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海贼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坦克刚大木

    侍卫答道:“柔福帝姬、保福帝姬、仁福帝姬、贤福帝姬、恭福帝姬、宁福帝姬、惠福帝姬、令福帝姬、纯福帝姬共九位帝姬被贼人掳走。”




第四百二十五章 靖康之难 四十二
    赵桓闻言刚要又要发怒,又一个侍卫赶来禀报道“报皇上,郓王府传来消息,昨夜郓王的夫人被掳走了。”

    朱德妃一听朱凤英也被绑走了,当即晕倒了,赵桓扶着朱德妃喊道“你快去传太医,你去告知皇城司还有开封府速来查案,金军围城,贼人想必还在城中,给朕挖地三尺也要把贼人跟朕的皇后还有妹妹们找出来。”

    两名侍卫抱拳道“诺,皇上。”

    两名侍卫刚走,又一名侍卫跑来禀报道“禀皇上,书房有异样。”

    赵桓说道“待朕安置好德妃,朕再跟你去书房看看。”

    安置好朱德妃,赵桓便跟着侍卫去了书房,来到书房,推开门赵桓便看到书房比往日空了很多。

    赵桓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四处翻看起来,翻了一刻钟后,赵桓瘫在地上道“完了,传国玉玺丢了,你快去告知皇城司,就说贼人手中有传国玉玺,让他们务必找到贼人,记住此事绝对不能传出去,如果传出去了,朕唯你是问。”

    侍卫抱拳道“诺,皇上,属下定会严守这个秘密。”

    这个侍卫刚走,接着又一个侍卫跑来说道“禀皇上,金军又开始攻城了。”

    赵桓皱眉道“走吧,我们去政事堂。”

    润十一月初四,宗翰将西路军主力部署在东水门、陈州门、新宋门一带,打算从京城南壁打开突破口。宗翰与宗望两军有分工,宗翰负责攻打西壁与南壁,宗望负责攻打北壁与东壁。

    金人在城南扎营结寨,与城内醴泉观相距不远。宋军派下城去的侦察人员,大都被金人俘获。金人利诱他们,反而了解到城内不少实情。

    金人正在为进攻南壁做准备。他们以“洞子”作掩护,运送大量的木柴和泥土来填塞护城河。当初,为加深护城河,宋军曾开决引入汴河水,但现在河面皆结冰。金人又强迫民工运来沙土,堆成一座座土梁,安放抛石机所需要的石块。

    对于金军的这些活动,城上宋军干瞪眼没办法,因为他们皆活动在箭矢与大砲射程之外,根本打击不到他们。

    东壁提举官原为辛康宗,辛康宗被百姓打死后,由孙觌继任。

    这天,孙觌上劄子给何栗,请求免去其提举官职务。他说,自己原来担任侍御史,因为得罪唐恪,才被唐恪斥令守御东壁,并不是自己情愿而来的。现今,金人乘百战百胜之威,进逼城下,无所惮畏。假设朝廷有良将精兵,但为了社稷江山也未可轻动,又何况现在城内无将无兵,就好像是赤手空拳,以搏击数十万虎狼之众。自己任职朝廷十年以来,只是以文字为官,以言语为职业,仅因一言逆耳,就令自己冒矢石、抗强寇于城陴之上。假如战败,不过一死。但自己只是眇然一书生,岂有能力驾御群黥守卫城壁今自知不能胜任,请求释位而去。相公何不选择一勇悍之将,一谙练军政者来代替。不然,一旦误事,“非某一人之休戚也。”

    这天,知枢密院事孙傅视察京城四壁城防情况。当晚他没下城,而是与官兵们一起就宿于城壁之上。

    前往河东办理割地事宜的聂昌等人也于这个时候到达了泽州。

    聂昌估计,此时金军很可能已兵临京城。他悄悄召集参议官刘岑和干办官滕牧,向他们出示临行前宋钦宗亲赐的御札,并传达宋钦宗口谕。

    聂昌的秘密计划是,自己牵制住金使杨天吉,而让刘岑和滕牧赶紧前往陕西,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

    聂昌神色严峻道“当与公等誓死成事。”

    当夜,聂昌找到大金馆伴使太师杨天吉道“国相说,要待我割三镇完毕之后,方肯回师。臣子之心,急于星火。无奈道路遥远,莫得疾速。我想分遣属官往东路,我自行西路,相会于河中。如此不用二十天,此事可毕矣。这样,国相也可早日班师。”

    杨天吉等表示同意。于是,分派金使王敌、郭天信率五百金兵馆伴刘岑、滕牧走东路,杨天吉亲自陪伴聂昌行西路。他们商定,明日一早,即分路而行。

    连日来,金军攻打东京城日益猛烈。而守城宋军由于兵少将寡,实际上处于被动应对状态。面对城外金军的嚣张气焰,城内有两个小人物奋然上书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用兵之策。

    一个人物是吴革。在金军主力尚未到达城下时,他就曾多次上书,建议分兵出城,在城外结寨,使金军不敢近城,并控制通往东南的道路。一旦情势危急,圣上可撤出京城,由此前往东南。可是,朝廷不予采纳。

    润十一月初五日,吴革又一次密奏朝廷,建议选定一个日子,集中城内兵力,从诸城门同时出兵。出兵前要分工明确,有的担任主攻,有的作为牵制,有的进行突袭,有的进行尾袭,有的担任接应和救援……如此全面反攻,可以一战而胜。

    吴革认为,金人以为我军胆怯,不敢出城交战。若此时大胆出城,则恰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军迫切需要一场大的胜仗,来鼓舞士气。若士气旺盛,那么,“以攻则壮,以守则坚,以和则久。”

    吴革的这份建议,宋钦宗的确是看到了,但仍不予采纳。在宋钦宗心目中,吴革属于激进派和冒险派。宋钦宗觉得,在当前强敌压城的情况下,在守城将士普遍怀有恐惧和怠惰情绪的情况下,不宜开城出战。一旦出城战败,金人则可能乘机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宋钦宗不愿冒险,对于未来结局,他仍然怀有一份侥幸和一丝幻想。

    另一个人物是太学生丁特起。当时城内的太学生们,对于时局都很关注,对于战事都很关切。丁特起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见朝廷对于金军攻城,只是以兵随宜应对,并未表现出坚决用兵之意,似乎仍要寻求和议。于是,他上书论述,提出了“金人有三可灭之理,而用兵有五不可缓之说。”



第四百二十六章 靖康之难 四十三
    或许是宰执们认为,丁特起的这些建言都是泛泛而谈,并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故没上报给宋钦宗。

    后来,丁特起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作为当时东京城内的见证人,他写了一本名叫《靖康纪闻》的笔记又名《孤臣泣血录》,真实记载了靖康之变时那一百多天中东京城内发生的大事小事,生动记录了当时官府的动态与民众的行为。

    润十一月初六,金人猛攻善利门、通津门和宣化门。他们箭发如雨,射入城壁上,如同刺猬毛一样。他们又用大砲轰击城壁,大如磨盘的砲弹不时落在城上,不少楼橹被摧毁。

    姚友仲负责守卫通津门,通津门是座水门,有南北两个拐子城。姚友仲指挥战士们在两个拐子城上,另造两个圆门。他们先在距马面三十步左右的地方,砌一道砖石墙,如同城墙。然后在墙中间开一小圆门,用干戈板做闸门,如同城门一样,四周再垒置女墙。应敌皆自圆门出入,万一敌兵厚重,就从圆门放下干戈板,则又是一个拐子城。这样即可有效打击敌人,又可保护自己。因此,通津门更加牢固。

    通津门是金人重点进攻之处,但宋军守御有方,终不可破,皆姚友仲之力也。

    姚友仲还认为,宣化门城楼上筑面太阔,活动空间太大,一旦敌军爬上城墙,很快就会聚积。他建议在城墙上增设虚棚、女墙,女墙旁边设置两小门,如同城门一样。万一敌人上城,因有限隔,既可限制登城敌军的活动领域,又可成为宋军屏障借此杀敌。但此建议被京畿提刑秦元所阻拦,朝廷没有采纳。

    殿前副都指挥使兼守御副使王宗濋,见金人竟在城南明目张胆地扎营结寨,运土填河,积极备战,简直是目中无人,简直是太藐视大宋官军了。他很生气,决定主动出击,打掉金人的嚣张气焰。润十一月初七日,他亲率殿前司牙兵一千多人冲出城,与金人开战。姚友仲指挥部下在通津门拐子城,施放弓弩与炮石做策应。

    金人其实早有预防,王宗濋领兵刚一出城,他们就伏兵四起,箭矢如雨,展开猛烈反攻。统制官高师旦英勇奋战,壮烈阵亡。王宗濋见状不妙,急忙率军撤退。

    姚友仲在拐子城下,率领将校督战,与金人数次交锋,双方互有伤亡,不分胜负。

    金人见宋军已回城,而通津门一时也难以攻破,遂停止反攻。他们迅速调集力量,加快修整砲架以及其他攻城之具,继续为攻城做准备。

    这时候,宋钦宗的一道御笔,迅速传达到京城四壁各防御阵地,其内容是“范宗尹首议割地,今金兵再至,使朕失天下人心,先次落职。”宋钦宗此时颁布这份御笔,目的无非是想说明,当初割地议和,并非出自他之本意。

    傍晚,宋钦宗忽然得到奏报说,前知枢密院事冯澥请求进城。他受粘罕委派,带领金使萧庆、杨贞、撒卢母前来议和。宋钦宗令莫俦和高世赏继续担任馆伴使,将金使一行人先安排到都亭驿住下。

    接着,宋钦宗立马召见冯澥,并召集何栗、孙傅等宰执一起开会商讨。冯澥首先介绍金使情况,他说道“萧庆极桀黠,有口才,杨贞、撒卢母语简而峻,撒卢母乃女真人,是粘罕的亲信。”

    何栗与孙傅,对于和议当初是持反对态度的。他们认为,金人之所以去而复来,正是因为上次结和厚赂造成的后果,因为金人从和议中尝到了甜头,不可再倡导和议了。他们主张阖门坚守,以待四方勤王之师。

    然而,现在金人攻城愈来愈急,城内苦于无兵以战,连民兵算上城内军兵也不满十万人,而勤王之师迄今仍无至者。怎么办宋钦宗觉得,为保全江山社稷,还是选择和议为上。何栗、孙傅等也无计可施,只好同意。

    次日一早,莫俦将金使引入大殿,朝见宋钦宗。

    萧庆等力陈宋朝失信之事,说道“三镇既已许了,兵刚退,你们便又不肯交割。今虽然答应画河为界,但国相元帅还是坚持要与皇帝会盟,方肯退师。”

    宋钦宗令莫俦解释道“三镇非不交割,只是三镇兵民不从,因而遣使去大金商议,免三镇之地,可以计三镇赋税增作岁币,并非失信。”

    萧庆反驳道“大金收得贵朝诏书,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

    宋钦宗又令莫俦解释道“此乃前日臣寮献议,已经将他们贬窜。今自有国书回元帅,希望太师诸人回去后,多向元帅建言和议,必不相忘。”

    萧庆等金使遂退,回到都亭驿,携国书而去。其实,金人遣使前来,并非真要议和,其目的一是探察宋朝动向,二是麻痹和迷惑宋朝君臣,仅此而已。金人既狡猾又诡诈,以和佐战,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是他们屡试不爽的策略。

    润十一月初八日,萧庆等金使刚离开东京城不久,蔡京的一座宅第突然起火,火光耀目,横贯天空。令人奇怪的是,大火只烧蔡京宅第,而不烧邻居的房屋。

    市民闻讯都感到好奇,纷纷前来观看。最终,蔡京宅第全部化为灰烬,而邻居房屋安然无恙,人们皆拍手称快。这场大火,很显然是人为的,而且做了充分准备。

    蔡京在京城的宅第至少有三处,一处在东城,是早期购置的;一处在西城阊阖门外,是宋徽宗赏赐的,此处面积很大,很豪华,蔡京晚年流放之前一直住在这里;还有一处在金明池附近,大概类似于别墅。被人放火焚毁的,是东城那处宅第。

    当时,城内治安形势很乱,杀人放火之事时有发生。但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都忙于应付金人攻城,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这天,宋钦宗得到奏报,说城内砲石严重不足,请示是否可以毁掉艮岳山石,以为砲石。宋钦宗下诏准许。于是,百姓们争先恐后地跑入艮岳园中,手持锤斧四处敲打,拆掉房屋以为薪柴,伐倒竹木以为笆篱,并将数千头大鹿杀死,以慰劳守城将士。



第四百二十七章 靖康之难 四十四
    润十一月初九日,金军又发动攻城,继续进攻善利门、通津门和宣化门。不久,宣化门告急,大批金兵在护龙河上叠桥取道,大有强攻宣化门之意。孙傅得知后,令姚友仲火速领兵支援。

    姚友仲登上宣化门一看,金兵已在护龙河上叠桥过半。他赶紧挑选精锐神臂弓手和强弩手,用床子弩和九牛弩向金兵密集射击。宋军箭下如雨,金兵抵挡不住。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金兵不能寸进,于是放弃叠桥,退了回去。

    姚友仲一边指挥战斗,还一边组织力量,在城楼上安置了大小许多砲坐,又用绳索等捆扎了许多虚棚,以加强防御设施。此时,赶来增援的宋兵很多,“人立如山”。

    金军要想靠近城墙登城,必须首先通过城壕即护龙河。而护龙河水较深,虽然此时已经结冰,但冰层并不太厚。所以,金军选择在护龙河上造桥。

    他们的造桥之法是,先用木牌浮在水面上,然后依次填上木柴、草席和土,逐步推进。宋军在城上射箭和砲击,皆无法将桥摧毁。实际上,金人就是在用东西将城壕填塞,造出一条攻城的道路。

    桥的南侧,就是金军营寨。晚上望过去,灯火辉煌,如同白昼。站在宣化门城楼上便能清楚地听到,南边不断传来一阵阵斧凿之声,那是金军正在加紧制造攻城器械。其器械主要有,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杆、兜杆等。其中火梯、云梯、编桥皆与城橹齐高,也有高于城楼的,皆可用来火烧楼橹,而云梯、编桥则可靠在城墙上,士兵由此攻城。这三种器械,下边皆有车轴可以推行。

    对这三种攻城器械,只可用撞杆来防御。所谓撞杆,就是一根长可数丈的大木杆,头上包裹着铁或者铁钩,用来撞击或钩住火梯、云梯和编桥。自金军攻城以来,姚友仲指挥宋军在通津门拐子城,先后用撞杆击毁金军火梯、云梯、鹅车、编桥等十几座。

    张叔夜也领兵参与指挥了润十一月初九日的宣化门之战。宋钦宗对张叔夜特别重视,当日提升他为签书枢密院事,晋入执政大臣行列。并让他与孙傅一道,共同处置四壁城防事宜。同时,他依旧兼任南道总管,其余三道也并听其节制。

    宋钦宗为此下达诏令说,国家太平无事已近二百年,军政隳坏,“士卒无仗节死难之意,将吏无干城固圉之功”,皆望敌惊奔,毫无斗志。宋钦宗希望张叔夜能尽心尽力,谋议于庙堂之上,并以刚毅特立之人格魅力,驾御将帅,振奋三军积惰之气,以捍卫京师与王室。

    由此可见,宋钦宗对张叔夜寄以厚望。

    第二天,可能金军忙于加紧制作攻城器械,没发动新的攻势。

    宋钦宗与他的大臣们错以为金人答应和议,已停止攻城。于是,派都水监李处权和右司郎中司马朴作为报谢使,出城前往金军营寨拜见宗翰。不料,宗翰竟拒绝接见。李处权与司马朴只好空手而归。

    宋钦宗这才清醒地意识到,金人很可能志在破城。于是急忙下令,要求切实加强备战,积极做好城防。

    何栗组织和指挥城内官员与百姓,往城墙上大量运送砲石。孙傅则要求四壁城防各阵地,重点部署七稍炮。因为七稍炮射程远,威力大。

    润十一月十一日,正当京城上下积极备战之际,教坊乐人司文政忽然伏阙上书,力陈不可再战,否则一旦城破,恐将无法和议。

    何栗闻讯大怒,经宋钦宗批准,何栗下令将司文政立即斩首,并张榜公告“司文政伏阙上书,言极无理,圣旨处斩。”

    此事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尤其是读书人议论纷纷。免解进士费端友上奏称“司文政上书,若只是其言无理,不应该斩首。虽是一介草莽,死不足惜,可关系人心。如此处置,恐塞天下言路。请公开司文政上书之内容,使中外晓然,知道他因何罪被诛。”

    朝廷迟迟没有回应。直到晚上,开封府才张榜回应说“教坊乐人司文政伏阙上书,目无君主,企图挟持皇上,助贼害国,故而斩首。”

    金军围城已经十多天了,可是,各路勤王之师至今未有到者。宋钦宗深感忧虑。润十一月十一日,宋钦宗下诏令河北路勤王,诏令说道“仰河北一路,尽起军民之兵,守臣自将,倍道兼行,星夜前来,殄灭虏寇。除赏赐外,军士优补官资,百姓免五年租赋。”

    宋钦宗之所以单独诏令河北路勤王,主要是因为河北距离京城较近,而且河北还有不少城池控制在宋朝手中。特别是,河北河东宣抚使范讷和北道总管赵野都在河北,他们都手握军队。

    范讷原来驻守在滑州一带,守卫黄河。得知金军绕道渡过黄河,包围东京,他拥兵自卫,不敢进军救援京城。后来,他竟领兵南下,去往南京应天府。北道总管赵野原来驻守在北京大名府,获悉京城被围,他一度称病不出。后来,他也领兵南下,去往南京应天府。范讷与赵野两军在南京合为一军,对外自称“宣总司”。
1...148149150151152...189
猜你喜欢