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封疆万里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狼烟东去
但其他的势力,可并不都如同刘封这般轻松,其中最为岌岌可危的,自然就要算是已然被诸葛亮几乎围堵在吴郡之中的孙权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孙权便不得不为自己之前的错误付出代价。
当诸葛亮拿下豫章之时,其实已经算是给孙权敲响了警钟,但孙权抽调兵力之后竟然并未在豫章以南的庐陵与临川二郡布下守卫之兵,而是意图夺回豫章,前后三波军士相攻,皆被诸葛亮与关羽二人化解,这三次战斗,前前后后持续了三月有余,最终,孙权江东兵马折损了四五万之众,已然是远远超过了孙权的预期,他这才不再拼死与诸葛亮争夺豫章,撤兵回了建业。
但让孙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竟然在他全力相攻之下依旧留有后手,在他刚刚撤回建业的数日之后,便又是使得关羽率军直取庐陵,庐陵守军虽也是全力相抗,但终究因关羽之勇武加之诸葛亮早已准备了数月,被诸葛亮将庐陵拿下。
拿下庐陵之后,孙权已然是有些不知所措,庐陵以东的临川已然成了孤岛,只能战略性的放弃掉,如今,诸葛亮已然是得了临川,再下一步,则必然是兵临鄱阳郡,这一点已经无需孙权再行召集众臣商议,如今留给他唯一的问题就是,一旦鄱阳失守,诸葛亮便可以驱大军直奔吴郡与会稽,这两个江东最为重要的地方,已然是危在旦夕!
这一日,眉头不展的孙权正在与江东的众臣商议退敌之计,当长江天险不在,他们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59章 抱佛脚
江东的朝堂之上,几乎从未有过如此的死气沉沉,孙权在硬生生的逼走周瑜与鲁肃等人之时,原本所想的乃是用吕蒙与陆逊二人在江东创造出一番新天地,但如今到了这般田地,实在是与孙权原本心中所想差了千里。
虽然从未说过,但在孙权的心中已然是承认周瑜在江东所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无可替代的,若是他没有平白无故的对周瑜下了死手,并将其推向刘封,那么纵使诸葛亮再是天纵奇才,也绝不会如此轻易便将其江东郡县攻占得如此。
面对诸葛亮虚实不定的策略,并未经过充足的锻炼就担此大任的吕蒙与陆逊二人几乎丝毫没有还手之力,加之诸葛亮这一路走来,充分的利用了所占江东之地的人口,到如今兵力不减反增,此消彼长之下,孙权心中对于自己能否守住这父兄留给自己的建业,都是充满了疑问。
江东向来依靠的是长江天险阻隔中原的敌人,如今对于诸葛亮来说早已经是跨过了这条天险,深入江东境内的郡县,向来没有坚固的城池,这也是造成了守不住关羽进攻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如此,当孙权丢失了豫章之后他才没有立足与防守,而是想要尽全力将其夺回,原本这样的策略基于江东的地势等原因之下是十分正确的,但是显然,孙权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自己敌人的能力。
事已至此,攻不得,守不得之下,孙权之前颇为倚重的两位都督也已经是哑口无言,此时正值孙权问道下一步应如何应付来势汹汹的诸葛亮,堂前众人竟然是无人应答。
孙权见状,长叹一声,而后在朝堂之上高声道:“诸公不为我设下谋略,莫非乃是天意要亡我江东三世基业,父兄以身家性命方才拼下的着易守难攻之地,若是就此断送在我手中,我又有何面目追随父兄而去?”
孙权此言面色十分之悲恸,堂前众人见状皆是纷纷感慨,孙权此人作为主公,除了因为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而做下了对周瑜下狠手之事外,他对于自己的臣子们还是十分之好的,故而众人见得孙权如此,纷纷开始议论抵御诸葛亮之事,但说来说去,并没有人能够想出良策。
这时,已然年过六旬,须发皆是有些花白的张昭缓缓走出队列之中,众人见张昭出列,皆是默然不语,静静的看着张昭有何话说。
之前孙策临终之时,张昭便是托孤众臣,而张昭的所擅长的,乃是处理江东的内政,对于战事,因并非是他所擅长之事,故而张昭几乎并不参与,之前孙权与吕蒙,陆逊所商议出的计策,张昭也是从不提出反驳之言,故而今日既然出列,众人皆是他定然是有甚十分重要之言要说出。
“子布先生乃是我江东栋梁,如今我江东恰逢此等危难之时,还请先生莫要有所隐瞒,但有所言,权无不领受!”
对于张昭的性情,孙权还是知之颇深的,这位三朝元老说起话来从来不留情面,以至于之前数次惹恼了孙权,故而近些年来随着年岁的增长话才愈发的少了,于是连忙放低了自己的姿态,自然是有激起众人畅所欲言之意。
张昭闻言又是向孙权拜了一拜,而后终于缓缓开口道:“老臣已然老迈,故而说出之言也不过是老臣一家之言,主公若是不喜,说出便可,老臣自会离去。”
孙权见张昭今日不知为何竟然懂得了这些礼数,心中不由得一阵疑惑,但口中依然是笑道:“子布先生不论说出何言,只要是对我江东如今形势有利,便是良言!”
如此,张昭才又是抬起了头,当先看了看坐在主位之上满面愁容的孙权,而后又是看了看站在队列前面死气沉沉的吕蒙与陆逊二人,终于,银牙一咬拱手言道:“老臣以为,此番单单凭借如今立在朝堂之上的我等,已然是难以挽大厦之将倾,故而依老臣之见,我等需得请一人前来,或可解了此围!”
“何人?”孙权闻言心中隐隐有了一丝不妙的感觉,但张昭此言实在是对于众臣吸引力十分之大,顷刻间,不少人都是问出了声。
“此人便是我江东前任都督,周公瑾,老臣苦苦寻觅了多时,数日之前方才探知公瑾此时正隐居在与我江东不远的荆州山水之间,且自我江东离去之后,公瑾并未为其他势力效命,足可见其对我江东情感之深厚,有此良才却不用之,我等又如何能够击退那诸葛孔明?”
张昭这番话刚一说出口,之前在满面兴奋之色的众臣尽皆不再出言,周瑜这个名字,这些时日在江东朝堂之上简直已经成为了禁忌,只因周瑜到底是因何才患了急病,又因何才险些猝死在家中都是心知肚明,故而众人心中都是深知,不论到了何种情形,孙权都是万万不会将周瑜请回的。
一时间,江东原本刚刚有些热闹起来的朝堂之上又是鸦雀无声,就连众人那紧张而又局促的呼吸之声也是清晰可闻。
终于,不知过了多久,张昭目不转睛的看着孙权之时,站在张昭身前的吕蒙转过身来,开了口:“周瑜乃是对主公不告而别,并且将我江东重臣鲁肃,凌统与黄盖三人策反,如今鲁肃已然是利用其对于我江东的熟悉而为刘封镇守荆州,这些皆是拜周瑜所赐,故而周瑜虽自己并未给刘封效命,但之前的种种足以说明其与刘封关系匪浅,若是在此时将我江东兵马交给此人之手,又与直接将我江东拱手送给刘封有何异,不知这些因果,子布老先生在出言之前可否念及?”
吕蒙的这一番说辞,放在朝堂之上当真是无懈可击,对于吕蒙与陆逊二人而言,若是当真依照张昭之言将周瑜召回,那不但是对于孙权的羞辱,也是对他们二人极大的打击,一旦周瑜掌了兵权,他就算不能拿孙权如何,但吕蒙与陆逊这二人是定然逃不脱的,因为他们和周瑜身中剧毒皆是脱不开干系。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60章 心向明月
吕蒙的一席话说完,张昭依旧是双目锐利的看向孙权,显然,他并不糊涂,他只是想要看看,到了这生死存亡的时刻,孙权是否能够放下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以及是否有胆量去启用一个自己曾经处心积虑甚至想要杀死的人,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个人对江东的情感是深沉的,并且这个人有能够和诸葛亮媲美的能力。
孙权知道,对于张昭这种老臣的话,自己怕是一定要亲自出言回绝才行,他心中虽知周瑜的能力是能够与诸葛亮相媲美的,但正如吕蒙之前所言的那般,自己既然先做了恶人,那么周瑜自然也有可能将这江东之地拱手送与刘封,这样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交给周瑜的事,是孙权万万不敢的,故而就算是现有的这些将领不能抵御诸葛亮的进攻,孙权还是决计不能将周瑜带回江东。
“子布老先生对我江东拳拳之心,我等又怎能不知,只不过先生怕是当真年事已高,周瑜已然是叛离了江东,又如何能再为我江东效命?先生若是劳累,便返回府中歇息吧,此间有我江东诸多英才,今日定能想出破解诸葛亮此战之法。”
孙权言罢,还向着张昭摆了摆手,示意其离去。这样的言语和举动,将张昭心中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瞬间便击打得粉碎,张昭闻言轻声一笑,而后跪倒在地向孙权拜了数次,这才起身向朝堂之外走去。
张昭那依旧笔直挺立着的背影,好像在向朝堂之上的众人诉说着他依旧不老的事实,但快速走出的步伐,也是表明了他对于孙权是何等的失望。
当自己终于走出朝堂大门的时候,张昭已然是老泪纵横,他举头看向天际,自顾自的言道:“老臣有负将军重托……江东,怕是就要易主了!”如此说了足足半晌,方才向自己的府中走去。
朝堂之中的气氛,的确是因为张昭的离去而显得沉闷了几分,但孙权拒绝了张昭的请求,也正是说明了他要依靠现有这些将领对抗诸葛亮的决心,故而之前默默寡言的那些人,此时都开始陆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江东朝堂之上阴云密布之时,隔着长江不远处的一处竹林边缘,张昭口中的周瑜依旧是遥望着东方,目光之中满是复杂神色。
“子布先生依旧没有回音?”这些时日的朝夕相处,周瑜但有心结,都是告知小乔,夫妻二人的关系显然比之在江东为官之时亲近了不少。
一月之前,周瑜所隐居之处忽地来了一名青年,手中拿着张昭所写的书信,留给周瑜后,便自顾自离去了。
在书信之中,张昭详细告知了周瑜江东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以及孙权已然是到了何等的危局。之后,张昭更是一反常态的承认了自己之前与周瑜的诸多不合皆是自己的过错,并恳请周瑜能够看在与孙策的交情之上回去率江东之兵将诸葛亮抵挡住鄱阳郡之外,并且将失去的江东之地收回。
信的结尾,只是告知周瑜一月之内若是此事成行定会再有人到此相请,再无其他。
周瑜知道,以张昭对自己的了解,一定是早已在心中判定若是江东到了此等危机时刻自己是一定不会当真袖手旁观的。
在周瑜的心中,若是江东当真被诸葛亮夺取,他的确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但他同时也知道,以孙权的性情,张昭想要让他回到江东重掌兵权谈何容易,纵然如此,周瑜心中依旧是对于此事有了不少的期待,自从收到了那封书信之后,便无法再安心的自这山水之间玩乐,每日盼着这月之期的带来,期待着自己率领江东父老,将落入诸葛亮手中的江东领土夺回来。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小乔自然知道周瑜心中所想,能够陪着她游历这些时日,小乔心中已是十分满足,毕竟人生才刚刚过了一半,她也不想让周瑜心中的才华就此埋没,故而得知了张昭来信之后,对于周瑜重返江东还是十分支持的。
但事与愿违的是,到今日来信已然是足足过了一月有余,张昭所言之事就好像是石沉大海一般,张昭的性情,周瑜还是十分了解的,故而他心中隐约猜出此事定然是已经不能成行。
“怕是不会再有来信了,江东此番之危,怕是难解了……”
对于诸葛亮的能力,周瑜还是十分了解的,以吕蒙和陆逊二人对付势头正盛的诸葛亮,周瑜心中也是已然料定了结果。
小乔闻言也是微微叹息一声,她也是生长在江东之人,并且江东之人还是十分排外的,此番全境即将被诸葛亮攻取,她心中也是颇有些不甘,但依旧对周瑜劝道:“公瑾不必忧愁,值此天下纷乱之际,这华夏万千沃土,皆是有德者居之,孙权不能抵挡诸葛亮,那也只能说明他没有坐拥江东之地的实力,纵使这一次公瑾回到江东将诸葛亮击退,也不过是缓兵之计……”
周瑜闻言,也只能是这样安慰自己,思虑了一番,他又是和小乔言道:“子威将军所遣之人,今日为何还没送来这些时日中原的消息?”
周瑜话音刚落,只听得门外一阵脚步声传来,周瑜与小乔相视一笑,快步向门外走去。
只见二人所在的屋外,此时正有两名身着劲装的男子,手中各自拿着一些书籍竹简,得见周瑜后,深施一礼,将手中之物放下便自行离去了。
这两名男子,正是刘封所遣护佑周瑜的飞羽卫,起初周瑜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直到有一次二人到了一匪患猖獗之处,山匪觊觎小乔的美色,意欲谋害周瑜,飞羽卫这才现身施救,此后,周瑜也是默认了他们的存在,而这每隔一段时间将中原重大之事编写出来带给周瑜,也是周瑜所提的要求。
周瑜知道,刘封是绝不会耗费飞羽卫的精力养着自己这样一个废人的,他知道刘封心中所想,也知道自己心中所想。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61章 鲁肃之惑
周瑜和刘封之间,显然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周瑜知道刘封笃定自己不会一辈子都在这山水之间纵情,他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会回到那熟悉的地方,去做那些熟悉的事情,而周瑜心中也是笃定,刘封并非是小肚鸡肠之人,纵然自己这些时日得了他的一些保护,但他是绝不会强迫自己为其效命的,若刘封是那等人,早在刘封将自己解救出来之时便会提出。
此时周瑜最为感兴趣的,依旧是江东的局势,毕竟这一月的时日已然过去,当时根据张昭所言形势已然十分危急,周瑜担心此时江东的局势比之一月之前尚且有所不如。
看到刘封送来的信息,周瑜才算是松了口气,因为这一月的时日,诸葛亮怕是也在准备,故而并未像之前那般急于进攻鄱阳,算是给了孙权充足的喘息之机。
“如此看来,江东到底是与我无缘……”
既然孙权有足够的时间布局,周瑜更是有理由相信张昭定然已经将让自己出山之事告知了孙权,但这样迟迟没有消息,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和之前自己心中所想的一样,孙权并不想让自己再到江东执掌兵权。
期盼了一个月之久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虽然并非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已经习惯了悠然生活的周瑜很快就走出了内心的阴霾,拉着小乔到江边垂钓去了。
平静的生活又是过了十数日,正当周瑜看似已经放下了江东被诸葛亮围攻之事时,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他生活的屋中。
此人年岁与周瑜相差无几,身着斗笠,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只身赶来,当他到了周瑜屋中的时候,双脚已然是尽皆湿了。
“故友前来,公瑾为何面上并无喜色?”那人进入屋中后,见得正坐在桌案之上看书的周瑜仅仅是看向他笑了笑,并未有甚惊讶之色,不由得疑惑道。
“若是我说早已断定子敬会前来此地,不知子敬是否相信?”
来的人正是此时全权负责荆州之事的鲁肃,自从周瑜将他们举荐给刘封之后,鲁肃便并未与周瑜相见过,但通过刘封安排在周瑜身侧的飞羽卫,二人倒是有过数次书信往来,不过也都是叙旧罢了,鲁肃倒是曾经在信中问过周瑜一些治理荆州之事,但周瑜并未理会。
鲁肃见周瑜如此说,也只能是无奈一笑,早在江东之时,鲁肃扮演的就多是周瑜的助手,故而鲁肃心中所想之事,周瑜又怎能不知,于是鲁肃一面自顾自的将自己已经湿透了的鞋子脱下,一面问道:“公瑾可知我此番是为何前来?”
周瑜依旧是端坐在桌案之上,面色不改额答道:“吕蒙与陆逊二人,虽是被孙权仓促安排在了左右都督之位上,但二人却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前二人数次带兵,皆是未能在诸葛亮以及曹植手中占得便宜,乃是因为其对江东军士的掌控并未达到你我二人的程度,故而将令传达下去便会打了折扣,这并非是二人之过,而是孙权急功近利之故,但此番江东将士同仇敌忾之下,定会想出稳妥之计,而最为稳妥的,自然便是利用子敬与江东之间的熟知,邀请你出兵与其两下夹攻诸葛亮,并且许了你诸多好处,但以子敬的性情,多半是不敢贸然答应,心中举棋不定之下,这才想到了我这个山野之人,不知是否当真如此?”
鲁肃听闻周瑜这番猜测,当下便向其竖起了拇指,只因其这次前来寻找周瑜,正是为了此事,就在十日之前,江东派遣使者送来书信,意欲与刘封结盟,并且请求刘封派遣荆州之兵与其两下夹攻诸葛亮,若是能够将诸葛亮击退,则会将外围的数郡之地让刘封任选两郡作为酬劳。
鲁肃得到此消息后,自然不敢私自决定,连忙将此事遣快马告知了益州的刘封,但刘封的回复,却是给予了鲁肃此次行事的便宜之权,也就是说此次出兵与否,全凭鲁肃决定。
这样的回复,顿时也是让鲁肃犯了难,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若是置之不理,极有可能让刘封错失了进军江东的时机,若是去帮助孙权,又有暗助旧主之嫌,这让原本就有些优柔寡断的鲁肃没了主意,思前想后之后,终于是想到了近在咫尺的周瑜,于是多方打探得知了周瑜的所在,为表诚意今日才冒雨徒步前来。
听了周瑜的猜测,鲁肃双目一亮,也顾不得赤着一双脚,直接便走到了周瑜的身侧,低声问道:“公瑾果然是风采依旧,今日肃正是为了此事而来,不知公瑾可有良策,还请提点一二!”
周瑜见得鲁肃如此急切,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一面示意鲁肃坐在自己身侧的矮凳之上,一面言道:“子敬莫要如此急切,失了分寸,今日既然到此,你我二人又是多时未见,早在看到你身影之时,夫人便已然去准备今早我二人刚刚钓上的江鱼,这等美味,子敬在荆州府邸之中怕是吃不到的,至于之前子敬所言之事,待得你我酒足饭饱,叙旧完毕之时再说无妨!”
见周瑜少见的如此热情,鲁肃自然是不能再提那扫兴的政事,于是索性将心一横,便与周瑜闲聊起来,不多时,一身粗布打扮的小乔便是将一尾已经烹饪完毕的硕大的江鱼端了上来,又给二人各自斟满一壶酒水,二人把酒言欢之下,鲁肃竟然有种依稀回到了江东的感觉。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终于,二人微微有了些醉意,也是放开了不少,周瑜见此情形,这才开口道:“子敬此来,既然是为了是否与孙权结盟之事,瑜自当为子敬解惑一番……”
听到此处,鲁肃眼中登时一亮,打起精神问道:“公瑾到底有何良策,还不快快说来,如此重大之事,主公却交于我手,实在是心有忐忑……”
三国之封疆万里 第362章 把酒言事
要说鲁肃的执行力,那当真是十分之强,刘封所给到他的任务,他都是会十分出色的完成,但若是将决策权也交给他,要么便会在鲁肃的心中造成极大的压力,对于他这个老问题,周瑜心中是知之甚深的,故而才会如此痛快的答应了鲁肃的这个请求。
并且周瑜心中也是深知,刘封之所以将这个看似相当重大,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江东局势的事情交由鲁肃决断,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乃是刘封看出了鲁肃统领一方的这个明显的短板,想要借由此事的机缘对鲁肃锻炼一番,使得其具备能够统领一方的能力。其二,便是刘封想要借由此事看一看鲁肃对于江东是否还有些许旧情,若是鲁肃不惜牺牲荆州的人马也要保得江东的领地,那鲁肃这个荆州统领之位,怕是难以为继了。
鲁肃其实也是聪慧之人,正是由于看出了这其中的门道,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之下,才来向周瑜求教,他相信,很多自己看不清的地方,在周瑜的眼中都是极为通透的,正如同之前二人在江东效命之时一样。
周瑜先是举杯与鲁肃对饮了一杯,而后直接用衣袖擦了擦挂在嘴角的酒水,这才眼中颇有些微醺之意的看向鲁肃,笑道:“子敬的左右两难,我心中自然是知之甚详,子敬只管告知与我,你心中到底更为倾向出兵还是不出。”
鲁肃闻言,也是微微一愣,但周瑜并非是外人,故而他心中所想对于周瑜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的必要,于是也是将桌上的酒水一口饮下,而后答道:“依我之见,当替孙权解了此围,若是当真任凭诸葛亮取了鄱阳,再夺吴郡,那江东之地尽皆归了诸葛亮所有,到时就算是再想夺取江夏,也是比如今要费上更多的兵力和时日,不如趁此良机与孙权一同将诸葛亮剿灭,最后余下孙权占领着江东的数郡之地,主公自然便可以缓缓图之。”
周瑜一听鲁肃所言,便是微微颔首,知道鲁肃此番乃是自己带着答案前来的,依照鲁肃这番所言,确是在为刘封着想,而非是孙权,但周瑜依旧是笑着摇头,显然是在向鲁肃表示,他的这番想法是极为不对的。
“还请公瑾明示!”对于自己的想法被周瑜反驳,鲁肃早已经是习以为常,这也正是他此来的原委,故而见周瑜如此神态,鲁肃并未有甚不乐之心,而是急切的问道。
“子敬向来诚实且颇重情义,此番得了孙权盟书,定然是心中先是替江东众将与百姓捏了把汗,而后方才是去思虑此事如何去做方才能够与子威颇有益处,但此时子敬心中已是先入为主的想要去帮助孙权将诸葛亮大军击退,故而你所想的一切,都是在看是否能够与解救江东相吻合,你之前的这个想法,正是在如此的情形之下方才诞生,如何说来,此事是否当真会对刘封有利,子敬心中该有数了吧?”
周瑜一番话,便判断出了鲁肃心中的如何想到的这一步,看着面前鲁肃那吃惊却又有些叹服的面容,周瑜知道,这一次,自己又是想对了。
“那莫非公瑾以为此事应当袖手旁观?”鲁肃并未反驳,算是承认了此事,在周瑜面前,又是如此私下的场所,他并不顾忌自己的颜面,当下便更进一步的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