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金军大砲一停,守将王琼和姚友仲便率兵登城。他们见金兵已靠岸,遂率勇锐使臣数十人,以及西兵百余人,冲到城下,与金兵展开搏杀,杀死杀伤金兵数人,金军这才稍退。
不一会儿,宰相何栗也冒险来到城上观察战况。宋军矢石齐发,密集如雨,但金兵全然不顾,绝不后撤。这时,城墙脚下有宋兵约六七百人,金兵勇猛前进,欲与他们交锋。可是,这些宋兵不敢接战,望风而跑,金兵在后边追赶。城上守将厉声命令宋兵回头迎战,然而众已四散,势不可回。
突然,河对岸金军猛烈发砲,砲矢乱飞,击伤宋军数百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慌乱之中,竟有近百名宋兵掉进了自己挖的陷马坑里。金兵望见,皆大笑之。
何栗急忙入宫,向宋钦宗报告,金人攻城甚及。宋钦宗于是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侍御史胡唐老建议道:“听说康王出使,至磁州、相州一带,为士民所遏,不得进,此乃天意也。请就地拜为大元帅,让他率天下兵马入卫京师。”
何栗认为,冠以大字,本朝无此先例,感到有些为难。胡唐老力争说道:“今社稷危矣,犹惜一大字,非计也。”
何栗于是同意,遂立即起草诏书。宋钦宗看过后,令人将诏书制成蜡丸,并马上招募勇士。武学生秦仔、张九成、冯朝英、甄邦杰等四人,愿持蜡诏去往相州。
现在金军围城很紧,出城传递信息已很困难。宋钦宗在后苑瑶津亭,亲自给秦仔等四位勇士壮行,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使命。
此时,康王赵构仍在相州,日夜焦急地等候朝廷消息。这天,他来到郡圃飞仙亭持弓射箭,射出之前,他心里默念道:“若这次射中此牌子,则必闻京师消息。”
这一箭果然射中,康王心里很高兴。
回去的路上,康王很镇定很从容地对幕府僚属们说道:“夜来梦到皇帝脱所御袍赐吾,吾解旧衣而服所赐,此何祥也”幕府僚属们不知何意,皆不敢乱答。
不久,有人报告,京师派使人前来。来者正是秦仔。秦仔从头道:“檄书到日,康王充兵马大元帅,陈遘充元帅,宗泽、汪伯彦副元帅,速领河北兵入卫王室,辟官行事,并从便宜。”
康王读之又惊又喜,他手捧诏书,望阙拜恩,呜咽不止。在场军民,皆很感动。
第四百四十四章 靖康之难(六十一)
宋钦宗的伙食,一直由金人按照皇帝待遇提供御膳,主要食物是馄饨、扁食,有时也提供馄饨、饼餤裹夹之类。内侍们没吃过饼餤裹夹,皆争相抓取品尝。前来送御膳的金人见此情形,以手加额,说道:“尔罪过!此食未曾供皇帝,岂可食也”
十二月初二早晨,宗翰与宗望决定举行受降仪式。宗翰先派人用青毡将斋宫屋脊上的鸱尾盖住,用帏幕将屏壁上画有龙的地方遮住,又在殿内布置了一座朝北的香案。然后,派萧庆去通知宋朝皇帝前来相见,宗翰与宗望二人则站在殿门口等候。
不一会儿,在萧庆陪同下,宋钦宗骑马而来。萧庆向宋钦宗简要介绍了一下宗翰与宗望。宋钦宗这是第一次见到他俩,觉得这二人果然是奇伟之才。二太子元帅瘦而高,精明干练。囯相元帅魁梧豪爽,不怒而威。宋钦宗将降表交给宗翰,并与宗翰、宗望相互作揖,然后骑马入殿。宋钦宗走在前面,宗翰与宗望跟在后面。
宋钦宗一见殿内摆着香案,随即下马,走过去,站在香案前。宗翰令萧庆宣读降表。宋钦宗主动跪下,朝着北方大金国方向行叩拜之礼。
此时,殿外忽然飘起大雪,铺天盖地,漫卷环宇,惟留苍茫。宋钦宗的随员们不敢大声哭,皆唏嘘不已。
中午,宗翰与宗望在斋宫举行宴会,宴请宋钦宗以及随行宰执与亲王。入席时,宗翰与宗望很客气,一定要讲宾主之礼,坚持让宋钦宗坐在主位上。宋钦宗再三谦让也不行,只好在主位就坐。
宋钦宗虽然坐在主位上,但宴会的真正主人是宗翰。酒过三行,宗翰开始发话。他首先提起宋徽宗道:“太上皇当年太不讲信用,这才导致我们出兵南下。我还是希望太上皇能出城,见一面,有些问题很想当面问清楚。”
宋钦宗赶紧解释说道:“上皇身体不好,有什么对不住的地方,做儿子的可以替他承担。”
宗翰笑了笑道:“皇帝仁孝,那就不谈此事了。”
接着,宗翰又将宋钦宗数落了一顿道:“我军二次出师,理由与第一次同样,都是你们太不讲信用,出尔反尔。”宋钦宗苦笑一下,无言以对。
宗翰见宋钦宗脸色尴尬,于是话题一转道:“近来,城中有不少人擦城而出,皆是些背弃君亲不忠不孝之人,死不足惜,已下令全部敲杀了。”宋钦宗脸色忽然灰白,默然不语。
宗翰话题又一转说道:“天生华夷,自有分域。中国岂是吾人所能占据何况天人之心并未厌弃赵氏。假使其他豪杰四起,中原亦非我有。我们只想以大河为界,仍许宋朝用大金正朔。”
宗翰这个表态很明确。宋钦宗听后,仿佛吃了定心丸一样,脸色顿时舒缓了许多。
宗翰说道:“两国虽然已和,但四方不明真相,我担心各地闻京城失陷而生变,请遣使到各地抚谕,我可派人将他们送出我军控制区。”宋钦宗点头答应。
宗翰又说道:“三太子现在西京卫护,赵氏陵寝不会遭到破坏,但请放心。”
宋钦宗说道:“为答谢二帅保全一城生灵,来时特备薄礼一份。有金银十六担、缣帛五十床、金玉带各二条。”说着,宋钦宗又命左右取出内府蹄金,赐给宗翰与宗望。
宗翰微微一笑道:“城既破,一人一物皆吾所有也。皇帝之来,所议者大事,此何用为如想赏赐,可赏给臣下。”
宗翰的断然拒绝,让宋钦宗颇感意外。宋钦宗觉得,囯相元帅的微笑与语气神秘莫测,不可捉摸,宋钦宗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宗翰站起来说道:“日色已晚,恐城中军民不安,可早点回城。必欲赐赉,但留左右足矣。”
随后,宗翰与宗望陪同宋钦宗穿过走廊,来到殿门外,将宋钦宗送上马。宋钦宗惴惴不安,一再表示谢意。
为确保宋钦宗路上安全,宗翰特派出一队精兵护送。宗翰要求他们,必须将宋朝皇帝送入南熏门后才可返回。路上,这些金兵与宋钦宗御前卫士们有说有笑,互相庆贺。有个金兵说道:“今日咱是一家了,可喜可贺。我从军十二年矣,不知家中父子存亡。且喜两国通和,遂有解甲之期。南下途中,国相、二太子皆传令:汴京必破。万一攻不下,哪怕用二十年时间,也绝不放弃。不破汴京,誓不返国!”
从宋钦宗出城那天开始,每天都有数万人自发地聚集在南熏门内,迎候圣驾。十二月初二一大早,许多官吏、太学生、市民百姓又聚集在南薰门内,摩肩接踵,盛况空前。因为昨天傍晚宋钦宗曾派人来此宣诏,说今日回城。
天色阴沉,空中飘着零星飞雪。在朱雀门到南熏门宽阔的御道上,人声喧嚣,有的在焚香祷告,有的在翘首瞻望,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期盼圣驾早日回城。因为圣驾回城,则意味着议和成功,意味着全城百姓免遭战火蹂躏。
午时过后,南熏门仍然紧闭着。一些人以为,皇上今日未必回城,于是渐渐散去。还有一些人不死心,继续等候在那里。
黄昏时,南熏门忽然打开,一名使臣驰马而来,大声向众人宣布:“圣驾回都。”人们闻讯惊喜,奔走相告,迎驾的人流从四面方涌来。
不多时,宋钦宗骑马走入南熏门。众多官员、太学生与市民百姓夹道相迎,跪拜在道路两旁,山呼万岁。老人与儿童不需跪拜,他们则纷纷捧着土,奔跑着,填塞路上残留的泥雪。不一会儿,御道上的泥雪全被干土覆盖。
有的人手捧香烛跑在宋钦宗队伍最前边引道,有的人想近前一睹圣颜而与禁卫发生冲突,有的人甚至爇顶燃臂……,人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因为人们相信,皇帝安全回来了,说明议和已成功,灾难已化解。
第四百四十五章 靖康之难(六十二)
宋钦宗走过朱雀门进入内城,等候在这里的市民百姓遥望黄盖,确认是圣驾回归,于是欢呼传报,一城奔走,山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市民们皆拥上前去,仰窥天子仪容,莫不惋叹感泣,涕泗横流。
宋钦宗也情不自禁,泪水盈眶。过州桥时,泪水已湿透手帕。跟随宋钦宗入城的还有数名金人,他们见宋朝皇帝如此得人心,深为惊叹。
这时,一大群太学生拥上前来,他们争抢着要与皇上对话。宋钦宗望着他们掩面大哭道:“宰相误我父子!”面对此情此景,旁观者无不流涕。
此后,宋钦宗一路上呜咽不已。直到宣德门,他才控制住情绪,才能开口说话。他对众人说道:“朕差点不能与你们相见。”
宋钦宗刚走入皇宫,守卫在宫门口的张叔夜和将领王燮、郑建雄跑上前,拉住宋钦宗坐骑,号啕大哭。宋钦宗也拉紧马缰绳,悲痛流泪。
人们为什么流泪因为人们心里清楚,为了全城生灵免遭涂炭,皇上此次亲赴金营议和,肯定是受了不少的屈辱。
数万人站在宣德门外广场上,望着宋钦宗骑马入宫,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视线里,才渐渐散去。
人们普遍以为大难已去,东京城又将重新恢复往日的富丽与繁华。人们走在熟悉的大街小巷上,无不感到如同重生一样。
宋钦宗回城这天,康王赵构在相州,正式公布了兵马大元帅府机构设置与官属人员名单。
此时,元帅陈亨伯与副元帅宗泽都不在相州。陈亨伯即陈遘,字亨伯,他仍在坚守中山府。中山府此时正处于金兵的包围之中。宗泽依旧在磁州。只有副元帅王伯彦在相州,他协助康王将大元帅府迅速组建起来。
康王任命耿延禧、高世则为参议官;徽猷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张悫、直龙图阁京东转运副使黄潜善为随军应副;徽猷阁知信德府梁杨祖为随军运使;杨渊、王起之、秦百祥为干办公事;蓝珪、康履、黎楶、杨公恕、韩公裔为主管机密文字。
此时,康王已召集兵马约一万余人,分为五军建制。武显大夫陈淬为兵马大元帅府都统制;伍军兵马敦武郎赵俊等为中军统制;翼赞大夫刘浩为前军统制;武显郎张琼为左军统制;修武郎尚功绪为右军统制;果州刺史王孝思为后军统制。
十二月初三清晨,宋钦宗先去龙德宫和宁德宫,看望太上皇与太上皇后,向他们简要汇报了一下议和情况。然后,御临祥曦殿听政。
何栗率文武百官前来朝见。表面上看,文武百官又凝聚在一起商讨国事。其实,人们心里都各有各的打算。
何栗的声望一落千丈。大臣们对他很不理解。他曾力主抗战,慷慨激昂,现在战败了,他却又积极参与议和,而毫无愧色。
特别是昨天晚上,皇帝呜咽,万民涕泗,而何栗竟在都堂执政聚会上,饮酒食肉,谈笑风生。许多大臣在背后说他太无耻。
宋钦宗认为,在京城失守的情况下,能与金人达成和议,使其军队不入城,这结果来之不易。宋钦宗下旨,让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一齐到金人军前致谢,感谢他们全活性命之恩。
于是,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携带金帛、牛肉与美酒等,来到南薰门下集合,听候金军指挥安排。
不一会儿,来了十几个金人传令道:“国相太子致意百官,军中宿食不少,不烦远至。”
不一会儿,又有金人前来传令道:“国相太子致意僧道父老,路途泥雨,不烦远到军前,请看经念佛,祝大金皇帝圣寿。”文武百官与僧道父老见金人态度很友好,紧张的心情开始有所放松。
宋钦宗也觉得金人很有诚意,和议大局已定。可是,晚上忽然接到宗翰一封信,让宋钦宗萌生出新的想法。宗翰在信中说道:“两国已通和,既往而不咎,本无事可言。而康王现在河北,可否遣一人同使,命他回京,未知圣意如何”
对于从政治上如何处理宋朝,宗翰与宗望都无权做出决断。他们已派人回上京,向大金皇帝太宗完颜晟做出请示。而对于从军事上瓦解宋朝,控制东京,宗翰与宗望已制定出一套方案。要求宋钦宗派人将康王赵构唤回京城,便是其步骤之一。
宋钦宗当然不想让康王回京,可又不敢违背金人要求,于是召集何栗、孙傅、陈过庭、曹辅等宰执来到祥曦殿,商议对策。
大家一致认为,康王决不可回京,回京就是自投罗网。康王留在河北,对金人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大家又认为,康王对于朝廷与金人议和之事,肯定还不曾知晓。如果他在河北起兵与金人交战,那么议和成果很可能就会毁掉。因此,必须赶紧派人去送信,让他不可轻举妄动。
签书枢密院事曹辅主动请命,愿去相州给康王送信。
宋钦宗很高兴,立即给曹辅准备了两份诏书:一份是公开的,明令康王赵构解散兵马,赶回京城;另一份是秘密的,缝在曹辅的衣襟里,是这样写的:“京城将吏士卒失守,几至宗社倾危,尚赖金人讲和,止于割地而已。仰大元帅康王将天下勤王兵总领,分屯近甸,以伺变难,无得轻动,恐误国事。四方将帅亦宜详此。”
这是十二月初三晚上,而此时此刻,宋钦宗先前派出的修武郎閤门祗候侯章,携带蜡书,刚刚抵达相州大元帅府。宋钦宗在蜡书中催促康王,火速调集勤王兵马,救援京师。
侯章对康王说道:“皇帝遣我等十人擦城而下,一路北来,催促大王领兵入援,现只有我一人到达。临别时,皇帝宣谕:康王可设中书舍人,令草诏书,随行可便宜传谕,可尽起河北官兵入援。”
康王见情况紧急,当即命耿延禧马上准备起草诏令,并令诸将来商讨救援东京事宜。
第四百四十六章 靖康之难(六十三)
对于康王救援京城的想法,很多人不以为然。有人甚至却劝康王不要离开相州道:“汪伯彦守卫相州很严备,暂且住在相州很安全,假如金人来攻,必不可犯。”
康王听了这话故作生气,将那人狠狠叱责了一番。康王多次召集使臣与诸将领,在世恩堂开会,商议入援京城之路线。
秦仔、刘定与侯章三位使臣的看法是,勤王大军可径直南下,经濬州与滑州,直奔京城救援。
然而,诸将领都认为不可。他们说道:“现在黄河并未结冰,而濬州又无渡船,怎样过河此一不可也。滑州是金人军寨,而且驻扎在长源、韦城的军寨都是大寨,岂能直接前往二不可也。”
秦仔等说道:“没有渡船,可以用帛缣横绝于河中,兵马攀援以渡。而滑州韦城等金人大寨,可以避开,一直往南走。”
诸将领都反对道:“金人在南岸滑州,帛缣也要栓在南岸,谁能过河去栓假如我军半渡黄河,帛缣被金人断绝,则何以绕开金寨而南去战士可以转战,大元帅大王将怎么办假如转战不胜,需要撤退,安得帛缣复渡乎”秦仔等人回答不上来。
其实,诸将领压根就不想直接去救援东京,他们知道金军在京城外屯集了重兵。救援京城等于自投罗网,一旦靠近则全军覆亡。他们想领兵北上,回到邢州、洺州一带。于是,他们提出可先渡过黄河,去北京大名府。
康王问道:“为何不直奔澶渊”
诸将领解释道:“奔澶渊而去,势必逼近李固敌寨,万一惊扰金军,非万全之策。”
这时,恰好孟世宁受命自北京大名府,前来相州给康王送信。他从元水镇过子城渡过黄河,黄河刚好结冰可以通行。会议于是决定,先渡河北上大名府,然后再研究下一步救援京城之事。
阴阳官推算出发日期,是本月二十五日。耿南仲劝康王不必听阴阳官的,十四日便可出发,康王同意。于是,大元帅府先派遣刘浩为先锋,率领一队人马向南前进,靠近濬州、滑州一带活动,以迷惑金军,掩护康王北上。
为确保康王安全,大元帅府又给大名府路帅司下达命令,令他们派遣人马前去旧魏县驻扎,以防新魏县之金军;再派遣人马于内黄县驻扎,以防滑州之金军。大名府路都总管司派遣閤门祗侯孟世宁领兵二千屯守内黄县,大名府路兵马都监王彦领兵二千人驻守旧魏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