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甲青
对于皇宫里的传唤,关姬早有准备。
当年先帝还在锦城时,自己也是曾多次出入皇宫。对于皇宫里的一切,还算是熟悉。只是没想到这几年,皇宫换了主人,自己却是再也没能进来过一次。
今日再一次进宫来,虽是景物依旧,却是有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当她看到当年的张家小妹,如今的皇后,挺着肚子,半躺在躺椅上,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民女见过皇后,愿皇后千秋万岁,长生无极。”
恢复了女装的关姬,一身素白色衣衫,头发散披下来,在后面梳成了坠马髻,自有一股惊人的美丽。
“阿姊请起。”张皇后脸上露出笑容,“不必如此多礼。此处没有皇后,只有昔日的小妹,阿姊请随意坐。小妹身体不便,就不起来迎接了,望阿姊不要介意。”
“民女不敢。”
关姬低垂着头,规规矩矩地坐下,一副恭敬的模样。
张皇后轻叹了一口气:“昔日深闺女儿家,不服那世间男子专美于前,亦曾对闺中女子进行排名。那时多流传一句话,张家文,关家武。此话虽是戏言,但也说明,同辈闺中,唯有小妹能与阿姊相提并论。阿姊当年,何等豪气,如今为何如此自轻?”
“年少不知世事艰难罢了。”
关姬低头轻轻说道。
皇后略有惊讶地看向关姬,这可不是她印象中的阿姊。
看来这些年,关家的日子,比自己想像中要难过得多,连阿姊这般不输男儿的奇女子都变成这副模样了。
“阿姊不会怪小妹这些年狠心无情吧?”
张皇后低声说道,心中有些愧疚。
关张两府一体,张星彩并不会因为荆州之失,而对关家会有什么意见。
但是她如今首先是大汉的皇后,必须要时时注意与皇帝的态度保持一致,这才是她一直以来不愿意见关家的原因。
本来她以为,只要两人见了面,自己解释了缘由,自然就可以化解过去的隔阂,却是从来没想过,两人身份的差距,才是两人之间最大的隔阂。
关姬抬起头,看了一眼张皇后,眼神一样有些惊讶,继而又摇摇头:“关家有失土之罪,何敢怪罪他人?”
物是人非!
张皇后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同时也终于肯定了一件事,两人之间,再不能回到闺中那时的亲密。
身份的差别,从来就是一道天然的鸿沟。
想通了这一点,张皇后突然有点意兴阑珊,口气也变得淡然:“也罢。那小妹就直说了,此次叫阿姊进宫来,一是想告诉阿姊,这牧场之事,小妹允了。这其二嘛,只是想托阿姊向那冯郎君问件事情。”
“皇后但有所托,民女自是从命。”
“只是想问问冯郎君,他那师门规矩,对收人为徒之事,有什么忌讳没有?”
“皇后这是,想要让冯郎君收人为徒?”
关姬惊讶地问道。
张皇后点点头,“先帝征战多年,有些忠臣烈属,过于年幼,又无人管教,遂接入宫中抚养。如今大多已经成人,放出宫去。”
说着,看了一眼关姬,说起来,先帝当年心痛关君侯之殁,亦曾动过让关姬入宫亲自抚养的念头,只是后来看其年纪已经不合适,怕落人口舌,这才作罢。
“但仍极少年幼者,正值开蒙之时。这本该是小妹所操心之事,可是如今小妹身体日见沉重,已是力不从心,所以想请冯郎君帮个忙。”
“若只是开蒙,想来问题不大。”关姬沉吟道,“冯郎君对教导孩童开蒙之事,甚是开明。”
“小妹之意,可不是像教那庄上的孩童开蒙那般糊弄。”张皇后对此事自然是下了功夫的,“如若可以,能定下师徒名分最好不过。毕竟那孩童可是与冯郎君一样,都是忠烈之后。”
张皇后挑选了傅佥来试探冯永对皇室的态度,也是经过考虑的。
冯永的大人是当年傅肜副将,与傅肜同时战死在沙场。而傅佥又是傅肜之子,有了这一层关系,只要冯永愿意教,没有人能挑出任何毛病。
就算是宫中有博学之士,那又如何?能比得过两家同时血染沙场结成的情谊?
当然这种说法有些勉强,毕竟当年两家大人的身份不是对等的,可是如今冯永好歹也算是高人子弟,又是汉中典农官,可不是小屁孩傅佥所能比的。
“这个事情,非民女所能置喙,只能是如实告诉冯郎君,由之定夺。”
关姬虽是觉得此事有些古怪,可却又想不出哪里有问题,当下便应了下来。
“如此便拜托阿姊了。”
两人又聊了些闲话,终究是因为有了隔阂,说不了多久,张皇后便让人送关姬出宫。
关姬走后,张皇后摸了摸肚皮,喃喃说道,“孩子,为娘所做的一切,既是为了你的大人,也是为了你,以后可不要让为娘失望。”
那冯永与陛下年纪相仿,如若他真是李老神仙所指之人,那陛下自是有了扶助江山之人,她高兴。但如若他还能成为自己孩子以后的倚助,她就会更高兴。
而被用来试探的傅佥,如若当真因为冯永而像赵广王训那般得了福份,以后也是要感激自己的。
想到这里,张皇后微微翘起嘴角,心情舒畅。
与此同时,关姬出得皇宫,亦是长舒了一口气。得了皇后的承诺,冯郎君汉中之事,可成矣。
这个时候关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开始为冯郎君考虑起来。
从未有过这种经历的少女,不禁又有些莫名的惊慌,我这是,怎么啦?
“怎么啦?出了一趟远门,竟是与我疏远了?回来的这几日,此时才想起还有我这个叔母?”
关姬进出丞相府,根本不用禀报,轻车熟路地找到后院,果见黄月英正拿着一根竹棍仔细端详,也不知是在做什么。
黄月英看到关姬过来,笑了笑,揶揄说道,“也不知那冯明文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
关姬白皙的脸上登时一红,行了一礼:“见过叔母。此事是侄女的失礼,回锦城竟没第一时间来看叔母,望叔母不要介怀。”
“啧啧”,黄月英提着竹棍不肯放下,绕着关姬看了一圈,“多少年了?我都记不得你上一回穿女装是什么时候了。没曾想为了那冯明文,你竟然又穿回了女装?”
“叔母误会了。侄女此次是为了进宫,这才穿的女装。”
关姬面红耳赤地辩解道。
“为了何事进宫?”黄月英坐下后,把棍子放到桌子上,又示意关姬也坐下,这才问道,“我可是记得,你一直不喜进宫的。”
关姬出了皇宫就直接赶来这里,说明她根本不忌讳自己知道她进宫的事情,所以黄月英似乎也就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是受了冯郎君……”
关姬刚说了一句,这才发觉不对,抬头看向黄月英,只见叔母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登时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再不出来。
“得了,那冯永算得上是人间龙凤,你又有关家虎女之称,天合之作,有什么好羞的?”
黄月英说着,像是松了一口气,“这冯明文,可算是世间少有能配得上你的人物,脾性也好。你们若当真是郎有情,妾有意,那我可就再不用为你担心了。”
“叔母你这是什么话?侄女与那冯郎君……”关姬露出少有的儿女羞态,咬了咬下唇,“还……还未到那等地步。”
“你为了他,竟是连女装都愿意换上,还要到何等地步?”
黄月英指了指关姬,再看看关姬的脸上红得快要滴出血来,那个模样,似乎再被取笑下去,就要把她跑了一样。
当下也就住了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说说吧,刚出了皇宫,就急匆匆地跑来我这,又是为了什么?”
“是……是冯郎君……”
关姬从来没觉得“冯郎君”这三个字在这个时候,竟是如此难说出口,有些吃吃地说道,“冯……郎君叫侄女给叔母送一封书信。”
“哦,没曾想那小子还算是有些良心,竟然还有书信给我,拿来我瞧瞧。”
黄月英目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关姬把书信递了过去。
在黄月英低头认真阅读书信的时候,她的注意力被桌上那一截奇怪的棍子吸引住了。
她与黄月英情同母女,自是不用客气,当下便伸手过去,拿起那根棍子,果然发现其与竹子有不同之处,入手感觉比一般的竹棍要重上不少。
一开始她看到这棍子上面有节子,还以为是用竹子做成,只是颜色与普通的竹子不太一样,没成想仔细一看之下,发现里面竟然是实心的。
好奇之下,用手捏了捏,质地貌似要比竹子软得多。
“还算是有良心。不枉我叫大郎照顾好他。”黄月英看完了信,发现果如自己所料,是为那汉中牧场之事,当下笑着说了一句。
上一回那王平带来丞相的信中,就已经提了那么一句,但毕竟那是给自家阿郎的信,并没有说得详细。如今关姬带的这封书信,是专门给自己的,自然是把细则说明白了。
“你回去告诉他,此事我应下了,让他不用担心锦城冯庄的事,自会有人帮他照料妥当。”
关姬实是没有料到黄月英竟是如此轻易地答应了此事,当下反是有些愕然。
在她的印象中,叔母可不像是仗势欺人之辈,更不会私下里收他人赠礼,以免丞相难做。
可是这冯郎君所赠之物,她却是来者不拒。
“有甚奇怪?”
黄月英把关姬的神色看在眼里,自是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当下笑道:“我视他为晚辈侄儿,他当我为长辈,自是与他人不同。”
这冯永年纪轻轻,就做出了多少事?以后成就,不可限量,自家阿郎要南征,要北伐,必是少不了他。可偏偏两人之间,各自看各自不顺眼,她也只好在中间,做个弥补。
苛刻也好,宽容也罢,只把那冯永真当了个晚辈来管教,他自会因此而对阿郎不会太过于反感。
不得不说,黄月英作为诸葛老妖妻子,还是很厉害的,一下子就看穿了冯永的心理。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的内心其实是孤独的,在黄月英身上有那么一点点熟悉感,又有一种前世小姑姑的怀念,让他更愿意接近黄月英。
“晚辈侄儿?”
关姬心下更是惊讶,什么时候,叔母的关系,竟是亲密到这等地步了?
惊愕之下,竟是没注意到手上的力道,“咯嚓”一声,把手中握着的棍子折断了,露出了里面白色的内里。
蜀汉之庄稼汉 第0160章 不读清华北大可惜了
“叔母,我……我没曾想着这棍子会这般软。”
关姬有些结巴地说道。
她实是没有想到,这棍子拿起来比竹子还重上不少,却是如此不经折。也不知是不是叔母的珍贵之物?
“无妨。”黄月英神色平淡,“这本就是要折断了才方便吃的东西。”
“吃?”关姬一脸的傻像,呆呆地举着折成两节的棍子,“吃竹子?”
“这可不是竹子。”黄月英失笑道,“这是交州之地特有的甘蔗。”
“交州甘蔗?”关姬不可置信地看着手中的甘蔗,“能吃?”
“不但能吃,而且多汁如蜜,其食用之法就是咬啮后,使其出汁而咽之。”黄月英微微一笑,“当年闽越王献给高祖的石蜜,便是用甘蔗榨汁所制。”
关姬想像了一下拿着竹子一样的东西咬着吃的情形,神色古怪地放下手里的甘蔗:“这般吃法,岂不是太无礼仪?”
“所以世间之人,大多是不懂如何吃此物。也就是交州的蛮人,才会如此吃法。”
黄月英摇摇头,解释道,“再说了,此物仅在交州一带所种。若是在盛世,北方中原或许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得知此物,毕竟可是贡品呢。孝武时有赋曰:泰尊柘浆析朝酲,其中柘浆指的便是用甘蔗所制成的石蜜。”
“那叔母又是如何得知此物?此物又是从何而来?”
关姬好奇地问道。
“说来巧了,”黄月英笑道,“昔日我在荆州,家里还算是有些底子,也曾吃过石蜜,见过甘蔗,故这才知晓的。至于如何得到此物,自然是那东吴之人送过来的。”
“东吴?”关姬皱起眉头。
“可不是么?前些时日,大汉遣那邓芝为使,与东吴复为交好。东吴近日差人送了些土产过来还礼,其中便有石蜜与甘蔗,朝中之人,多是不识。”
说到这里,黄月英冷笑一声,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那东吴心胸气度,观之也是狭小,就算是交好,亦要耍些小心眼。还自以为得计,觉得大汉无人能识得此两物呢。”
说着,黄月英招招手,唤下人上前,吩咐道:“去,把那装着石蜜的碗拿上来。”
待下人把石蜜端上来后,黄月英把碗推到关姬面前,“尝尝。这石蜜看起来不怎么样,吃起来味道却是极为甘美。”
碗里的东西呈粘稠状,颜色泛灰,让人看了实在是没有什么胃口。
关姬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桌上的甘蔗,这才小心地拿起勺子舀起些许,尝了一小口。
入口果是甜美无比,关姬只觉得从未吃过如此甘甜之物。
“这世间,竟然有如此甘甜之物?”关姬又忍不住地再吃了一口,“只怕是世间最甜美的东西了吧?”
“你这喜食甜食的嗜好,看来是一辈子都改不了了。”黄月英怜爱地看着关姬,笑道,“看你这模样,这是多久没吃到甜食了?在汉中就没曾让你那冯郎君给你做些冰酪吃?吃都吃傻了,莫要忘了,那蜂蜜岂不是比这石蜜好吃?”
关姬脸上一红,手上却是没停,一勺又一勺地往嘴里送:“甜美之物,何人不喜?”
冯永终究是没有让赵广再跑南郑一趟,这家伙的办事能力实是不让人放心。于是冯永干脆让李遗去找诸葛乔打听情况。
毕竟诸葛乔也算得上是军中之人,李遗又有着一个天使的身份,打探消息肯定要方便很多,而且顺道李遗还有其他事要做。
说起来,这李遗跟着自己来汉中,一路上也算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好多事,都是他出面办成的。
哪像是赵广这种,要他去找情人办个事,竟然还拖拖拉拉办不好,估计就光顾着亲亲我我了。
如果不是李遗心理太阴暗,让冯永心有疑虑,就凭他的这份能力,早就被冯永当成心腹之人了。
在等待的日子里,冯永终是按捺不住,开始重操旧业——当一个无职业证书的乡村教师。
教学对象,除了从冯庄跟来的孩童,还多了一个阿梅。教学内容,再不是千字文,而是变成了汉语拼音。
一直把汉语拼音当成了冯永师门独门字符的赵广,则是震惊于冯永竟然会把这种重要的东西也往外传。同时也是大感兴趣,于是营寨里天天“啊,喔,鹅”的人又多了一个。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冯永自当了这个乡村教师以来,这才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的都喜欢聪明的好学生。
一教就会,这种学生实在是太让人有成就感的喜悦了。
以前天天第一名的狗子,在阿梅参与进来以后,就不得不退居第二位。
阿梅这个丫头的天分,让冯永都不禁为她感到可惜。如果她是生在自己那个时代,女学霸,高智商女孩的称号肯定是跑不掉的。
声母韵母就那么四十七个,阿梅短短几天,就学会了一大半。让冯永怀疑,按这个程度下去,他是不是要编出一本真正的语文教材来。
想想小时候,那时用的是老版的语文课本,学完了声母韵母,就开始念顺口溜:“啊,喔,鹅……拾稻穗,摘南瓜,放牛,割草,喂小兔,捉迷藏……”
同时书上还配上小人和图画。
冯永觉得这就很好,把生活的点滴寓于教学中。
没有小兔子喂,可以换成割草喂牛羊嘛!
有让老师喜欢的好学生,自然就有让老师讨厌的差学生,以前用来与狗子对比的是牛娃,现在与阿梅成鲜明对比的,则变成了赵广。
早上起来对着太阳大喊一声“啊”,听到鸡鸣声又跟着叫一声“喔”,然后又是傻子一般“呃”几声,看着是努力学习,学来学去,却是学了后面忘前面,最后连声母和韵母都分不清。
让冯永恨不得直接把他的脑子扒开,把要学的东西直接塞进去,免得天天看着他那副蠢样子气得胃疼。
“以后不许给别人说,我教过你东西,免得给我丢人!”
冯永看赵广再一次为分不清“依”音是声母还是韵母而苦恼,当下再也忍不住地揪住他的衣服,恶狠狠地说道。
“看看人家阿梅,天天要伺候人,还要帮着织布,学得都比你快,丢人不?”
然后他就看到了赵广里面穿的羊毛衣,心头的怒火更甚:“我说你这心思,除了想着抢东西就不能想着别的点什么?”
看到人家羌胡人的羊毛好,就想去抢,看到羌氐人有用处,连对方人都想抢过来,就是看到自己身上穿着好东西,都敢下手抢。
妈的,叫狗子阿母给自己织的第一件羊毛衣,自那一次脱下来给他穿上后,竟是再也没能从这家伙手里拿回来。
汉中此时的天气,已经是凉中有些寒意。
冯永早上起来锻炼身体,已经感觉有些抗不住的冷意。
最后没得办法,又只能再吩咐阿梅,传话给狗子阿母,叫她尽快再做一件羊毛衣出来。
可是这一次做羊毛衣的速度似乎是比上次慢了不少。
“阿梅,阿梅?”
想到羊毛衣,冯永不禁又想起了这事,为了避免自己被眼前这个只会“呵呵”装傻的家伙气死,只好分散注意力,开口喊了一声。
正蹲在门口划拉的阿梅进门来,默默地行了一礼。
“上回我叫狗子阿母重做了一件羊毛衣,如今进展如何了?怎么的这么久了,还未见动静?”
冯永本就是无意看到赵广身上的羊毛衣,这才叫阿梅进来问一下。
没曾想阿梅听到这话,脸色却是大变,吓得急忙匍匐下来:“回主君,就……就快好了。”
看来这丫头还以为是因为冯永觉得进度太慢,要责怪下来呢。
“没事。我就是问问,你不用紧张。”
冯永安抚道。
“是……是的,主君对不住,是婢子该死,误了主君的事。”
阿梅仍是匍匐在地上,身子有些簌簌发抖,不敢起来。
这一下不但是冯永,就是赵广都觉得阿梅有些古怪。
“怎么回事?”
冯永皱起眉头,这丫头,刚才还拿她来给赵广做例子呢,这就给老子摞担子了?不给我面子?
“回主君,那纺车,前两日出了点问题,已经叫人修好了,所以织得有点慢。”
阿梅不敢抬头,低声说道。
“哦,原来这是么回事。”
织布机出问题很正常,全是木头做成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哪里就断了。
冯永现在正叫人做一批织布机,要给那些羌女练手,可是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做好。营寨里唯一能用的,也就是狗子阿母手上的那一台。
“这个和你又没什么关系,你紧张什么?先起来吧。”
“回……回主君的话,那纺车,正……正是婢子弄坏的。”
阿梅的声音简直是快要哭出来了。
这些时日,阿梅一直在跟着狗子阿母织布,冯永是知道的,可是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能纺车给弄坏了。
难道说,这世上当真是有其长,则必有其短?
幺妹读书识字不行,可是却心灵手巧。
这阿梅,智商一流,却是个笨手笨脚的?
“你弄坏了?怎么弄坏的?”
冯永登时有些哭笑不得,如今的纺车冯永见过,结构也算是简单,一目了然,应该算得上是比较原始的类型。
简单的意思,同时也就代表着容易操作,没曾想这阿梅连这个都能弄坏,也算得上是人才。
“主君还没叫再做衣服之前,婢子跟着狗子阿母纺布,想着给那纺车加些东西,没曾想,就……就……”
阿梅呐呐道。
“给纺车加东西?”
冯永愕然,心里这阿梅平日看起来安安静静的,难道背地里还是一个喜欢动手捣鼓东西的?
“没事你要给纺车加上什么东西?”
“是,婢子知错了,以后再不敢了。”
阿梅颤抖着声音说道。
冯永看着阿梅都快要成一只鹌鹑了,想起平日里她照顾自己也算是得体,近几日学习又深得自己喜欢,当下也不好再说她。
“先起来吧。为什么想着要给那纺车加东西?”
“是。谢过主君。”
阿梅站起来后,仍是低着头,不敢看冯永,“婢子跟着狗子阿母平日里织布久了,就会觉得腰腿酸麻,婢子就想着,主君做那椅子出来,不正是为了方便平日里坐得舒服些?”
说着,悄悄地抬头看了一眼冯永,见他没有责怪自己的说法,心里暗松了一口气,这才又继续说道,“婢子就想着,能不能也把那纺车改些样子,做得高一些,这样是不是好些?”
“何须如此麻烦?真想坐着椅子纺织,直接把纺车放到高些的地方不就解决了?或者在纺车底下加个架子不就成了?”
冯永轻轻摇头,心想这么简单的事情,用得着特意拆了纺车重做?
“婢子当初也是这么想的。”阿梅鼓起勇气,“给纺车加了个架子。这样脚下就空出来的,确是舒服多了。”
“那又如何把纺车弄坏了?”
冯永就更奇怪了。
“本来确是没事了。可是婢子坐在那里,脚总是踢到下面的架子,好几次差点把纺车踢翻了,就想着是不是让脚也有事做,就……就……”
冯土鳖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直勾勾地就看向阿梅的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