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风起一九八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令臣

    “三哥,你看这根行不”

    院子里,老四拎着把锄头,冲屋子里喊道。

    “不行,再找跟长一点的。”

    “这根呢”片刻后,老四又喊道。

    也不知道他从哪寻摸来的,粗细长短都正好,很合适。

    “就它了。”林启风点头。

    出门把天线装好,又道:“行了,上房顶把它架起来吧。”

    “诶。”

    瞎猫碰到死耗子,运气也是没谁了。

    上到房顶还没两分钟,随便找个地方把杆子一戳,屋里电视屏幕上便有图像了。

    “三哥,是收到台了吗我听着好像有声儿了。”老四的声音适时传来。

    “有了,下来吧。”林启风随口喊了句。

    脚步声代替了回应,沉重且急促。

    不到一分钟,老四便喘着气进了屋,一屁股坐下,对着屏幕开始傻乐。

    “还是彩电呀。”老四惊喜道。

    “呦,还知道啥是彩电呢”林启风调侃道。

    &n




第228章:老林家的传说
    老林家发达了,这是全下沟河人民都知道的事。

    老大的养猪场办的风风火火,前几个月刚出栏了一批生猪,听说赚到的钱,比村里的男人下井挖煤好几年挣得都多,现在听说正准备扩大规模,等着老年开春再加盖几个猪圈呢,日子过得很红火。

    老二的维修中心,生意同样兴隆,光是周围几个矿上的运输车队都能不少赚,村里人上门去修自行车,修完了要给钱,人家都不要,瞧不上这俩小钱,阔气的很。

    老三是村里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大学生,将来毕业直接就是国家干部,能进衙门的人,前途一片大好。

    过年回来还开了一辆小汽车,听说能值好几万,比镇长的座驾都好。

    村里人家里有辆自行车,条件就算不错了,他家倒好,汽车都开上了,还是两辆,老二还买了一辆卡车呢。

    秋天交粮食税,大家都是赶牛车,推板车,人家直接开卡车。

    村里人累个半死,才到半路上,人家已经交完公粮,开着车回家去了,想想都气人。

    目前最没出息的是老四,可也考上了县一中,听说成绩还不错,妥妥的又是一个大学生。

    一个村就考上两个大学生,还都是他们家的。

    可把村里人羡慕坏了,嫉妒的、眼红的、说风凉话的,什么人都有。

    怎么什么好事都让他们家占了

    这是横在全下河沟人民心头的一件大事,也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碎嘴的老头老太太,近两年最爱干的事,就是扎堆凑一块,议论老林家到底有多少钱。

    有人说得衬几个万元户。

    有人说他家钱多的得用麻袋装。

    有人说他家睡觉的炕都是用钱磊的。

    有人对以上种种嗤之以鼻,表示他们家存折多的都能砌墙。

    还有人信誓旦旦说,亲眼看见他们家人往地底下埋钱了。

    然后这人就被所有人一块赶走了。

    吹也不会吹,既然你都看见了,那为什么不自己偷偷挖出来

    视金钱如粪土

    说什么都有,越吹越离谱。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村里人对此有多关心,这件事也成了村里人的共同话题。

    尽管有过很多猜测,可村里人还是没有想到,老林家已经手眼通天到了这种地步。

    前两天一大帮外地的大老板找上门来,对他家老三点头哈腰捧臭脚,那模样,比儿子对老子还殷勤。

    这还不算,昨天县里来了人,市里也来了人,车都开了好多辆。

    一天见到的车,比村里有史以来加一块还多。

    村委会的门槛都快被踩烂,平日里神气的村主任,被县里领导训得像三孙子一样,大气都不敢喘。

    一头雾水听到最后才算明白,这是叮嘱他要全心全意为老林家服务呢。

    村主任一口就答应下来,当即表态要去给他家站岗放哨,这才把人送走。

    老林家了不得了,这是全下河沟人民,这两天达成的共识。

    “三哥,你看看贴的行不歪不歪”

    村西头,土地庙前,林启风和老四兄弟俩,一个端浆糊,一个在墙上贴东西。

    红彤彤的大红纸,齐整整的毛笔字,贴在墙上,看着很鲜艳。

    “一年多没动笔,写出来还是这么好,笔力十足。”林启风勾着嘴角点评道。

    “三哥你听见没”老四踮着脚,双手举着红纸面对墙壁,手都举酸了,也没听到回应,忍不住又问道。

    “啊你刚刚说什么”林启风回过神问道。

    “我说,让你看看贴的正不正。”老四气呼呼道。

    “贴上就得了,歪了也没事,又不影响看。”林启风无所谓道。

    老四很无语,感情问都白问了。

    红纸贴在墙上,老四伸手拍了拍,贴的很严实。

    “走吧,去东头再贴一张,村里就差不多了,然后再去其他村贴。”林启风招呼一声,端着浆糊就要走。

    老四应一声,兄弟俩转过身,就被身后围着的一圈人吓了一跳。

    好家伙,一圈的老头老太太,人挤人



第229章:辈分很重要
    瞅着老头儿裂开没牙的嘴冲他笑,林启风心里一阵恶寒。

    不敢在迟疑了,再等一下,万一有人喊他叔、爷……

    那就全乱套了。

    “什么辈分不辈分的,那都不重要。”林启风摆摆手道。

    “怎么不重要,没辈分那还不乱了套吗。”

    众人难得异口同声,强烈愤慨道。

    “好吧,我改口,辈分很重要。”林启风无奈道。

    等众人安静下来,这才继续道:“大伙都听好了,这上面写的是招工信息。县里要新建一座纺织厂,招收年龄在岁之间的女性,只要身体健康,勤奋能吃苦,无传染性疾病,都可以去报名,筛选通过之后,就可以进工厂工作了。”

    “四十五岁就到头了吗老婆子我是没戏了呗”

    “我儿媳妇都四十六了,听了这么久,这不是在瞎耽误功夫吗”

    “不要男的吗为什么只要女的这是什么工厂听着就感觉好不正经。”

    “该不会是什么骗子工厂,想把村里这些小媳妇、老娘们拐走吧”

    众人七嘴八舌说起来,越说越离谱,林启风脸也越来越黑。

    “启风,这工厂老板你知道是谁吗听着很不靠谱的样子。”张婶儿开口问道。

    “知道。”林启风黑着脸道。

    “是谁”

    “就是我。”

    声音戛然而止,老头老太太齐刷刷看向他,表情相当精彩。

    “咳咳……”张婶儿咳嗽几声,道:“刚才大伙跟你开玩笑呢,你别当真啊,启风。”

    “不当真。”林启风磨着牙道。

    “不当真就好。”张婶儿缓了缓,又道:“对了,这上面只说招工,没写能给多少工钱吗”

    “写了,没等我说大伙就先议论起来了。”林启风平复一下,又道:“工资分为三级,最高一级是二级工,每月工资70块。”

    “70”

    “真的假的”

    “该不会是骗……”

    最后这话没说完,说到一半瞧见林启风又耷拉下来的脸,硬生生咽了回去。

    “我娘还在村里住着呢大家还怕我不发工资跑了吗”林启风抬眼扫过众人道。

    众人干笑两声,算是回应了。

    “下面一级呢,工资是多少”张婶儿又问道。

    “中间一级是一级工,每月工资55块,最低一级是学徒,每月工资40块。”怕再被打断,林启风一口气说完。

    “最低一级都是40块”

    “都赶得上村里人下井挖煤挣的钱了。”

    各种惊叹声此起彼伏,然后就是痛惜、懊恼。

    “为什么只要四十五岁以下的人瞧不起我们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吗”

    “为什么只要女人老汉今年五十八,扛着麻袋都能笑哈哈,让我进工厂,一个能顶俩。”

    一言不合就开始顺口溜,林启风都被这老头逗笑了。

    瞥过老头一眼,脑壳都秃了一半,还这么皮,也是够乐观。

    “男工已经招够了,目前只缺女工,所以暂时只能这样。”林启风开口道。

    先前跟市里已经商量好,从三家纺织厂中抽调部分业务精英,组成新工厂的骨干,然后由林启风方自行招聘其他人员。

    “大家不符合条件不要紧,可以回家跟家里人说一下啊,感兴趣的都可以去试一试,万一被选上了呢。”林启风又道。

    “去哪报名啊”张婶儿紧跟着问道。

    “符合条件又感兴趣的,今天下午开始,就可以到我家报名,截止日期为腊月二十八。”

    “也就是说,在这之间只要报上名就行吗”

    “对,年后会有专人进行考核,筛选通过之后,就可以签合同了。”林启风肯定道。

    “签合同进工厂端的不都是铁饭碗吗”张婶儿问道。

    &nbs



第230章:群情激奋
    “婶儿,纺织工可不是件轻松地工作,耗神又费力,您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孙子都快会叫奶奶了,在家享清福不好吗何必来遭这份罪呢”林启风劝道。

    “在家只有气受,哪来的清福”张婶儿撇撇嘴道:“惹不起,躲总行了吧”

    “我虽然年龄稍微大了点,可好歹也是干了二十年的裁缝,干活从来都是一把好手,从没有出过差错,这在村里都是出了名的,你可以随便找人打听。”

    一提裁缝,林启风就很无语。

    他开的是纺织厂,不是裁缝铺。

    辛苦一天织出来的布,万一赶上她手痒,职业病发作,拿把剪刀咔嚓咔嚓……那不白忙活了

    见林启风犹豫,张婶儿急了:“启风,这事你可得帮帮婶儿啊,你瞅瞅婶儿这一年瘦的,再在家里待下去,非被逼疯不可。”

    “额……好吧,我替您打声招呼,但管不管用我就不能保证了,纺织厂是我和市里合资开办的,我一个人说了也不算。”林启风无奈道。

    “有你这话婶儿就放心了。”张婶儿心满意足,脸上又挂起笑:“下午就开始报名是吧等吃了晌午饭,我就上你家去。”

    说完兴冲冲的准备走,面对围着的一群人,张嘴就嚷嚷道:“行了行了,大伙都散了吧,人家这是招工呢,你们这一群牙都快掉光的老头儿老太太,瞎凑什么热闹”

    说完甩甩手,像赶苍蝇似的,赶着众人离开。

    “张巧丫,你胡咧咧什么。”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牙快掉光了的睁开眼睛仔细瞅瞅,一嘴牙都在呢。”

    一群老头儿老太太瞬间炸了锅,有拐杖的敲拐杖,没拐杖的跺脚,群情激奋,怒不可遏。

    然而,张婶儿并不在意,大大咧咧从人群中挤过,仰着下巴回家去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一点都没错啊。

    跟小儿媳一块住了一年,张婶儿这脸皮厚实不少。

    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替林启风解了围,一群人闹了个大红脸,又没了热闹看,都散去了。

    兄弟俩拎着东西到村东头,找面墙贴上招工告示,觉得很满意。

    “村里就算贴完了。”林启风舒口气,抬手看下时间道:“九点多了,上午还要把其他村都贴完,时间很赶,得抓紧点了。”

    抬脚刚要走,被老四拦住:“三哥,天这么冷,你回家歇着吧,这活我一个人干就行了。”

    情真意切的话,配上喜笑颜开的脸,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林启风勾起嘴,老四这点鬼心眼,猜他都能猜到。

    难得老娘今天善心大发,听到自家老三要开纺织厂,要在村里招工之后,主动放了他一天假,让他跟着帮帮忙。

    在家憋了这么久,就指着现在出门放放风,见见想见的人呢,被人跟着怎么行。

    识破但没拆穿,林启风提醒道:“你一个人贴的过来吗周围村都得贴上,一个都不能落下。”

    “绝对没问题。”老四拍着胸口保证道:“就这么定了,我先走了。”
1...6364656667...2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