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弱颜
“好一双小脚”
“二郎的真俊”
远近围观的人发出了赞叹声,不知哪家一个泼辣的小跑,在二郎和赵秀娥还没反应之前,已经伸手将赵秀娥的裙子提了起来。
这下大家伙不仅看见了赵秀娥的两只脚,还看见了一截花裤腿儿。
那赞了一声,嘻嘻哈哈地走了。
二郎和赵秀娥都是满脸通红,但是那没有恶意,村里凡是有新,大都要经过这一一回,谁也恼不得。而且,得到越多的赞叹,这新,还有这户人家,才越有面子。
院子里有人迎出来,连守义就让三郎把马车拉进院子里照看,带着二郎和赵秀娥往上房走去。连蔓儿、连叶儿和小七随后跟上,也有胆大的、好奇心重的孩子也跟了进来。
上房屋里,连老爷子和周氏都收拾的利利落落地,板板整整地坐在炕上。地下,摆着两个草编的垫子。二郎和赵秀娥进了屋,就跪在垫子上,冲连老爷子和周氏磕头,叫“爷、奶”。
“快起来吧。”周氏道。
何氏就扶着赵秀娥站了起来,二郎也跟着起了身。
周氏从怀里摸出两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封,递到赵秀娥手里。这算是给新人的见面礼,也有人通俗地管这个叫“改口费”。
然后,就是何氏领着赵秀娥认人。先是长辈,从连守仁和古氏开始,然后是连守礼、赵氏、再然后是连秀儿。
赵秀娥都叫了人,每一回都能接到一个红封。连家没分家,各房没有四房钱,那红封里的钱,自然都是周氏准备的。连蔓儿看着赵秀娥手里捏着的红封的形状,就里面装的是铜钱。那样小小的一个红封,能装下的铜钱非常有限。
连家不富裕,这红封只是个形式。
“老四两口子咋还没到,我刚路过铺子的时候,还让他们快点来。”连守义道。
“同辈的都见见,蔓儿,你去催催你爹和你母亲。”连老爷子就道。
同辈的人都是平礼相见,也没有改口费红封。
连蔓儿去叫连守信和张氏,才走到大门口,迎面就遇上了,又一起。
“娘,爷和奶,还有大伯娘、三伯娘她们,都给改口费了,咱预备了没?”连蔓儿就问。
“早预备下了,昨天你爷和你奶就嘱咐了。”张氏拿出一个红封来,给连蔓儿看了看。
“那就好。”连蔓儿放心了。
连守信和张氏进屋的时候,赵秀娥已经在炕沿上坐了,见他们进来,并没有立刻起身。
“这就是你四叔、四婶。”何氏哈哈笑着道。
赵秀娥忙站起来,就和二郎又给连守信和张氏磕头,张氏将赵秀娥扶起来,将红封塞到她手里。
一屋子的人都各自找地方坐了,赵秀娥挨着周氏坐,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话来,多是询问赵秀娥如何如何的。赵秀娥似乎话不多,又或者是新面嫩,脸一直红红的。二郎坐在不远处,脸上带着傻笑。
连蔓儿听见外面一声声的鞭炮响,就从上房出来。小七正和六郎在院子里玩。
“二姐,你躲开点,我们放小鞭儿。”小七向连蔓儿道。
昨个的喜宴上,放了几挂鞭炮。一挂鞭炮里,总有些没有被点着,就落在地上。鞭炮放完了之后,早就守候在旁的孩子们就会冲到跟前,在一地的碎纸和鞭炮屑里,将那些没炸的鞭炮捡起来。
小七捡了些,昨天点了几个玩,不舍得一起放完,把剩下又存放起来,现在拿出来点。
之所以叫小鞭儿,是因为这种鞭炮很小,在连蔓儿看来,不过两厘米长,而且非常细。里面的药当然很少,点着了后,爆炸的声音短促,并不够响。但是在庄户人家的孩子眼里,却是难得的玩具,很珍贵。
小七一手拿着一个小鞭儿,另一只手上是点燃的柴禾棍儿。用柴禾棍儿点燃小鞭儿上的引线,看引线要烧到尽头了,立刻将小鞭儿扔出去,啪的一声响,小鞭儿在空中炸开,小七就咯咯地笑。
“二姐,你玩不?”小七点了两个,就让连蔓儿玩。
连蔓儿正觉得无聊,就从小七手里接过柴禾棍儿,和一个小鞭儿,先在熄灭的柴禾棍儿上吹了一口气,等它从灰色变成红色,就照小七的样子把小鞭儿点燃了,扔到空中。
连着放了几个,连蔓儿觉得不过瘾。
“等过年,咱买大点的鞭炮放。”连蔓儿就将柴禾棍儿递还给小七。
“嗯,嗯。”小七的眼睛都亮了,“二姐,要是咱爹娘不给钱,就用我的工钱。”
连蔓儿回了西厢房,连枝儿比她的早,已经在炕上做针线了。连蔓儿也爬上炕坐下,拿了块粗布,学最简单的平针。
“有点像样了,过两天缝被衬,你也能帮上忙了。”连枝儿看了看,就道。
两个说着话,就听见外面轻轻的脚步声,连芽儿掀开门帘,和赵秀娥一起走了进来。
“秀娥嫂子,快炕上坐。”连枝儿忙招呼道。
连蔓儿就从炕柜里取了托盘出来,盘子里一半是蒜香花生,一半是炒的葵花籽,她们这里叫做毛嗑,据说是从大北边某个野蛮国度传的。那个国度的人像猴子一样,浑身长毛,被叫做老毛子。老毛子那传的,嗑着吃的这个,因此被叫做毛嗑。(听人当笑话讲的,没有考据过)。
赵秀娥在炕沿上坐了,四周打量了一下圈。
“四叔四婶这屋,收拾的可真干净。”许是在同辈,又是比小的姑娘们面前,赵秀娥不像在上房时那么腼腆,很是利落。
上房里,连家几代人还在,男人们抽了烟,屋子里乌烟瘴气的。赵秀娥找了个借口,说是四处看看,就出来了。她刚去了东厢房,那房子里又脏又乱,气味还不好,她坐不住,就起身往西厢房这边来了。
何氏被周氏叫有事,让连芽儿陪着她。这屋里只有连枝儿和连蔓儿俩,屋子又干净,很合她的心意。
“没事就收拾收拾,也就过得去吧,秀娥嫂子你看了别笑话就行。”连枝儿道。
“秀娥嫂子,吃花生。”连蔓儿见赵秀娥不吃托盘里的,就抓了把花生给她。
赵秀娥接了,一边吃,一边和连枝儿、连蔓儿聊家常。
“刚才路过那个铺子,是你们家的?”赵秀娥问。
“嗯。”连蔓儿应道。
“我在镇上就听说了,挺挣钱的吧。”赵秀娥笑着又问。
“那得问我娘。”连蔓儿抢在连枝儿前面,笑着道,“我娘总把我们当孩子,啥事也不跟我们说。”
“……挣钱,也是挣几个辛苦钱。”连枝儿道。
“我刚才听芽儿说,你们是分出来过了?”赵秀娥顿了顿,状似无意地问道。
………………
第三更,虚脱状求粉红ing。粉红再给力些吧,争取四更
…………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二百一十章考较
??费章节(12点)
四更,求粉红。
…………
连蔓儿和连枝儿交换了一个眼色。镇上和三十里营子离的这么近,她们分家出来过,又是办酸菜作坊,又是开早点铺子的,不她们分家的人少。
而与连家定了亲的赵家,对连家的事应该更为关注。他家开杂货铺,人来人往,消息灵通,竟然不她们已经分了家,还需要“刚才听连芽儿说起”才?很显然,赵秀娥在说谎。
赵秀娥状似闲聊,她是想打听那?
“秀娥嫂子,你太不关心我们”连蔓儿就开玩笑似地,用有些夸张的语气说道,“我们分出来都几个月了。”
然后连蔓儿就不肯多说了,只让赵秀娥吃。
“我以后肯定多关心。”赵秀娥打量着连蔓儿,眼角瞥见炕上的针线笸箩,就笑着道,“我这个人吧,在家里的时候,也就是在屋里做做针线。大门都少出,家里人都忙着买卖,也没工夫跟我说外边的事。”
“这一嫁,我两眼一抹黑,啥也不,心里面发慌。”停了一会,赵秀娥又道,“跟别人,我也不大敢。出门前,我娘跟我说了。说四叔四婶都是好人,还有两个妹子,模样都是头牌人儿,心眼好、脾气也好。我看见你俩,心里就觉得亲香。……就是打听打听,没啥别的意思。”
她在家里的时候,早就将连家的事情都打听透彻了。不过毕竟传言多,具体内情还是连家人的最清楚。
可有些事,她这个新不好开口问。就想着在连家的几个年纪小的孩子身上打主意,连朵儿不爱搭理人,而且对这边老宅子的事的好像不多,连叶儿冷冷的,也不爱。至于连芽儿,倒是问她啥就说啥,可却说不出个头绪来。
她就看中了连蔓儿和连枝儿,这俩一看就性格就好,可一开口,才,这两个才最不好哄骗。
“秀娥嫂子看你这话说的,我们可没说你有啥别的意思。再说了,我们也不懂,秀娥嫂子你还能有啥别的意思。”连蔓儿笑嘻嘻地,像说绕口令一般,应对的滴水不漏。
“咱就闲聊天,秀娥嫂子,家里的事,日子长了,你就啥都了。”连枝儿笑道。
“枝儿、蔓儿,你们分家,都分了些啥?”赵秀娥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爷和奶同意分家?”
“就眼跟前这些,二郎哥没跟你说呀?”连蔓儿道,并不去回答赵秀娥的下半个问题。
赵秀娥就没在这个问题上再问一下,说了几句闲话,才又问道刚才我去西屋,就看见朵儿了。花儿嫁进城里了,常往家捎信不,过年的时候,能看见她吧?无小说网不少字”
“这个……我们还真不。”连蔓儿摇头,“秀娥嫂子,你坐的马车可真漂亮,是租的吗不跳字。
“那是我家里的车。”赵秀娥笑着道。
“哦。”连蔓儿哦了一声,看来赵家还真挺有钱的。
“咱大伯和大伯娘他们,不是都住到县城去了吗?这是回家来过年,还是打算长住?”赵秀娥又问。
“没听上房谁说过。”连蔓儿心说,这赵秀娥的问题还真多。“秀娥嫂子,我们住一个院里,可也是分家了,大伯、大伯娘那边有啥事,都不大和我们说。”
这倒也是实话,看来也问不出来了,赵秀娥就说要看连枝儿的针线。
“秀娥啊,你上这来了?”这时候,何氏从外面走了进来,笑着招呼赵秀娥,“走,跟我到上房去,该做饭了。”
是该做饭了,而不是该吃饭了。
庄户人家娶就是为了生养后代和干活的,刚进门的也就娇贵那么一会,就要下厨烧火做饭的。
连蔓儿看着何氏的笑容,心想她这么高兴,是不是因为有了儿,她以后就不用做饭了那?
赵秀娥明显地迟疑了一下,不过还是下炕,跟何氏走了。
新进门第一次做饭,正是让婆婆考较手艺的时候。连蔓儿心里好奇,等何氏和赵秀娥走了,她又等了一会,就又到上房来。
外屋里,周氏端端正正地坐在一张椅子上,身旁和身后站着连秀儿、古氏、何氏、张氏、赵氏、蒋氏、连朵儿、连叶儿、连芽儿。赵秀娥垂着手,站在周氏身前。
这场面颇有几分肃穆,连蔓儿的脚已经踩进了门里,又停住了。
张氏看见连蔓儿进来,忙冲她使了个眼色。连蔓儿放轻脚步,一路小跑,到跟前叫了一声“奶”,就挪到张氏身边站了。
周氏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数落连蔓儿。
“继宗,你有啥拿手的饭菜?”周氏问赵秀娥。
赵秀娥偷眼瞧何氏,就见何氏乐呵呵地,并没有给她任何暗示。
“在家就是做点家常菜,不敢说啥拿手不拿手的。”赵秀娥道。
“这样啊,那你就炒俩菜吧。”周氏想了想就道,“就炒个土豆丝,再炒个干豆腐。”
连秀儿就端出来一盆洗干净,去了皮的土豆,又将一块肉,和两斤干豆腐放在菜板上。何氏拿过围裙,帮着赵秀娥系在腰上。那围裙油渍麻花的,正是何氏的围裙。
大家都看着赵秀娥。
赵秀娥倒也没怯场,走到菜板跟前,拿起菜刀,先切土豆,将土豆切成片,再切丝。动作干脆利落,土豆丝切的极细。
周氏的脸上有了一丝笑模样,回头扫了张氏一眼。
张氏有些莫名。
赵秀娥将土豆切好,又切干豆腐,她的手很巧,方方正正的干豆腐在她的刀下切成小片,每一片都是三角形。张氏赞许地点了点头,连蔓儿不懂,但看张氏的样子,就赵秀娥刀工不,而且做菜很讲究。
赵秀娥又将肉都切成了细丝,才站直了身子。
“老大,你去烧火,继宗,你掌勺。”周氏分派道。
庄户人家的做饭,讲究的是灶上灶下一把抓。就是烧火,炒菜。周氏这么安排是故意踩低古氏,也有优容赵秀娥的意思在里头。
古氏低垂着头,走到灶下烧火。等锅烧热了,赵秀娥往锅里倒油。
周氏皱了皱眉,赵秀娥的油倒的多了,是连家平常炒那些土豆用油的一倍都不止。不过新第一天,还是孙子,周氏忍住了都没说。
赵秀娥接着倒肉丝翻炒,倒土豆丝、翻炒,动作都干净利落,一盆肉丝炒土豆丝出锅,香气四溢。
接下来赵秀娥又炒了干豆腐。
“你们再把剩下的两个菜做了,就开饭。”对着孙子,周氏一改对儿的口气。“那时候继宗刚过门,我问她拿手的是啥,她说是烙饼。赶明个,让继祖烙顿饼。”
赵秀娥抬起眼皮,看了看蒋氏,忍不住咬了咬嘴唇。从镇上来之前,她还特意向二郎询问过蒋氏那个时候的事,可二郎却没有告诉她这些。
周氏说着话,就站起身,回屋去了。
连蔓儿和张氏就从上房出来,她们也该烧火做饭了。
“娘,你咋看?”回到西厢房,连蔓儿问张氏。
“咋说那,要我看,二郎挺能干,那刀工,还有炒菜,一看就是熟手,还挺讲究。”张氏想了想,就道,“就是有一点,她们老赵家怕是日子过的好,她大手大脚的惯了,你看倒的那油,你奶那脸就沉下来了。还有那块肉,那是炒两个菜的肉,二郎都给放土豆丝里了。”
“我咋觉得她是故意的那。”连蔓儿歪了歪头,“我看秀娥嫂子是个挺灵透的人。不说倒油,就是那块肉,她应该看出是要炒两个菜的吧。要是拿不准,她也该问问不是。”
“新,都想表现好。你说她故意往差里表现?那哪能?她又不傻。”张氏道。
“她是不傻,或许有啥别的打算呗。”连蔓儿道。
“别管别人了,咱也该烧火做饭了。”张氏道。
“娘,那我抱柴禾去。”连蔓儿说着,就往外走。
柴禾放在大门旁边的夹道里,二郎赶来的马车停在另一侧,二郎、三郎、四郎、六郎几个都正围着马车。
“二哥,这马车可气派,是嫂子家的?能借我坐坐不?”四郎讨好地对二郎道。
“坐啥坐,马上就吃饭了。”二郎不让四郎往马车里爬。
“二哥,你咋这样小气那。我就坐坐,不能把马车给你弄坏了。 再说,马车是嫂子家的,以后还不是随便你用。”四郎道。
“要是你嫂子家的还说啥,这车不是你嫂子家的。”二郎往上房的方向看了看,低声道,“这车是借的,可贵了,一点都不能给碰埋汰了。”
“借的,跟谁借的?”三郎问。
“周记当铺的,他家有个在县城里做捕头,他们家跟你嫂子家特别好。坐这马车进县城,都不用交钱。”二郎道。
周家,捕头?连蔓儿去抱柴禾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
………………
今天更新了一万二,困的眼睛要睁不开了,求粉红鼓励ing。(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重生小地主 第二百一十一章浆洗
??费章节(12点)
二郎和赵秀娥在老宅了吃了晚饭,才回镇上去了。是赵秀娥的三日回门,回门的礼是周氏按照老礼给预备的。连守义和何氏这次没有跟去镇上,因为快过年了,家里要忙活的事情也多,连守义和何氏都被周氏分派了活计。
至于二郎和赵秀娥两口子,连老爷子和周氏的初步打算,是让他们白天在村上,晚上再回镇上的大宅子里去住。起码,明年开春之前,就照着这个来。
连老爷子已经跟好人一样,药也不吃了,每天还是天不亮就起来,挎着个粪箕子出去捡粪。在家里的时候,没事就在院子里溜达。这些天,连老爷子尤其喜欢到东厢房南面的菜园子里,用步子来回的丈量,走几步,就停下来寻思一会。
“我爷这是打算干啥?”连蔓儿就问连守信。
“二郎这事有点糟心。”连守信没有直接回答,“不他能答应不。”
“我看有点悬。”张氏一边拆被子,并没有抬头,“依我看,二郎不像是能下地干活的,她怕是不愿意到村里来住。”
连蔓儿听了一会,才听明白。
原来连老爷子打算卖掉镇上的那所宅子,在东厢房下面再盖两间房子出来,让二郎和赵秀娥两口子住。
“镇上那房子卖了,再盖上三间房,让二郎两口子先住着,等三郎娶了,也住的下。”连守信转述着连老爷子的规划,“卖房子的钱还能有富余,再买上几亩地,一家人好好干几年,没啥大的花销,还能再置下几亩地。这日子就慢慢过起来了。”
当然,是在省吃俭用的前提下。
“老爷子把这意思跟二郎露了,二郎支支吾吾地,没吭气。”连守信又道,“老爷子说,这肯定是二郎早和二郎说了,不愿意往村子里来住。问二郎啥打算,二郎也不说。老爷子就说慢慢来,二郎点头了。”
赵秀娥不是普通乡下粗手大脚的,连老爷子早就看出来了。若是连守仁能得个官,把全家的身份都抬高,娶这样的倒也算合适。等连老爷子放弃让连守仁做官后,这门亲事,就有点尴尬。
但是亲事已经定下来了,二郎又喜欢,他也就妥协了。
连老爷子的打算,是温水煮青蛙。嫁入夫家,不管以前她在娘家过的是样的日子,都要慢慢的融入夫家的生活,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赵秀娥和二郎过的日子长了,最好是怀上孩子了,就把他们叫住,也方便照顾。
“也没分家,这两下住着,吃饭、干活啥的都咋办,长了也是个事。过完年,估计老爷子就该正式和他们谈这个事了。”连守信最后道。
娶,添人进口,是大喜事,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不过,这是连老爷子那一大家子要操心的。
年关将近,早点铺子还要再开些天才歇业,家里的事情又多,连蔓儿一家人比往常更忙碌了。
过了小年,就开始了大扫除,准备迎接新年。先是扫房,屋里、屋外、每一个犄角旮旯都要清扫一遍,然后一家人的衣服、被褥,也都要拆洗。
衣服倒是没好洗的,张氏早把一家大小的新衣裳都做好了,准备过年的时候穿。
然后就是拆洗被褥,这次是大拆洗,就是把棉絮上的被里、被面、还有被头都拆下来,褥子也是一样,锅里烧热水,娘三个用了一的,把该洗的都洗干净了,就拿出去晾晒。
上房周氏,带着几个儿、孙子和孙女们也是这两天拆洗被褥,结果一个院子都晾满了。
赵秀娥没有来,说是病了。当然也没吃饭。
冬天外面的气温很低,这些被里、被面晾了一会,就动冻硬了,地下的水来不及落地,就结成了冰碴。只有在晌午太阳光最足的时候,冰化作水,水蒸发成汽,才能晾干一些。
还有这两天天气好,气温略有升高,总算有八九分干了。
这是完成了洗晒的步骤,浆洗浆洗,接下来还要进行浆的步骤。
要先准备一大盆的米浆,米浆的稠度要掌握好。太稠或者太稀,浆出来的布都不好看。准备好了米浆,就将晾晒的八九成干的布匹收进来,一点点的放入盆里,让这些布匹完全被米浆劲头,再拧掉多余的米浆,这布匹拿出去再进行晾晒。
这次要晾到九成干,然后收进来,仔细地叠好,全都摞在一起,放在一块平坦的大青石板上。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捶打。
就是用棒槌,也就是捶衣棒在布匹上捶打。这些被里、被面、褥子里、褥子面用的都是棉布,捶打就是将这些棉布捶打平整,同时也是将缩水尺寸变小的棉布,捶打回原来的大小。
张氏有力气,一手拿着一只捶衣棒,一上一下,捶打的飞快,映入连蔓儿眼里的,几乎成了一道道残影。
“娘,你歇一会,我替你捶。”连蔓儿道。
“行。”张氏停下手,将棒槌交给连蔓儿,把凳子也让出来,让连蔓儿坐下。
“光力气大也不行,得匀着点劲儿,要不这一捶下去,一个坑一个包地,这布捶不平整。”张氏在旁边指导连蔓儿,“对,手得这么拿,不能让棒槌尖先落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