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南易子
夏辉正坐在阿七旁边,欣赏着道路两旁的田野春色,阵阵轻风拂过脸颊,说不出的舒服。
他往身后的车队看了一眼,只见那些年轻的小伙们激动地呼叫了起来,显然脸上满是自豪之色,显然很是享受这份押送贺礼的工作。
不论是金南村的乡亲还是夏母等人都是欣喜,就是小东和杨小萱二人也是一副以夏辉为荣的样子呢。
夏辉呵呵一笑,这么多的礼贺,还真的有种荣归故里的感觉呢,可惜差了几个敲锣打鼓的,否则就更热闹了。
众人很快便到了金南村前,一个所纪稍长的村民道“夏小哥,你们便在这里等着,我现在便马上把村里的所有人都叫过来。”
夏辉呵呵一笑道“大叔,这会不会太过劳师动众呢要不我们便直接开车队开到祠堂吧”
“不行!夏小哥,这怎么行呢”那大叔严肃的道“夏小哥,这可是你高中易师之后第一次回乡呢,我们可不能随便,否则了出去便是我们村子没有礼数了。”
还有这礼数吗夏辉哭笑不得的道“大叔,没有那么夸张吧”
“这哪里夸张,夏小哥,你高中易师可天大的喜事,我们青南村从来没有出过如此大的天才呢那迎接仪式当然要隆重一些。不仅要把大伙都叫出来迎接,还要敲锣打鼓,烧鞭炮呢。”那大叔兴奋的道。
还真的有敲锣打鼓啊而且还要烧鞭炮,夏辉有些傻眼了,这阵象是不是太大呢。呵呵,就不能低调一些吗
大叔交待了一下其他乡亲要他们把夏辉拦阻到村口,便快步往村子跑去了,只见他一边跑着,一边兴奋的道“乡亲们,快些出来迎接夏小哥了,夏小哥高中易师,回乡拜祭呢!”
夏辉听得了一阵好笑,看来又要出一次风头了。
夏父、夏母此时可是笑得合不拢嘴呢,脸上满是自豪之色,显然很享受这种感觉呢。
没有等多久,夏辉便见到村子里面开始有人跑出来了,定眼一看,为首的竟然是村长和夏五爷呢。
汗,二人一把年纪了,也顾一下身子,竟然拼命往前跑,夏辉心里也忍不住为他俩捏了把汗,生怕二人一个不稳,摔倒在地,那可就大件事了。
“夏小哥,你,你回来了,你回来了,实在太好了!我今天还打算到城里找你呢。”村长喘着粗气说道,脸上满是欣喜之色。
夏辉微微一笑,“村长,我不仅回来了,还带了很多好东西给乡亲们呢”
村长瞥了一下那一眼前方的车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随即他呵呵笑道“夏小哥,你们自家回来便行了,哪用带那么多东西呢,你上几天才给我们带了不少布匹呢。”
夏辉正要说话,一旁的夏五爷激动的道“夏小哥,传言是否真的你真的成了易师”
村长也是好奇的道“是啊,昨天我听到你高中的传言可是高兴得睡不着觉呢,刚才正打算和村中的族老到城里拜访你。”
“不错,那是真的。”夏辉淡笑道。
村长和夏五爷顿时脸露惊喜之色,二人激动得脸红耳呢。
“好!太好了!”村长高兴得声音也有些颤抖,“夏小哥,你,你先在边等着,我马上安排乡亲前来隆重地迎接你。”
“我也去,我也去,村长,我也忙帮,青南村难得出一个像夏小哥这般的大人物,那迎接的仪式一定要大大的隆重,最好弄得附近十里八乡都知晓。”夏五爷兴奋的道。
夏辉听得哭笑不得。
村长离去了,同时一路之上也带走前来迎接的百姓,看这样子似乎是打算一起商量那迎接仪式呢。
“娘,这么下去,那得要等多久呢”夏辉苦笑问道。
夏母瞪了夏辉一眼道“你刚才没有听到吗村长已经吩咐了,我们便在这里等着便是你了,阿辉,待会儿乡亲们出来迎接,你可要客气一些,笑脸待人,知道了吗”
“知道了,娘,你说怎么样,我便怎么样,全听你的安排,夏辉苦笑道。
众人又得了不少时间,但是村长等人迟迟没有现身,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夏辉有些无奈,已经大半时辰过去了,按理说什么准备好呢,何为却是迟迟不见人影呢。
正在不耐烦之际,夏辉却终于看到村长带着一众乡亲前来了,看到众人的穿着,夏辉愣了一愣,只见每个乡亲身上都穿着崭新的衣服呢,不仅如此,每个人腰间之上都佩着一条大红色的腰带,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正当夏辉惊讶打量着乡亲们衣着,队伍之中响起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接着队伍之中伴随着一连串的鞭炮,瞬间变化气氛渲染地喜庆起来。
夏辉看得哭笑不得,这迎接仪式还真的相当隆重,他还真的有些不太习惯呢。
“村长,你总算回来了。”夏辉对着乡亲们高声道“乡亲们,大家好,你们太客气了,哪里需要如此隆重呢。”
村长嘿嘿笑道“夏小哥,不如此那里体验我们的诚心呢,我已经吩咐乡亲们沐浴更衣,人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佩带大红腰带,特此迎接你呢。”
村长说完之后,轻轻拍了拍掌,只见一个香案便搬了上来。
“村长,你这是”夏辉奇怪问道。
村长没有回答夏辉的说话,庄严的道“上香!”
紧接着,数十个妇人拿着早已准备好烛插在香案的铜炉之上呢。
晕倒,这又是哪出呢你们这些家伙莫非是烧香给我,当我是死人不成,我可是一个大活人站在这里呢。”
“村长,你这是”夏辉苦怪的道。
村长嘿嘿笑道“夏小哥,我可是听说古代迎接大人物的时候,为了表达敬意,可是焚香礼拜的呢,为了让仪式隆重一些,所以我想我们在迎接你的时候也弄个焚香迎接。”
好吧,村长,你赢了,夏辉不服不行了。
第一零七三章 “当天”
焚香过后,村长对着夏辉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欢迎语之后,带开始事带着夏辉往祠堂而去。
夏辉一家人在前,村长还有一群村中族老在左右,然后便是那十驾马车,最后便是乡亲们护卫在后面了。
一路之上,敲锣打鼓,鞭炮不绝,热闹非凡,那仪式还真的相当的隆重,仿佛是迎接什么大人物似的。
夏辉心里也觉得好笑,这村长还真的为了这迎接仪式大费了苦心,最令夏辉惊讶的是,一路之上,家家张灯挂彩,把新年那一套全都弄出来了,再加上那锣鼓鞭炮声,还真的相当的喜庆。
怪不得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了,原来村长已经安排了那么多事情,也亏得他那么短的时间便想到那么多的安排。
夏父、夏母可是笑得合不拢嘴了,他们一辈子住在村子里何曾受到如此的隆重的对待呢,脸上满是自豪之色,这般待遇村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呢。
乡亲们现在的确很是高兴,发自内心的兴奋,因为这段时间来夏小哥带给村子里实在太多的惊喜了,家家户户都受了夏小哥莫大的好处呢。
而最为明显的便是现在各家各户的积蓄直线上升,这还是在烧猪铺未有分成的前提下,如果一个月之后,烧猪铺分红,大家的银两可就更多了。
现在金南村可是出了名了,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金南村出了个了了不起的易学天才夏小哥,人人都羡慕不已呢。
现在乡亲们出了外面可是挺直腰板,昂首挺胸,不再像从前那般小心翼翼了,因为夏小哥的存在,十里八乡的乡亲皆是纷纷前来巴结呢,乡亲们倍感有面子。
夏小哥高中易师,那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因为夏小哥现在可是村子的依靠了,夏小哥的身份地位越高,村子就越加兴盛,而乡亲们自然得到的好处便会越多了。
不说其他好处,单是那一车车的东西便让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了,众人已经从跟随夏小哥回来的乡亲之中知道夏小哥打算把这车辆上的贺礼送给他们呢。
夏辉一家欣喜,乡亲们高兴,连杨小萱也是激动地蹦蹦跳跳呢,要说最为淡定的便是夏辉了,这隆重的迎接仪式虽然给他不错的感觉,但是对于他这种见惯大世面的人来说,倒是没有太大的惊喜呢。
队伍渐渐行到祠堂前面,村长高呼一声道“今天乃是夏小哥登科回乡拜祭,现在便准备开始,大家把家里香烛纸钱拿出来,待夏小哥一家拜祭之后,我们也要拜一拜,感谢祖宗保佑让我们村子出了那么一个易学天才。”
众人一阵欢呼,然后那些妇女便纷纷回宅子准香烛纸钱了。
村长对着夏辉一家道“夏小哥,还有阿辉爹娘,这祠堂我已经派人打扫干净的了,还有那灵位和香炉油盏也都一一用柚子叶清洗过的了,现在摆上祭品,便可以进行拜祭的了。
夏辉微微一笑,村长不愧便是村长,居然考虑得如此细致,连拜祭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全部做好了,安排得妥妥贴贴,连夏辉也不得不服了。
祭品的事情自然不用夏辉去操心了,夏母先前早在青南城便置办好了,就放在马车上呢。夏母带着一众村妇把祭品安置在置在祠堂的香案之前,摆得井井有条。
夏辉看了一眼,五牲五果等祭品样样齐全,还有那些香烛纸钱一大堆,各式各样,显然是请教过相关专人的呢,准备得十分的充分。
村长走到夏辉身边笑着说道“夏小哥,待会儿便你先上香拜祭,这次你高中易师,可不能一跪三拜,先拜‘当天’,后拜祖先,先上香火后敬白酒。你拜祭完毕之后,便轮到你爹娘,然之后才轮到我们这些族老,最后便是村中乡亲们了。”
听着村长谨慎地说着拜祭的安排,夏辉微微一笑道“村长,你安排便是了。不过,我也一个疑问,刚才你所说的先拜‘当天’,后拜祖先,那‘当天’又是什么意思呢”
村长笑着说道“当天之位便在祠堂之外,居于祠堂正中的位置,你看看那里便是了。”
夏辉顺着村长的手指往外望去,只见正中的位置以砖块搭建了一个圆形香炉,香炉的高度大约五十厘米,直径估计也有五六十厘米呢,此时几个妇人搬了一张小桌到香炉前面,正摆弄着祭品呢。
如果不是村长指出来,夏辉还真的不知道这里有一个香炉呢。
似乎看出夏辉的疑惑,村长笑着说道“夏小哥,这‘当天’的香炉子可是易司派专人来弄的呢,炉子前面还竖了块小碑文呢”
“小碑文什么小碑文”夏辉惊讶的道,小小一个香炉子居然让易司劳师动众派专人来堆砌,而且还要竖碑文。
“夏小哥,那碑文便在天当香炉之上呢,要不我和你过去看看。”村长示意道“拜‘当天’,便是拜祭上天之意,以求上天保佑,每年春播秋收的时候我们村子都会举动隆重的拜祭仪式的呢,向‘当天’祭拜,以求天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
竟然还有这些种拜祭仪式,夏辉听得诧诧称奇,上辈子他倒是听说过在原始时代有些部落会有春耕的时候进行祭祀,想不到这个时代居然也会有这个原始传统,实在稀奇得很。
带着疑问,夏辉便和村长来到了“当天”之位,只见那大香炉早已经被人清洁整理干净,炉子里面铺着一层平整的香灰,如果就这样看去,只是一个普通的香炉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外,也因此夏辉先前一直没有留意到这里堆砌了一个香炉。
夏辉往香炉的正面看去,果然看到香炉正面位置的砖壁之上镶嵌着一块小石碑,那石碑看上去很有年份,颜色灰暗无光,如果不是认真看,还真的很难留意呢。
这“当天”香炉子的来历让夏辉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易司可是重要的官府机构,自然不会做那无用之事。
第一零七四章 易道永昌
既然村村都设了个“当天”,那肯定人有其用意的。夏辉蹲下身子,正打算把石碑抹干净,看看上面写着什么内容,村长急忙抢先一步道:“夏小哥,我来,我来。”
只见村长拿起自己的衣袖,便往石碑抹去。那可是新衣服呢,夏辉心里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村长,那可弄脏你的衣服了。”
“没关系,没关系。”村长嘿嘿笑道“夏小哥,已经干净了,你可以看了。”
夏辉迫不及待那小石碑看去,顿时愣住了,一副震惊的表情。
只见那小石碑的最上面刻着三个熟悉的名字,分别是始祖伏羲,文王姬昌,圣人孔丘。
这三人夏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易学的基础便是在这三人奠定了,可以说现在易学如此繁荣昌盛乃是他们的易学理论上发展而来呢,因此,这三人被每位学易者尊奉为易学圣人。
此时见到这三位易学圣人的名字刻在‘当天’香炉之上,夏辉有些惊讶,这是让三人接受香火,让天下百姓奉其为神吗
夏辉又瞥了石碑一眼,只见在这三人的名字之上,竟然写着八个小字,“受命于天,易道永昌”。
见到八个字,夏辉的表情有些古怪,因为从这熟悉的八字之中,他脑海之中冒出了另外一句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命李斯用篆文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的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为表明皇位乃上天指定的,神圣不可侵犯,国皇将会永久昌盛。
但是眼下碑文之上,却是把“既寿”二字改变了,整句话变为受命于天,易道永昌,这小小的变化,却是让整句话的内涵完全不同呢。
受命于天,易道永昌,受命于天,易道永昌,夏辉细细体会八字之意,心里对朝廷的做法有些明白了,也终于知道何为易司会在每个村子都设这么一个拜神祭祀的香坛。
受天于天,易道永昌,这不正是为易学正名吗让百姓们接受卜占算卦,推崇易学之道。
而那碑文之上的三位圣人,便成了顺天而生的先贤,供奉三人的灵位,常常拜祭他们,久而久之,易学便在会百姓之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这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深深地扎根在百姓的思想之中,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强烈的信仰。
百姓们都相信易学,都相信占卜算卦,都愿意花银两到易馆问吉卜祸福,并且心底里对学易之人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夏辉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人想出如此法子推广易学,怪不得乾坤街都是挤满了占卜问卦的百姓了。
这个时代的易学如此发达是有道理了,当一个国家以易学为正统,让易学的信仰在百姓们牢牢地扎根,如此一来是易学便有了发展的基础,无数的学易者便会拼了命地研究易学,希望有朝一天能够成为易师,出人头地。
原来一个小小的‘当天’之位便有着如此深远的意思,想起村长先前说春播秋收的时候都会在‘当天’进行祭祀,看来易道乃是代表上天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了,这做种法给夏辉一种封建迷信的感觉,但是细细一想又觉得是正道,因为易学的信仰传开了,百姓们遇事便会主动到易馆问卜。
如此一来便能够预知吉凶祸福,从而减少生活中的各种祸事。这可是有好处的,夏辉对此深信不疑,也因为占卜算卦的存在,让他一次又一次逃过大凶之祸,才能好好地活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