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十步九歌
“陛下有旨!请魏国公徐辉祖接旨!”王中拿着圣旨走到徐辉祖的面前说道。
“微臣徐辉祖接旨!”徐辉祖马上又跪了下去。
王中打开圣旨,开始念上面的内容。“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日起,恢复魏国公徐辉祖的所有官职。但,不必马上上任令有其用。钦此!”
“微臣徐辉祖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脸上偷着兴奋的徐辉祖接过了王中给他的圣旨,他旁边的曹国公李景隆的脸上也是很难看。他虽然在昨天就已经知道今天会发生这一幕了,但是,他还还是对徐辉祖能这样重新得到启用十分的不舒服。这样,他就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了。
“徐爱卿,朕虽然恢复了你所有的官职,但是你现在还不能去上任。因为,朕还有一件大事要交给你去做。这件事,今日我们就不在朝堂上议了,后面再议。下面,我们就来接着说这次平叛的事。诸位爱卿,大家都随便说说!”
朱允文给众人掉了一个胃口,他说什么有大事要交给徐辉祖去做,但是现在又说先不商议这事。他又来让群臣来说他这次亲征平叛的事情。
“陛下,微臣有奏!”礼部尚书陈迪站出来说道。
“陈爱卿说吧!”
“陛下,此次您虽然亲率大军平息了这场持续了几年的叛乱,但是,这场叛乱带来的影响在短时间里时不能消除的。而且,这场战争造成的一些后果我们也是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经历几年的战争,微臣相信,北平四周的青壮年男子一定剩下不多了。这带了农业生产上的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微臣建议采取移民的政策。”
陈迪的这话一说完就引起了群臣的议论,包括坐在龙椅上的朱允文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肃静!肃静!”王中马上大声的将议论声逐渐扩大的群臣呵斥住了。
“陈爱卿,你说的这个建议朕是很支持的。不过,眼下,耿爱卿应该才将北平收复不久。在那里,我们朝廷的掌控力是不够的。再加上,我们朝廷的大军和燕军几经交战,死了很多的燕地的士兵。那些老百姓对我们朝廷的人是带有仇恨心理的,朕虽然下令让耿爱卿将所有的燕军俘虏给放了,但是,也不能在短时间里改变这样的情况。”
朱允文倒是觉得陈迪的这个移民的建议是十分的不错的,但是,他们现在还不能马上去实施。
“陛下,微臣以为。只要当地的老百姓还是拥护大明的,拥护陛下您的,那我们就好办了!要是真的有那么些许老百姓仍有敌视朝廷,那就请陛下下旨把他们都抓起来。”李景隆马上就见这个时机上去抽热闹,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九十一章早朝(二)
李景隆提出的对那些敌视朝廷的老百姓的处理办法无疑是不靠谱的,朱允文也是根本就不会这样去做。要是要这样做的话,那朱允文就根本不会为这件事犯愁了。
说完话后的李景隆倒是一副觉得自己的提议很不错的样子,等着朱允文去夸他。
“陛下,微臣觉得万万不能用曹国公的这样处理办法。要是像这样处理的话,那会激起其他老百姓对朝廷的反抗之心,根本就无益于解决安抚燕地的老百姓。”徐辉祖站了出来反驳李景隆。
这下场面就好看了,大明俩大国公有点要互相怼上的感觉。就在众人等着看徐辉祖和李景隆俩人互怼的时候,朱允文没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因为朱允文是很反对李景隆提出的这个建议的。
“徐爱卿说的对,我们确实是不能用武力来解决这件事情。李爱卿,你刚才提出处理办法就不要再说了。那不知徐爱卿你可有什么俩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朱允文的话就直接打断了李景隆想要和徐辉祖争辩下去的心理,他只得能在心里恶狠狠的咒着徐辉祖。
其余许多的大臣也都知道李景隆说的这个方法是觉对不适用的,但是,他们都不敢像徐辉祖这样站出来反驳李景隆。还有些大臣想说的也没能赶在徐辉祖的前面。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陈大人所提出的移民措施可以直接就实施。我们完全不用无考虑当地老百姓是不是还对朝廷心存敌意。”
徐辉祖这样一说出来,又引起了群臣的议论。
“陛下,微臣以为,燕地的老百姓虽然长年受到了燕王的管辖。但是,他们本质上都是朴实的老百姓,是我们大明的百姓。所以,微臣觉得我们可以马上就实施陈大人所提出的移民措施。大可不必担心当地的老百姓对我们朝廷颁布得政策有所抵制。”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徐辉祖又接着拿出了自己的理由。他的这个理由确实是些道理,不是随便胡编乱造来的。现在就看朱允文会怎么说了,因为,这件事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天子朱允文的手中。
包括徐辉祖在内的群臣都没有再议论了,都在等着朱允文开口。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文也在有很细心的去考虑徐辉祖刚才说的这些话,最后,考虑了一会后的朱允文决定照徐辉祖的这一个想法试一试吧。
“陈爱卿,这件事暂时就交给你去负责。朕觉得徐爱卿说的不错,我们可以去试一试。另外,爱卿你想要什么人去作为你的助手可以向朕提出来,朕会大力支持你的。”
“微臣遵旨!”陈迪现在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自己的上奏虽然没有得到朱允文的第一时间应允,但是,最后还是得偿所愿了。
“嗯,等到早朝结束后,陈爱卿你与徐爱卿留下来。到时候朕还想和你们二人聊聊这件事。”
“臣等遵旨!”
陈迪开了一个上奏的头,第二个就是刑部尚书侯泰站了出来,他要再问问朱允文关于公开审判朱棣一干人等这件事。
“陛下,微臣有奏!”
“侯爱卿请讲!”
“陛下,对于公开审判那些叛军俘虏一事,微臣想再和陛下您商议一下。”
“这件事还有什么好商议的?你选一个日子,将那些俘虏都押到京城的街道上。直接就公开审判就行了,这件事就这么简单。”朱允文觉得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商议的必要,直接将朱棣等人拉到京城的街道上,公开宣判了他们的罪行,然后执行刑罚就行了。
“陛下,这件事不能这么简单的处理。毕竟在这群人当中有太祖爷亲自册封的燕王,他是我大明皇室的亲王。我们不能太草率的就这样决定了。”侯泰在朱允文说完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主要就是朱棣的身份问题,其余的叛军俘虏还好说,就是朱棣不能太随意的处理了。
“陛下,侯大人说的有道理,我们确实是不能就这么随意的将燕王带到京城街道上去审判了。他毕竟是我们的大明皇室的亲王。”方孝孺也站了出来,他也不支持将朱棣和那些叛军的俘虏一起带到京城之中进行公开审判。这不仅仅是丢了大明皇室的脸,更是让死去了的朱元璋的脸上也过不去。
俩位大臣都这样说,这不得不让朱允文觉得是不是要改变注意了。他在心里想着:他们这些人说的这些话,主要是就是怕将朱棣带到京城里面公开审判有损我大明皇室的脸面。不过,朱棣是这次叛乱的的发起者。要是就因为他的这个身份而做出让步的话,那这岂不是在说他大明皇室是有些偏袒自家人。
朱允文仔细的考虑带着朱棣审判还是不带他的利弊,最后,朱允文觉得自己还是坚持自己以前的立场。朱棣还是要带到京城里面去进行公开审判才行,他们皇室的脸面绝不可能就因为朱棣一人而有很大的损失。朱棣的影响力还没有这么大。
“好了,朕已经决定了。后面的公开审判,朱棣是一定要带上的。无论你们有什么样的理由,朕都是不会再做出改变的。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都不要再议了。”
群臣见朱允文想了这么久,他们以为朱允文会改变主意。没想到的是,朱允文还是没有改变将朱棣带去公开审判的旨意。刚才进谏的侯泰和方孝孺也知道,这个时候要是再向朱允文说这件事的话,那估计就会惹怒朱允文。所以,他们也就闭上了自己的嘴,他们也仅仅只是执行者而已,就是一个级别就较高的办事员。这大老板的命令,他们还不敢去违逆。
“诸位爱卿,你们还有谁有奏的,快说出来吧!我们商议完有关这次平叛的事情后,朕后面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们商议。大家都抓紧点时间。”
朱允文也有些不想再和这些大臣们说平叛的事了,他们打都打赢了,善后的事情就可以慢慢来了。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九十二章早朝(三)
朱允文的这一问,其余的众臣就知道了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要是没有真正重要的关于这次平叛的事就不用再向朱允文上奏。
过了一会,见没有大臣再向自己上奏了,朱允文就开始讲自己接下来要说的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朱允文接下来要推行一系列的新政,涵盖了大明的工农商兵等各个方面。
“既然诸位都没有什么关于上奏的了,那朕就说朕接下来要和诸位爱卿要商议的事了。主要就是朕要在大明推行各个方面的一些新政。朕会先说一个大概,具体的新政细节,朕会主意将你们各部的官员叫来一一的进行详细的讲解的。”
朱允文的这话一说,下面的群臣就知道朱允文一定是会对大明现有的政策有大的改动了。尤其是各部的官员,他们都集中注意了,等着朱允文接下来要说的关于他们部门变动和革新。七部的尚书中,除了兵部尚书齐泰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件事以外,其余的各部尚书和所属的官员都不知道朱允文要进行革新的这个消息。
接着,朱允文又继续讲。“诸位爱卿,朕这次对我们大明将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变革。朕希望你们诸位能够通力协作,将这次朕所提出的变革的都能很好的落到实处。要是有些人不愿意,或是有些人真的不想做的,朕也会另外找人来做的。所以,你们诸位要是知道这次的变革后不想做的,那就提前告诉朕,朕会提前让你告老还乡的。”
“下面,朕就一一的对我们大明的各个方面要进行的改革进行讲解。首先,朕要对我们大明的军队进行改革。兵部尚书侯泰何在!”
“臣在!”侯泰马上从第一排的文官中站了出来。
“这次有关军队的改革,你们兵部要做很多的事情。朕现在就将一个军队的改革的大概告诉你,你可以先去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微臣明白!”
“首先,朕对于军队的改革就是。我们大明的军队的招兵制度要进行变革,不能再用原有的募兵的规章制度了。其次,军队的兵种组成朕也要进行变革,原有的那几种兵种可以慢慢的进行淘汰了。还有,大明所有军队的训练章程朕也要做新的改动。至于军队所使用的兵器,朕后面会再说。这些都是你们兵部后面将对军队所做的所有改革,朕先说到这。”
“微臣明白,微臣一定会做好进行军队改革的充分准备,请陛下放心!”齐泰示早就知道军队要进行改革的,但是他现在亲耳听到朱允文的浙西改革的方面后,他知道这些对以后大明的军队会造成很大的变化。作为兵部尚书吗,齐泰感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嗯,齐爱卿,对于军队的改革就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朕就对吏部的改革进行简单的说明。吏部尚书何在?”
“臣在!”吏部尚书张沈马上站了出来。
“张爱卿,接下来你要听好了,你们吏部的改革措施也是相当的重要的。”
“是,陛下!”张沈马上神经一紧,他知道朱允文会对吏部进行很大的改革,他这吏部尚书要是接下来干的不好,那就很可能告老还乡了。
“对于你们吏部,朕现在又几下改革的措施。第一,对于各级官员的考核制度要进行改革,以前的制度要慢慢的进行更换。第二,吏部的内部要进行更换官员。朕希望能看到比较公正的吏部官员在吏部进行当差,凡是有贪腐现象的官员,朕会让他们去蹲大牢的。”说到这里,朱允文的语气就加重了一点。张沈不由的心中一紧。
“这第三嘛,你们吏部的整体结构要进行大的变革。这些问题都要后面朕具体的和张爱卿你商议之后再进行,所以,朕就先说这么多。后面,朕会传爱卿你进宫来商议的。”
“是,微臣遵旨!”张沈马上就又退了回去,他现在知道朱允文后面要对他们吏部动真格的了。他自己以后的这个尚书位置还能不能保住也是一个问题了。
“嗯,这接下来就是对于刑部的一些新政了。侯爱卿?”
“臣在!”侯泰也想着该轮到自己了,自己这刑部可是一个重要的部门。
“对于你们刑部,朕的改革就是对一些大明刑法进行改动。除此之外,你们的刑部里面朕后面也会慢慢的进行改组重建。你们刑部以后所要做的事就远不止现在这些了,侯爱卿你要做好准备!”
“是,微臣明白!”
“你们刑部的改革朕就先讲到这了,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商部了。万爱卿?”
“微臣在!”万户是从上任商部尚书后第一次能和朱允文说上话了。朱允文确实也是刚回到京城,还没有时间去过问万户有关他们商部所负责的事情。
“万爱卿,朕对门商部可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你们商部以后可能就是掌握着我大明的经济命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朕希望万爱卿以后能将带领着商部好好的将我大明的经济发展好。”
“微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的!请陛下放心。”
“万爱卿,你听好了。你们商部未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所以,朕也会持续对你们商部进行改革。首先,你们要对建立起一个能监控全国商业情况的机构。其次,朕会在大明商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颁布一些政策,你们商部需要去一一的落实。朕先就讲这俩个方面,后面朕会召爱卿你进宫细讲的。万爱卿先在商部做好一些准备就行。”
“是,微臣谨尊陛下旨意!”
“说完了商部,接下来朕就要对户部的改革政策进行大概的讲解。王爱卿?”
“微臣在!”王钝听到朱允文的声音后就马上从第一排的文臣中站出来。
“王爱卿,朕后面对户部的改革会从你们户部的机构上和对于全国钱粮征收上进行改革。其他的方面,朕暂时还没有想到改革的方向,所以,就暂时不去做改动。”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九十三章朱内阁制提出
“微臣遵旨!”王钝没有想到,朱允文对于他们户部的改革措施这么少。他自己也是将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一下。
接下来,朱允文就要对礼部做出一些新的改动了。
“下面,朕就对礼部将要改革的一些方面。陈爱卿?”
“微臣在!”陈迪马上又再一次的从一众官员中站了出来。
“陈爱卿,对于你们礼部。朕后面会对你们进行一个大的改革,你们礼部后面会慢慢的分成几个部门出来。具体得细节问题,朕现在也没有时间一一的与你细讲。等到后面朕会找你来商议的。”朱允文的想法就是将礼部分成为教育部,还有类似与外交部的另外一个部门。其他的方面朱允文在后面对大明进行改革期间也会慢慢的改善。
“臣遵旨!”陈迪听到朱允文要将他们礼部分成几个部门,他就知道这次朱允文的改革必定是前无古人的一次大变革。他也上了年纪了,要是还想在这位置上坐到退休的话,那他后面就必须要全力的进行辅佐朱允文才行。在加上,陈迪自己的女儿又是朱允文的妃子。就凭这一点,陈迪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历史性的改革当中来。
“嗯,最后一个部门就是工部了。郑爱卿?”
“臣在!”工部尚书郑赐迅速的站了出来。
“郑爱卿,你们工部要改革的东西就不多了。主要是朕后面会让要求你们工部承担一些大量的新的攻城建设,你们需要大力的去招收一些有关各种工程建设的人才。无论是本国的人才,还是其他外域的人。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朕都要。这件事就是你们工部接下来主要负责一件事。朕后面会召你详细的讲要招收那些方面的人才。”
“是,微臣谨尊陛下旨意!”郑赐负责的工部要做的事还是比较少的,他们就负责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此外,就是朱允文提到的要让他们去招收更多的关于工程建造方面的人才。
“好了,现在朕已经将你们七个部门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都先暂时大概的讲了一下。诸位爱卿下去后,即刻准备好这次对于你们自己部门的改革。另外,朕要成立一个内阁机构。这个内阁的成员会从你们诸位当中选出来,人数我们现在就来商议一下将其定下来。”
朱允文一说完要组建一个内阁,下面的众大臣就彻底的沸腾了起来。他们觉得这个机构一定不简单,朱允文这个时候想要组建这样一个机构,必然是对后面的改革有关。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文就知道众人会对他提出建立内阁一事有很多的想法。不过,他也不去管这些了。现在,他就是要对大明下猛药。快刀斩乱麻,朱允文就是要马上的将大明带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对这建立内阁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朕这就先简单的给你们讲一下这个内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下面的大臣们听到朱允文这样说后,他们马上便竖起了耳朵,后面朱允文说的话他们一定要保证一字不漏的都能听清。
“诸位爱卿,朕所要建立的整个内阁是为朝政服务的。内阁的成员所要做的事就是在下面递上来的所有奏章,内阁的成员要先进行一个查看和筛选。凡是一些内阁成员的几个人就能决定的小事就不用再呈给朕了。只要是一些极其重要的事,内阁决不能擅自做决定,必须要呈给朕亲自过目。”
“此外,这个内阁不受任何其他的部门管制。内阁的所有成员都只听命于朕,不得与其他的大臣有任何过于频繁的接触。内阁机构的办事场所朕决定就在皇宫里面找一间合适的院子就行。这样一样,内阁就离朕很近,一有紧急的奏报也能马上呈与朕看。此外,内阁官员的品级不会太高。就大概是这么些吧!”
朱允文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内阁的组成和建立都说了出来,他这些虽然在他的思维里不算是什么新鲜玩意了。但是,这些东西对于这些大臣们可是从未接触过的新鲜的不能再新的东西了。完全就是一件让他们一点都不了解的新事物,许多大臣听完后还是不怎么了解这内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还是有些大臣知道了朱允文所说得这个内阁是个什么意思了。其中,徐辉祖就很有嗅觉性,他也知道了一些这个内阁大致到底是一个什么机构。所以,他就在朱允文说完后,趁着其余大臣在思考着朱允文的那些话的时候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认为。您所要在大明建立的整个内阁就相当于是辅助陛下您处理每日由下面各个地方呈上来的奏章。而且,内阁的人还会被赋予一定的权利。要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内阁的人就可以自行处理。然后,要是一些重大的事件,内阁成员就必须要上呈给陛下您进行处置。”
“好!好!好!”朱允文连说了三个“好”字。他没有想到这徐辉祖不光只是继承了徐达的一身军事天赋,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文官的一些从政理念。这让朱允文觉得自己以后要是能好好的将徐辉祖给培养一下的话,那他身边就有一个很大的帮手了。这个发现真的足以让朱允文高兴很久了。
“徐爱卿,朕真的没有看出来啊!你不光只是继承你父亲徐达将军的军事上的才能,现在连政务上的的事情也能说的头头是道。朕以前真的是看走眼了,看走眼了!”
朱允文的这一番褒奖,算是让徐辉祖风头尽出。
“陛下过奖了,微臣其实也对这些政务没有什么多大的研究。只是因为微臣前段日子在家中赋闲的时候,闲来无事就对我们大明的一些政事慢慢的研究了起来。尤其是对于陛下您每日要处理那么多的奏章,必定是十分的辛苦的。所以,微臣就在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减轻一下陛下您的压力。”
说到这里,徐辉祖尴尬的笑了笑。“但是,微臣的脑子还是对这些方面的事情不是很精通,所以就没有想得出来。今日听到了陛下刚才提出的内阁制,这就是微臣心中所想。还是陛下您厉害!微臣叹服!”
绝地反击之建文帝 第一百九十四章多方博弈
徐辉祖这样子说,虽然很多人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考虑过这件事,但是,现在谁都不敢去说徐辉祖有可能是在欺骗朱允文。因为,现在在朱允文的心中,徐辉祖无疑是他眼中的一位红人。
“好!我们大明的所有官员都应该像徐爱卿你学习才对。尽管自己赋闲在家,但仍心系国家,心系朝廷。这样的官员才是我们大明的好官。徐爱卿,朕怎么以前就没有看到你的这一面呢?白白的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实在是朕的罪过!”朱允文说到最后,其实他自己都快听不下去了。
“微臣不敢,陛下严重了!微臣哪能让陛下您自责!”徐辉祖马上就跪在地上,一脸感动的对朱允文说道。现在,徐辉祖不仅仅只是忠君爱国的思想了。他觉得自己遇到自己人生中的知己了,士为知己者死,现在朱允文要是让徐辉祖马上自杀,估计徐辉祖不会有半点犹豫。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朱允文可舍不得让这样一位人才死掉。
“好了,快起来吧!徐爱卿。看来等会朕要好好的单独跟你聊聊了。”
朱允文和徐辉祖的对话暂时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其余的大臣又开始来相继表演了。
首先,作为朱元璋给朱允文留下的辅政大臣,他必须要问清楚朱允文接下来到底要干什么。
“陛下,方才微臣听了您和徐大人的对话。微臣还是对您所要建立的这个所谓的内阁不是很了解。微臣觉得,这个内阁我们是不是先经过诸位大臣商议过后再决定是不是进行设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