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女皇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大胆去浪
大明女皇 第四十四章 风雪又一年
时间过的飞快,李如松已经离开快一个月了,万历十四年的春节也终于就要到了。
在王婆婆的操持下,戚府上下也都风风火火的忙活了起来。
平日里一直是肃穆清冷的戚家宅院同寻常百姓家一样,张灯结彩,贴上了大大的福字以及对联。
这也是戚继光本人的心愿。
毕竟家里还有个十二岁的孩子,而且她又是第一次独在异乡过春节,热闹一点,缓解一下乡愁。
戚继光虽然仍时常咳嗽,不过精神头还不错,尤其是饭量在慢慢的恢复,这就是一个好迹象。
大夫开的药也一直喝着,只不过肺病在古代实在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
能找到方法缓解一下病人的痛苦,让戚老爷子能够安安心心的写兵书,练练功,吃吃鱼。
就足够了。
入了冬,鲜鱼的价格比之前贵了好几倍,毕竟原因冒着凛冽寒风出海的人少了很多,有的时候海面上还会出现成块的浮冰,出海的危险程度也高多了。
这天,临海小县城蓬莱,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秦良玉和小蔡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脚下咯吱咯吱的,朝渤海海边一条小河走去,她们二人打算钓几条鲈鱼回来,权当出去玩乐了。
来到河岸边,娴熟的摆好工具,开始钓鱼。
这几日府里的气氛似乎让小蔡有些触动,刚一坐好,她便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姑娘,你人在蓬莱,家人都在重庆府。离家这么远,真的一点儿都不想你的家人么?”
小蔡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却让秦良玉的心里翻腾不已。
想起“自己”的父亲秦葵,还有家里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秦良玉也是五味杂陈,情绪复杂。
坦白讲,她平时极少主动回忆起他们。
普通的家庭生活对于自己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
反而是这种跟着“师傅”,前世是教练,一起悠哉悠哉的生活,每天就是简单的练习还有上课,这样生活方式和相处模式让她更自在和适应一些。
当时在忠州,让她毅然决然的要跟着戚继光来山东的原因。
除了嫁人这个导火索之外,跟家庭生活的格格不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站在门外,看着里面父慈子孝,秦良玉感觉一阵陌生和疏离……
思来想去,没有什么头绪。
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
先这样吧,等到必须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再面对吧。
“怎么了?姑娘你想什么呢?”小蔡看秦良玉愣神了,拿手掌在她面前摆动了几下。
思绪被拉了回来,秦良玉看着小蔡反问道:“你呢?你想你的家人么?”
“当然想了,不瞒你说,我昨晚还梦到我爹和我娘呢?”
“嗯……人非草木,哪能不想呢。”秦良玉顺着话含糊了一句,接着又道,“难怪我今早看见你的时候,眼有点肿。你还骗我说只是没睡好而已。”
“哪有骗你,确实是没睡好啊,梦醒了,偷偷抹眼泪来着。”
“来莱莱,借你肩膀让你哭。不用跟我客气,来吧。”说着,秦良玉大方的解开蓑衣,张开怀抱,示意小蔡可以躺自己怀里。
“姑娘你净是胡闹……”
突然间,小蔡的表情一变,似乎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姑娘你的……”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秦良玉的前胸。
“嗯,被你发现了……”秦良玉并不讳言,“我一直都是用布条把她们束起来的。”
“为什么呀?”小蔡不解。
“为了以后上战场的时候,方便啊。”
随便解释了一下,秦良玉也不想继续谈这个话题了,她猛地一抬胳膊,指向河面的方向。
大呼小叫道:“快看,你那边有鱼上钩了。”
一听这话,小蔡自然也顾不得旁的,立刻转头看向自己的鱼竿。
潺潺溪流静静流淌着,没有任何意外的波动。
“哪有鱼啊?”小蔡疑惑道。
“有的,有的。刚才有一条已经咬钩了,都怪你没集中精力。下次可别再错过了。”
玩笑开完,她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的,过了没多久,两个人就收获颇丰,鱼篓里装满了鲈鱼。
满载而归。
刚进家门,却发现堂屋里有客人,正在跟戚继光喝茶。
“这是谁啊?”
戚府管家压着嗓子,煞有介事的道:“蓬莱县里的县官老爷呗。”
“哦……”
秦良玉有些纳闷,都回来大半年了,按理说本地官员不可能不知道戚继光回乡了。
不过他们一直没上过门。
今天是吃错什么药了?主动上门来了。
正犯着嘀咕,只见堂屋里的人都从座位上起身,行礼,似乎是要告辞了。
秦良玉躲在一旁,看了看这离去的两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中等身材,黑瘦体型,穿着一身俭朴衣衫,估计就是知县了。
他身后跟着一个大概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样貌倒是很有特点。
身材高大魁梧,但又穿着一身秀才的长衫,显得有些不协调,尤其是下巴上的胡子大开大合的,就跟爆炸头长反了一样。
好奇归好奇,也不好看人长得好认就一直盯着看。
秦良玉转身走到了后院厨房,正巧碰到了在安排下人归置礼物的王婆婆。
“这是谁送的礼物?”
“新一任的蓬莱知县,说是素来敬仰老爷,这不也快过年了么,特意备了点礼物过来探望一下。”
秦良玉哼了一声,“这个知县还算是有点良心,知道来拜访,比起上一任强多了。”
“诶……”王婆婆笑着打断了秦良玉的话,“官场上的人有官场上的规矩,老爷毕竟是被罢官的人,不方便来访也是人之常情。”
“我看这里的礼物不少啊,都是这县令送的,够阔气的啊。”
“不光是这孙知县的礼物,还有……”王婆婆停顿了一下,表情略显尴尬的道:“还有老爷的儿子们送来的年货……”
说完叹了口气,神情落寞。
秦良玉暗暗惊呼一声。
难怪师娘的表情有些奇怪,估计这些礼物都没有师娘的份儿吧。
毕竟戚继光的子嗣都是小妾们给生的。
心里后悔不迭,不应该多嘴的,又触碰到了师娘的伤心事。
转念一动,秦良玉笑嘻嘻的说道。
“这是我给您老人家带来的年货。”
一面说着,还又把鱼篓里几条活蹦乱跳的鲈鱼展示了一下。
“嗯嗯嗯。”王婆婆眼角泛着晶莹泪花,脸上却是欣慰的笑了。
“谢谢玉丫头,师娘收下你的年货了。”
大明女皇 第四十五章 请允许我先叫你一声师姐
“你们两个躲在这后院里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身后传来戚继光的声音,秦良玉和王婆婆赶忙收拾了情绪,一起转身。
“咱们又有口福了,今天的鲈鱼特别肥。”又把鱼篓里的鲈鱼给师傅展示了一下、
“哦?”孩童一般吞咽了一下口水,戚继光笑道:“那可真不错,而且正好赶上这下了大雪,一面赏雪,一面吃鱼,人生一大乐事。”
“师傅,那知县来找你做什么?”
秦良玉有些好奇,看那知县出去时候的表情,似乎面露遗憾,不像是单纯来走访一下这么简单。
顿了一下,先是似有深意的瞅了一眼王婆婆,戚继光慢慢的说道:
“这位孙知县跟我说,有几个朝廷大员在秘密商量着,打算联名举荐我复出。”
王婆婆眉心一皱,当即说道:“现在国家又没有什么战事,你安心在家养养病不是挺好的么?”
戚继光赶紧好声好气的解释起来:“夫人所言甚是,我一听这提议,立刻便婉言谢绝了。”
“谢绝了好。”王婆婆说着,把秦良玉的鱼篓递给旁边一个下人,幽幽的继续道:“朝堂上的是非太多,牵扯进去总没什么好事的,今天这人权倾一时,明天又罢官去职,投入大牢了。这些年,咱们见过太多了。”
戚继光自然知道夫人这些话所言不虚,他安慰道:“清平盛世,也正好是锻炼新人的时候,我这种老骨头还复出占着位置,有什么用呢?”
“嗯,能这样想便是最好。我也是替老爷你着想,担心你心念太重,老是牵挂着边疆之事。”王婆婆听完戚继光的这番话,心里落下一颗大石,满意的点了点头。
戚继光则是一脸欣慰的表情看着秦良玉。
“一代更比一代强。老夫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以后的事就交给下一代去做吧。”
……………………………………
热热闹闹的戚府春节过去了,大家收拾了心情,迎来了新的一年,万历十四年。
又是几场大雪之后,天气逐渐暖和了起来。
秦良玉和小蔡更是时不时就去河边钓鱼,或者泥塘里摸黄鳝。
这天,她们两人钓了几条鲈鱼,又去了趟码头,找其他船家交换了些海货。
这样便可以丰富一下餐桌。
反正小蔡也是渔民家的女儿,应付这些都不在话下,也不担心会上当受骗。
两人一边说笑着,一边往回走着,却见到戚府门口,一颗粗壮的槐树旁边,有一个青年人的身影。
继续向前走着,秦良玉一直警惕的盯着那人,以防他有什么不轨之举。
只见那人来回踱步踌躇着,似乎是在为什么事情发愁。
过了片刻,那人好像终于想明白了所烦恼的事,摇了摇头,转头要离开。
一个照面,四目相对,三人擦肩而过。
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打扮,但却留着跟钟馗一样的胡子。
待得那人走远,小蔡也对此人的样貌有印象,低声问道:“姑娘,这个男的,我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好像之前在哪儿见过?”
“是啊……”秦良玉一扭头,正巧看见那青年也在偷偷的看向自己这边。
那青年看到秦良玉转头,触了电一样把脖子转回去,
“想起来了。”拳击手掌,秦良玉恍然道:“春节前,蓬莱知县到咱们府上拜访,带了一个年轻人,不就是这个么?”
“哦哦哦,对。”小蔡摸了摸脑袋,“是呢,那胡子太有特点了,难怪我觉得以前见过。”
第二日。
一早起来练完功夫,王婆婆给秦良玉安排了一个跑腿的活儿。
去药铺抓服药。
应了下来,秦良玉的脚程也快,来去也就半个时辰。
拿着大夫开的药材往家走着,竟然又看到了昨天那个年轻人在门口等着。
秦良玉有些不悦,她放轻了脚步,偷偷摸到那青年人身后。
猛地拍了一下对方的肩膀。
“鬼鬼祟祟的,干什么呢?”
那青年显然完全没意识到后面来了一个人,被这一吓唬,弄的蹦起来老高。
回过头来,自然也认出了是戚府里的那个丫头。
定了定,这青年知道自己理亏,也不好发作,便挤出笑容道:“学生不是什么坏人,学生是……”
秦良玉打断道,“我知道你是年前跟蓬莱知县一起来拜访的那个小伙子,我问的是你来这儿干什么来了。”
这青年人听完这话,连眨了好几下眼。
心里一阵嘀咕,我今年都二十三了,被你这么个黄毛丫头叫小伙子?
不过他今天是有求而来,所以也不好深究这称呼问题。
仍旧是客客气气的作揖道:“学生名叫孙承宗,蓬莱知县是学生的父亲。家父三个月前刚到本地上任……”
秦良玉没什么反应,淡淡的一躬身:“你好,我叫秦良玉。”
听着这稀奇古怪的打招呼方式,孙承宗又是语塞了几秒。
猛然想起自己的诉求来,赶紧继续问道:“一直听闻戚少保有个文武双全的女徒弟,敢问是不是阁下?”
“嗯……是的,就是我。”秦良玉点了点头。
“那请允许我先叫你一声师姐,待我日后正式……”
“停!”
“打住!”
秦良玉眼珠瞪得溜圆,慌乱的摆着手。
“我不允许!”
什么情况?这人怎么这么自来熟的?话都不说就要拜师姐是什么道理?
“……”孙承宗又一次哑然无语了。
秦良玉皱着眉,耐着性子说道:“你不是个书生么?拜师难道不应该找那些文人么?”
孙承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学生不才,于科举一事已小有心得,只需待恩科开考,学生有信心一举高中。只是,学生除了念这圣人学问,心里还一直念着兵事。”
看秦良玉这回没有打断自己,孙承宗也来了劲头,兴奋的继续道:“后来家父被任命为蓬莱知县,学生也就随着家父从河北来到这蓬莱县。落地之后一打听,戚少保竟然也在此地颐养天年……”
秦良玉忍不住打断道:“对哦,你见过我师傅的。那你想拜师这事,为什么不直接跟我师傅提?”
“提过……戚少保直接拒绝了。”孙承宗有些气馁,“说的倒是跟师……姑娘你刚才说的差不多。劝我好好读书去。”
听到这儿,秦良玉已经没了耐心,丢下一句:“那你就去吧。多读书,少想这些有的没有的。”
转身便要走。
没成想,孙承宗却仍旧是不依不饶的。
他双手一张,横在秦良玉身前几步远的地方,言辞恳切。
“请姑娘帮我。”
大明女皇 第四十六章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
“警告你,逼我动手的话,你会后悔的。”
秦良玉双眼一瞪,面色一沉,表情严肃。
把你打出个三长两短,半身不遂的,我可不负责。
孙承宗似乎也感受到了对方传来的压迫感。
赶紧把抬起的双臂收拢到胸前,做出一副防守自卫的姿势。
接着又紧张的咽了口吐沫:“学生实在也是没办法了。阁下能不能告诉学生,你是怎么让戚少保同意收你为徒的?”
“看你这么执着,我就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感激不尽。”孙承宗恭敬的行了一礼。
“让戚少保收徒弟一共分三步。”秦良玉煞有介事的说道,顺带着竖起了三根手指。
“敢问是哪三步?学生洗耳恭听。”
孙承宗一脸郑重的盯着秦良玉,屏息凝听。
“第一步,见到戚少保,第二步,让他答应收你为徒,第三步,完成拜师礼。”
三步说完,三根竖起的手指也分别收起。
孙承宗:(╥_╥)
这不跟没说一样么?
趁着孙承宗石化在原地的功夫,秦良玉一个闪身,躲一个空挡。
走出几步,回头望了一眼仍在戚府门口不死心的孙承宗。
有些于心不忍。
叹了口气,头也没回的轻声道:“这样吧,我跟我师傅说一声,让他把写好的兵书给你一套副本。”
“真的?戚少保写的兵书?”孙承宗眼睛亮了起来,丝毫不掩饰自己听到这消息时候的欣喜和兴奋。
“我不能保证师傅会怎么回答。不过,我会替你问一下。你就别在戚府门口杵着了,明天这个时候再来吧。”
说完,秦良玉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听闻此事,戚继光只微笑颔首,并不反对,反正自己著书立说就是为了给更多人看的。
“之前那位李如松李总兵取走一套,为师又印了一套。应该还放在那边的书架墙上。你取了,送与那后生便是了。”
第二日。
秦良玉拿着兵书刚出门,就瞅见孙承宗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过来。
搓着手,笑问道:“怎么样?戚少保答应了么?”
“答应了。”一面说着,秦良玉一面把用包袱皮裹好的一套书递给了孙承宗。
“拿了书,就不要再在戚府门口等着了。这里面的内容,足够你学习的了。”
孙承宗双手接过那几册兵书,如获至宝,激动的无以复加。
如果不是大街上人来人往的,感觉都要给秦良玉下跪磕头致谢了。
“学生感激不尽。”
说完,把几本书捂在胸口,深深的一鞠躬。
“我这只是举手之劳,你也不必客气。毕竟这是我师傅写的书,他同意了什么都好说。”
被一个胡子拉碴的男青年在大街上缠着,秦良玉感觉有些尴尬,她打算赶紧打发了这人离开。
“没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丢下这句话便自顾自的走了。
回到戚府的秦良玉又隔着门缝,悄悄看了一眼这孙承宗的模样。
摇了摇头。
唉,不得不说,这人的这份心倒是很真诚。
又过了一日。
秦良玉仍旧是早起练完功,吃过早饭,刚准备去后院看看师傅,却听到了看门的仆人来报。
说有个叫孙承宗的点名要找自己。
怎么还没完没了呢?
秦良玉一皱眉,带着脾气出了戚府大院。
孙承宗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口,见秦良玉出来,赶紧先走上前来,行了一礼。
“能不能请姑娘你解释一下,戚少保书中的空心敌台,具体是什么情况?”
说完,又是弯腰行礼。
看着孙承宗一副可怜兮兮,虚心修学的模样。
秦良玉是有气也没法撒。
“嗯……这个……说来话长啊。”右手忽闪了几下,秦良玉眯缝着抬起头看了看太阳。
“就在这儿站着讲解么?”
孙承宗自然马上就心领神会了,笑道:“前面不远处有家茶社,我经常去的。请问姑娘能否赏脸前去?”
“赏脸,走吧。”
两人落座,孙承宗立刻点了一壶店里最好的碧螺春。
闻着香气,秦良玉清了清嗓子道:
“我大明为了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重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这事儿你知道吧?”
“嗯,学生知晓。”
“隆庆元年的时候,我师傅被调任为蓟州总兵官。那我考考你,蓟州包含哪些地方,你知道么?”
“这个学生也做过学习,蓟州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师,是我大明边城九镇之中最重要的一镇。”
“嗯,没错。”秦良玉满意的点了点头。
授课之前自然要先摸摸底。
结果还不错,起码孙承宗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牢。
这会儿春节才刚过去一个多月,乍暖还寒的气候。
秦良玉手捧热茶,没有直接刚才的话题,而是嘘了一口问道。
“你为什么对这个空心敌台感兴趣?”
这本兵书里详细记述了戚继光北御蒙古十余年的经验和总结,以及对蒙古骑兵战法的分析。
可看的地方很多,可学的东西也很多,然而这孙承宗却偏偏对那个防御用的空心敌台感兴趣。
这引起了秦良玉的好奇。
“学生是河北人氏,听家父讲,以前我们那经常会有蒙古人和女真人绕道京城而来,侵扰我们。”
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孙承宗道:“所以学生觉得,如果有一道固若金汤的防线立于北疆边境,那么可以一劳永逸,保万世太平。”
“我不这么看。”秦良玉摆了摆手:“现如今国家有钱有人,应该主动出击才对,一股脑儿的把那些北方蛮子们赶到北极去。”
“北极?”孙承宗一脸茫然。
“就是一直往北,没有人住的一个地方。”秦良玉喝了口茶,回忆起了悠远的往事:“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我以前天天被教训这句话。”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孙承宗把这句话一个字一个字的掰开,琢磨了一番。
点头道:“姑娘说的确实不错。不过敢问姑娘,最好的防守是进攻,那第二好的防守是什么?”
秦良玉一口热茶差点喷孙承宗脸上。
这小伙子,怎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呢?
大明女皇 第四十七章 你们必须停下正在做的事情
咳嗽几声,掩饰了一下刚才收到的惊吓。
秦良玉又仔细看了一眼对桌这位叫孙承宗的年轻人。
心里不由得感慨,这人的脑回路着实跟普通人有些不同。
竟然问出第二好的防守是什么?
秦良玉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无奈的笑道。
“刚才这个问题很特别,你回答一下呗。你觉得第二好的防守是什么?”
孙承宗似乎早就在等这一刻了,他兴奋的阐述起自己的理念来:
“学生也知道,若是能效仿本朝的成祖皇帝一样,出征漠北,扫尽外患,那是一劳永逸之举。然而……今时不同于往日,且不说我朝中没有合适的将帅能有此能力魄力,就算是朝廷的财力和物力,恐怕也不足以支撑如此兴师动众的北征。”
迟疑片刻,孙承宗继续道:“因此学生做了大量功课,以为当前最好的策略,便是退而求其次,必须要沿着戚少保在蓟州之时修筑的城墙,继续眼神加固,来保卫我蓟辽一带。”
说完,一派心驰神往之情:“单这一项成就,戚少保便足称振古之名将,而空心敌台则无愧万里之长城。”
“不对!不对!”
秦良玉像驱赶苍蝇一般胡乱摆着手。
“我师傅说过,修建这个空心敌台是因为朝廷不允许他出征,他是有出征漠北并且取胜之道的。但是朝廷不允,因此他只能作罢。”
又继续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