,江东营寨四周的军士换了一班又一班,只是为了保证留在营中的人全都都是精神最为饱满的,被替换下去的军士回到营中后,便赶忙开始休息,养精蓄锐以准备下一班巡逻,或是随时可能前来的诸葛亮大军。
虽然营中加强了守备和巡逻,但针对的,却大都是营寨的四周,以及诸葛亮屯兵的方向,吕蒙与陆逊坚信,诸葛亮那么多大军若是有大范围的移动,一定会让自己察觉的,故而作为在营寨最后方的粮草存放之处,相比于前方反而是守备相对较为薄弱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雨愈发的大了,两队相互走来的军士,要等到只剩下几步之遥的时候方才能够看清自己的同伴,但他们已经是按照两位都督的将令,将自己的眼睛睁得十分之大,生怕错过了混进营中的外人。
此时的关平,正在绕着营寨二三里之外的土丘,一点点向营寨后方移动,一千黑衣短刃的死士,皆是分散开来,并且匍匐前行,在大雨之中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相互之间都不能看到彼此,只能通过模仿江东境内常见的尖锐鸟鸣之声告知同伴自己的存在。
靠着这样的方式,关平等人一路来到了江东大军营寨的后方一二里处,关平此时将五百人留在外围警戒,自己亲自带领着五百死士,并且没人都携带了两三分引火之物,毕竟这样的雨夜,想要将粮草引燃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这个年代,没有比火光再有效的制造混乱之物了。
倦意,已经是开始向几乎彻夜未眠的吕蒙与陆逊袭来,但他们二人皆是依旧在帅帐之中端坐着,他们知道,越是到了这个时候,越是诸葛亮容易发动袭击的时候,诸葛亮对于时机的把握,无疑是出神入化的。
就算今夜诸葛亮并没有如同想象之中的那般袭来,他们也相信这一夜并没有白白浪费,因为放弃了这样好的机会,只能说明诸葛亮其实并没有他们看起来那样十足的信心。
但是,这样的想法才刚刚在二人的脑海之中形成,在距离午夜刚刚过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候,营中的平静终于如同二人预计的那样被打破了。
“都督,营寨后方遇袭,敌军不知为何混入了存放粮草的帐中,并且携带了大量引火之物,一半粮草已然起火!”
“这……”
粮草起火,二人并未有甚惊慌,这里距离江东十分之近,并不缺乏粮草,但营寨后方被人潜入,诸葛亮到底是什么用意,这才是他们此时心中所想。
“那里并不会有太多敌军,即刻调派三千军士,随我前去探查,其余人等不得擅自移动,听吕蒙都督号令!”
陆逊与吕蒙对视一眼后,一面对这名军士发号施令,一面拿起自己的兵器,快步向帅帐之外走去。
此时,在付出了二三百名死士的生命之后,关平终于完成了这第一个任务,但他却并未立即撤回,因为这里除了原本的守卫之外,还没有新增援人马的到来,他要等到有分量的人发觉自己之后,方才能够开始撤退,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坚持到那个时候,不要死在这里。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69章 艰难的任务
他率领这剩下的数十个与其一同进入到江东营寨之中的死士,与守卫粮草的江东军士交着手,装作还要继续向另外一部分粮草冲击的架势,但双目却是不停的看向帅帐所在的方向。
终于,一个个燃起的火把微微出现在了雨夜之中,随之而来的是领头几匹战马的嘶鸣之声,关平听罢,终于是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差不多是时候向指定的位置撤退了。
果然,借着雨水之中摇摇晃晃的火把,关平隐约见得为首一人铠甲十分特别,一看便是重要将领,于是不再迟疑,借着敌军因援兵到了而攻势变得凶猛的当口,他一吹口哨,周遭的死士全部都按照他们之前的决定,沿着来时候的路向营寨之外奔逃而去。
看着这群纵火者的行径,陆逊眼中微微闪着精光,他眼见这些人全部都是轻装步行而来,并没有急切的前去追击,而是先行命麾下军士将营寨中那引起了不小骚乱的大火扑灭,而后才率一众军士尾随着关平等黑衣人出了营寨。
关平此时身侧还剩下数百黑衣人,他们在雨中犹如一个个幽灵一般前行,若非陆逊所率的这些人皆是骑马前行,早就丢失了他们的踪迹。
“速速去告知吕蒙都督,遣一队骑兵前来。”眼见只有骑兵方才能够堪堪跟上,陆逊脑中心念直转,一个念头涌上了他的心中,于是他一面率军继续尾随,一面遣人回去告知吕蒙。
不多时,吕蒙便是将营中的骑兵尽皆给陆逊派来,而自己依旧在营寨之中守卫,诸葛亮的诡计多端,让吕蒙绝对不敢在此时轻举妄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给这一场生死之战增添了不少的变数,让他不得不在心中打起万分的精神。
“尔等率一千骑兵,以最快速度追杀这些人马,他们不停下,尔等便也不要停下,一有异动,必定要派遣人马回来告知与我!追杀时灭掉火把,马匹一字横向排开再行追击!”
陆逊心中想了一番之后,自己听了下来,而后对自己的一个副将下了这样一番命令,只因他心中想到了一个十分之高的可能行,而在这雨夜之中,这样或许能够探测出这个可能性是否为真实的。
将那一干骑兵派出之后,陆逊又留下数十名军士在此处等候,而自己却是策马返回了营寨之中,这个想法,他要第一时间告知吕蒙,面对诸葛亮这样的强敌,他们二人定要通力配合,才能够有将诸葛亮击退的可能性。
“伯言以为,那些纵火的黑衣人乃是诸葛亮的诱饵?”
“不错,诸葛亮此人用计,乃是十分诡异,绝不会单独派出这一队人马前来烧毁我军粮草,故而这些行动迅捷的黑衣人,定然是另有目的,而之前我率军追赶之时,更是发觉其并未全力摆脱我等,只是在雨夜之中故意与我等保持一定距离,并不惜因此耗费一些军士的生命。”
陆逊依靠着他敏锐的观察力,想到了这样一种可能,而他刚刚这样一说,吕蒙也是微微颔首,以示赞同。
“莫非诸葛亮想要利用这些黑衣人将我等引出,而后突袭营寨?”
“依我之见并非如此,诸葛亮若是当真如此,断然不会仅仅派遣数百人来此,我等怎能为了数百人而倾巢出动,故而他如此做来,定有深意。”
“如此雨夜,诸葛亮既然有了行动,便定然不会仅仅是这样无关痛痒之举……”显然,吕蒙也是在尽力的猜测着诸葛亮的目的,但直到此时,他脑中依旧是纷纷乱乱,一时之间找不出合理的解释。
“我已派军士紧紧跟随那数百黑衣人而去,不论结果如何,都会有所反馈。”
二人此时尽皆并未猜出结果,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派出的军士之上,他们万万不敢擅自离开营寨,怕中了诸葛亮的奸计。
近一个时辰过去了,再过些时候,天色就要亮了,终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到了二人近前,只见之前被陆逊留在途中等候消息之人架着一个军士走了进来,那军士此时已经是身受重伤,背部还插着一支利箭,依旧留着鲜血,能否救回尚且是未知,但此时却依旧神智清醒,显然能够接受二人的询问。
“有何发现?”陆逊一看便知定是有重要消息,于是一面命人去请随军的军医,一面靠近问道。
“禀二位都督,我等策马追赶那些黑衣人,到了我军营寨东侧不到十里处,那里有一小片树林,林后乃是一处平坦之地,那些黑衣人进入密林之后,我等只得下马步行进入,直到追得出了林子,迎面便是一阵箭雨,小人正在最前方追赶,所幸并未中箭,直接卧倒在地,而后又向前爬行了一些距离,不想有了发现!”
“有何发现?”吕蒙一听那地势,心中就知道了是什么地方,那里距离他们的营寨已然十分近了,若是冒着雨水趁乱偷袭,显然是能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的。
“那平坦之地上,密密麻麻尽皆是兵马,自上而下看去,火把无数,怕不下四五万之数,小人见此情景连忙向回飞奔,不想被那些放箭之人发觉,一路追赶,中途一重伤的弟兄将战马让给了我,自己冒充我被诸葛亮军士杀死,这才让他们退回,小人才得以回来,那些同去的弟兄已然全军覆没!”
这名军士说完之后,眼中已然满是泪水。
“那队人马果然是前来刺探我营寨之中布防之事,并非是烧毁粮草,此时将营中情形告知了诸葛亮,又将我派去追击之人全部斩杀,为的自然是造成我军的混乱与恐慌,想来是想要待得雨过天晴,我军守卫松懈之事再行进攻,诸葛亮深知我等定会在这雨夜防备森严,故而反其道而行之!”陆逊将这一件件事连接起来,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不错,但如今他并未想到之事,便是我等得知了其主力大军所在!”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70章 决堤之策
这名负伤军士的偶然所得,让吕蒙与陆逊二人心潮彭拜,第一次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这种成就感是无可言说的,虽然有一丝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但结果,才是最主要的。
二人也曾谨慎的推理了一番,发现若非是这名军士发觉了诸葛亮大军所在之处,诸葛亮趁着最后的夜色再次摸到军营的后方,的确是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让二人愈发肯定,诸葛亮定然会在天明时分袭营。
“伯言以为,此事我等应当如何应对,诸葛亮出兵四五万之数,虽并非是他这番所带兵马的全部,但想来绝大部分精锐人马也尽皆在此了,若能将这四五万人以不大的代价拿下,我等此番的胜算定会大大增强。”
显然,如今正身处林后低洼之地的诸葛亮大军,成了吕蒙想要图谋的对象,但如何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将其击溃依旧是个不小的难题,若是在营寨之中设伏,等待诸葛亮率军前来攻击,虽也可能会让让其有所应对不及,但大军往来厮杀之下,就算胜了也多半会是惨烈的胜利,最后便宜的依旧是名义上的盟友鲁肃。
“此处确如那名军士所言,有一小片树林,林后是一片洼地,洼地之后乃是一条不大的河流,极为适合以树林为屏障埋伏下不少军马,此时那些潜入营中纵火者多半已然是将我军营之中情形告知了诸葛亮,诸葛亮心中所想,多半乃是将我派去的骑兵尽皆斩杀在树林之中,我军一时之间得不到回复,便会以为那是他的诱敌之计,从而依旧在营寨之中不出,这样便给了他率军匆匆绕行至我营寨后方的时间和空间,但他出兵之时,却定然不会是现在。”
陆逊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之上做出了这样一番分析,其言语之中所指之意已经是十分明显,那便是若想要趁此良机将诸葛亮重创,只能是利用现如今到天明的这短短一段时间,不然的话,等待他们的就只能是与诸葛亮在营寨之中打上一场惨烈的遭遇战。
1...9596979899...1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