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弱颜
重生小地主 第一千一十章 不一样的年
“不是……”连守信含糊地反驳张氏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老太太突然这样,我这心里头……不大习惯。”
“也不算突然。”张氏就道“到岁数了,能买啥病灾的,那就不错了。你不大习惯啥,是不习惯她不骂人,不吵吵了?”
因为蒋氏后来告诉她的那些话,张氏现在已经知道了周氏今天那么消停的真正缘故。但是,她并不打算将这个缘故告诉连守信。而连守信,虽然因为周氏的样子不大自在,却也一点没有疑心到这个上头去。
听了张氏的话,连守信半晌没吭声。
“咋地啦,咋不说话了?不是……让我说对了吧?”张氏就看着连守信道。
连守信嘿嘿干笑了两声,这屋子里就他和张氏夫妻两个,是没什么话不能说的。
“还……还真有点儿。”连守信干笑着道“哎呀……”
“你呀……”张氏无奈地瞪了连守信一眼“让我说你啥好。你还真乐意听她骂你。依着你,今天老太太没骂,你心里不舒坦了!五郎媳妇这趟去,顺顺当当地,大家伙面子上都好看,你不乐意了!”
“不是,不是。”连守信忙笑着否认“我就是……”
连守信就是了半天,也没就是出什么东西来,后来还是只能干笑。
“睡觉吧,这样挺好。”最后,连守信似乎也想通了,就向张氏陪笑道。
“你这就对了。”张氏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她心里当然知道,连守信并不是她刚才说的那样。连守信还是看着周氏的衰老。心疼、不习惯、心里不舒坦了。可这种事真是没办法,所以张氏先是开解连守信,然后才故意说出那些话来,是为了岔开话题。结果是她做的很成功。
“咱过年的东西都送过去了,估计老太太那边过年啥也不缺了。”两个人上炕躺下,将灯熄了,张氏又低声地跟连守信商量“你看着,这两天再给添点啥。”
“过年给送的东西我都看了,你们给想的挺周到。我还没你们想的那么周到那。”连守信听张氏这样说,心中顿时一暖,剩下的最后那一点心酸和不自在也都淡了。“还是你跟蔓儿。还有五郎媳妇你们商量,看着办吧。”
“那也行。”张氏就道。
夫妻俩说完了这些话,就再不出声,只一会的工夫,两人就进入了梦乡。毕竟忙碌了一天。又都是心情舒畅,所以睡的快。
……
第二天,连蔓儿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这一夜她睡的很沉,也因为劳累了,所以略微比平时睡过了一些。
吉祥和如意在外头听见连蔓儿已经起身。都忙走进来伺候。连蔓儿穿好了衣裳正在洗漱,小丫头就进来禀报,说是秦若娟来了。
连蔓儿赶忙说了一声请。小丫头挑起门帘,让了秦若娟进来。秦若娟进了门,就挽了袖子,上前和吉祥、如意一起,服侍连蔓儿洗漱穿戴。
自从嫁进门来。秦若娟一直坚持晨昏定省。她早上来的极早,而且总是先到连蔓儿这屋里来。过来了。就帮着丫头们一起服侍连蔓儿。
“嫂子昨夜里睡的还好吧?”连蔓儿坐在梳妆台前,从镜子里笑着看着秦若娟道“我们这乡下地方,也不知道嫂子习惯不习惯?”
连蔓儿称呼蒋氏为大嫂,那是一族中的排行。到了秦若娟这里,她只有一个亲哥哥,自然也就无所谓排行,为显示亲近和区别,所以只称呼嫂子。
“……哪有什么不习惯的,昨天回去就睡了,睡的可好了。”秦若娟一边帮着连蔓儿插戴金钗,一边笑着道“我小时候也是在乡下老宅长大的。”爹娘疼你哥和我,那个跨院住着,哪里比府城里差,我还能有什么不习惯的。”
“嫂子住着没有不习惯就好。”连蔓儿就又笑道“如果有什么要添置,要吃用的,嫂子尽管吩咐下面的人。”嫂子进了门,就是一家人。以后这个家,也要嫂子来当。这些话,原不用说,就是担心嫂子刚进门,面嫩,有话不好吩咐人。”
“娘也总跟我说这些话。”秦若娟也笑道“大家伙疼我,什么都为我想到了,并没什么要添置、额外吃用的。”
秦若娟这么说着,就想到了五郎。五郎也是一个细心的人,知道她刚进门的新媳妇有许多不便,并不需要她说什么,已经在前面给她张罗了。没有成亲之前,她就见过五郎,也没少听父母提过五郎。那个时候,她还只知道五郎是个年轻、英俊、有为的青年。成亲后,她和五郎竟十分说的来,五郎的温柔和体贴更让她的心里如同灌了蜜一般。
因为想到五郎,秦若娟的腮边不由得又染了上一片红霞,忙遮掩着扭过头去帮连蔓儿挑拣压发。
谁知,连蔓儿早在镜子里看到了秦若娟脸色的变化。刚进门的媳妇,常常含羞,连蔓儿不用细想,也知道秦若娟必是想到了五郎。
五郎和秦若娟夫妻俩相处的好,连蔓儿自然替他们高兴。
连蔓儿收拾妥当了,就挽着秦若娟,两人一起到张氏的屋里来。屋里只有张氏在,她坐在炕上,正在挑选身前堆着的几个尺头。
连蔓儿和秦若娟都上前行礼,给张氏请安。
张氏见闺女和媳妇一起来了,就很高兴,一面忙让两人起身,招呼她们到自己身边坐。连蔓儿就走过去在张氏身边坐了,秦若娟没有立刻就坐,而是接过丫头端进来的热茶。一杯献给张氏,另一杯献给连蔓儿。
献茶过后,秦若娟才挨着连蔓儿,也在张氏身边坐了。
“娘,我爹那?”连蔓儿先就问道。
“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带人上地里头去,看看今年的冬小麦。”张氏就告诉连蔓儿道“估计一会也该回来了。”你哥和小七也跟着去了。”
“哦。”连蔓儿就点了点头,只要连守信在家里,抽空就要去地里看看。跟普通的庄稼人一样。连守信对田地和庄稼的感情是深植在骨血内,极为浓烈的。“娘,你一大早拿出这些尺头来。是想做啥?”
“娘,你做什么,我帮你做。”秦若娟就忙道。
“并不是我想做啥。”张氏笑道“该做的,早都做好了。这几个尺头。是我刚才开箱子看见了,这个颜色、huā样,正好小姑娘们做件huā衣裳。我打算,分给叶儿、芽儿、大妞妞、二妞妞她们的。”
每次过年,张氏都会给连叶儿、连芽儿、大妞妞、二妞妞,还有罗小燕带来的闺女招弟压岁钱。当然。这个所谓的压岁钱也不仅限于银钱,也包括尺头等物件。
“正好你们俩来了,帮我挑挑。”张氏就道。
连蔓儿和秦若娟答应了。就帮张氏挑选尺头。一边,又有管事的媳妇进来回事,娘儿三个也是商量着办理了。
原本,这内宅的事情,连蔓儿管着一多半。不过。自打秦若娟进门,连蔓儿处理家事的时候。都会叫上她,渐渐地,有些事情干脆就让秦若娟处理。毕竟,这个家,往后是要秦若娟帮着张氏掌管。张氏往后年纪越来越大,也操不了太多的心。因此,连蔓儿想着要尽快让秦若娟把家事抓起来。
秦若娟也明白了连蔓儿的心思,张氏等人也明确地说过要她管家,因此凡事也肯用心。她在家里,本就帮着母亲管些家事,还要带弟弟妹妹,要学习掌管连家的事情,也还算容易上手。
等着把尺头挑选好了,家事也安排妥帖,连守信、五郎和小七爷三个也回来了。一家人吃过早饭,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又都往前院,或是去书房念书,或是出门。
连蔓儿和秦若娟就在张氏〖房〗中,陪着张氏说话,一边娘儿三个做针线。因为昨天说了,吴王氏和连枝儿今天要来,连蔓儿干脆又打发了车子,到镇上将这婆媳两个和大宝,连同张采云一起接了来。
赵氏和连叶儿很快也过来,大家说说笑笑,吃过了晌午饭才散了。
乡居的日子热闹中透着安宁,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这是连家长子媳妇进门的第一个大年,也将是连蔓儿在连家过的最后一个大年。这两重加在一起,这个年自然要格外的隆重。
整个宅院都披红挂彩,天刚亮,一家上下就都忙碌了起来。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带着人各院子挂灯笼,搬盆景。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则是张罗团年饭。
团年饭的菜单子早已经定好了,自然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有了儿媳妇,本来张氏不用再去厨房看人张罗,享清福就行了。不过,张氏高兴,非要亲自下厨给孩子们做两道拿手的菜。她这样兴头,大家谁也不好拦着她。婆婆都这样,秦若娟自然要有样学样。
晌午,四处鞭炮齐鸣,一家人聚在前厅。一张大圆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中间是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一家人围坐桌边,香气氤氲,映衬的一张张笑脸竟然是那么的……相似。
…
重生小地主 第一千一十一章 婆婆、媳妇、小姑
五郎、连蔓儿和小七姊妹三个长的颇为相像,一走出去,不用说,大家都能看出他们是一家人。而这姊妹三个在相貌上,可以说是继承了连守信和张氏两个人的优点。至于新媳妇秦若娟,则是普遍地被认为跟五郎有夫妻相。
不仅是容貌的相像,相同的成长环境,性格、举止、神态的相互影响、潜移默化,又是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怀着同样浓烈的喜悦,相互感染,更加让他们彼此相像。
所谓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有道理。
大年三十,高高兴兴地吃了团年饭之后,一切应酬等琐事自然全都免了,只有一家人在一起度过悠闲的时光。
炕桌上摆满了各色果子,其中就包括特别具有辽东府特色的冻梨和冻柿子,团年饭难免油腻,正好吃一个爽口的冻果子解腻。除此之外,炕上还另外放了一张桌子,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围桌而坐,张氏提议,大家斗牌玩。
叶子牌,也是这个年代比较普及的一种游戏。在辽东府的乡下,老年人也将这种叶子牌叫做小牌。玩这种牌并不限定人数,两个人、三个人,或者更多的人都可以玩。
连家的人,从连老爷子和周氏那里,谁也不玩这个。张家的人却是玩的,尤其是李氏,她很喜欢玩叶子牌。李氏性情好,这些类似看戏、玩叶子牌这些休闲的小爱好也多。根本上来讲,李氏是个极热爱生活也很有生活情趣的老人家。
张氏难免受李氏的影响,张氏也会玩叶子牌。也爱看戏。不过,她对叶子牌谈不上喜爱,嫁进连家后,大家都不玩,她入境随俗,自然也就不碰叶子牌了。
今年,新媳妇进门,张氏如此提议,一半是因为高兴。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怕秦若娟觉得无趣,想要一家人更热闹些。
张氏这么提议,连蔓儿自然捧场,秦若娟也很热烈地给予响应。
“娘,大过年的。咱们白玩这个,也没啥意思,要不,带点彩头怎么样?”连蔓儿让人拿了叶子牌来,又笑着提议道。
平常居家玩叶子牌,不过是种消闲,是并不带彩头的。但是过年就不同。大家聚在一处,平常的一些禁制都会略有放开。毕竟,这是高兴的日子,一年到头。也就能放开了玩这几天而已。
“那行。”张氏点头。自家人玩几把牌,带上一点小彩头,不过是凑个趣,与赌无关。
张氏就叫了大丫头多福去她柜子里拿她的私房钱。连蔓儿和秦若娟也各自打发丫头回屋子里取钱去。
这带上了彩头,就是和不带彩头的不一样。娘儿三个都有些“认真”起来。地下伺候的丫头们也跟着都精神来。
“你娘她们都玩带彩头的,要不,咱爷三个也来点彩头吧。”连守信也提议道。
炕上一桌,坐的是张氏、连蔓儿和秦若娟三个。地下还摆了一桌,是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这爷三个也是闲着没事,就在桌上摆了棋盘,下跳跳棋。
跳跳棋,自然是连蔓儿的“发明”。游戏规则简单,可以多人一起玩,算得上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从前姊妹几个在一起的时候,没少玩这个。现在是连守信他们爷三个,别的棋都不合适,就选了这个跳跳棋。
这跳跳棋的棋盘,是请了巧匠打造的,跳跳棋棋子则是用红、黑、白、绿、粉、彩几种不同颜色的玛瑙雕琢而成,十分的精致可爱。
连守信玩跟儿子们玩跳棋,十次有九次是要输的。还有一次,大多也是五郎和小七看他总是输,故意让他。不说五郎,小七就没少赢他爹的钱。现在连守信开口提议要加彩头,这分明是要额外送压岁钱给两个儿子了。
连蔓儿坐在炕上听见了,就抿了嘴偷笑。
“你们非要跟我们学,玩带彩头的,那我不能拦着。不过,我这话可说在头里,你用你自己的钱,别打算跟我借。”张氏自然也听见了,故意板了脸对连守信道。
“别害怕,不跟你借。”连守信就道,“我自己有钱。”
五郎和小七也笑,都说同意玩带彩头的。两个人还一个劲的捧连守信,说他今天手气好,看着就能赢钱。
连蔓儿忍不住笑出声,五郎和小七这样,显然是打定了主意,要赢光连守信的私房钱。
“悠着点,别都输光了。”张氏也明白,这是五郎和小七自小就会的伎俩,因此她再次提醒连守信,“要不,等到明天,你连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你都拿不出来了。”
这样被张氏看扁,连守信很无奈。他无奈,屋子里其他的人却都忍不住笑起来。
一家子玩了一下晌,玩跳跳棋的那一桌,连守信毫无悬念地输了,五郎居中,小七赢的最多。三个人都很高兴,尤其是输了的连守信。而连蔓儿这一桌,倒是没有差别显著的输赢。究其原因,是娘儿三个太相互让着了。
天色擦黑,伺候的丫头就过来问,要不要吃晚饭。
过大年的习俗,晌午是最重要的团年饭,这一顿饭,一般大家都吃的很饱足,再加上之后的点心、果子、茶水,到了这个时候一般都不会太饿。所以,这一顿,也是年三十这一天最简便的一顿。
虽是简便,可还是要吃的。
张氏就放下了手里的牌,一面招呼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可以歇歇。准备吃饭了。
“娘,晚上吃什么?”秦若娟忙就站起来,恭恭敬敬地问道。
“……就喝碗白粥,随便吃点爽口的小菜吧。大家伙还都不咋饿,一会还得吃饺子。”张氏想了想,就道,一面就问连守信他们,“……都想吃啥?”
大家都说就吃粥。
秦若娟记下了,就忙带了丫头离开。到厨房去安排。
吃过了晚饭,各院都掌起了灯,院子外头,各处树上也挂起了灯笼,御赐牌楼周围更是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远远近近的。不时有鞭炮声响起。
一家人坐着说了一会话,张氏就张罗要包饺子。除夕夜一家几口吃的饺子,张氏历来不让厨房里包,都是她自己动手。如今秦若娟进门,张氏还是依着这个老规矩。
“……我知道,府城里那些人家,这些事都是让下人来做。照说咱们家也不是没有伺候的人。我就是习惯了。感觉只有这样,才有个过年的意思。这点活,也不累,也不埋汰。一家人一起干,还亲香,还热闹。”张氏特意跟秦若娟解释了一下。
秦若娟进门数日,已经觉察连家与别家的不同之处。比如张氏的宽厚可亲。不给媳妇立规矩,比如这一家子浓浓的亲情。因此张氏说要自己动手,她一点都不意外。
“娘,您不用特意跟我说这个。我也乐意包饺子。……在家里,过年的时候,我娘也带着我们包饺子,一家子吃。过上元节,我娘还带我们裹元宵。”秦若娟就笑着道。
听秦若娟这么说,张氏就很高兴。说实话,之前跟秦家太太往来,也唠过一些家长,张氏那时候就觉得和秦家太太谈得来,也就是说在持家过日子上,两家人的很多理念都是相似的。这也是张氏愿意定这门亲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果然,秦若娟进门来,各方面大家都相处的很融洽。
这么说着,一家人就决定自己包饺子。连守信、五郎和小七被赶到了一边去,爷三个也不下棋了,带着人到外面放鞭炮,顺便巡查去了。
张氏做了婆婆的人,就做了包饺子的总指挥,连蔓儿负责调馅,秦若娟也卷起了袖子,开始和面。自家闺女干活什么样,张氏早就习惯了,她主要就看秦若娟,不时地指点一二。看秦若娟动作娴熟,张氏就更高兴了。
“……五郎爱吃手擀面,面要揉上劲儿,吃着越劲道越好……”张氏笑着告诉秦若娟,“他还爱吃炸酱面,就用咱自家里头下的酱,别的地方的他都吃不惯。等明年,我带着你,你也学学。很好学。”
“哎。”秦若娟痛快地答应着。
厨房里有请的大师傅,什么样的美食做不出来。但是自家人亲手做的,这里面的意义又不一样。也并不是每顿饭都下厨,偶尔亲手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甚至一碗简单的面,更可以融洽家人之间的关系,增进感情。
在张氏看来,儿媳妇能亲手给儿子做吃食,那是心疼儿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了的。
连蔓儿在一边,将一切都听在耳朵里,不由得也含笑。秦若娟不矫情,没有娇小姐的脾气,这正是连家所需要的媳妇。也是当初他们决定要给五郎娶长女做媳妇的原因之一。
等连蔓儿调好了馅,秦若娟将面也和好了,就在炕上另放了桌子,安了面板,娘儿三个各就各位,包饺子。
一会的工夫,就听见门帘子响,五郎走了进来。
…
求粉红、正版订阅支持。
重生小地主 第一千一十二章 年初一
“你怎么回来了?”张氏见五郎来了,就笑着问道,“你爹和小七那?”
“……刚才六郎,还有小坛子来了,我爹带小七还有他俩往庙里去了。我爹说家里没啥人,让我回来。”五郎就笑着答道。
连蔓儿笑着看了看五郎,又笑着看了看秦若娟。说什么家里没啥人,特意打发了五郎回来,连守信这其实是想让五郎和秦若娟多些时间相处吧。还有一种可能,并不是连守信让五郎回来的,而是五郎他自己要回来的。
不然,就算回来了,在前院书房待着好了,这么急巴巴地到这来,可是为什么那?!
“嘻嘻。”连蔓儿忍不住笑出声,一面偷偷冲张氏眨了眨眼睛,然后招呼五郎,“哥,你要是没啥事,你也帮我们包饺子吧。”
“嫂子,你还不知道。我哥包的饺子可好看了,不比我跟咱娘包的差。”说完这句话,连蔓儿又笑着向秦若娟道,“我哥心思灵,学什么会什么。”
“是……是吗。”秦若娟脸色有些发红,低声道。
“五郎啊,你要是没别的事,就过来包俩,给你媳妇看看。”张氏也跟着笑道。
五郎好脾气地笑了笑,真就在丫头端来的水盆里洗了手,然后走过来坐下,向面板上伸出手。秦若娟半垂着头,似乎并没看五郎,可五郎刚伸出手来,她这边就挑了个擀的极为圆润的面皮送了过去。
五郎顺手接过来,舀了饺子馅,极利落地捏了一个饺子。
“看看,看看。”张氏就让大家伙看。五郎手里托着刚捏好的饺子,恰似一只周周正正的元宝。
大年三十的饺子,为了取一个好兆头,都是包成元宝形,而平时包饺子就没这么多的讲究。
“嫂子,你看,我哥包的好看吧。”连蔓儿还故意笑着问秦若娟。
“还……挺好的,……没咱娘包的好看。”秦若娟依旧半垂着头,说道。
连蔓儿就笑,秦若娟这才是口是心非。看她刚才偷瞄五郎的模样,明明非常的欢喜,可是嘴上头。还得将婆婆奉承在头里。
张氏和五郎也都笑。不过,两人都没笑出声,张氏还给连蔓儿使了个眼色,让她也不要笑了,免得秦若娟更加害臊。
五郎包了一个饺子。就不包了,而是接过秦若娟手里的擀面杖,接着擀皮,让秦若娟跟张氏和连蔓儿一起包饺子。
说起来,擀面皮这个活计颇需要些力气,比包饺子要费力。以前连蔓儿一家包饺子。这个费力气的活计,一般都是连守信来做。
五郎这是心疼自己媳妇啊!
张氏很欣慰!秦若娟红扑扑的一张脸,嘴角挂着笑。连蔓儿在旁边几乎能闻见空气中那甜丝丝的味道。
一家六口人。只包了两帘的饺子,大家就停了下来。和的面和调的饺子馅都没用完,这也有个讲头。比如说,团年饭里头,必定要有整鱼。取意年年有余。这包饺子的料故意富余出来一些,也是同样的意思。
将东西都收拾利落了。大家又都洗了手,坐下来喝茶说话。
“……你没问六郎在那头这年过的咋样?”张氏就问五郎道。
今年过年六郎没跟连蔓儿家一起过,早在年前,二郎和罗小燕就来说了,要六郎跟他们一起去过年,那里有连守义和何氏,也算是一家子团圆。连守信听了,就点了头,而且还很高兴。
“说是过的还不错。”五郎就道,“饭菜准备都挺丰盛的,鸡鸭鱼肉该有的都有。两家在一起过的年,也都和和气气的。待会说是还得回去吃饺子。”
二郎和罗小燕那边,有二郎和罗小鹰两个人的工钱贴补家用,连蔓儿家不时的接济,这两年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这次二郎和罗小燕去府城喝五郎的喜酒,也送了体面的贺礼。回来的时候,连蔓儿没让他们空着手,大包小包地给了他们不少的东西,其中就有很多过年要用的。
不只是二郎,凡是去了府城的亲戚们,连蔓儿都给了丰厚的回礼。包括三郎和王七那边,因为他们离的远,来往不方便,还额外加厚了一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