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胡血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胖胖的猫头鹰
胡血
作者:胖胖的猫头鹰

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一段黑暗的历史,这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司马炎人生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西晋王朝即将崩塌。这一幕时代的大剧才刚刚登场,各方人物粉墨登场,传说中的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样的?主角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在这乱世生存?接下来就跟着本书一起去探究历史,看看尘封在历史漩涡中的种种谜团。





胡血 作者自述
介绍
主角前世是一名浑浑噩噩过日子的大学生,家庭条件还算富裕,没什么困扰,整天就是吃喝玩乐,有点宅,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来得及找工作,就在坐飞机的回家的过程中,因为飞机迫降失事了,主角自己也魂穿了,魂穿到了公元290年,正好是这一年的年初,再过四个月司马炎就要死翘翘了,乱世就将拉开真正的大幕了。
主角在书中,是一个名门望族的子弟,但是,父亲被人陷害暗算,兄弟姐妹被贩卖为奴,自己跟堂哥一路流亡,逃到了北部边界,但是,偏偏又因为天寒地冻不合时宜的染上了疾病,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才被主角魂穿,占据了这具病恹恹的弱小身体。
本书没有什么跨时代的科技;也没有什么主角单挑无敌,勇冠三军的无敌模式;更没有浑身上下散发着王霸之气的王霸模式;当然,也不像一只发情的种马似的,只知道天天配种;更不是所谓的逍遥流,种田流,古时候尤其是乱世,不是那么好玩的,轻轻松松就可以在古代生存下去那是开挂的人生,普通人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是艰难的,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将主角塑造成了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说明了他还可以在大乱世来临之际,好好的休养生息,至少还有三五年的太平时光,在这期间,主角家族所得罪的人也会慢慢的浮现出水面,夹杂着一些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跟家族关系,还原猫头鹰自己所认知的历史真相。
这是胖胖的猫头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小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一直以来,我认为生活才是写作的动力源泉,是生活给了我们写作的素材,但是,我们只要活着,生活就一直存在,生活经历的丰富并不是我们写作成功的钥匙。其实,写作愁的不是有没有生活,而是有没有自我。
写作,不是对生活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是主体的创造。
之所以许多人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或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原因不是没有生活,是缺乏自我对生活表象的存留和选择,加工和想象。没有“入心”的生活,再丰富也是肤浅苍白的。
因此,与其说要贴近生活,不如说要贴近自我,贴近自我的心灵世界。
表现自我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生命化、心灵化,是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力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想象力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是心灵、愿望的冲动,想象的成果是和人的言语生命力互为因果的。
想象力的发展不能单从事实或经验中去找,应从人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生命力中去培育。
写作需要想象就像飞鸟需要翅膀。通过它,可以让概念的化为形象,物质的变为精神,静止的继续行动,片断的两头延伸,浓缩的使之扩展,散漫的加以集中,并列的相互联结,对立的从中沟通……简言之,小自打个比方,形象地说明事理,大至塑造典型,进行艺术的概括,或提出科学的假说,建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至构思通篇文章,都需要借助想象。
其实,写作愁的不是有没有生活,而是有没有自我。
写作,不是对生活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表达自我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是主体的创造。
之所以许多人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或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原因不是没有生活,是缺乏自我对生活表象的存留和选择,加工和想象。没有“入心”的生活,再丰富也是肤浅苍白的。
因此,与其说要贴近生活,不如说要贴近自我,贴近自我的心灵世界。
表现自我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生命化、心灵化,是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力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想象力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是心灵、愿望的冲动,想象的成果是和人的言语生命力互为因果的。
想象力的发展不能单从事实或经验中去找,应从人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生命力中去培育。
写作需要想象就像飞鸟需要翅膀。通过它,可以让概念的化为形象,物质的变为精神,静止的继续行动,片断的两头延伸,浓缩的使之扩展,散漫的加以集中,并列的相互联结,对立的从中沟通……简言之,小自打个比方,形象地说明事理,大至塑造典型,进行艺术的概括,或提出科学的假说,建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至构思通篇文章,都需要借助想象。
从一个小孩的幻想中,你能像鲍尔吉原野那样感悟到同情心的珍贵,童话一样的诗意吗一个保姆讲了荒唐的故事,你可能置之一笑,但鲁迅却把它写得妙趣横生。为什么在人家笔下,一只母鸡、麻雀,都有诗意,连贪吃到要把自己嫁给卖糖老头子的小姑娘和嘴巴馋到把同学弄得狼狈不堪的男孩子,都不但不叫人反感,反而情趣盎然
读书不但是为了丰富心灵,而且是为了读生活,读人的心灵。心灵丰富了、敏感了,再来看同样的生活和人,本来觉得不好写、不能写的东西就变得很好写,甚至能够写出神来之笔了。
文章不但要写生活,更要写内心。生活对每个人都一样,文章却应该是不一样的才好。要能在一样的生活中写出不一样的好文章,关键不是“贴近生活”,而是在于“贴近自我”,观察外部的生活在自己内部心灵中的反映,这叫作“内视”。
经常地“看”自己,看自己情绪的起伏、感情的变化、思想的萌动,久而久之,你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细腻复杂、丰富多彩,你的笔下,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特殊的感受和体验。
是否拥有海的胸襟,诗的情怀,你需要不懈地为之去磨砺、去修炼、去承受、去奋斗。生活一帆风顺,凡事称心如意,安适而满足,对写作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匮乏与缺憾,失败与挫折,往往是人生的也是写作的财富。所以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等说法。
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还得“写万篇文”。书本知识与生活感受,要变成好文章,大量地写,不间断地练是必要的。
写作的立意、选材、谋篇、行文等,除了从阅读中借鉴外,也有赖于写作训练。
写作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技能,技能的长进,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甚至是重复性的训练,即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所以,我们在写作训练上也不能有丝毫的怠惰,每天都要写点儿。写信,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童话,写科幻小说……,只要你喜欢,写什么都成。




胡血 晋惠帝司马衷的智力水平!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懿孙,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4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帝位,国号晋。对于司马炎的评价总结起来就是前明后暗,司马炎即位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如果说这些问题都不算是动摇西晋王朝国本的话,那么在继承人问题上,则完完全全是司马炎的锅,任何人都无法替他洗白,司马炎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立了太子司马衷为帝,这是司马炎最大的败笔
很多人都说司马衷是个白痴,是个傻子,但是我对这一点不敢苟同。我一直认为,司马衷跟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是同一个类型,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均在70左右。所谓的史书,只是古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历史面目,那么,真正的历史面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结合晋书资治通鉴魏书综合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无论是唐人修的晋书还是宋人写的资治通鉴,亦或是北齐人所写的魏书,除了魏书,资治通鉴跟晋书都没有明确记载司马衷的白痴事迹。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在在精神病学概念中
白痴idiocy属于智力缺陷mental deficiency中最重的一类。白痴患者多伴有其他生理异常,如头颅形态异常,头或肢体与躯体的比例畸形等;大多数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些表达其情绪的原始呼号,也不能理解别人言语的意义;感觉迟钝,对普通的物理性危险如车辆、火等不知道躲避。
痴愚imbecile是较白痴症状稍轻的一类,也常伴有身体异常或畸形,情绪幼稚,能学会言语,但有的吐词不清,词汇贫乏;经教育、训练后,可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读短的句子,叫出普通常用物品的名称,但理解力极差,对数的概念十分模糊。痴愚与白痴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躲避普通的物理危险。
愚鲁moron是智力缺陷中最轻的一类,一般无身体畸形,言语发育较好,但发展较正常儿童为晚,运用日常生活词汇一般无困难,但对抽象概念性词汇掌握极少;虽然感觉器官完好,但知觉不灵敏,理解周围事务很迟钝,缺乏主见而意志薄弱,易于为人所引诱或利用;可能有正常的情绪反映,不过常限于一些原始的简单情感,而且只能用直率而粗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三类患者中,白痴与痴愚的生育力很低,愚鲁的生育力接近正常。
除去以上的一些症状外,在临床上还常采用智力测验来辅助诊断,一般规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在20以下者为白痴,2050者为痴愚,5070者为愚鲁。注意,阿甘的智商水平是75.
我们这里综合分析五点。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
四、生育能力: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
1:司马衷在回答司马炎的考题时,是由张泓起草,然后由司马衷抄写给的。
2:杨骏在发现司马亮准备讨伐他的时候,亲自拿出了司马衷的手诏。
3:贾南风在诓骗楚王,汝南王,卫瓘的时候用的就是司马衷亲手写密诏。
把这些史料信息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司马衷既拥有不错的书写能力,也能阅读较为复杂的文字材料。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
1:西晋开国元老陈骞死的时候,惠帝望着棺材痛哭流涕。
2:建武元年的时候,惠帝到了司马氏发源地温县,拜见帝陵,惠帝丢了鞋子,只好穿侍从的鞋子,还感谢侍从,留下了眼泪,左右侍从皆唏嘘不已。
3:惠帝到了长安,在旧的殿堂里面议事参政,哀感流涕。
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
1:张方带着骑兵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惠帝。正要拜谒的时候,惠帝躬下身子制止了张方。2:惠帝后来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带着步骑三万,迎于霸上。司马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
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304年,当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
1: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的时候,杨骏的外甥散骑常侍段广跪在司马衷跟前痛苦道: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惠帝不说话。我觉得惠帝不回答段广的话,不能理解为他痴呆毫无反应,而这恰好是说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他是默认贾南风去扳倒杨骏扳倒杨氏一族的,虽然这事情或多或少有贾南风在背后的煽动。
2: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赵王篡位的时候,司马威过来抢夺惠帝手中的玉玺,二人在抢夺中掰伤了惠帝的手指,后来,赵王败亡,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
阿皮,司马威小字也。于是诛威。”
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则是惠帝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如在杨太后的问题上就是一例。惠帝在贾后指使的群臣压力下步步退让,反映出惠帝虽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制于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在张方强迫惠帝迁都长安的问题上,惠帝的反应也是虽不情愿,但终究为别人所左右。
四、生育能力:
据史书记载,惠帝有子女数人,愍怀太子系谢夫人所生,贾后亦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且贾后为太子妃时,“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晋武帝欲废黜贾妃,赵粲以“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来加以劝解,则妾所怀显系惠帝之子女无疑。由此可知,惠帝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
1:在惠帝统治的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惠帝本人也屡遭凶险,从惠帝与卢志的问答中表现出惠帝对局势的变化是颇为关心的,此外还可看到惠帝对数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护卫侍从数目的急剧减少而发问,卢志则告以“贼去邺尚八十里”,使惠帝能明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决心赴洛阳。
2:惠帝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荡阴之战中,这里就有那几句经典的话语,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飞矢交前的情况下,惠帝仍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不过由于他的权力已为太弟的命令所剥夺,故未能救下嵇绍。但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事后坚持不许洗溅有嵇绍血迹的帝衣,显见是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带有如此之深感情的话,又不是别人所能代言的。
而且,把惠帝由荡阴迎到邺城的,正是撰写四王起事的卢綝的叔父卢志,卢綝本人当时也在邺城,因此这段记载的来源是相当直接的。那么,能试想这句话是出自一个白痴之口吗对此,胡三省首先提出疑问,在通鉴记载这件事后注曰:“孰谓帝为戆愚哉”近代吕思勉先生亦认为此句话“绝不类痴騃人语。
虽然,以上所引的都不是医生的临床检查记录,而只是史学家的记载,并且有些是第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记载,故此其中难免有些夸大或与事实有偏离之处,但将这些记载综合起来,还是可以对惠帝其人得出一个大致的印象:
有阅读和书写较为复杂的文字资料的能力;
有语言能力,而且辞汇尚不能算很贫乏;
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感受不很迟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事物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可通过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对自己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可在某种程度上行使这权力,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惠帝不能坚持己见,往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
具有生育能力;
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等。
在目前所见的史料中没有关于惠帝身体畸形的记载,因此,是否可以姑且认为他没有明显的身体畸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惠帝显然不是白痴,也不是痴愚,而只能归入愚鲁一类,在某些方面,如阅读与书写的能力,辞汇量及对外界事物变化的反应速度上,表明其在愚鲁中尚属于较好的一部分。
现在,我们对惠帝的智力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就易于理解其被立为太子并能继承帝位的原因了。愚鲁在智力缺陷中算是最轻的一类,其个体差异性很大,轻病人已接近于正常人。司马炎对惠帝的认识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而武帝由于受自己主观意愿的影响及前述一些因素的干扰,对惠帝智力的估价又高于其实际程度,我认为这是理解惠帝得以继位的症结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对象惠帝这样智力水平的人的正确了解,并非一件易事,不仅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不易作到,在医学发达的现代国家,对于患者亲属来讲,也仍然是不容易的。
司马炎在生前已安排了辅佐惠帝进行统治的大臣,希图造成一种各方面力量相互拮抗的均衡状态,以免大权旁落。由于权力分散,任何一方打破均衡的企图,都必须会受到其它各方的制约。但是,由于惠帝完全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这种最高权力的虚悬,导致了各方都无休止地追求最高权力,从而形成了均衡的建立与打破,再建立与再打破的循环状态。因为各方面都不占有压倒对方的优势,所以借助外力来打破这种权势均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引起了潜在民族矛盾的爆发,在权势均衡被打破的同时,民族间的均衡制约也被打破了,使得中国历史上揭开了五胡十六国的一页。




胡血 司马衷的悲剧人生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统一政权,自晋武帝统一全国到再次进入分裂割据状态不过仅二十多年,这个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其子惠帝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这个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已有许多史学界前辈加以论述,一些问题也较为清楚了。但是,在过去的论述中对惠帝这一全国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所起的作用注意较少,尤其是对惠帝是否如一些论著中所说的白痴及其为什么被并不昏庸的晋武帝立为太子这两个相互关连的问题更是缺乏较为合理的解释。而实际上许多导致西晋政权崩溃的因素都与惠帝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对西晋政权的灭亡作出较为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解释,就必须对惠帝其人,特别是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惠帝继承皇位的过程
首先来分析一下惠帝被立为太子并继承皇位的过程。公元265年,继承了祖、父基业的司马炎通过禅让形式取代了曹魏的统治,建立起西晋王朝,成为西晋的第一代君王──晋武帝。他又于公元280年灭东吴,从而最终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分裂局面。武帝于即位的次年,即泰始二年266,立妻杨氏为皇后;泰始三年,立子司马衷为太子即惠帝。惠帝是武帝与杨元后的次子,因其兄司马轨早夭,故成为皇位的当然继承人,被立为太子时,年方九岁。在立其为太子时,没有任何有争议的记载,可能是因其当时尚幼,没有接触外廷大臣,而且其母被立为皇后,又正得宠,故惠帝是聪慧还是愚浅尚未成为大家的注意所在。 随着惠帝的长大,他能否胜任最高统治者这一重任的问题也就逐渐被提出来了。最早提出的正是武帝本人。“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1杨元后死于泰始十年274,时惠帝16岁,而从晋书后妃传的记述顺序看,此事当在惠帝的婚事前,即早于泰始八年,也就是惠帝14岁以前。
泰始八年,武帝为惠帝娶贾充女为妃,这门婚事是在杨元后极力支持下缔结的2,但此外这还另有背景。当时得到武帝信任的侍中任恺等恶贾充之为人,欲将其排挤出朝,因氐、羌起来反抗,乘机推荐贾充出镇关中。贾充不欲外镇,用荀勖之策,借其女与太子结婚而得留京师,并继续得到武帝的信任3。贾充在朝本来就广结党羽,“充既为武帝所遇,欲专名势,而庚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之徒皆与任恺善,杨珧、王恂,华廙等贾充所亲敬,于是朋党纷然。”4这样,在惠帝后面,又有了群臣的派系争端。
咸宁275280初,惠帝出居东宫,5接触的外廷大臣渐多,对其能否治理国家的疑问也就多起来了。咸宁二年,晋武帝患病,“及帝疾甚,朝野皆属意于齐王司马攸。攸妃,贾充之长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充不答。”6武帝病愈后,听说此事,“徙夏侯和光禄勋,乃夺贾充兵权。而位遇无替。”7武帝的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大多数朝臣在这一问题上非常小心谨慎。“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钝质,不能亲政事。卫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邪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8可是,也有人仍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提出这一问题。东吴平后,和峤转为侍中,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9武帝对群臣的疑问虽以谬语或不置可否而搪塞过去,但对于这件关系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忽视的。
武帝对惠帝既寄有重望,对他的情况自然是很关心的。他不仅在接触中注意惠帝的情况,并把对惠帝观察的结果,告诉朝臣,希望由他们来印证自己的看法。“后和峤与荀顗、荀勖同侍,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奉诏而还,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10与这次情况略有不同的还有另一次试验。“武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贾妃大俱,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瓘大踧踖,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贾充密遣人语妃曰:卫瓘老奴,几破汝家。”11
1234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