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何栗很明白大家的心意,待大家坐定后,何栗问道:“二酋请和不急乎”

    开封府少尹李平西回答道:“因其所讲而许之,不失为威重,若何”

    何栗摇手良久,屈指数了数,对群僚说道:“今番贼建造了不少鹅车、云梯等攻城器械,皆被我军击退。他们将去也,他们已计穷势迫,因此派人入城请和。其一年中两至城下,欲和之事皆由其所提,且我能否不和”

    见群僚全都沉默不语,何栗又补充说道:“毕竟当和,但须缓耳。”群僚依然沉默不语,各自散去。

    润十一月十五日,天气骤变,空中又飘起了鹅毛大雪。宋钦宗顶风冒雪,再次登城视察城防。三军闻讯,大受鼓舞。

    宋钦宗来到城北壁,见城外护龙河也被金军填垒了大半。金军紧挨着河北岸扎营结寨,座座相连,连绵不断。宋钦宗心中顿时升起一丝丝悲凉,他对城防深感忧虑。

    跟随视察的张叔夜对宋钦宗说道:“臣愿率众出城,以计破之。若徒守空城,则天下事去矣。”张叔夜一直认为,不能老这样被动地坐以待毙。

    宋钦宗不同意出战,他只将北壁提举官安扶批评了一番,斥责其对城防竟全不介意,下令免职,由刘鞈代之。

    张叔夜见皇上满脸愁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既然皇上重用自己,让自己担任签书枢密院事这一要职,那么自己就应该替皇上分忧,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城防。

    于是,张叔夜派人通知范琼、李实、张仙、裴渊、蒙造、王琼、折彦文、何仲刚、张撝等守城将领,让他们来日午时上城,开会议事。




第四百三十一章 靖康之难 四十八
    润十一月十五日这天,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割地使聂昌在绛州被杀害。

    聂昌与金使杨天吉等人,是润十一月十二日到达绛州城下的。当时,绛州城门关闭,知州通判皆已弃城而逃,城中以监仓、宗室赵子清权知州事。

    聂昌令参议官刘岑去跟守城官兵解释,告诉他们,圣上被金人围困在京城之中,忧危不安,宜速割地以退金人之兵。

    刘岑来到城下,询问守城官是谁。赵子清站在城楼上回答道:“知州通判皆弃城而走,百姓无依,唯独子清为皇上宗族,众人遂推举子清权知州事。公是朝廷官,安得与虏人同行莫非是要割绛州以讲和乎”

    刘岑说道:“圣上现今危而不安,君能割地则割地,以纾朝廷之急;如不能割地,何不起兵勤王保卫社稷”

    赵子清与绛州人认为刘岑说话比较靠谱,他们愿意听。但是,他们对聂昌很愤怒,他们认为聂昌是卖国贼,于是紧闭城门,拒其入内。刘岑接连三天请求开门,都被拒绝。

    聂昌见绛州人很不配合,润十一月十五日这天,他只好亲自来到城下,出示圣上诏令。

    赵子清与绛州百姓一见诏令更加愤怒,遂心生杀意。他们放下绳索,让聂昌与金使杨天吉沿绳索攀缘而上。等到聂昌与杨天吉登上城墙,赵子清率百姓一拥而上,将聂昌与杨天吉捉住。

    刘岑在城下,见聂昌与杨天吉皆被抓,吓得赶紧逃往陕西而去。聂昌与杨天吉皆被绛州人杀害,两人死得都很惨。聂昌终年四十九岁,临死前留下血诗一首:“星流一箭五心摧,电彻双眸两胁开。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啄处骨如灰。父兄有感空垂念,子弟无知不举哀。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虚筑望乡台。”

    后来,宋高宗赵构得知聂昌被绛州人误杀,命人将聂昌遗骸运回故乡临川,葬于雷公岭上,并建有招福寺。李纲为其遗像题词曰:“奋舌骂虏,刺血书壁。伟绩英功,垂天贯日。义胆忠肝,唯精唯一。持生死之书,存古今之纲。堂堂遗像,日月争光。“

    金军在城南与城北加快填塞护龙河,同时,不断加大攻城力度,京城形势可谓日益危甚。可是,在此关键时刻,守城宋军中却有一部分参战将士嫌朝廷酬赏太轻,不肯拼命作战。这些消极情绪若蔓延开来,将很不利于守城,后果不堪设想。

    润十一月十五日这天,有个叫张师雄的人,在大街上拦住何栗,他站在何栗的马前大声呼道:“我有破敌之策,若方便的话,可否到都堂报告”

    何栗骑在马上大声回答道:“请赴都堂相见。”

    不一会儿,张师雄来到都堂,何栗叉手敛身问道:“有何计策”

    张师雄反问道:“敌人昼夜攻城不休,相公以为安乎以为危乎”

    何栗回答道:“可谓危矣。”

    张师雄又问道:“相公料京城可破乎不可破乎”

    何栗皱着眉头回答道:“此不必言也。”

    张师雄说道:“今日之事,别无奇谋秘计可以退敌,唯有不惜重赏,倾府库以赏将士,激起其贪金帛官爵之心,乃可以退敌。”

    何栗说道:“所赏并非不厚也。”

    张师雄说道:“今日之赏,不超百倍不可谓厚。”说着,他拿出一份事先拟好的劄子,交给何栗。其劄子大意是:方今天子坐围城中,非锱铢毫发计功颁赏之时。前几天,统制官高师旦以血战而死,若朝廷能不惜重金,赏赐其家属黄金数百两、银数千两、绢数百匹,并任命其子与高师旦死前一样的官爵,赐其第宅,以禄廪赡养其家属,则不用担心其他统制将帅不战矣。

    又如军兵出战问题。如果确实入阵与敌交锋,而不是怯敌退走之人,都应犒赏银绢。其中有获敌首级者,每获得一级,另外再赏银百两绢百匹,不为多也。用银一千万两、绢一千万匹,可以获敌十万首级。若果能行此政策,不唯军兵出战争功,百姓亦不惜命而往矣。其间应得官者,仍按等第授官。那些阵亡者,往往是先战之人,也应依获首级规定支付银绢,赐其家属。对那些竭力鏖战后阵亡者,更应多赏金帛给其家属,表彰其英魂,录用其子孙为官。如此,则不用担心军兵不战矣。

    又如军兵平日饥寒问题。当今正用人之际,他们以单寒之身暴露在风雪中,诚为不易。在此情形下,若想让他们在敌人攻城时拼命作战,不亦难乎建议下令,在京织布户,每家出备十人绵袄、绵袴、绵袜,除了纳袄、纳袜、鞋外都不得用麻。若上交者敝损不堪,及绵薄之类,皆重行处罚。这样一万家,可得十万人衣服。军兵如此温暖,则必乐战而忘死矣。师雄亦是织布户,愿比众人多出一倍,出备二十人衣装。

    将士之心,可以金钱利益来激发。可以拿出金银钱绢若干,置于诸城门之上,然后在城垛张榜说:“犒赏出战将士之物,应受赏者每日在此支取。”如此,则不用担心人心不勇矣。况且,金银钱绢在今日更应不足惜,万一防守疏虞,即使一撮之土、一勺之水、一寸之草,皆为敌人之所有。以此思之,倾库府激励将士,诚为长策。假如一日用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一年也不过三千五百四十万匹两。国家府库储积几近二百年,岂不能支数年之用另外,哪有积年受围攻不解之城大抵有功则有赏。将士有功,则敌人必减人数,减后必无增添之人。以数计之,府库未尽,而敌人已灭。况且还有宗室、戚里、权贵与富豪之家,不可胜数。假如围城半年不解除,则必人人不惜家赀,全都贡献出来,以助国家赏战士,此何疑哉!

    何栗读毕大笑道:“平常之论,就是厚赏而已,谁人不知”



第四百三十二章 靖康之难 四十九
    张师雄说道:“天子坐围城中,忧在旦暮,宗庙社稷危如缀旒,不用百倍之赏,激起将士之心,何以退敌愿相公不要小视。若此策果行,然后第二策可以兼行。”

    何栗问道:“何为第二策”

    张师雄回答道:“厚赏既已实行,不可无重罚来督责。如出战不拼命,或见敌先退却,当先杀其妻子儿女,并使其亲见,然后斩其本人示众。如此,则人人追求爵赏而畏惧灭族,即使怯懦者,也将变为勇鸷矣。”

    何栗说道:“赏罚有常典,皆不宜过度。”

    张师雄说道:“今日乃非常之时,不可以常法治理。此计策相公用不用,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但恐到时候后悔无及耳。”

    何栗说道:“待我考虑一下。”

    张师雄急道:“事急矣,不可待也。今日,国家宗庙社稷、两宫至尊、后妃嫔御、诸王帝姬,以及满城数百万生灵,皆寄于守城官兵之手。官兵若勇敢作战则俱存,若退却一步则祸变有不可言者。

    相公试看诸军兵,他们现在除了关心自身衣装得不到温暖外,他们还关心其他吗将天下国家宗庙社稷之重,付之于对此漠不关心之人,其利害之轻重,相公应该懂得。若城池安危,对官兵们来说利害不大,要求他们宣力效死,不亦难乎

    师雄每思至此,心寒胆碎。若能以厚赏激其战心,使人人皆有希觊富贵之路,则他们彼此有所顾虑,有所关心,就不用担心其不效力矣。愿相公以两宫至尊坐围城为念,不可与边关将士立定赏格相比。危急时刻,应打破常规。”

    何栗点点头道:“甚好,谨拜教,便当即行。”

    何栗将张师雄的建议,向宋钦宗做了汇报。宋钦宗认为建议虽好,但无法办到。他说:“国家府库现已空空如也。年初被金人索去若干,救援太原又花费若干,哪还有银绢可赏可赏者唯有官也。”

    宋钦宗想了想,觉得张师雄乃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如果朝廷不做出一点回应,恐怕社会影响不太好。于是,他命何栗马上张榜悬赏,将榜挂在待漏院一侧,让官员们都能看到。待漏院是百官早晨集合准备早朝的一个地方,位于宣德门右边。

    张榜主要内容是,招募勇士杀敌,凡捕获金人金牌将领一人者,奖赏武功大夫官职,并赐金带一条。凡捕获金人将领与小兵者,皆按不同赏格进行奖赏,并将具体赏格公示于榜文中。

    正当何栗忙着张榜悬赏之时,统制姚友仲忽然上奏道:“兵既不用,金人攻城益急,乞遣使议和为便。”

    姚友仲本是主战派,并不是议和派。金人初至城下时,他曾与诸将商议出城作战。他向朝廷建议说,金人远道而来,众必疲惫,趁其尚未布阵,若能选精兵六万,从四门而出,乘势而击,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金人必溃乱,则敌可破也。

    然而,当时宰相唐恪主张议和,不相信出城作战能成功。

    此后,日复一日,金人气势愈来愈盛,而勤王援兵久久不至,守城官兵士气开始低落。姚友仲觉得,如此等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是如何避免京城被攻陷。他权衡利弊,上奏请和。

    然而,何栗对局势的判断与姚友仲不同。他认为,金人已粮草不继,他们急于派人入城和议就是一个明证。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金人就会退兵。现在朝廷与金人正处于对峙状态,就看谁意志坚强,就看谁能扛到最后。何栗认为,姚友仲身为一名统制,应集中精力指挥官兵守城抗敌,而不应该对朝廷大政方针指手画脚。

    作为一员守城战将,竟主张与金人议和。姚友仲此举的确令宋钦宗很不高兴,也让何栗大为不满。大概就是这次上奏,为他日后遭遇不幸埋下了种子。

    润十一月十六日,宋钦宗冒雨前往南薰门视察。这天雪停了,可雨下的很大,路上到处都是污水肆流,泥泞不堪。

    宋钦宗站在南薰门城楼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东南方向陈州门外,金人正冒雨继续填塞护龙河。他们以“皮洞子”做掩体,在里边运送土木以填河。宋军发射砲石与箭矢,皆不能穿透“皮洞子”。“皮洞子”又称“洞屋”,是一种攻城器械,是用木头柱子支撑起来的,外边蒙上牛皮,形状如洞,士兵可在洞中自由前进。

    通过视察,宋钦宗感觉到守城官兵们的士气,的确有些低落,一天不如一天。宋钦宗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虽然是些俗语,但说的都是真理。回宫后,宋钦宗立即下诏公告:朝廷接受社会各界人士“输财助国”,希望各界踊跃参与,共保京城。宋钦宗令何栗马上张榜,将赏格公之于众。

    这天还没到午时,张叔夜便来到城上等候诸将。他昨天曾派人通知诸将,今日午时来城上开会。可是,他一直等到午时已过,诸将竟没有一人前来。张叔夜感到纳闷。这时,忽然有内侍跑来,给他一份宋钦宗的手诏:“闻卿檄召诸将,莫是欲出战否如欲出战,幸先示及。”

    张叔夜这才恍然大悟,他顿感心低意沮。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个签书枢密院事一职,其实是空的。诸将不听调遣,圣上不予信任,自己要这个虚名又有何用

    张叔夜越想越觉得不是个滋味,他于是上书,“以身为枢密而制不由已”,请求免去签书枢密职务。自己只担任南道总管,率领南道官兵守城。然而,宋钦宗不同意。

    宗翰曾要求宋钦宗本人出城会盟,但遭到拒绝。宗翰又要求太上皇和太子出城,也遭到拒绝。宗翰于是退一步,要求宋钦宗派宰执与亲王来军中做人质。这个要求,与宗望上次围城时做法完全一致,宋钦宗于是不得不答应下来。然而,虽然答应了,可直到润十一月十六日,仍没派人出城。



第四百三十三章 靖康之难 五十
    宗翰有些生气,十七日一早,又派萧庆同冯澥一起入城,责问宋钦宗:既然已答应派宰执与亲王出城为质,为何至今还未出发

    宋钦宗见萧庆语气严厉,于是满口答应,将尽快安排他们出城。其实,宋钦宗此时已完全相信何栗的判断,以为金人已粮草匮乏即将撤退,对金人打算采取哄骗与拖延之策。

    十八日,金军又进攻东水门。他们继续用大砲轰击东水门外二拐子城,企图将其击坏,然后在此作级道登城。同时,他们将三架火梯与编桥靠在东水门外城墙上,一队队金兵手握火炬往上攀登,企图火烧城上宋军。东水门没有重门敌楼,城外也没有护龙河,因此金军很容易接近。

    刘延庆亲临城上,指挥战士们锯断金军的编桥,用水灭火,又用撞竿撞折金军的火梯,金兵坠落者甚众,有三个正在扎脚手架的金兵当场落地摔死。

    金人自围城以来,在城外砍伐了大量树木,制造了许多洞屋。他们用新牛皮蒙在洞屋上,令民工运土木以填护龙河。他们也制造了许多云梯火梯之类攻城器械。他们还磊石为砲坐,已建好了二百多座。他们四处寻找碑石、石磨、墓中羊虎石等,全都运到城外阵地上作为砲石。金军大砲很猛烈,半个多月来,仅发射到东水门城下的砲石便累积高达丈余。

    十八日这天,宗望又派遣使者刘晏入城,刘晏对宋钦宗说道:“贵朝原来答应割地约和,然而却失信。现今,我们只想尽得河北河东之地,然后罢兵。可先割两路土地,然后将主张不割地大臣送至军前,再议和好。”接着他又说道:“太子还令我告知贵朝:金人事至不得已,则不过是太子与国相死于城下;而贵朝事不得已,则为之奈何”

    宗望此话可谓意味深长。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做好战死的准备了,而你们大宋朝是否已做好亡国的准备何栗等大臣以为,宗望这是惧怕天下援兵云集,以此言来恐吓朝廷。

    这天晚上,宋钦宗一夜未眠。经过反复思考,第二天早晨他决定,派遣知枢密院事曹辅代替宰相、宗室节度使士浠代替亲王出城,到宗翰军中充当人质。

    宗翰得知宋朝人质已至,于是在军帐中接见他们。宗翰问道:“亲王叫什么名讳”

    士浠回答道:“名叫士浠”。

    宗翰问道:“既然是亲王,何不与皇帝连名”

    士浠回答道:“人臣不敢与君父连名。”

    宗翰说道:“自燕王赵俣以下,皆与君连名,士浠不连名,假的吧”

    这时,有人对宗翰说道:“士字号,宗室耳,诈伪亲王也。”

    宗翰很生气,但强忍着没发作。他令人置酒招待宋朝人质,酒过三行,宗翰便令人送冯澥、曹辅与士浠等回城。自始至终,不曾交谈一句。

    宗翰觉得,宋朝皇帝毫无和谈诚意,必须攻下京城,给这个昏帝一点颜色瞧瞧。此后金人攻城益急,昼夜不息。

    当天晚上,金军在宣化门外连夜又安砲五十余座,准备大举进攻。第二天早晨,金军首先用大砲猛攻宣化门。城上虽扎有虚棚,但不管用,数十名宋兵被砲石当场砸死。因城上不可存驻,人皆下城躲避。

    接着,金军出动步兵,涉过尚未填平的护龙河,向城墙发动冲锋。很快便有三十多个金兵举着黑旗子,率先登岸。
1...150151152153154...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