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十步九歌
周围的老百姓见到祖大年的动作后,他们也不约而同的向这些士兵鞠了一躬。坐在马车上的士兵都慢慢的被这一幕感动的红眼了。后面的三万回京的大军也十分的动容,他们同样也感受到了这些老百姓对他们的敬仰。
这样的场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朱允文他们也进城了。那名守城的将领将刚才这里的情况告诉方孝孺后,方孝孺立即就告诉了朱允文。
“嗯,祖大年做的很好。朕让他们先进城就是要他这样做,我们的这些将士们需要老百姓对他们的尊敬。”
祖大年和老百姓看到朱允文到了,他们马上跪倒在地上:“陛下!陛下!”
“诸位百姓们,都请起来吧!还有祖将军,你们也平身吧!朕已经知道了刚才你们对我们大明的勇士所做之事了,朕感到很欣慰,很高兴。朕相信,只要我们大明全国下上同心,以后,我们还会更加强盛!朕会带领大明创造一个新的历史!”
“吾皇外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允文的一番话后,众人都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地上,口中高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此时朱允文透露出来的帝皇之气,帝皇的威势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极点。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大臣,以及那些将士们,他们都深深的感受到了朱允文身上散发出来的天子之气。
“诸位都请起!这次朕北上亲征,终还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成功的将作乱的叛军给消灭了。而且叛军的主要组织者也都悉数被我们所俘虏。所以,这场战争我们是大获全胜。但是,同样我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数万的大明将士受伤或战死沙场,朕为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他们都是我大明的英雄,好男儿!朕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说到这里,朱允文的情感也上升到了一个极点。跟着,其他的老百姓和士兵们也都纷纷为朱允文的感到动容。士兵们觉得自己遇到了朱允文这位天子,他们是十分的幸运的。老百姓同样也觉得自己现在所拥戴的这位大明天子是他们值得去拥戴的,朱允文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诸位乡亲父老!朕在这里向你们保证,凡是在战场上为国家牺牲的将士,朝廷对他们的家人一定会一直照顾的。此外,方式受伤过重而不能再继续在军中的将士,朕也会保证他和他的家人以后的生活不会变的困难。不仅不会变困难,而且要过得比以前还要好。朕说到做到,接下来朕会和朝廷的大臣商议具体的细节,到时候再向大家公布,昭告天下。”
“好!好!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老百姓和这些将士们纷纷的欢呼雀跃,他们知道朱允文亲口说出这样的话来,那朝廷一定会做到的。金口玉言,不是说说就行的。
“陛下,您看,是不是可以回宫了?这里这么多的百姓,很容易出事。您也跟这些百姓说了这么多了,老奴觉得我们......”王中在一旁提醒着朱允文。
“嗯,马上就回宫。朕也就只能说到这里了,再说下去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老奴明白了!陛下有旨,起驾回宫!”王中大声的喊道,朱允文要回宫了。
“恭送陛下!”众人目视这朱允文的身影慢慢的向皇宫里去。但是,朱允文今日在这里所说的话,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传到了大明内外。很多人都在赞颂朱允文的是一位明君,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朱允文和一群大臣,还有祖大年和几名一同回京的将军都到了皇宫的大殿上。朱允文也在王中的伺候下,换上了他有段日子没有穿过的龙袍。穿着龙袍的朱允文缓缓的走上了龙椅上。
下面的群臣马上跪伏在地:“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刚等那些跪在地上的群臣站起来,朱允文就示意让王中宣布旨意了。
王中站出来,清了清嗓子:“陛下有旨,今日朕和大军方才回京。一切政事等到明日早朝再行处理,今日只论此次北征!”
“诸位爱卿,你们大家说说这次朕亲征平掉叛军吧!”王中一说完,朱允文就开始问下面的群臣了。
“陛下,这次您亲率大军北上征伐叛军,大胜而归。微臣以为,陛下您可以下旨全国大赦天下,以贺此次大胜!”陈迪最先发言,他觉得朱允文这次亲征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应该下旨大赦天下,普天同庆。陈迪一说完,其余的大臣也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提议很好。
上面坐着的朱允文听完陈迪的提议,他同样也认为这个意见不错。“嗯,陈爱卿这个提议不错。朕也觉得可行,那就明日正式下达朕的旨意。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陛下圣明!”
接下来,方孝孺又站出来讲到:“陛下,此次您亲征大败叛军,并将其主要的组织这俘虏带回了京城。微臣觉得,可以在京城里面对叛军的那几名组织者进行一个公开的审判。以此来告诉天下人,在陛下您的统帅下,任何犯上作乱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方孝孺作为典型的封建侏儒,他对那些作乱的人是十分的憎恨的。他觉得朱允文是大明的正统天子,其他任何想要妄想取而代之都是一群犯上作乱的宵小之辈。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八十四章殿中议北征善后
方孝孺的话这次引起了大殿上大多数大臣的共鸣,因为他们同样是朱允文皇权的维护者。他们和方孝孺的心思是一样的,不允许任何人去挑战朱允文的天子威严,更加不能去推翻他。这样做的人就是大逆不道,要被天下人所敌视。
“微臣附议!”“微臣附议!”接二连三的大臣都站出来表示出对方孝孺刚才提议的大力支持。
不过,朱允文倒是没有像前面那样轻易的就答应了陈迪的提议。他静静的看着下面的群臣,并没有马上的开口说话。其实朱允文的心里面也早都想到了方孝孺刚才所说的将朱棣他们带到京城里面去进行公开审判。但是,朱允文看到了那么多的大臣都在方孝孺说完话后接着就站出来支持方孝孺,这一点让他心生警惕。
在中国封建王朝中,大臣拉帮结派的情况会一直伴随着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所以,朱允文现在发现方孝孺和这些大臣之间一定是在他不在京城这段时间有很紧密的联系。这样的情况是朱允文不想看到的,他是绝对不允许手下的大臣拉帮结派,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状况发生。
“还望陛下下旨,择一日在京城里面对那些叛军组织者进行公开审判。”见朱允文半天没有反应,方孝孺又继续接着站出来说了一遍。但,方孝孺那里知道朱允文此时心中所想。朱允文根本就没有在认真的听方孝孺所讲的话,他还在想着大臣拉帮结派的事。
众人见朱允文还是没有反应,他们也不敢去提醒朱允文。最后,只好是王中在一旁提醒了朱允文,“陛下,方大人在上奏呢!”
“朕知道,不就是说要把那些叛军拉到京城里面去进行公开审判嘛。这件事朕也正有此意,那就先让刑部尚书侯爱卿去办吧!”
“微臣领旨!”群臣中的刑部尚书侯泰马上站出来接朱允文的旨意。
这下,众人都送了一口气。他们以为刚才朱允文一直不开口说话,可能是不同意方孝孺的提议。但是,接下来朱允文还是答应了,并且指定让刑部尚书侯泰去办。
“嗯,诸位爱卿还有没有要说的?你们不会就只想到这俩件事吧!其余的爱卿想到什么了就可以马上向朕上奏,说完了晚上我们还要去参加庆祝晚宴呢!大家都别耽误时间,有事就说事。”朱允文打了一个哈欠后,很随意的对着下面的群臣说道。
“陛下,微臣有奏!”户部尚书王钝立即站出来说道。
“王爱卿啊!有什么事就说吧。”
“陛下,此次您率领大军平叛,户部前前后后出了不少的银子。再加上陛下您要对那些牺牲的将士进行大力的抚恤,还有其他有功的将士进行封赏。所以,微臣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国库的银两可能会在这次大战后剩不了多少了。今年又是一个灾荒年,许多地方都需要银子去赈灾。”
越说到后面,王钝的语气就变得有些无奈了。
“不用再说了,朕明白你的意思了。”朱允文在王钝一开口说话都时候他就知道是什么事了。一定就是在向他抱怨国库空虚。
“王爱卿,这次被北征所有将士所需的银钱我们必须要保证他们能拿到手中。至于别处赈灾,就让那些各府各县先想点办法,让国库一直给他们拨银子,这也是不是办法。只要将今年这个灾荒熬过去了,朕就有办法以后不会让老百姓忍受灾荒。”
朱允文都这样说了,王钝就知道自己后面该怎么做了。国库的银子一定是剩不了多少了,但还好今年各地的税还没有收上来。等到年前将各地的税收上来了,那就能暂时缓解国库的危机了。
“是,微臣明白了!”王钝得到朱允文的话后就又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了。
这件事说完,朱允文再看了看下面的大臣。发现没有人想再说什么了,他就再问了一次:“诸位爱卿要是没有上奏的了,那就散了吧!大家都回去准备一下晚上的宴会,在宴会上要是想起什么想说的也可以上奏给朕。”
说完,朱允文示意了王中后就径直走了。“退朝!”
“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文一走出大殿,群臣马上就站起来,成群的开始议论了。方孝孺身边的大臣最多,翰林院编修扬士奇跟在方孝孺身边说道:“方大人,今日您向陛下上奏的时候。陛下过了那么一段时间才回话,下官觉得是不是这其中有什么事情?”
“扬大人,不要乱说。陛下是我们这些做臣子能随便议论的嘛?以后再也不要说出此种话来,不然,让有心人听到了,一告诉了陛下,那你这头上的乌纱帽就可能不保了。”谁知,方孝孺狠狠的将扬士奇给批了一顿。但是,从他的语气中不难听出,方孝孺也对这件事很在意。不然,他就不会对扬士奇说完话后这么大的反应。
方孝孺说完后,又看了看自己身边其他大臣,他又说道:“今天这朝堂上的事你们大家回去后都不要去议论,后面我们找个机会再说这事。”
“我等明白!”
看来,方孝孺是真的在朱允文的这次北征期间,掌握朝政的原因。现在,他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朝中大臣。主要的是以翰林院的人为主,还有一些其他七部的官员。
朱允文虽然是下旨让方孝孺和陈迪二人共同主持朝中的日常事务,他们俩人刚开始也真的是在同心齐力的主持政事,但是,由于陈迪年迈,方孝孺又年强力壮,朝中许多的事情都被陈迪因为身体的原因让给了方孝孺去处理。所以,这就让他慢慢的有些膨胀了。逐渐的在朝中开始拉帮结派,成立自己在朝中的一股势力。
方孝孺虽然和那些大臣都拉帮结派,但是,他个人还是一心拥护朱允文的。对于这一点,方孝孺是不会变的。不过,在朝中拉帮结派,要是朱允文查明了,不管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他都会严办的。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皇帝,都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身边的大臣结党营私,这是一个禁区。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八十五章见马皇后
朱允文一回到自己的寝宫,马皇后就到了。
“皇后娘娘到!”
马皇后是特意的看着朱允文回宫后才过来的。
“臣妾见过陛下!”
“皇后快快请起!”朱允文马上就走到马皇后的面前,将马皇后给扶了起来。
“陛下,臣妾看您消瘦了不少。让您在军中受苦了。”马皇后一起身就看到朱允文的身材比以前瘦了很多,肯定是在军营里面吃了很多苦。马皇后很心疼的看着朱允文。
“皇后,朕这不是消瘦了,也更不是在军中受苦。这次北征,朕亲自率领着我大明的勇士一路将叛军击溃。朕从未觉得是吃苦,朕反倒是很珍惜这次机会,让朕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军旅生活。所以啊!皇后你以后就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朱允文很不赞同马皇后说的话,他反过来将关心他的马皇后给说了一顿。
有些委屈马皇后小声回答道:“是,臣妾知道了!”
“不过,皇后你关心朕的心意朕还是很高兴的。”朱允文这句话还是稍微的安慰了一下刚受委屈的马皇后。
这下,马皇后心里就好受多了。
“陛下,臣妾在你亲征这段时间里,每日都挂念着您。盼着您能早日回来,终于臣妾给盼到了。”
“朕让皇后你担心了!”
“陛下!”皇后依偎在朱允文的怀里,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看着让人不由的心生怜爱。朱允文他心中也觉得有点对不起马皇后,因为他在外面又带回了一个刘兰。这只是因为朱允文他现代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观所导致的,在古代,妻子是不会管自己的丈夫会娶几个女人的。更何况朱允文是的大明的天子,妃子太少了是不行的。
马皇后在朱允文的怀里待了一会就又坐好,“陛下,您亲征在外这段时间里,淑妃妹妹的肚子越发大了起来。想来,在年前就应该会产下皇子或是公主。”
“朕这段时间在外和叛军交战,都差点忘掉这件事了。等到朕这俩日将一些紧要的事情处理完以后,朕就立刻去看淑妃。”朱允文这次北征期间,一直都在关注着战事的情况,还真的将陈淑妃怀了他的孩子这件事给忘到了脑后。
“陛下,您在外亲征是在为国为民为我大明的社稷着想,就算是淑妃妹妹知道了也不可能怪您的。我们的奎儿现在已经在陛下您下旨派的师傅门下学习四书五经了,前面奎儿还在对臣妾说,要等到父皇回来就给父皇展示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
马皇后还是不忘向朱允文说自己的儿子朱文奎。马皇后的儿子朱文奎,即是朱允文和马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嫡长子。朱允文在建文元年就将其立为大明的太子,但由于年小,所以还是一直在马皇后亲自抚养着。六岁的朱文奎也在朱允文亲自找的师傅门下,学习着四书五经。
朱允文听马皇后说完后,他也才慢慢的从原本那位建文帝的记忆中找到了这件事。他现在已经是有了一个大儿子了,而且也被立为了太子。
“嗯,过段时间等朕有空了就让奎儿到朕这里来,让朕看看他学到了多少东西。”朱允文还没有见过朱文奎,他就只能这样说了。
“是,陛下!”
俩人在宫殿里聊了没多久,王中就进来通知朱允文宴会准备好了。
“陛下,下面的人告诉老奴,这晚上的庆功宴已经准备好了。他们问陛下庆功宴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那些大臣都来了没有?”
“禀陛下,诸位大人都已经来的差不多了。都在办宴会那地儿候着呢!”
“那好,去告诉他们。就说朕马上就过去,宴会随时准备开始!”
“是,老奴这就通知下去!”
“皇后,这庆功宴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就跟着朕一起去吧!”朱允文觉得马皇后就在这里,自己就让他跟着一起去算了。
马皇后很开心的答道:“是,陛下!臣妾就跟着陛下您一同前往。”
“那好!我们马上就走,别让那些大臣们等久了。”
“好!”
朱允文和马皇后一同来到举办庆功宴的大殿。此时的大殿里面,已经站满了人。凡是官位品级够高的,或是家中是被朱元璋封了爵位的,只要是在京城的都来到了大殿上。
文官就是以方孝孺和黄子澄等人为首,武将现在由于耿炳文正在外带兵,所以就没有什么老资格的将领。不过,还是有被朱元璋封为公侯的一些第二代继承人来到了这里。他们很多人的父辈都是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勋,其无论是地位还影响力都是极高的。
在这其中,魏国公徐辉祖无疑是这群武将中资历最高的。徐辉祖的父亲就是大明开国大将徐达,徐达深受朱元璋的信任。以至于后来,徐达死后,徐辉祖也是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不过,他有一个身份很尴尬,就是他的姐姐是朱棣的王妃。所以,他一直不能得到朝中其余大臣的信任,甚至是朱允文。
“魏国公,你也来了!”同时国公爵位的李景隆见到了徐辉祖,他马上就上前带着讥讽的语气招呼了徐辉祖一句。
“你曹国公就能来参加这庆功宴,那我怎就不能来?”徐辉祖当然是不怕李景隆的,李景隆的父亲是曹国公李文忠,排在开国功臣第三位。而徐辉祖的父亲徐达则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尽管他徐辉祖没有受到朱允文的重要,但是,他们徐家人的傲骨还是在的。
“对对对!您可是魏国公,是我们大明第一国公,这宴会您是该来。”李景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口中对“大明第一国公”这几个字语气十分的重,周围的大臣公侯们都听到了这里的动静,纷纷的将头转向李景隆和徐辉祖所在的位置。
有些胆大的,就这样当着徐辉祖的面开始议论起来了。徐辉祖看着这些人说的话,他的心中不由的升起一股强烈的怒火。不过,他必须要忍住,因为这里是皇宫大殿之中。他要是在这里放肆的话,那他这位魏国公就真的完了。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八十六章宴会开始
忍住胸中的那团怒火,徐辉祖走向了另外一侧。恰好,他走的那个方向就是祖大年所在的位置,祖大年此时正站在齐泰这群兵部官员的中间。因为祖大年是地方将领,对于这些京城的官员都不认识,就只认识齐泰,所以他就在齐泰他们这群兵部的人里面。
祖大年见到迎面走过来的徐辉祖,他并不认识,所以有些不知怎么办。齐泰作为兵部尚书,也算是与武将体系有点关系,他对徐辉祖的个人遭遇也是有些同情。齐泰还是主动上去给徐辉祖打了个招呼。
“魏国公!”
“齐大人!”
“魏国公,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祖大年将军,也是这次北征的有功的将领。”
“末将见过魏国公!”祖大年马上就向徐辉祖行了一礼。
“祖将军不用多礼,本公虽然是魏国公,但是现在只是空顶着这个名号而已,不值一提。倒是祖将军你,能伴随着陛下在这次的平叛中立下功劳,实在是让本公感到惭愧。”徐辉祖确实是很羡慕祖大年,他虽然有一身的能力,但是却没有报效国家的机会。反观祖大年比他还要年轻,就能跟着朱允文去平叛,这让他不得不心生羡慕之意。
“国公严重了,末将以前在北方边境戍守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了您的事迹。您的勇武是众所周知的。小将哪能让您感惭愧,小将做的这点事还不及国公的万分之一。”祖大年十分的谦虚,他将自己的身份将的很低。
就在他们交谈的同时,朱允文和马皇后也到了。
宫殿大门外的一名小太监大声向里面通知,“皇上,皇后娘娘驾到!”
朱允文携马皇后一起走进了大殿里。
“臣等拜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朱允文坐到了龙椅上,马皇后也坐到了朱允文的左下角的皇后的特有位置上。
看着下面的群臣,朱允文大声的喊道:“诸位爱卿请落座吧!”
下面一众大臣就各自按照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应该坐的位置,徐辉祖则是没有坐到他们那些国公们应该坐的地儿,他自己找了一个很靠后的位置。那位置刚好就是靠着祖大年的,这不得说俩人还是及有缘分的。祖大年看到坐在自己身边的徐辉祖,他觉得有点诧异。
祖大年就用很小的声音对徐辉祖说道:“魏国公,您怎么和我们这些低级的武将坐到一起了?您们国公的位置不应该在那前面吗?”说着,祖大年还朝着李景隆的位置指了指。
“祖将军,本国公就想和你们这些人坐在一起。要是和那李景隆坐到一起,本公听不了他的那些阿谀奉承之语。还是和你们坐在一起比较自在,好好的喝点这御酒就行了。”
徐辉祖这么一说,祖大年就不好回答了,他就只好先坐下,因为上面的朱允文在说话了。
“诸位爱卿,此前朕和耿爱卿与齐爱卿率领大军北征平叛。经历了与叛军的数月激战,现如今,这叛军已经被我们悉数剿灭。叛王朱棣也被我军捉拿押回了京城,所以,朕说这次北征算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我们共同举杯,干!”
“干!”众人也应和着朱允文的话,同时,在朱允文的主持下,这第一杯酒就喝下了肚。
外面早就准备好的助兴的舞女就开始进大殿开始表演节目了。朱允文主持完第一轮酒之后就不管了,他让下面的群臣自己先喝着。自己却是在和马皇后聊着前面还没有聊完的话。
下面的群臣喝的也比较开,靠的近的大臣都相互的你敬我我敬你。现场十分的热闹,同时,御膳房的菜也一道道的端了上来。
徐辉祖就真的像刚才对祖大年说的那样,他等到朱允文一说开宴后就一直在哪里喝着自己桌上的酒。祖大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高级别的宴会,他有些像新媳妇进城一样,左看看右看看的,并没有急着喝酒和去别人应酬。
祖大年观察着这些殿上的大臣,他看着这些正在相互应酬的群臣,祖大年觉得自己以前见过的那些世面都算是白见了。这里的大臣身上所穿的衣服无不是锦罗绸缎,每个人对着自己身边的人敬酒的时候就是一副皮笑肉不笑的状态。这和他在戍守北方边境所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祖大年以前在北方边境戍守的时候,他所接触的许多官员都是很真实的。对待老百姓也很好,对待他们这些将士也好,都是很真心的,跟这些大殿上的大臣们是俩个极端。祖大年看清现场这些大臣们的嘴脸后,他就不再去看四周的情况了。
没有观察四周的祖大年就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徐辉祖正在一个人喝着闷酒,对旁人也不搭理。祖大年能从徐辉祖喝酒的动作和表情里面看出他此时的郁闷和无助。
1...5354555657...1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