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南易子
什么知得太多反而无益夏辉感觉快要被这老头气晕了,不想帮便是想帮,偏偏找这些借口。还说有什么请求尽来找你,连一卦都不愿意占卜的,还有倚靠你帮什么忙呢。
夏辉心里深深的不满,感觉出了这么大的力气帮了这家伙的忙有些不值,还说拉拢自己加入其世家,这哪有拉拢的姿态呢。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董大人尽说一些让他淡定的说话,夏辉听得无趣便离开了,他可不想听那些虚的,这个还不如自己回车厢里推算一翻呢。
回到了车厢,夏辉深深了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使用祸事定理心算未来十天的祸事,把各个分类推算了一翻,竟然一无所获,没有一件祸事,哪怕是破财之祸或者口角之祸。
夏辉有些奇怪,又使用祸事定理推算至后二十天的祸事,竟然也是没有祸事。
汗,这是什么情况呢怎么会没有祸事呢难道董大人这家伙是故意吓唬自己的夏辉有些不甘心,继续推算了一翻,这次可是有祸事了,便是病祸之事,至于其他祸事却是没有发生。
夏辉暗暗松了口气,出现病祸之事,至少证明自己好好地活着,没有死亡的危险,这倒是让他放下心了。
第一零一七章 儒学与易学
按董大人所说,绝对不会是病祸那么简单,或者是祸事定理之外祸事种类也说不定,夏辉又使用六爻占卜术再次推算了一翻,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夏辉有些疑惑的,董大人这老头是不是故意吓唬自己,明明是没有祸事,却说什么有凶险自己如此一推算又哪里有呢并且那病祸之事可就证明自己好好活着呢。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推算错误,毕竟六爻占卜术可是有准头的,自己说不出来也说不定呢不过夏辉还是偏向董大人这家伙看错了,毕竟自己可是没有给他生辰八字,也没有见他使用易术。
说不定这家伙就是胡扯的呢毕竟先前自己请求这老头占卦的时候,这家伙再三推迟,极不情愿,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不愿意给自己占卜呢。
暂不管他了,管他真真假假,要来的迟早也会来,夏辉尽管一无所获,但是心里也是留了个心眼,起了些警惕之心。
车队继续前行,这次很明显的来时速度慢了不少,或者是不必赶那时间吧。往往每到一个城池,车队都是休整一翻,伙食住宿也是一流的。
令夏辉欣喜的是,董大人没有再限制考生的自己,除了需要带一个官兵护卫,竟然让他们随便到延途的城池闲逛。
这可是让夏辉大大开了眼界,他也终于体会到易学占卜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的。每一座城池最中心的位置都设有一条乾坤街,而在乾坤街的两侧则是各个易学世家的易馆,不少易馆的规模可是比冯氏大易馆的还要大,还要有档次。
当然,无一例外,乾坤街都是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每间易馆的门前都有大大的百姓拿着生辰八字排除等待占卦。那生意火爆之极,直让夏辉看得眼红,要知道这占卜算卦可是不便宜的,简单的也要过百文钱,如果是复杂一些的,几十两也是正常的。
如此火爆的生意,简直比抢钱还要快呢。夏辉也特意找了一找在乾坤街的尽头有没有大榕树。不知道风水使然,还是国家规定,在乾坤街的尽头竟然都是种着几棵大榕树,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的原因。
不过其他城池榕树下可是没有青南城如此兴旺的,绝大多数仅仅是百姓纳凉的地方,偶尔夏辉也会看到有些城池的榕树底下也会有几张熟悉的小摊位。
只过那些小摊位的生意可就惨不忍睹了,几乎都是在拍苍蝇的,根本没有多少客人会光顾呢。看那样子比青南城的情况差得太远的,甚至还不如当初夏辉刚来的榕树底时的情况。
这个也难怪的,易学可以说被每个易学世家所垄断,那些易学世家有资格学易的,几乎都可以到自家或者他人的易馆进行座堂,哪里会有世家子弟榕树底摆摊呢这可是丢了世家的丢面。
所以绝大多数的百姓都会有这种观念,只有易馆才是最正统的,也是最靠谱的,至于榕树底下那些只是一些略的涉猎的学易者而已,或者说学易者也说不上呢。
夏辉叹了口气,他可是过来人,自然清楚平民想要在易学有所建树的困难程度的,几乎是没有可能的。那些晦涩难懂易学理论根本不是自己摸索可以理解的,没有易师教导,根本是很难入门的。
至于那易术更是不用说了,夏辉学易大半年了,除了六爻占卜术凶祸篇之外,也没有机会学到其他的易术呢。那些自学易学的平民,没有易术,就算懂得如何高深的理论,那占卜看相也是不中用的。
夏辉暗暗一叹,或者这就是阶级的存在吧,幸好自己鬼使神差进入了易院,否则只怕一辈子进不了这圈子呢。
逛了不少的城池,夏辉对这个时代的人民风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易学作为主要学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易学的很多理念已经很入万民之中。
百姓们信易,拥护易学,心甘情愿为占卜看相付出不菲的银两。同样百姓们都相信易学之中的行善积德,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谦卑低调等等的易学人生观。
所以夏辉延途路过的池城,百姓们都是安居乐业,满足于当下的生活的,他见到的是人人都是脸色红润,神色怡然,显然不需担心三餐的温饱的。
这可是对夏辉有很大的感触,儒家和易学二者虽然很有渊源,孔子便是儒家圣人,不过更是易学圣人,相传春秋末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晚年撰写了《易传》十稿传于后世。
夏辉深入了解易学之后,更了体会到儒家的不少理想与易学竟然同出一源,二者可以说有很大很深的渊源,但是儒家和易学却又是不同的学派。
二者作为主流学派主导的社会形态更是相差甚远,夏辉心里有些觉悟,儒家重仁、重礼,更重君臣之礼,阶级贵贱之礼,推行儒家学说,无疑大大的利于阶级统治。
但是易学则是强调天地人三者关系,主张人定胜天,主张艰贞无咎、自强不息,强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等等,更重“人”的自身发展。所以百姓们绝大多数都是乐观向上,安居乐业的。
唉声叹气,自怨自艾的人极少,每个人遇上不顺心、不称心或者困难、灾祸等事情,绝大多数都不会默默承受,而是会前往易馆问卜,寻求解决之法。
易学之道复杂无比,夏辉也只是能稍稍知其面貌,而更多的东西却是一无所知,特别是结合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推算,夏辉越是分析越是觉得深奥,也越是学得易学博大。
他现在见识或者看起来有些道理,但是夏辉相信随着他对易学的更深入理解,日后回忆这这些见识,肯定会觉得这是浅显的,很皮毛的。待易学研究得更深入,他也将会有更深的一层的认识。
尽管如此,夏辉也是大开眼界了,感觉沿途的一切真的大大增长了他的见识,使他对易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一零一八章 回到青南城
经过了半个月的旅程,车队终于来到了青南城外了,看着那熟悉的城外,夏辉差点泪流满脸,总算回来了,耗时一个多月,总算结束了。
不容易啊,这易试根本不是人考啊,竟然出那么刁钻的试题,而且居然如此耗时间耗精力,还要面对天灾**,除了这易试真的不会有其他了。
回程坐了半个月,夏辉也是身心疲惫的,现在最希望的早些回到家里,然后饱饱一睡,三天不出门,然后再好好歇息一翻,不被外界所打扰。
可惜现在不能离开车队,否则夏辉绝对会跳车走人了,心里有些无奈,只能先随着车队回那易司之中。
通关之后,车队缓缓使入了青南城,看着街道两旁的看热闹的百姓,夏辉心里倍感温馨,尽管青南城不是最繁荣的,但是却是最亲切的。
“夏小哥,夏小哥,回来考易试回来了!”路边一个眼尖的百姓认出了夏辉,激动地叫了起来。
那些好奇的百姓瞬间便知道了这队车马的来历了,不正是护送考生参加易试的人马吗不知不觉这车队离开青南城已经一个多月了,他们差点把易试的事情给忘记了。
现在经那人一提醒,现场的百姓顿时沸腾了,纷纷伸长脖子寻找夏辉的身影。
“在哪里夏小哥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的”
“是啊,夏小哥呢在哪里呢”
“夏小哥,夏小哥,我见到夏小哥了。”
寻找夏辉的,见到夏辉而惊呼的,现场喧嚣一片,不少人甚至涌上前来,差点儿就把车队给截停了。
夏辉一阵大汗,这可是不关自己的事情哦,百姓们实在太激动了。看到青南城的百姓依然如此关注自己,夏辉心里情不自禁升起了丝丝的意料。
人啊有时明明想低调一些的,怎么就低调不起来呢自己已经很尽力地掩盖超人的才华了,怎么还是被人给发现了呢
被人发现了,夏辉也不好意思装着看不见的样子,在车厢对着百姓拱了拱,以表示回应。
车厢另一面的百姓找不到夏辉可是焦急死了,不停地寻找,恨不得截停车队把夏辉从中揪出来呢。庆幸的是车队两边可是有官兵护卫着,所以才能顺利通行,不过整体速度也下降了不少。
车队的众人皆是无比的郁闷,这夏小哥区区一个平民,到底使了什么法子,居然如此受欢迎呢金海城百姓的救命之恩还好说,这青南城的百姓可是没有那么大的恩情呢
众人甚至无视车队前方的董大人等易师,却是把注意力都放在这小子身上,这也不懂得尊重那朝廷来的大人物吧。
董大人心里哭笑不得,心道,看来还是低估了夏辉了,能受到百姓们如此拥戴和追捧,这夏辉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出息啊。
“夏小哥,易试怎么样是否通过了”
“最啊,夏小哥,我们可是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夏小哥,快上些跟我说说易试的情况。”
......
七嘴八舌,不断有百姓询问夏辉易试的情况,显然这些百姓还不知道易试的结果呢。
现在车队还在前行,而且那么多的百姓,夏辉自然不能一一回答了,官府还没有通报,夏辉也不好意思把结果说出来,毕竟这里头有没其他规矩他可是不知道的呢。
夏辉没有说话,只是对着众人不停地招手示好。
车队的动静很大,百姓们的动静可就更大了,所以沿途都是很热闹的,夏小哥自然是百姓们最为关注的了,一路之上呼叫他名字的人岂止千百呢。
到了一半的时候,夏辉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实在那风头太盛了,连董大人的都给抢过去了,所以他最后还是拉下了窗帘子,安心呆在车厢之中。
听着外面偶尔呼叫自己的声音,夏辉的感觉很是奇怪,不过他可不敢再露脸,实在不想引起太大的动静呢
夏辉没有露脸,百姓们自然没有那么疯狂了,车队的速度也渐渐提升了起来。那些护卫的官兵可是松了口气,刚才人潮涌动,他们骑马可得小心谨慎呢,不敢有意思的大意。
众人心里都忍不住同时升起了一个感叹,这夏小哥的魅力也太大了吧,居然惹得全城的百姓为之兴奋雀跃,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什么大人来出声场呢。
夏辉此时却是激动地呆在车厢之中呢,经百姓的提醒,倒是让他想起秘传易术一事,现在回到了青南城了,是不是意味着很快便能到秘传易术呢
先前董大人可是说了,只要把易试的成绩通报出去,他便可以领取秘传易术的奖励了,估计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夏辉有些迫不及待。
车队终于驶到了易司跟前,夏辉等一行人进了易司,董大人再次在谢太祝青南城官员跟前宣读了易试的情况和成绩,然后无议异之后,便宣布易试正式结束了。
谢太祝等人显然早就从某些渠道之中知道了易试的成绩,所以倒是没有表现太多的惊讶,但是其他官员可是惊得合不拢嘴,紧紧地盯着夏辉,似乎想看看夏辉有何本事,居然能够如此了得,超过其他易学世家子弟,脱颖而出。
众人虽然都知道青南城出了个了不起的平民易学天才,但是依然想不到居然夏辉仅仅一人通过了易试,特别是此次易试之中可是有不少久负成名的易家天才,这结果可是让人大跌眼镜呢。
被这么一大群官员看着,夏辉心里也觉得有些怪怪的,但是表现却是不悲不亢,神然淡然地站在地上,仿佛这事情根本与他无关似乎的,这可就更令人刮目相看了。
众人可是知道夏辉的出身,成了易师那简直是积了八辈子的德,祖坛冒青烟了,如此是一般的百姓,只怕会高兴得发疯了,如会保留什么风度呢
但是这夏小哥却像没事儿似的,这份心境还真的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众人也隐隐有些明白夏辉为何能脱颖而出了。
第一零一九章 始料不及的祸事
正在夏辉心里暗暗得意的时候,一群官员匆匆走进了易司之中,为首的一个夏辉从未见过的老头,只看那样子只觉有些眼熟。
那老头冷冷地瞥了夏辉一眼,然后对着董大人拱手行礼道:“江陵太史冯超群拜见朝廷使者,有公务在身,有失远迎敬请恕罪。”
董大人愣了一下,呵呵笑道:“原来是冯太史,久闻大名,今天一见,果然不凡。”
夏辉听得却是变了脸色,一种不妙的预感涌上心头,他终于知道这老头是谁了,冯超群,冯家的人也,也是最有实权的人物,冯兴雷的父母。
青南县隶属江陵省,此人高居太史之位,说是江陵省的一把手也说得过去的。朝廷在各省份各县城设立易司,以监察天下,管理和规范易学之事,主祭祀事项,测天灾气象,以及涉及命案的重大刑事案件。
而地方县衙则是负责各类民事,与易司共同管理政务,这种制度给夏辉初次听到有些不可思异,因为正是后世推崇的分权而治。
而县城和省城易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员分别是太祝、太史,这太史可不是后辈熟知的太史可是不同,而是延续殷商《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之官位,与女巫同为祠祀官。
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六太之官处天人之际,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常驻神祠,岁时至祠,持版,掌读祝。
而靖朝建立之后,沿用传统旧制把县城易司之首名为太祝,把省城易司之首名为太史。
这冯超群刚说才是江陵太史,那意料着其中一省之首。夏辉先前已经听闻冯家有人在省里当大官的,想不到却是最大的官,自己铲除冯家的想法只怕不容易实现了。
怪不得这冯家是青南城第一易学世家了,这冯兴雷已经是青南城易司的高官了,这冯超群更是一省之首,这权势还真的不是一般人易学世家能相比的。
偏偏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家族却是与自己这一个草民给拗上,还结了那么大的冤仇,夏辉有些无奈,希望这冯太史不要把冯兴雷的死推到自己身上,否则真的不好善后了。
夏辉虽然自认不凡,也不畏惧那恶势力,但是也有自知之明,这冯太史可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对付的。他还想安安逸逸地研究易学的,不想惹那么多的麻烦。
但是,似乎来者不善呢夏辉想到已经和董大人搭上了关系,心里稍稍安稳了一些,这老头先前可是信誓旦旦地说照着自己的,希望不要出耳反耳。
各个官员已经寒暄得差不多了,夏辉急忙收敛心身,看看这冯太史到底搞什么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